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mTraceLIBS元素分析技術 ——應用於植物金屬元素分布快速Mapping

2021-01-14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AtomTraceLIBS元素分析技術

——應用於植物金屬元素分布快速Mapping

AtomTrace是歐洲工程技術中心(CEITEC)的唯一衍生公司,公司成員均為布爾諾大學雷射光譜與化學分析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實驗室起始於1997年,在LIBS應用技術研發領域具有近20年的深厚經驗,其研製生產的Sci-Trace LIBS元素分析系統獲得捷克國家2016年年度最佳合作獎冠軍。而在此之前,AtomTrace團隊曾在歐洲LIBS元素分析大賽中斬獲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使用Sci-Trace,便意味著得到了全球頂尖的專業團隊技術支持和實驗室合作。

不同的營養及礦物質含量,極大的影響植物的生長和代謝對於環境的響應。元素測量一直採用ICP-OES或者AAS的傳統方法,缺點是樣品預處理複雜,容易引入新的雜質並造成測量誤差。但最關鍵的是,無法得到元素分布的空間信息。而如若分布模式不同,即使含量相近,對植物生理狀態的影響也差異巨大。而LIBS技術可以在植物活體狀態下無須預處理進行元素mapping掃描快速分析,恰恰彌補了這一缺憾。LA-ICP-MS技術同也可進行元素分布掃描,但仍存很多問題有待克服:雷射燒蝕樣品經載氣運送至ICP,會在運送管中有顆粒物殘留; ICP中大顆粒氣化不完全;記憶效應(前次測量對下次測量結果的影響);霧化室及運送管中的死角對信號強度和持續時間的影響;必須在同一位置多次測量才能獲得足夠強的信號等等。因此對於植物中元素分布的測量,LIBS被認為是最優也是最有前景的測量技術。

AtomTrace研究團隊很早就關注到LIBS技術在植物科學領域的應用。2006年,JozefKaiser博士(AtomTraceCEO、布爾諾科技大學光譜技術實驗室主任)等即在EuropeanPhysicalJournal上發表了「Femtosecond laser spectrochemical analysis of plant samples」,應用libs技術對山茱萸整個葉片中的Fe、Mn元素進行分布mapping研究。當時在該實驗中,Fe的LOD(檢測限)已經做到5ppm。

AtomTrace團隊應用LIBS技術在植物元素分析領域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探索,優化算法、開發軟體、優化儀器例如用真空反應室、雙激發技術等提高mapping解析度,開發AtomAnalyzer光譜數據分析軟體將計算速度提高10倍,研製紫外真空模塊檢測0-300nm紫外光區域譜線等。測試對象既有活體植物,也有乾枯樣品;包括植物根、莖、葉等植物各部分組織;植物種類包括旱生植物,也包括高水分含量的水生植物;定性定量測量的元素涉及對植物有重要影響的Al、Ca、C、Mg、P、Si、Sr、Zn、B、Cu、Fe、Mn、Pb、K、S、Na、Cl、H、N、Ni、Ba、Ag等等。並發表植物LIBS分析領域高影響因子文章如下:

1. Pavlína M, Karel N, Pavel P, Jakub K, Přemysl L, Helena Z. G, Kaiser J,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toxicity and bioaccumulation of Cd-based quantum dots and Cd salt in freshwater plant Lemna minor L.[J],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147 (2018) 334–341.

2. Krajcarová L, Novotný K, Kummerová M, J. Dubová J, Gloser V, Kaiser J. Mapping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root tissues of Viciafaba bylaser-inducedbreakdownspectroscopy(LIBS) [J], Talanta173 (2017) 28–35.

3. Lucie K, Novotny K, Petr B, Ivo P, Petra K, Vojtech A, Madhavi Z. Rene K, Kaiser J, Copper Transport and Accumulation in Spruce Stems Revealed by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J]. Electrochemical Science, 8 (2013) 4485 – 4504.

4. Zitka O, Krystofova O, Hynek D, et al. Metal Transporters in Plants [M]. Heavy Metal Stress in Plants. 2013: 19-41.

5. Kaiser J, Novotny K, Martin M Z, et al. Trace elemental analysis by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Biological applications [J]. Surface Science Reports, 2012, 67 (11–12): 233-243.

6. Michaela G, Jozef K, Karel N, et al. Utilization of laser-assisted analytical methods for monitoring of lead and nutrition elements distribution in fresh and dried Capsicum annuum I. leaves [J]. 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 2011, 74 (9): 845-852.

7. Diopan V, Shestivska V, Zitka O, et al. Determination of Plant Thiol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Coulometric and Amperometric Detection in Lettuce Treated by Lead (II) Ions [J]. Electroanalysis, 2010, 22 (11): 1248-1259.

8. Kaiser J, Galiova M, Novotny K, et al. Utilization of the Laser Induced Plasma Spectroscopy for monitoring of the metal accumulation in plant tissues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J]. Networking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2010, 20 (4): 1096-1111.

9. Kaiser J, Galiova M, Novotny K, et al. Mapping of lead, magnesium and copper accumulation in plant tissues by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and laser-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J].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opy, 2009, 64 (1): 67-73.

10. Krystofova O, Shestivska V, Galiova M, et al. Sunflower Plants as Bio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ith Lead (II) Ions [J]. Sensors, 2009, 9 (7): 5040-5058.

11. Kaiser J, Galiova M, Novotny K, et al. Mapping of the heavy-metal pollutants in plant tissues by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C]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64 (2009) 67–73.

12. Galiova M, Kaiser J, Novotny K, et al. Investigation of heavy-metal accumulation in selected plant samples using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and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J]. Applied Physics A, 2008, 93 (4): 917-922.

13. Sona K, Pavel R, Olga K, et al. Multi-instrumental analysis of tissues of sunflower plants treated with silver(I) ions – plants as bio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J]. Sensors, 2008, 8 (1): 445-463.

14. Stejskal K, Mendelova Z, et al., Study of effects of lead ions on sugar beet [J]. ListyCukrovarnicke A Reparske, 2008, 124 (4): 116-119.

15. Galiova M, Kaiser J, Novotny K, et al. Utilization of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for investigation of the metal accumulation in vegetal tissues [J].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opy, 2007, 62 (12): 1597-1605.

16. Kaiser J, Samek O, Reale L, et al. Monitoring of the heavy-metal hyperaccumulation in vegetal tissues by X-ray radiography and by femto-second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J]. 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 2007, 70 (70): 147-153.

AtomTrace團隊應用LIBS技術進行植物中金屬元素分布的研究案例

浮萍(Lemna minor L.)是金屬元素環境汙染的指示物種,也是常被用於金屬毒害和富集作用研究的模式生物。本案例中,AtomTrace團隊應用LIBS技術對浮萍做元素分布mapping,比較研究Cd鹽和QDs中的Cd元素在浮萍中的富集模式;並應用傳統ICP-OES技術對不同含Cd化合物在浮萍中的含量和富集進行測量;同時應用TEM方法探究QDs的富集位置---浮萍表面、細胞內部、還是植物組織內。

註:Cd離子在2015年275種重要有害物質清單中排名第7。含Cd量子點(QDs)通常由直徑3-6 nm的CdS、CdSe、PbSe及CdTe和其它一些金屬元素構成,其外覆有有機聚合物。由於其染料效果優於其它生物染料所以大量排放至水域中並在水中釋放出Cd離子,所以研究Cd量子點對生物的毒害作用有重要的應用意義。

使用雙激發LIBS技術研究Cd元素在浮萍小葉中的分布情況

實驗方法:

Fig. 4 Cd量子點及Cd鹽處理下浮萍小葉元素mapping圖像

實驗結論:

CdCl2和Cd-QDs汙染,對於Cd元素在浮萍葉片表面分布的影響無區別;

濃度不同,對於Cd元素在浮萍葉片表面分布的影響無區別;

實驗中三種含鎘化合物(CdCl2、MPA-QDs、GSH-QDs)濃度升高,LIBS檢測信號皆隨之增強;

莖結處Cd元素富集作用明顯高於其它組織

引自:Pavlína, M., Karel, N., Pavel, P., J, K., P, L., H, Z.G., Jozef, K., 2018.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toxicity and bioaccumulation of Cd-based quantum dots and Cd salt in freshwater plant Lemna minor L.[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147 (2018) 334–341

對植物組織的元素進行LIBS mapping分析,可以通過譜線位置判別元素種類,通過譜線強度得到元素濃度,而元素mapping圖像可以得到元素分布、以及若干種元素的相關位置分布信息。而在同一位置連續測量,即可得到元素剖面分布的3D信息。

Fig. 5 所示實驗研究:

Fig. 5 A:萵苣葉片上,Pb元素對Mg元素分布的影響。Mg是葉綠素的關鍵金屬,而Pb元素對葉綠素卻有更強的親和性,因此葉片中Pb濃度上升時,Mg濃度下降。

Fig. 5 B:Pb處理使玉米葉片中Pb濃度增加。

Fig. 5 C:植物對金屬離子毒害的抗性各不相同。如圖中所示向日葵葉片中,Pb處理對Mg元素的分布無影響。該實驗結果與形態學分析實驗結果一致。

Fig. 5 D:LIBS技術也可應用於植物其它組織中的元素分析。如圖中所示松樹枝條的雙激發LIBS測量所得的3D元素分布圖。

Fig. 5

引自:Jozef, K., Karel, N., et al., Trace elemental analysis by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Biologicalapplications. Surface Science Reports 67 (2012) 233–243

根部對於植物養分供應、保護植物避免受到過量金屬離子的毒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根部元素分析的難度要遠遠大於對莖部組織,原因包括:根通常要比莖和芽細小很多;乾物質含量小很多,為樣品切割帶來很大不便;通常待分析元素相對含量較低;而柔軟多汁的樣品如何保持其結構形狀以得到元素分布的正確結果,同樣是個難題。

AtomTrace針對上述挑戰,在本案例中進行了成功的探索---應用雙激發LIBS技術對蠶豆幼苗根部納米銀顆粒(直徑為21.7±2.3 nm)進行mapping分析,目標是對自然狀態下的植物組織進行元素檢測,獲得高mapping解析度的同時確保檢測靈敏度。這同時也是整個LIBS領域中,對植物根部納米顆粒分布情況的初次嘗試。

LIBS雙激發技術 ---即每次採集的測量信號,都為兩次雷射脈衝激發。如此可減輕燒蝕擾動並提高mapping解析度;同時兩次激發可增強信號,以獲得可重複性更高、更優LOD(檢測限)的檢測結果。

實驗參數:二次激發脈衝能量分別為5MJ@266nm和100MJ@1064nm,間隔為500ns;測量頻率為1次/秒;實驗在1個大氣壓下進行。

實驗材料:蠶豆幼苗,分辨在AgNP溶液、Cu 和Ag 離子溶液處理7天,做40μm厚切片進行LIBSmapping測量。

實驗結果:由以下實驗結果可見,LIBS技術檢測速度快;即使對直徑只有2mm的幼根,也可對其橫切面中的金屬離子及金屬納米顆粒分布進行mapping分析,檢測的精確度和圖像解析度足以滿足實驗需求。應用雙激發技術,Mapping解析度可達到50μm,足以區分根表皮層、皮層、中柱中的元素分布特徵。

此外,7天的短時間處理即可檢測結果,說明對自然環境中、自然養分條件下的植物來說,LIBS元素mapping也是元素分布檢測行之有效的實驗方法,因此將是植物生理學和環境毒理學領域中的有效應用。

Fig.6蠶豆幼苗根橫切進行解析度為50μm的單線測量後,燒蝕坑情況

Fig.7 Cu 溶液處理蠶豆幼苗根橫切不同解析度下mapping結果:100μm、75μm、50μm

Fig.8 不同濃度Cu2 溶液【a) 100 μmol l−1 Cu2 ;b)50 μmol l−1 Cu2 ;c) 10μmol l−1 Cu2 ; d) 0 μmol l−1 Cu2 】處理蠶豆幼苗根橫切mapping結果;e)樣品區特徵譜線;f)Cu2 濃度降低,其對應譜線強度也依次降低

Fig.8 Cu2 、Ag 、AgNPs處理7日後的蠶豆幼苗根部橫切的顯微圖像和元素mapping對應結果(引自:Krajcarová L, Novotný K, Kummerová M, J. Dubová J, Gloser V, Kaiser J. Mapping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root tissues of Viciafaba bylaser-inducedbreakdownspectroscopy(LIBS) [J], Talanta 173 (2017) 28–35.)

北京易科泰生態技術有限公司是由科學家創建並為科學家提供頂尖科技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是AtomTrace公司在中國(包括香港、臺灣地區)的獨家代理和技術諮詢服務中心。易科泰生態技術公司在青島、西安設有分公司,在全國各地設有辦事處,北京總部設立有EcoLab實驗室以提供實驗研究合作、儀器技術培訓等。

相關焦點

  • 2010年下半年上市儀器新產品:元素分析類
    元素分析儀是對各樣品中碳、硫、氮、鎂等元素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的儀器,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鋼鐵等領域。該類儀器包括碳硫分析儀、定氮儀等種類。本文對2010年下半年發布的元素分析類儀器新品進行盤點,以饗讀者。
  • 超微研究 — 元素分析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而在生命科學領域中,由於樣本對束流敏感、原子序數低,元素差異小等原因,使其應用受到限制。隨著分析技術的發展,分析型電鏡與元素分析配件的結合,逐漸實現了元素分析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應用。那麼,生命科學研究中為什麼要使用元素分析?元素分析又有哪些作用呢?
  •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孫蘭香LIBS團隊:元素成分LIBS在線分析
    >  選礦行業  進一步向金屬冶煉的上遊領域拓展應用,團隊又研發出基於LIBS技術適用於選礦過程的在線元素成分分析儀(SIA-LIBSlurry),儀器目前已經在雲南磷化集團的選礦廠進行示範應用。該儀器通過更換外掛箱可同時滿足液體、固體的分析需求,部分固體元素的檢出限可達到1ppm。
  • 全能元素分析儀器對金屬材料檢測
    金屬材料檢測範圍涉及對黑色金屬、有色金屬、機械設備及零部件等的機械性能測試、化學成分分析、金相分析、精密尺寸測量、無損探傷、耐腐蝕試驗和環境模擬測試等。
  • 元素分析儀的兩個優勢及它的特點分析
    元素分析儀www.boyuesh.com廣泛應用於各類樣品(有機化合物、藥物、高分子材料、食品、植物、土壤、河流/海洋沉積物等)中C、H、N、S或O元素(質量分數>0.5%)的定性定量分析,例如有機化合物純度鑑定、環境樣品中總碳/總氮含量測定等。
  • 金屬材料元素分析儀器的技術原理
    金屬材料中的碳、硫、矽、錳、磷、鎳、鉻、銅等元素對其性能和品質有著重要影響,智能高速的科學儀器可以更好的滿足冶金、機械、化工等行業在爐前、成品、來料化驗等方面對材料多元素分析
  • 元素檢測界的「全能偵探」|雷射共焦LIBS顯微成像系統
    導讀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LIBS)由於其定性、定量、全元素探測能力,而被作為物質化學成分檢測分析的重要手段,廣泛應用於地質科學、材料科學、生物醫學等領域。北京理工大學趙維謙教授、邱麗榮教授課題組提出雷射共焦LIBS顯微成像方法,構建了雷射共焦LIBS顯微成像系統,實現兼具樣品形貌信息和元素分布信息的三維LIBS顯微成像。
  • 聚光ICP-5000 測定土壤中10 種金屬元素
    土壤中各種金屬元素的含量差別較大。它們含量高低直接影響植物的健康。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ICP-OES)是痕量元素分析的主要技術手段,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土壤樣品中多種金屬元素的分析檢測。
  • J200元素分析系統碳氮磷元素的測量
    氮元素是自然界最豐富的元素之一,主要參與生物圈的氮循環。但是這一元素進入植物體後會在植物體內轉化成為各種含氮的有機物。氮元素可以說是有機物的代表。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的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人類對氮元素的循環影響也越來越明顯。隨著以氮元素為主的化肥的使用,對農作物也有較大的作用,人們還需要更全面的了解氮元素及其相關產品以及在土壤中存在的形式和含量。
  • 金屬材料元素分析儀的技術原理解析
    金屬材料元素分析儀是一種常用的分析儀器,可以更好的滿足冶金、機械、化工等行業在爐前、成品、來料化驗等方面對材料多元素分析。今天我們主要來介紹一下金屬材料元素分析儀的技術原理,希望可以幫助用戶更好的應用產品。金屬材料元素分析儀的技術原理金屬材料中的碳、硫、矽、錳、磷、鎳、鉻、銅等元素對其性能和品質有著重要影響。本項目是光電比色儀的升級換代產品。
  • 中科院發明使用二次離子質譜儀同時分析非金屬元素和金屬元素
    二次離子質譜(sims)和濺射中性粒子質譜(snms)是表面分析科學和材料科學中廣泛應用的分析技術。使用離子濺射固體表面能夠引起光子、電子、中性粒子和二次離子的發射。sims技術探測濺射產生二次離子,snms技術探測濺射產生中性粒子。由於二次離子的產率和基體相關,sims技術具有顯著的基體效應,需要標準樣品進行分析校正。
  • 地質地球所發明使用二次離子質譜儀同時分析非金屬元素和金屬元素...
    二次離子質譜(SIMS)和濺射中性粒子質譜(SNMS)是表面分析科學和材料科學中廣泛應用的分析技術。使用離子濺射固體表面能夠引起光子、電子、中性粒子和二次離子的發射。SIMS技術探測濺射產生二次離子,SNMS技術探測濺射產生中性粒子。
  • 元素檢測界的「全能偵探」 | 雷射共焦LIBS顯微成像系統
    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LIBS、圖1所示)由於其定性、定量、全元素探測能力,而被作為未知物質化學成分檢測分析的重要手段。它被廣泛應用於地質科學、材料科學、生物醫學等領域(圖2所示)。其具備的元素「指紋」特性為不同元素的區分提供了理論支持。圖2 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在地質探測、材料檢測和生物醫學中的應用(圖片來自網絡)從單點分析到空間分辨化學成像,LIBS技術取得了重大成功。
  • 德國元素Elementar的百年創新之道:只專注元素分析
    現代有機元素分析儀(OEA),通常指CHNSO(碳氫氮硫氧)分析儀,是分析儀器裡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的歷史可追溯到1897年德國科學家Heraeus(賀利氏)發明的元素分析儀。1923年,奧地利科學家F.Pregl利用該設備發明了有機化合物的微量分析技術,並因此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德國元素Elementar的百年創新之道:只專注元素分析
    Elementar根據需求,利用新的理念解決技術難題。通過與大型石油化工集團合作攻關,公司於2014年成功開發了可以檢測到低至ppm級別的測氧儀。該儀器的成功研發,吸引了與Elementar在植物、土壤、固廢等領域有深入合作的海洋微生物研究機構的熱切關注。以往,Elementar分析儀主要用於協助這些機構的科學家完成碳、氫、氮等元素的分析。
  • 工藝技術│金屬表面滲入元素的原理
    滲層和其他塗層、鍍層的主要區別是滲層由滲入元素在基體合金元素的基礎上組成,滲層的表面即基體材料的表面,對被滲零件的幾何形狀和尺寸影響很小。滲金屬是滿足產品結構-性能對材料日益複雜、苛刻要求的有效手段之一。    滲金屬技術的發明應用始自19世紀末,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 植物營養(元素篇)
    •可溶性胺基酸也存在於植物組織中。與其他元素的互動:•植物中氮和磷的關係眾所周知,正如氮和鉀的關係一樣,氮和磷的比值和氮和鉀的比值被用作解釋植物分析結果的DRIS規範(見Beverly, 1991)。•NO3的吸收刺激陽離子的吸收,而氯(Cl -)和羥基(OH -)陰離子限制NO3陰離子的吸收。
  • 研究超重元素的新技術
    超重元素,英語:superheavy elements,簡寫:SHE,指原子序數超過103(鐒)、位於元素周期表底部的重元素。這些元素均為人工合成元素,具有高度的放射性,並且半衰期很短,非常不穩定。超重元素與核子和原子的量子系統密切相關,這些相關性挑戰了實驗探測,因為它們不存在於自然界中,在合成後會在幾秒鐘內消失。要將原子物理學研究的前沿應用於這些元素,需要極高靈敏度的快速原子光譜技術。
  • 金屬材料元素分析儀的特點
    有三個大通道,每個通道各有三十個小通道(可儲存30條工作曲線),通道曲線數還可根據用戶需要任意增加,原則上可檢測90個乃至更多元素,品牌電腦微機控制,全中文菜單式操作,臺式印表機列印結果。可以滿足冶金、機械、化工等行業在爐前、成品、來料化驗等方面對材料多元素分析的需要。
  • 元素檢測和樣品前處理技術論壇召開
    CFAS 2012分會場之一,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農業儀器應用技術分會主辦的有毒有害元素檢測和樣品前處理技術專題報告論壇於6月6日成功召開。儀器信息網作為支持媒體亦參加了本次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