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第五位皇帝——暴君尼祿

2020-12-03 騰訊網

尼祿被稱為「嗜血者」,也被稱為「魔鬼」。

以上是古羅馬史學家的記載。

這個皇帝就是羅馬帝國第五位皇帝,也是朱裡亞·克勞狄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尼祿。

尼祿這麼變態,其實和他的父母分不開關係。尼祿的生父在其三歲時就去世了,但他生前是一個臭名昭著的官員。

對他性格起主導地位的是其母——阿格裡庇娜。

話說丈夫死後,阿格裡庇娜改嫁克勞狄烏斯。而後,阿格裡庇娜又想方設法讓其立尼祿為嗣。

當然,立一個皇嗣簡單,但他不一定就是未來的皇帝。阿格裡庇娜就害怕克勞狄烏斯反悔,於是先發制人,把其用毒藥毒死(有爭議)。

接著,阿格裡庇娜又用金錢賄賂了宮廷衛隊,要求他們擁立尼祿為帝。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他母親的種種助力,尼祿根本當不上皇帝。

在尼祿當皇帝之前,我們還不了解他是什麼人。不過在上位以後,尼祿就展示出自己最真實的面目。

雖說自己已經當上了皇帝,但這位置可不少人盯著呢!其中自然包括他的異母兄弟布裡坦尼克斯。

一次宮廷宴會上,尼祿把烈性毒藥放放到布裡坦尼克斯的酒裡。當然,布裡坦尼克斯喝完酒後就不斷痙攣。

但尼克斯卻在一旁解釋,他只不過是癲癇病發作。

話說尼祿當上皇帝以後,自己卻不能完全掌握權力,因為他的頭上還有其母親。阿格裡庇娜常常以實際掌權人自居,完全不把尼祿放在眼裡。好傢夥,尼祿先天嚮往自由,處處受母親鉗制,這算怎麼一回事。

於是,他計劃著除掉母親。

有一天在海濱宴會上,尼祿給他母親準備了船,不過在去的路上,船卻莫名其妙地破成碎片。

阿格裡庇娜命大,自己遊了回來,但是尼祿卻已經下定除去她的決心。

在和信使談話中,他在地上擺了一把刀,說母親竟然派人來刺殺他。就這樣,阿格裡庇娜死了。

還有他的妻子,尼祿第一個妻子是他繼父的女兒,但是尼祿嫌她太安靜將其流放在島上殺死。

第二任妻子更慘,就是因為嫌尼祿回家太晚被殺。

第三任妻子是尼祿殺了其丈夫得到的。

公元64年某天晚上,尼祿縱火燒了宮殿。之後,他又開始大興土木修建了新的宮殿。

當然,人民怨聲載道。尼祿剛開始還不在意,後來就演變成多疑,一會就抓來一個人殺掉,就這樣人人自危。他的老師和顧問甚至也被砍掉了雙手,還有的人被切開動脈血管。

尼祿這麼殘暴,自然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可笑的是,他最後來連自殺都不敢,還是抓住僕人的手將匕首刺進自己的喉嚨,這才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相關焦點

  • 49年換了26個皇帝,只有一個自然死亡,這就是羅馬帝國三世紀危機
    在這幾十年裡,軍閥割據,內戰頻發,皇帝像走馬燈一樣更換,帝國陷於無政府狀態。貨幣的貶值,引發了惡性通貨膨脹,嚴重地打擊了帝國的生產和生活。與此同時,過度縱容的蠻族政策,讓長期以來維持的外部平衡被打破。大批遊牧民族入侵羅馬帝國,進一步加劇了危機的惡化。三世紀危機最典型的一個特徵就是,羅馬帝國的無政府狀態。
  • 中世紀:羅馬帝國的和平時期簡述
    但到了公元4世紀,基督教卻獲得了皇帝的支持;依靠為數眾多的皈依者和皇帝們的強力支持,基督教成為維持帝國統一的新的力量。基督教改變了羅馬,羅馬也投桃報李。基督教起源於猶太教的傳統,經耶穌及其門徒發展之後,又慢慢地吸收了羅馬世界的學術與制度傳統。
  • 公元3世紀的羅馬帝國危機,使羅馬帝國陷入了崩潰邊緣
    在整個羅馬帝國的存續期間,它經歷了許多個時期的麻煩,但沒有一個像三世紀的危機一樣危險。帝國因內亂而被撕成碎片,來自各方的敵人都渴望偷走其土地。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夥扒一扒羅馬帝國的三世紀危機它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其後果。
  • 哈布斯堡王朝開國皇帝,從他當選神羅皇帝開始,家族壟斷神羅帝位
    神聖羅馬帝國建立之初採用的也是世襲君主制度,統治神聖羅馬帝國的第一個朝代是開國皇帝奧託一世所屬的薩克森王朝,後續是法蘭克尼亞王朝、蘇普林堡王朝、霍亨斯道芬王朝等。公元1437年,盧森堡王朝西吉斯蒙德第二位皇帝西吉斯蒙德駕崩,通過選舉,文武雙全、品德高尚、貢獻顯赫的腓特烈三世當選神聖羅馬皇帝,開創哈布斯堡王朝。
  • 據說曾把人製成蠟燭,羅馬帝國著名暴君尼祿,是否真的如此殘暴?
    如果說到羅馬帝國歷史上的暴君,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尼祿。傳說中的尼祿是這樣的統治者——他謀殺了他的數位親人,包括妻子和母親;他燒毀了羅馬城,並且還在大火中拉小提琴;在他統治的時期,千人以上的基督徒被殘酷地折磨,甚至製成蠟燭照亮街道。種種描述駭人聽聞,總之是非常殘暴的一個人。那麼歷史上的尼祿真是如描述一樣的暴君嗎?
  • 《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三世紀危機1
    羅馬帝國之三世紀危機1 (1)一年數帝(公元238年) 羅馬的北方行省達契亞,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在羅馬皇帝圖拉真時期(98~117年在位),經過兩次大規模的達契亞戰爭(101~102; 105
  • 羅馬的墮落:了解羅馬帝國的結束
    羅馬的墮落 」一詞表明一些災難性的事件結束了從不列顛群島延伸到埃及和伊拉克的羅馬帝國。但最後,大門沒有緊張,沒有一個野蠻的部落,羅馬帝國一舉出動。相反,由於內外的挑戰,羅馬帝國緩慢地倒下了,幾百年來一直改變,直到形式無法辨認。
  • 羅馬帝國隕落的原因
    羅馬帝國的事跡可謂是十分勵志。當時羅馬帝國的綜合國力僅次於漢代中國,為世界的一極。但由於帕提亞帝國(安息)和貴霜帝國的阻礙,兩位大佬一直沒機會扳一下手腕。然而再龐大的帝國也終究擺脫不了自然規律。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的東羅馬帝國和以羅馬為都城的西羅馬帝國,實力大損。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人民起義和蠻族入侵中走向了滅亡。
  • 世界史:天災人禍交替出現,大羅馬帝國走向崩裂
    屋大維死後,他的後代越發沉不住氣,索性不再自稱元首,直接做了羅馬的皇帝。於是,羅馬共和國的外殼不復存在,直接跨越為「羅馬帝國」。隨著皇帝權勢的不斷擴張和元老院的漸趨邊緣化,羅馬後期的皇帝也不再寬容,在不斷濫用權力的同時,也變得更加荒淫,尼祿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尼祿,17歲就做了羅馬皇帝。談及家族,是十分「混亂」的:他的前任皇帝娶妻無數,曾經先後三次立儲,然而三位儲君要麼英年早逝,要麼被其他皇位垂涎者謀害。
  • 羅馬皇帝戴克里先:以理想主義解決後三世紀危機,其實是飲鴆止渴
    ▲愷撒遇刺油畫自公元235年「三世紀危機」高潮起到公元284年皇帝戴克里先登基,羅馬帝國在短短51年時間裡共出現了49位皇帝。戴克里先登基伊始,就不斷發動戰爭用以抵禦異族入侵、保衛帝國疆域。「四帝共治制」是羅馬帝國歷史上對於皇位繼承問題的首個明確規定,但與此前相比,「四帝共治制」並沒有太多優勢,反而具有理想主義及浪漫主義的致命缺陷。這一制度本意是為穩定帝國邊疆,同時加大反叛者造反的難度,畢竟想要同時反抗四位皇帝、篡奪皇位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然而該制度卻非常容易造成帝國分裂,「四帝」之中若有一人存在私心,不僅該體制會自行瓦解,羅馬帝國也會走向解體。
  • 教會歷史丨受到古羅馬帝國的殘酷迫害,教會處於艱難時期(下)
    羅馬帝國的皇帝尼祿主後64至68年在位,期間,他下令把基督徒釘上十字架,或把基督徒釘在松柱上,用火點燃將他們活活燒死,叫人欣賞!有的被縫在獸皮中棄於野外讓野獸撕碎。當時有數千人遇害,使徒彼得和保羅也在此期間為你主殉道。主後六十六年,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發動起義,翌年,尼祿派韋斯巴薌和他的兒子提多前往鎮壓屠戮!
  • 羅馬帝國是怎麼滅亡的?日耳曼人是他的終結者嗎?
    羅馬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極盛時期的羅馬帝國疆域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整個地中海都被羅馬帝國所環繞,成為了帝國的內海。然而,世事總是盛極必衰。
  • 從黃金時代走向危機,羅馬帝國三世紀的經濟、政治可謂險象環生
    羅馬帝國時代的歷史(公元前30年至公元476年)可分為前期羅馬帝國(公元前30年至公元283年)和後期羅馬帝國(公元284年至公元476年)兩個時期。前期羅馬帝國時代,是羅馬奴隸制社會的全盛時期,政治上出現了安定的局面,經濟上有著繁榮的景象,尤其是安敦尼王朝統治時期(96年至192年)。安敦尼王朝歷經六帝,是帝國皇權最穩固的時期,被稱為帝國的「黃金時代」。
  • 始於羅馬帝國的通貨膨脹簡史-虎嗅網
    最早的通貨膨脹與紙幣毫無關係,始於羅馬皇帝尼祿當政期間(公元54-68年)。當時的羅馬帝國統一了歐洲,侵佔了亞洲,控制了非洲,與尚無正面接觸的秦始皇統一下的遠東中國成為兩個最大的文明社會。有趣的是,在中國古代文獻上,羅馬帝國被稱為「大秦」。廣袤的土地加上戰爭俘獲轉成的奴隸,成為帝國軍隊不斷侵略的兩大財富激勵。
  • 羅馬帝國曾對基督教進行打擊,最後卻被一人扭轉,為什麼?
    公元200年前後,羅馬帝國開始對基督教進行嚴厲的約束和打擊,不止一個基督徒被處死,基督教把這歸罪於羅馬皇帝對其宗教的迫害,但其實有大部分原因是他們自找的。羅馬帝國對於宗教的態度,其實算是很開明的,這一點可以從羅馬神話故事中得到答案,甚至羅馬皇帝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賦予了神性,有些皇帝自稱是某個神靈之子,也不會讓人覺得奇怪,但麻煩就出在這裡。
  • 英國是被羅馬帝國打出來的
    歐洲歷史是建立在希臘文明和羅馬帝國這兩大基礎之上的,隨後的幾乎所有的歐洲帝國,都逃不了這個窠臼。希臘文明不能說是人類的文明之源,但它完全是歐洲的文明之源。直到今天,希臘仍然是歐洲人心裡的聖地;至於羅馬,「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俗語,就是羅馬帝國地位的體現。
  • 第二章惡性通貨膨脹毀了古羅馬帝國和現代政府
    最早的通貨膨脹與紙幣毫無關係,始於羅馬皇帝尼祿當政期間(54—68)。當時的羅馬帝國統一了歐洲,侵佔了亞洲,控制了非洲,與尚無正面接觸的秦始皇統一下的遠東中國成為兩個最大的文明社會。有趣的是,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古羅馬帝國被稱為「大秦」, 《後漢書?西域傳》中描繪「大秦國一名廣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地方數千裡,有四百餘城。小國役屬者數十。以石為城郭。列置郵亭,皆堊塈之。
  • 歷史上被刺殺的8位大人物,最後一位打造了世界第一強國
    第三位,亞歷山大二世。相信這位皇帝大家都非常熟悉,作為俄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推行了俄國君主立憲制的成立。同時,這位俄國皇帝也與清朝籤署了很多條約,侵佔了清朝的大片領土。不過,這位皇帝強力鎮壓俄國內部的革命運動,最終在1881年遭受到革命黨的刺殺身亡。
  • 從誕生到統治歐洲,他們用了1400年,神聖羅馬帝國只是他們的傀儡
    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時期是基督教建立以來的第一個轉折點。 393年,羅馬帝國另一位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正式宣布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並「取締一切異教迷信活動」。從此,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唯一正統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