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公元200年前後,羅馬帝國開始對基督教進行嚴厲的約束和打擊,不止一個基督徒被處死,基督教把這歸罪於羅馬皇帝對其宗教的迫害,但其實有大部分原因是他們自找的。
羅馬帝國對於宗教的態度,其實算是很開明的,這一點可以從羅馬神話故事中得到答案,甚至羅馬皇帝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賦予了神性,有些皇帝自稱是某個神靈之子,也不會讓人覺得奇怪,但麻煩就出在這裡。
雖然羅馬帝國對於宗教不會過分限制,可它也是有底限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不管你信仰何種宗教,都必須對羅馬皇帝給予足夠的尊敬,這種尊敬不能低於你所信仰的神靈。
猶太人第一個觸犯了這個底限。在遠古的希伯萊王國,幾乎所有的猶太人都篤信上帝所傳授的律法,而律法中第一條就是禁止偶像崇拜,且就連上帝也在律法管轄範圍內。
因這一條律法的關係,猶太人從不為羅馬皇帝舉行任何獻祭和崇拜活動,也沒有派代表前往羅馬,對皇帝表示宗教上的尊敬和臣服,而這不管對於皇帝還是羅馬帝國來說,都是極大的侮辱,這也註定猶太人不會得到羅馬帝國的善待。
基督教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因為正統派的堅持,所有信徒都對上帝表示了足夠的尊敬,並把任何持相反,哪怕是質疑的態度當成了異端,羅馬皇帝在此時當然更是受到了冷落。
無疑,這種極度的排他性,明顯表達了對羅馬皇帝的不尊重,而它的信徒的飛速增長,也無可避免地引發了羅馬皇帝對於國家安全的擔憂。
鎮壓是殘酷的。很多基督教早期著名的主教和神學家在這一時期殉道,基督教的典籍和歷史也多毀於這一時期,在最困難的時期,基督教失去了許多領導人物,甚至連為信徒洗禮的人都找不到。
可是,在這麼困難的時期,卻誕生了奧利金。他在18歲的時候投入到基督教傳教任務當中,並以近乎嚴酷的教義約束自己,像哲人一樣生活,每天嚴格遵守各種戒律,基督教的禁欲主義,就是從奧利金開始的,為了更好地修行,他甚至閹割了自己,而這也成為他與正統派的重大分歧,因為為了遵從教義,抵制誘惑,從而傷害自己的身體,是基督教以前沒有,後來也不鼓勵的行為。
可不管怎麼說,奧利金在基督教最困難的時期站了出來。他的信徒在羅馬帝國迫害最嚴重的時候,反而日益多起來,而他本人也開始研究更深奧的教義。
在奧利金的組織下,基督教在亞歷山大城建立起了比以前更高級的學術研究院,在這所學院中擔任教職的奧利金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甚至連阿拉伯總督和當朝皇太后也願意來聽他講說教義。
儘管有如此高的成就,可奧利金直到此時還是一名普通的信徒,他不是主教,也沒有其他榮譽稱號,以至於當巴勒斯坦教區的主教邀請他前往聖城講解《聖經》時,亞歷山大城的主教迪米特裡烏斯不得不把奧利金從半路上叫回來,因為歷史上從來沒有「平信徒」給主教講解《聖經》的先例。
可是,後來奧利金還是利用一次機會去了巴勒斯坦,並在那裡向當地的主教們講解了《聖經》,並在那裡得到了聖城授予的神職。
此舉惹怒了亞歷山大城主教迪米特裡烏斯,他召開大會兩次罷免了奧利金,並以他曾自我閹割為理由發難,宣布他永遠不得接受神職。
這中間是否有迪米特裡烏斯對奧利金的嫉妒,我們已經無從知曉,但奧利金從此後二十餘年,都沒能再返回羅馬帝國的中心,雖然他仍然是那一時期,基督教最有可能得到羅馬皇室認可,並開始大肆擴張的領軍人物,但是,由於基督教內部的紛爭,奧利金被迫停留於巴勒斯坦的該撒利亞。
雖然他又在當地重新建立了一所與亞歷山大城類似的神學院,可是,他畢竟遠離了羅馬帝國的中心,在那個信息受地域嚴重限制的時代,奧利金的影響力遠不如在亞歷山大城時要大。
儘管如此,奧利金還是為基督教貢獻良多,他在二十年間寫了很多著作,其內容之廣泛,讓後世的神學家都嘆為觀止,傳說他一共寫了六千部著作,現存於世的,能夠拿出確切證據證明的,光是目錄顯示也有八百餘部,在東西方教區內,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當然,作為基督教早期影響最為深遠的神學家,奧利金在吸引了眾多支持者的同時,也招致很多敵視,在後來的不同時期,他們都召開了規模不等的會議,譴責奧利金的觀點,可這都無法否認奧利金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