混沌中尋找出路——美國和牛的知識

2021-01-11 有情有義牛小弟

在關於和牛的前兩篇文章裡提到了,美國的和牛產業要感謝90年代不顧國內反對,義無反顧將日本和牛出口到美國的武田正吾先生(Shogo Takeda)。其實日本和牛出口歷史要追溯到1974年,加拿大曾運輸了23管基因進行科研;1976年克羅卡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CU)的Morris Whitney以科研目的進口了4隻黑毛和牛公牛。1997年,由美國的Chris Walker先生主導的Westholme Wagyu組織通過日本ET Japan(ETJ)將幾十頭活體黑毛和牛及基因進口到美國。

牛肉中的愛馬仕解禁——日本和牛Wagyu

在第二篇關於澳洲和牛(AUS Wagyu)的文章中,介紹了因美國農業高度機械化,所以玉米等農作物種植髮達。美國大部分畜牧業的飼料都是玉米(或玉米衍生品)。玉米作為飼料的牛、雞、豬等畜禽動物生產出的肉製品有獨特的味道和口感。同時美國是最早進口日本和牛的國家之一,所以和牛產業在美國同樣發達。

將和牛推廣到全世界——澳洲和牛的知識

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Academic Decathlon,USDA)以大理石紋(Marbling)分布與牛的屠宰的年齡將牛肉分成八類Prime(極佳級)、Choice(特選級)、Select(上選級)、Standard(標準級) 、Commercial(商業級)、Utility(實用級)、Cutter(切割級)和Canner(制罐級);前五個等級消費者能夠直接購買(前三為主),後三個級別則更多用來做成加工食品。

USDA關於美國牛肉等級的描述

前5個等級中,只有Prime(極佳級)和Choice(特選級)的牛排部位(眼肉、西冷和菲力)相對更適合直接做牛排。Select(上選級)操作難度較高,需要提前醃製或使用肉錘將牛肉纖維打散 。前三個級別的又細分為如下幾檔位,當然大多數廠家基本不太會主動標明。這個系統非常複雜,我只選了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大理石紋(Marbling)標準給大家參考。

肌內脂肪含量對應等級

可以看出,美國的牛肉等級裡最高的Prime+只有11%以上的肌內脂肪含量。澳洲和牛M9級別肌內脂肪含量高達21%,日本和牛A5級別肌內脂肪含量更是超過50%。美國和牛協會主席也吐槽過這個等級之上有很多更好的牛肉,但在美國制定一項「客觀、嚴謹和公開透明標準」的難度遠超其他國家和地區,這也是FDA等認證在健康行業權威性的原因。對比圖如下:

各國家和牛肌內脂肪對比

不過,USDA後來增加了兩個額外的認證:柔嫩(Tender)和非常柔嫩(Very Tender)。批發商或零售商需要送檢指定位置的牛肉到USDA切片測試肉的柔軟度,才可以使用柔嫩(Tender)和非常柔嫩(Very Tender)認證標籤。在相同級別的基礎上,有這兩種標籤其實也算品質還不錯的牛肉。

USDA制定的牛肉等級和額外標籤

需要明確一點,上述主要都是美國當地生產的安格斯牛肉。那麼更高級別的肉呢?當然是和牛,全美一共有約3萬頭和牛,佔到Prime級別牛肉的90%。美國人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進口和牛研究,與當地的安格斯牛雜交後得到了與澳洲和牛同樣的混種和牛。前一篇提到了美國與澳洲和牛協會通常用Fullblood(純血統)一詞描述擁有100%日本和牛血統並在當地養殖的和牛,並且命名雜交和牛的方式與澳洲也一樣,同樣是F1-F4。關於和牛血統的描述請參考上一篇內容,這裡不再贅述。

純血和牛與F1-F4和牛圖解

美國和牛的標準主要借鑑了日本的BMS(肌內脂肪等級),因為日本的BMS等級為1-12(近年來取消了1-2,現在最新的版本是3-12),所以美國和牛協會並未有明確美產和牛肉質標準。美國Prime級約等於日本BMS 3或澳洲MSA標準M3級。

JMGA制定的BMS標準和等級

美國和牛協會目前的工作重心主要在育種方面,在最新的AWA(美國和牛協會)工作進度報告(PROGRESS REPORT)中,主席Pete Eshelman表示他們他們目前的工作重心仍然主要放在和牛基因研究、育種和供應鏈管理等工作,不過最近也正在與USDA制定認證和牛計劃(Certified Wagyu Beef Program)。如果有興趣研究,你可以在他們的官網查看今年以來所有的會議記錄。

AWA尚未制定關於和牛的品質標準

美國和牛最嚴重的問題其實並不是標準不明確,而是飼養方法。眾所周知美國也是一個農業發達的國家,他們的農業基礎玉米大量運用到各個相關產業,畜牧業當然也不例外。但問題是牛作為食草反芻動物,並不適合大量食用玉米等高糖食物。玉米在牛的前幾個胃(中性環境)中,因糖分較高,發酵時會產生大量氣體,而牛的瘤胃中會分泌一層黏性物質為了保持正常時應食用的草中水分及營養物質,反而阻礙了玉米發酵後氣體的排出。有本名字叫<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 >「雜食者的兩難」第四章有具體詳細內容,有興趣可以讀一下。

紀錄片&lt;食品公司 Food Inc.&gt;截圖

<食品公司 Food Inc.>中有一段養牛場中的牛,瘤胃被開了個洞做了固定裝置,以便攪拌瘤胃中發酵的玉米。這中間帶來了新的問題,菌群失衡。胃內由於被汙染菌群失衡,造成牛的整個消化系統負擔都非常重,不健康的牛生產出的肉當然品質也會相對較差。當然也有一些品牌宣稱自己的和牛都會健康飼養不會只餵高蛋白高碳水的飼料「催肥」,並表示絕不使用抗生素。

公開指責用碳水和穀物催肥和牛的農場

美國本土純血和牛非常稀少,只佔當地所有和牛數量的15%左右(總數不足5000隻),基本只夠滿足當地需求。真正的和牛品牌相對規模較小,比如SRF|極(最近跟Double R Ranch合併組成了西北聯盟)、Washugyu(和州牛,知名連鎖Fusion Sushi餐廳Nobu供應商)、Lone Mountain(規模較大,養殖超過700頭純血和牛)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國內出場率較高的IBP(2001年與Tyson合併成為全球最大肉廠)所售紅標Prime系列(Chairman's Reserve)其實是品質相對較高的安格斯牛,並非和牛。

美國幾個知名度較高的和牛品牌

其實其他國家也有比較好的牛肉比如紐西蘭、加拿大和南美等地,但和牛養殖就只有這三個國家規模較大。紐西蘭和加拿大的和牛基本都會運送到澳洲、美國屠宰加工。當然從國內實際購買角度出發,這種肉也許並不適合作為日常口糧經常食用,畢竟很難控制維持體重和身體健康。不過想在家體驗到高檔法餐/扒房、日餐的品質,或者為家人露一手,提升食材是最簡單有效的。

Photo by Nanxi wei on Unsplash

在家料理牛排對於廚房新手來說難度相對較高的,一塊傳統三大部位之一的牛排,先入烤箱/低溫碳烤後再煎制與直接入鍋煎制的做法,內部均勻度是完全不同的。當然前置處理過程也非常重要,下面分享幾個Tips:

用冷藏的方式緩慢退冰,再常溫下回溫到20攝氏度以上室溫化凍後儘量不要用力揉、搓或者提前加調料醃儘量在出鍋前才放鹽、黑胡椒等調料出鍋後一定要醒肉,這是烹飪整塊牛排的一個重要過程之一怕肉變涼可以丟烤箱或者蓋上錫紙甚至提前加熱餐盤都是不錯的方法品質較高的牛排不建議放黃油,如果特別想放也至少在翻到另一面的時候再加入,因為煎牛排時鍋溫度通常都會保持比較高的水準,黃油會很快焦化。

一頓「花裡胡哨」操作之後,你可以享受這塊牛排的最美味體驗。

當你在問「為什麼不像扒房/法餐廳裡那麼好吃?」的時候,一定是以上幾個細節中出了問題,況且大部分中高檔牛排館會採用乾式熟成的方法改善肉質。相信我,只要保證食材新鮮,問題很可能出在你的廚房裡,而不是屠宰場和冷庫。當然影響牛排出品不僅僅是上面幾個細節,後面我將展開說說關於整個烹飪牛排過程的詳細步驟和注意事項。

本人非專業科研人員、相關行業工作者,也不是專業廚師、導師,甚至不是一隻牛。如有描述錯誤或表達不當之處,懇請在評論中指正

相關焦點

  • 通過「計算的不可約性」理解混沌和決定論的關係,尋找生命的意義
    如果有可能知道宇宙中每一個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那麼我們就可以非常精確地預測這些粒子的未來,進而預測宇宙的未來。——艾薩克·牛頓 從牛頓時代起,專業的思想家和非專業的思想家一樣,一直在與決定論的想法鬥爭。對我們來說,被困在相對論的光錐裡,這限制了我們對一切的了解。
  • 牛肉中的愛馬仕解禁——日本和牛的知識
    2019年12日19日,海關總署頒布了200、202號公告解禁日本口蹄疫禁令,那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日本和牛(Japanese Wagyu),本文將全面介紹日本和牛(Japanese Wagyu)的歷史和相關知識,花10分鐘讀完本文搖身一變和牛專家!
  • 混沌大學紀錄片《尋找1》發布:什麼才是屬於你的「第一性原理」?
    > 混沌大學 #尋找1#進行中 《尋找1》首發5分鐘濃縮版 以第一性原理為核心,混沌大學2020年上半年結束前的一周,拍攝了一支紀錄片名為:《尋找1》。
  • 鄭瓊《出路》每一種生命都在尋找自己的出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去參加城市讀書會組織的一個電影點映活動,所以有機會看到了鄭瓊導演的這部紀錄片《出路》——關於三個不同生長環境裡的小孩,在6年時間裡的變化和成長的記錄,影片結束後的第一感受就是心情比較複雜,同時也會有一絲慶幸。
  • 陳春花:在混沌狀態下,組織如何勝出?
    來源:春暖花開作者:陳春花在今天混沌的環境下,組織管理者不能再怠惰於一味求穩。像海爾一樣主動求變,以混沌的方式應對環境變化,是組織的另一種出路。在不確定性激增的商業世界,今天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混亂,這是每個人面對的事實。
  • 將和牛推廣到全世界——澳洲和牛的知識
    上篇關於日本和牛的介紹中,最後提到了日本和牛出海要感謝90年代不顧國內反對,義無反顧將日本和牛出口到美國的武田正吾先生(Shogo Takeda)。 牛肉中的愛馬仕解禁——日本和牛的知識 其實日本和牛出口的歷史要追溯到1974年,加拿大曾運輸了23管基因進行科研;1976年克羅卡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CU)的Mr. Morris Whitney以科研目的進口了4隻黑毛和牛公牛。
  • 從混沌中把握規律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提出混沌理論。混沌理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三者一起被列為20世紀的最偉大發現和科學傳世之作。混沌理論為人們描繪了一幅嶄新的世界圖景,它認為有序與無序、有限與無限、確定性與隨機性、穩定性與不穩定性有機地統一在一起。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影響,這就是蝴蝶效應。
  • 淺談美國與澳洲的婆羅門牛
    今日科普:婆羅門牛婆羅門牛歷史婆羅門牛原產於美國西南部,是美國人用印度瘤牛、歐洲瘤牛、美洲瘤牛及部分英國肉牛培育的一個適應熱帶亞熱帶氣候,且最適於全放牧飼養的優良肉牛品種,具有良好的耐熱、抗寄生蟲、耐粗飼、環境適應能力強和生產潛力大的優點
  • 「混沌理論」為什麼能讓企業在危機中迅速成長?
    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說,「危機」在中文中由兩個字構成,一個是危險,一個是機會。從最根本上講,危機就其本質而言,是不可能提前做好準備的。當今天很多人問我「該如何應對危機」時,我只能這樣回答:我不認為危機是可以用有準備的概念來理解的,當危機來臨時,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正確地認識危機。
  • 蝴蝶效應和混沌故事
    人們把這種特性稱為「確定性的隨機」或「確定性的混沌」。由於混沌系統的解是確定性的,它可以用完全相同的初始條件來重演,但它又具有與不可複製的白噪聲相同的各種隨機特性,因此在工程應用中能派上一些特別用場。對非專業人士來說,大抵上可以這樣直觀地去理解混沌系統及其混沌特性。
  • 尋找混沌虛空最真摯 《雪鷹領主2》4.6刪檔封測
    帶你尋找混沌虛空中最真摯的愛恨情仇,萬千魔幻修真迷翹首以待的虛空世界即將拉開帷幕! 正版授權... 4月6日,改編自起點同名小說並由作者正版授權的東方玄幻武俠大作《雪鷹領主2》即將迎來震撼刪檔測試來襲。帶你尋找混沌虛空中最真摯的愛恨情仇,萬千魔幻修真迷翹首以待的虛空世界即將拉開帷幕!
  • 張首晟在混沌大學分享人類最偉大的9個思維模型
    本文由混沌大學(ID:dfscx2014)授權轉載。混沌大學是一所沒有圍牆的網際網路創新大學,遍邀全球名師,拓展認知邊界,奉獻最專業、最實用、最頂級的網際網路創新課程,陪伴這個時代最有夢想的人,早半步認知這個混沌的世界。
  • 方興未艾的混沌理論:應用領域將會越來越廣
    1963年,美國知名學者愛德華·洛倫茲教授率先提出混沌理論,所以他被學術界譽為「混沌理論之父」。混沌理論認為,在客觀世界中,有一個與有序對應的另一種形態和結構的世界,其特徵是非線性、混沌無序的。這一理論的創立是人類在認識大自然中的不規則性方面的一個舉足輕重的突破;它的最大貢獻是用簡單的模型獲得明確的非周期結果。混沌理論與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同被列為20世紀的最偉大發現和科學傳世之作。
  • 從「混沌」到「共生」
    從哲學上說,「混沌」是自由意志和決定論調和的一種方式。郝柏林說「混沌是決定論系統的隨機性」。愛因斯坦在1944年寫給玻恩的信中稱:「你信仰擲骰子的上帝,我卻信仰完備的定律和秩序」。這裡所說的「完備的定律和秩序」是指「混沌」和「有序」相互轉化組成的宇宙基本定律。阿弗烈·諾夫·懷特海在《觀念的歷險》中說:「宇宙的最終目的就是產生美。」
  • 混沌(Chaos)世界——無序中的數學之美
    為什麼很多美麗源自混沌?......我的腦子裡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疑問,總是想去一探究竟,於是,我在各種各樣的書籍中尋找著答案,卻發現,在數學裡,總有一個或簡單或複雜,但是卻讓你越來越有興趣去發現的快樂與驚喜的源泉,就像現在,我將帶你們走近一個完全不同的混沌世界,一起看看這些科學界無法解釋的種種謎團。
  • 蝴蝶效應和混沌故事 | 陳關榮
    人們把這種特性稱為「確定性的隨機」或「確定性的混沌」。由於混沌系統的解是確定性的,它可以用完全相同的初始條件來重演,但它又具有與不可複製的白噪聲相同的各種隨機特性,因此在工程應用中能派上一些特別用場。對非專業人士來說,大抵上可以這樣直觀地去理解混沌系統及其混沌特性。
  • ​蝴蝶效應和混沌故事
    人們把這種特性稱為「確定性的隨機」或「確定性的混沌」。由於混沌系統的解是確定性的,它可以用完全相同的初始條件來重演,但它又具有與不可複製的白噪聲相同的各種隨機特性,因此在工程應用中能派上一些特別用場。對非專業人士來說,大抵上可以這樣直觀地去理解混沌系統及其混沌特性。
  • 重磅升級:混沌大學籍,一站學透創新!
    美國商業偶像第一人——艾柯卡說:不創新,就死亡。物理學家王業寧說:要創新需要一定的靈感,這靈感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長期的積累與全身心的投入。李善友教授說:關於創新的兩難境地是:不創新,等死;創新,找死。混沌大學成立6年以來,學員中已經達成共識:學創新,就在混沌。但隨著課程越來越多,有的同學開始迷茫:到底要學什麼課程才能持續獲得創新能力?
  • 《混沌:開創新科學》
    隨著混沌這門新科學的建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也許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後,對人類整個知識體系的又一次衝擊。本書作者詹姆斯·格雷克以《紐約時報》編輯和記者的身份,和兩百名左右的科學家進行了深入的訪談。混沌現象模糊了我們對「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認識,挑戰了我們「可預測」和「不可預測」的觀念。隨著混沌這門新科學的建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也許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後,對人類整個知識體系的又一次衝擊。第一部分我們首先進入第一部分的討論,從「蝴蝶效應」和「三體問題」這兩個經典的案例出發,來了解混沌到底是什麼,介紹一下混沌現象的基本特徵。
  • 馮友蘭怎樣尋找民族脫困出路
    在從北平到長沙、從長沙到昆明的輾轉跋涉中,馮友蘭和當時許多知識分子一樣,親身體驗到了國家民族危亡的滋味,並寫詩感嘆「親知南渡事堪哀」。  雖然思想上有些傷感,但馮友蘭對抗戰的最後勝利充滿信心。這也充分體現在他於1938年為西南聯大所寫的校歌歌詞中:萬裡長徵,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