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朱裡亞 克勞狄王朝1

2020-11-26 騰訊網

羅馬帝國之朱裡亞 克勞狄王朝1

(1)羅馬皇帝提比略

屋大維(?-公元14年)沒有子嗣,死後由他的繼子提比略 克勞狄烏斯 尼祿(公元14-37年,又譯提庇留,提貝留,提比流斯,提貝裡烏斯,臺伯留)繼位,從此開創了王位繼承制和王朝的統治(朱裡亞 克勞狄王朝,朱裡亞.克勞狄王朝)。王朝以皇帝為中心,王位由其親屬或部下繼承,同一王朝中的歷代皇帝,除血統聯繫外,還屬於同一政治集團。

公元前42年12月16日,提比略出生於共和時期流傳下來的名門「克勞狄烏斯」家族。提比略的父親「克勞狄烏斯 尼祿」在共和末年,曾經擔任過愷撒的財務官。到了前44年愷撒遇刺之後,他在混亂中四處奔波,直到後三頭同盟成立後,他加入了馬克 安東尼的陣營,國內局勢才稍微穩定。後來,由於屋大維的要求,莉薇婭改嫁給屋大維。提比略的生父克勞狄烏斯 尼祿在與莉薇婭離婚後,不久即病故身亡。

提比略從小就在困苦與憂患中度過幼年。他在後三頭同盟建立之前,常跟著父母在西西里、亞該亞等地逃離敵人的追捕。在前39年母親莉維婭改嫁之後,提貝裡烏斯與弟弟德魯蘇斯,一起過繼成為屋大維的兒子。

提比略成年之後,在奧古斯都的看護下開始了他的公共生活。他擔任軍團長官,在東方解決了亞美尼亞的王位問題,並向帕提亞人索回過去克拉蘇兵敗之後被奪去的軍旗。他還在山外高盧、潘諾尼亞等地,與高盧、日耳曼部族進行戰爭,並取得了勝利。他在公元前9年與前7年,獲得了在羅馬舉行了小凱旋式的殊榮。

此外,他還擔任過財務官、大法官和執政官,並且在公元前6年還獲得了5年保民官的特權。

公元14年8月19日,奧古斯都病逝。提比略受元老院一致同意,在法律上繼承奧古斯都所有一切的權利——讓提比略繼任羅馬皇帝。

前期帝國時期,皇帝與元老院之間仍然有一定的矛盾。元老院的成分經過屋大維時期的改組與清洗已經發生變化。因此,皇帝與元老之間鬥爭的性質已不完全是帝制與共和制殘餘勢力之間的鬥爭,同時也具有後起的大奴隸主階級的各個集團與皇帝之間爭權奪利的性質。

提比略繼承屋大維的政策,一方面採取緩和措施,在統治初期與元老院保持著和諧的關係。他把公民大會有名無實的選舉權和立法權轉交給元老院,保留推薦和直接指定部分高級官員候選人的權力,因而使元老院僅有決定部分人選的權力。在司法方面,元老院逐漸成為審理叛逆罪和牽涉元老與騎士的刑事案件的主要法庭。他曾對元老院說過自己的立場:「元老們,一個經由你們的支持,才擁有如此廣泛權力的國家元首,是全體公民的僕人。」 另一方面,提比略加強中央集權,把一切重要事務交予由親信組成的元首顧問會議處理,從而駕空和削弱了元老院。同時,在騎士和被釋放奴隸中拔擢任用官吏,管理政事和皇室事務。他恢復了「侮辱羅馬人民尊嚴法」,制裁任何對皇帝本人的抨擊,攻擊皇帝本人即被認為是侮辱羅馬人民而加以制裁。獎勵告密,進行叛逆審判,嚴厲鎮壓反對派。提比略使元首顧問會成為較固定的機構,經常處理重要事件,增強了權力。同時,進一步在軍官、騎士、被釋奴隸中任用官吏,使他們既管理皇室事務又包攬政事,擴大了職權。提比略還把近衛軍集中到羅馬以保衛皇帝本人的安全。

提比略的經濟政策,基本上是採取保守的方針。在經過前朝政府的擴大開銷之後,他限制了各項國家的支出。他削減娛樂與演出事業的開支,限制奢侈品的消費,並以身作則鼓勵節約。

提比略注意社會治安,剿滅各地流竄的土匪和鎮壓非法暴動。影響後世最大的,是他建立了一支六千人編制的「近衛軍步兵大隊」,並讓他們駐紮在羅馬城內,成為皇權鞏固的另一基礎。

提比略的對外政策,則是以守勢為主。他遵行奧古斯都不再擴張的原則,將日耳曼軍團撤回萊茵河左岸。除了毛利塔尼亞地區的叛變之外,提比略未再進行各項戰事。

雖然提比略的一系列措施,有效的健全了財政與國防,但對一般的羅馬百姓而言,沒有了公共娛樂、皇帝贈金以及軍事凱旋式的統治是乏味的,因此相較於先帝明顯吝嗇的多的提比略在百姓中並不受歡迎。

由於提比略在23年喪子,並且與親族之間的關係惡劣,使他萌生離開羅馬的念頭。到了公元26年,提比略終於決定離開,到了坎帕尼亞的外島「卡布裡島」去。他藉著與元老院的書信往返,以及指定近衛軍長官謝雅努斯為他在羅馬的代理人,以這種十分奇特的方式維持國家大政的運作。從此時開始一直到過世,提比略未曾再回到首都。

從提比略時代起,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層出不窮,宮廷陰謀和政變的恐怖氣氛開始籠罩羅馬,近衛軍則在廢立皇帝過程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公元37年,提比略在其78歲時被近衛軍長官馬克羅及其親信殺死。其繼子卡裡古拉(卡裡古拉原是軍靴的意思,因為他童年時曾在軍隊裡度過,所以士兵們都這樣稱呼他。)在近衛軍的擁戴和元老院的批准下繼承了他的職位。

提比略個性嚴苛、不易親近,再加上他執政後期拋棄首都隱居外島,並選擇了殘暴的謝雅努斯作為他的代理人。因此,羅馬高層人士對提貝裡烏斯的評價十分差勁。塔西佗在書中以各式惡劣的動機解釋提比略的一切政策,無論是善政或惡政;而蘇埃託尼烏斯更是搜羅了各式未經證實的閒聊,將他在卡布裡島的生活描繪得淫穢不堪。影響所及,使得提比略在一千多年之間受到後人的批評。

十九世紀的學者特奧多爾 蒙森在其著作《羅馬史》一書中,公開為提貝裡烏斯翻案。他考證當時的銘刻、法律,重新塑造其「治國有方」的形象;而後來在克勞狄烏斯後期到尼祿當政時期的帝國才幹之士,也都是經過提比略所提拔出來的。當代的羅馬史研究證明,與其說提貝裡烏斯的惡名源自於他的惡政,更大程度上是源於史學家塔西佗的偏見。

從提比略起,經卡裡古拉、克勞狄到尼祿,四個皇帝在帝國初期相繼執政,稱朱裡亞 克勞狄王朝(公元14—68年)。在克勞狄王朝統治時期,帝國政權的發展趨勢是加強中央集權,逐步建立官僚體系,鞏固以皇帝為代表的羅馬大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地位。但在專制統治下,大奴隸主階級內部紛爭不已,皇帝與元老貴族的鬥爭已不儘是帝制與共和殘餘勢力的鬥爭,而且也具有統治者內部各集團間爭權奪利的性質。同時,各地人民也掀起反抗羅馬專制統治的鬥爭。

(2)羅馬帝國第三任皇帝卡利古拉

蓋烏斯 凱撒 奧古斯都 日耳曼尼庫斯(別號卡裡古拉,卡利古拉,12年8月31日-41年1月24日),羅馬帝國第三任皇帝,後世史學家常稱其為「卡利古拉」。卡利古拉是他自童年起的外號,意為「小軍靴」,源於他兒時隨其父屯駐日爾曼前線時士兵為他穿上的小軍靴。

卡裡古拉是承繼於屋大維所屬的「尤利烏斯 克勞狄烏斯王朝」。他的父親是當時相當受到軍民一致愛戴的日耳曼尼庫斯 凱撒,母親則是屋大維的孫女大阿格裡庇娜。日爾曼尼庫斯與阿格裡庇娜生有九位子女,其中六人養育成年:三個兒子為尼祿、德魯蘇斯、卡裡古拉;三個女兒為利維亞、德魯西拉、小阿格裡庇娜。

公元14年屋大維逝世,繼子提比略 克勞狄烏斯 尼祿繼任皇帝(公元14-37年),提比略將侄子日爾曼尼庫斯過繼為子,代表著皇位繼承人的宣告。提比略當政不受人民歡迎,於是人們普遍希望日爾曼尼庫斯能夠順利地就任皇帝。但日爾曼尼庫斯於公元19年病死,人民便將自己的情緒投射到日耳曼尼庫斯的三個兒子上。提比略統治後期,宮廷鬥爭迭起,大阿格裡庇娜遭到流放,其子尼祿與德魯蘇斯也分別受到流放與監禁身亡,卡裡古拉則是在其19歲那年,奉召到了卡布裡島陪扮提比略,就近監視。

卡裡古拉在提比略身邊時,對名義上的「祖父」提比略百依百順,從未提起過自己親人所逼受的不幸,他以驚人的偽裝來應付自己本人所受到的虐待。古羅馬作家蘇埃託尼烏斯曾諷刺地說道「從沒有見過比他更好的奴僕,或比他更糟糕的主人了」。

公元37年,提比略以79歲的高齡過世。此時的皇室近親男性成員當中,只剩下卡裡古拉與提比略一個未成年的孫子「小提比略」。因此,他是在大多數行省居民與士兵的期盼下登上皇位,而羅馬市民也懷念他的父親,並同情他那幾乎滅絕的家族。當他從米塞努姆啟程來到羅馬時,一路上都有人民設置聖壇歡迎他。

雖然提比略的遺囑中指名,讓卡裡古拉與小提比略為他的共同繼承人。但羅馬元老院卻一致地將第一公民的所有特權,全都給予了卡裡古拉一個人獨享。在人民歡欣鼓舞的氣氛下,厚葬了前任皇帝,並將他母親與兄弟的骨灰運回羅馬,召回他的姊妹小阿格裡庇娜,赦免所有過去遭到流放的人。他將「奧古斯塔」的稱號送給了自己的祖母安東尼亞,將小提比略過繼為自己的兒子。他還當眾焚毀了前朝的告密文件,表明他心胸坦蕩,不願聽取告密。

他仔細卻非嚴苛地審查了騎士的名單,並對犯了小過失的人施與寬容。他在義大利本國內取消了物品的拍賣稅。他還打算恢復人民大會,把共和時期選舉國家官員的權力歸還給它。他兩次慷慨地分發給每位公民300塞斯特爾提烏斯,兩次為元老和騎士等級的家屬舉辦豐盛的宴席。卡裡古拉親身表明他鼓勵一切好的榜樣。

在他統治的時代,元首的宮廷裡面已經有了一整套管理機構,被釋奴隸開始起著巨大的作用。

他完成了羅馬的幾項公共工程,包括奧古斯都神廟和龐培劇院。在敘拉古,他修繕了年久毀壞的城牆和眾多神廟。他經常舉辦角鬥比賽、馬車比賽以及各式各樣的舞臺演出,並獲得了人民的普遍愛戴。

卡利古拉被認為是羅馬帝國早期的典型暴君。他建立恐怖統治,神化王權,行事荒唐。在斐洛的著作《晉見蓋烏斯(Legatio ad Gaium)》中提到,卡裡古拉在37年10月生了一場重病。病癒之後不久,他就與元老階層決裂,並展開了一連串倒行逆施的政策與殘暴的統治。卡裡古拉最親暱的姊妹德魯西拉病死,更令他的性情大變。原先古羅馬的執政者只有在死後才被奉為神明,但卡裡古拉命令將希臘運來的諸神雕像,去掉它們的頭部,換上卡裡古拉自己的頭像,並要求人們經過時必須向他自己的神像致敬;卡裡古拉自命為神,告訴眾人他常受諸神邀請到天庭生活。

卡裡古拉乖謬無常,完全忽視和破壞了屋大維建立和提比略維持的皇帝與元老院的關係。他不僅剝奪元老的一些特權,而且還慫恿告發,進行叛逆審判,處死和逼死了一批元老,沒收他們的財產,以彌補他揮霍耗費所造成的國庫空虛。

卡裡古拉下令毒死小提比略,強迫自己的嶽父西拉努斯自裁。他常在宴會中看上元老議員的妻子或情婦,便將她帶回自己家裡,之後再拋棄對方。他還處死了曾經幫助自己登基的馬克羅,流放自己的姊妹小阿格裡庇娜。並經常藉故羞辱、或以殘忍的方式折磨或虐殺元老議員,剝奪許多羅馬最高貴家族的古老的高貴標誌。他經常公開地痛罵所有的元老院議員。他拿出以前銷毀的告密材料的副本,指控他們過去背叛的一切可恥行徑。

他憑著一時衝動,突然萌生徵服日耳曼的念頭。於是他立即從各地集結軍團和輔助軍團,在行省各地徵稅,並且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籌集各種軍需供應品。除了不列顛南部的一位國王向他投降之外,在未進行真正的戰爭之前,他就打消了進軍的念頭。他還回想起提比略即位之初日耳曼軍團的譁變,當時的軍隊曾經攻擊過他的父親與年幼的自己,於是他想對軍團實行「十一抽殺」的殘酷手法作為報復;後來士兵們得知消息打算反抗,卡裡古拉才作罷,但此舉無疑使卡裡古拉失去了軍隊的支持。後來他還是吹捧自己的戰功,以「小凱旋式」回到了羅馬城。

卡裡古拉窮極豪奢的許多措施,讓過去由提比略累聚的27億塞斯特爾提烏斯國庫,在一年之內耗費一空。於是卡裡古拉便想出各種方式來斂財。他取消了羅馬公民權能夠傳予後代的法律,限制行省人民、獲釋奴隸僅能將公民權給予「第二代」,藉以增加繳稅的人口。他要求人民在遺囑中必須將皇帝列為遺產受贈人之一,否則該遺囑便無效力。他還默許各式的誣告構陷,並以法庭判決沒收被訴者的財產。卡裡古拉將奧古斯都與提比略宮內的擺設拿出來拍賣,並派出近衛軍隊長徵收一切商品交易的稅捐,甚至連搬運工人、妓女(溯及既往)也全得繳稅。這些措施公布之後,使得卡裡古拉喪失了一般人民的民心。

由於卡裡古拉的顛狂和掠奪,激起了多次的謀刺行動。皇帝近衛軍的大隊長卡西烏斯 卡瑞亞,曾在先前的場合中,受到卡裡古拉以言語侮辱——卡瑞亞年輕時曾在戰場上受傷,生殖器功能喪失。卡裡古拉曾以「普利阿普斯(Priapus)」(希臘神話中的生育之神)諷刺他,令他懷恨在心。41年1月24日中午,當卡裡古拉打算去用午餐,走在宮廷的長廊時,卡瑞亞與另一位隊長科涅利烏斯 薩賓努斯上前,合力刺殺了卡裡古拉,並將他的妻子卡桑尼婭與年幼的女兒尤莉亞 德魯西拉一併殺死。

卡裡古拉享年29歲,在位3年10個月8天。他的屍體被悄悄地運出,在倉促準備的火葬堆上燒了一半便加以掩埋。後來他的姊妹們從流放地回來,把他掘挖出來,重新火化並加以安葬。

由於他好大喜功,大肆興建公共建築、不斷舉行各式大型歡宴,帝國的財政急劇惡化。後來他企圖以增加各項苛捐賦稅來減緩財務危機,引起所有階層的怨恨。公元41年,卡利古拉被近衛軍大隊長卡西烏斯 卡瑞亞刺殺身亡。

相關焦點

  • 《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三世紀危機1
    羅馬帝國之三世紀危機1 (1)一年數帝(公元238年) 羅馬的北方行省達契亞,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在羅馬皇帝圖拉真時期(98~117年在位),經過兩次大規模的達契亞戰爭(101~102; 105
  • 羅馬帝國第五位皇帝——暴君尼祿
    以上是古羅馬史學家的記載。 這個皇帝就是羅馬帝國第五位皇帝,也是朱裡亞·克勞狄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尼祿。 尼祿這麼變態,其實和他的父母分不開關係。尼祿的生父在其三歲時就去世了,但他生前是一個臭名昭著的官員。 對他性格起主導地位的是其母——阿格裡庇娜。
  • 羅馬帝國最壞的女人,把兒子培養成千古暴君,她最終也被兒子殺害
    公元15年,小阿格裡皮娜出生在羅馬帝國的軍官家庭,父親是羅馬帝國軍官尼庫斯,母親是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屋大維的外孫女大阿格裡皮娜,當年屋大維有且只有一個親生女兒名叫尤利婭,屋大維把她嫁給自己非常信任和賞識的羅馬帝國軍官阿格裡帕,阿格裡帕就跟尤利婭生了女兒大阿格裡皮娜。
  • 從元首政制到王朝統治:羅馬帝國早期政治史研究路徑考察
    筆者的論述主要集中在「羅馬帝國早期」,即尤利烏斯—克勞狄烏斯王朝時代(公元前27年到公元68年)。然而,為了呈現歷史研究的整體性,本文所涉及的一些重要議題涵蓋範圍並不嚴格局限在這一時期,而是貫穿整個元首制時代(公元前27年至大約3世紀中葉)。下文的考察將分三個時段進行,分別是從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30年代,從二戰結束後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及從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
  • 歐洲中世紀的千年黑暗與動蕩
    導讀:歐洲中世紀的千年黑暗與動蕩自公元5世紀之公元15世紀的一千年裡,歐洲開始了一段為後世談論頗多的歷史時期,這正是無數文學、影視、遊戲作品所青睞的中世界。東法蘭克到亨利一世國王時期逐漸強大,他的兒子奧託即位後加強了中央集權,他要求教皇為他加冕,最後,他號稱了羅馬帝國的新皇帝,並稱東法蘭克為神聖的羅馬帝國,宣稱自己才是古羅馬的正統。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將以這個教權與皇權結合國家的神聖名義,率十字軍攻打伊斯蘭和拜佔庭帝國,這就是著名的「十字軍東徵」。
  • 奢侈之風是如何一步步毀滅強大的古羅馬的?
    1、古羅馬的徵服與擴張,輝煌之下危機暗伏早期的羅馬人勤儉節約、善良淳樸,有強烈的愛國精神與尚武精神以及高度集中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每個人將保衛國家視為一生的最高追求目標,將國家的利益視為個人的最高宗旨。
  • 帝國的餘灰:格陵蘭冰蓋下藏著另一部羅馬帝國衰亡史
    由此引發的一系列戰爭終結了羅馬共和國,並拉開了羅馬帝國的帷幕。2062年過去了,我們的爭論從未停止。從紐約中央公園內上演的舞臺劇《裘力斯·凱撒》(因被指影射川普而飽受爭議),到報紙評論版面對「凱撒主義」的控訴,這位羅馬獨裁者,以及他所生活過的世界,依然時不時出現在美國的政治對話中。就連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建築,都是仿照古羅馬的格局而建。
  • 流浪的葡萄樹:古羅馬莊園到現代餐桌,從葡萄酒中看見一部歐洲史
    早在基督教信仰出現之前的古希臘時代,葡萄酒被視為酒神狄奧尼索斯(羅馬時代則稱為巴克斯)饋贈給人類的禮物,古羅馬時期龐貝古城的壁畫上,人們縱情歡飲美酒的場面屢見不鮮。至於古羅馬帝國的覆亡,據說也與葡萄酒脫不開干係,因為當時的釀酒過程中會使用鉛制器皿,久而久之,「鉛中毒」導致大量的死亡和健康問題。
  • 不為人知的古羅馬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在人類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赫赫有名的帝國——羅馬帝國。在公元前十世紀初,從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了古羅馬文明,隨後古羅馬不斷發展,一共經歷了兩個時代,分別為羅馬王政時代和羅馬共和國時代。在一世紀前後,古羅馬開疆闢土,用戰鬥力超強的軍隊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建立起以地中海為中心,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古羅馬帝國。
  • 古羅馬水泥為何能堅挺千年
    古羅馬帝國留下的一些水泥建築在海浪的衝擊中能堅挺千年不倒,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公元1世紀的羅馬作家兼海軍將領老普林尼曾這樣描述當時用於海港建設的水泥:「一旦它接觸海浪並浸在海水中,就變成一個整體石塊,面對海浪堅不可摧,每天都變得更強。」 美國猶他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為探索古羅馬水泥的秘密,分析了義大利波佐利港從古羅馬時代遺留下來的水泥建築。
  • 公元3世紀的羅馬帝國危機,使羅馬帝國陷入了崩潰邊緣
    在整個羅馬帝國的存續期間,它經歷了許多個時期的麻煩,但沒有一個像三世紀的危機一樣危險。帝國因內亂而被撕成碎片,來自各方的敵人都渴望偷走其土地。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夥扒一扒羅馬帝國的三世紀危機它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其後果。
  • 古羅馬建築特點及功能
    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寫的《建築十書》就是這門科學的總結。  古羅馬建築能滿足各種複雜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巴拉丁山上的弗萊維王朝宮殿主廳的筒形拱,跨度達29.3米。萬神廟穹頂的直徑是43.3米。公元一世紀中葉,出觀了十字拱,它覆蓋方形的建築空間,把拱頂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無需連續的承重牆,空間因此更為開敞。
  • 古羅馬特色的收養與皇位繼承制度是如何產生的?又有什麼影響?
    ,我們現在泛指意義上的羅馬大致分為王政時期、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幾個部分。但是古羅馬是一個法律意識起源極早的國家,《十二表法》作為最早的羅馬成文法,就再三強調了家庭中「家長」地位的神聖——一個家庭中只有一家之才有法律地位,並且這個「家長」在當時就和親緣關係不完全相關。另外,受共和國傳統的影響,導致羅馬帝國沒有一個明確的繼承制度。
  • 康乃狄克鬼屋事件!
    康乃狄克鬼屋事件更多的是以翻拍的電影進入到大眾的認知範圍內。這件事情是由真實事件改編。
  • 淺談通史性歷史巨著:《羅馬帝國衰亡史》為什麼暢銷?
    吉本起意從事羅馬史的研究,起因於他的一次歐洲大陸之行。1763年1月,結束了軍旅生活之後,他開始在歐洲大陸旅行。這時,歐洲資產階級啟蒙運動正如火如茶地席捲整個歐洲大陸。他到過巴黎,與當時的一些啟蒙運動思想家多有往來,並查閱了一些大博物館的珍貴手稿和藏書。1764年4月到1765年5月,吉本在義大利各地遊歷。羅馬,這個曾經令他神往的城市,給了他無限的激情和暢想。
  • 世界史:天災人禍交替出現,大羅馬帝國走向崩裂
    公元79年8月24日,維蘇威火山爆發,古羅馬境內富庶繁華的龐貝古城頃刻間毀於一旦。天災與人禍的交替出現,撼動了羅馬的統治根基。 ——《世界史:羅馬帝國的滅亡》愷撒死後,一個嶄新的「三頭政治」聯盟又宣告成立,這就是由他的義子屋大維、部將安東尼和雷必達三人組建的政治同盟。
  • 一場大地震,千年古城易主,白鸛佔領了這個家園
    正午的陽光強烈,三位遊客坐在保衛古城的附屬建築前遮住了太陽,懶散的貓聚集了過來,這裡是古羅馬的城市,梅內克斯附近的瓦爾比?菲尼基亞、加爾塔戈和羅馬北部最重要的港口,莎拉這個名字也是從這個港口來的,那之後,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而荒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