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開闢國際航線搶佔未來20年國際航空市場,中俄雙方決定整合優勢航空資源,聯合研發遠程寬體客機CR929,但從2020年5月CR929整機設計方案確定以來,中俄雙方關於CR929的合作開始出現坎坷。7月7日俄工業與貿易部部長曼圖洛夫透露,中俄雙方就CR929的「目標」出現分歧,俄方更傾向於「不共享技術並開拓海外市場」,而中方希望「分享技術並維持國內航空市場」。在CR929進入到第一階段的設計步驟後,雙方正在謀求更為「折衷」的合作方案。
出品|國器
中俄聯合研製大型寬體客機CR929在第一階段出現「曲折」
7月8日俄方參與CR929研製工作的伊爾庫特集團負責人表示,CR929的整機交付將會推遲到2029年左右,原因是出於第一階段在對客機硬體配置以及供應商設備方案的選擇中,中俄雙方合作溝通出現困難,因此第一階段的過程將持續到2021年,自然整機交付工作也向後推遲。根據計劃在第一階段工作完成後,客機將進入到與提供配件的供應商籤訂合同的階段。作為日後與波音、空客競爭而推出CR929大型遠程寬體客機,中俄雙方為何要聯合研製呢?
全球寬體客機市場幾乎被美國波音、法國空客兩家掌握
截止到2017年年初為止,全球正在服役的民航客機中,寬體客機佔據了16.4%的規模,總計4105架,其中中國寬體客機規模為560架。而在200座級至350座級的寬體客機中,波音767-300、777和747,空客A330、A380等系列客機,基本佔據全球寬體客機市場近100%的市場份額。而在未來近20年中,國際航空市場預計將容納9040架寬體客機,潛在的市場規模高達2.7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的寬體客機規模將超過2000架,全球寬體客機市場正在蓄勢待發。
中俄雙方關於CR929寬體客機研製是基於共同的目標和優勢資源互補
如果國際寬體客機市場沒有後來者競爭,那麼這份萬億大蛋糕將仍被波音空客吞下。我國在寬體客機處於技術空白的背景下,急需研製首款寬體客機開拓國內以及國際市場,而中俄雙方能夠展開合作的基礎就在於共同的目標,以及雙方在優勢資源上可以進行整合互補。俄方繼承上世紀蘇聯紮實龐大的航空工業系以及工程師儲備,擁有較為完備和前沿的航空體系。而中方則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為CR929搭載強大的生產平臺,成熟的電子工業為客機生產添磚加瓦。
中國國內航空市場的需求和俄羅斯周邊國家市場是雙方所需求的
在吸納CR929的未來市場上,中方更加注重俄羅斯及其周邊東歐國家的市場,其實我國已經有了研製C919大飛機的經驗,完全有能力獨自完成大型寬體客機的研製,但與俄方展開合作更有利於市場的開拓,以及加深雙方在高尖端領域的合作。同樣俄羅斯也注重中國航空市場的極大需求。因此中俄雙方在聯合研製CR929的過程中,小的磨蹭和分歧自然是會存在的,而雙方航空企業之間的博弈也可以優化合作模式,小小的曲折也不應被過分看待,中俄CR929寬體客機的合作也將更為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