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天宮的夢想

2021-02-15 靜二中心小學

為使廣大青少年從小學習科學、熱愛科學、激發他們對航天科技的興趣,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和探索實踐能力,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辦的2015年「開啟天宮的夢想——全國青少年網絡航天科普知識競賽」已於近日正式開通。作為上海市航天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的一員,近幾年來,我校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航天科技教育活動,如:觀看太空授課、製作火箭模型、參與航天知識競賽等。通過活動讓同學們遨遊在廣闊無垠的宇宙世界,激發起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正值長徵6號火箭於上周末成功將20顆衛星送人太空之際,我校將繼續開展航天科普系列活動,希望同學們能積極參與到本次航天科普知識競賽中來。

活動時間:2015年7月—2015年11月

參與對象:全校3~5年級學生

參與方式

關注微信公眾號「天啟天宮的夢想」,進入航天科普知識競賽專區,提交個人信息(見下圖),進入答題環節,題目分三個等級,參與對象可以根據情況選擇挑戰等級,等級不同,獎品級別不同。


獎勵措施

活動設置一、二、三等獎,從全部答題正確者中抽取產生。

一等獎:每雙周抽取 2名。將獲得至尊「天宮」禮包一份,「開啟天宮夢想」徽章一枚。

二等獎:每雙周抽取 10 名。將獲得豪華 「天宮」禮包一份;「開啟天宮夢想」徽章一枚。

三等獎:每雙周抽取 20 名。將獲得《課堂內外》雜誌一份; 「開啟天宮夢想」徽章一枚。


小夥伴們,趕快行動起來吧!更有機會獲得神秘「天宮」禮包一份!

相關焦點

  • 【時政宣講】聚焦丨開啟天宮第一天,航天員們有點忙!
    19日早晨,神舟十一號飛船和天宮二號成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順利進駐天宮二號。
  • 嫦娥奔月成為現實,天宮展翅再次飛翔
    天宮二號中秋節之夜開啟太空之旅,為實現空間實驗室宏偉目標闊步奔月,驗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化成了中華民族振興之力。  據報導,經總指揮部研究決定,9月15日22時04分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這是我國科研人員、實際工作者獻給黨和人民的中秋節大禮。
  • 20日在天宮一號裡成功進行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記者白瑞雪、趙薇、任珂)來自教育家孔子家鄉的女航天員王亞平,20日上午在天宮一號裡成功進行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43年前從頭頂飛過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開啟了周建平的科學夢想。今天,30歲左右的年輕一代已成為載人航天工程技術骨幹,而他們中的很多人正是在我國航天員楊利偉首次登上太空那一幕的激勵下立志投身航天事業的。    科普教育也是世界航天活動的組成部分。
  • 天宮一號自述:我在太空等你
    我是天宮一號,我從茫茫大漠而來,向浩瀚蒼穹而去!  2011年9月29日,這個美麗的秋夜——我來了,帶著一個古老民族千年不息的飛天夢想,來了。  這夢想,幾乎與她滄桑的歷史一樣久遠:從「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到「飛天壁畫」上的婀娜身影;從戰國時期屈原面向長空的「天問」,到明代萬戶乘坐綁在一起的火箭開始人類飛向空中的首次嘗試……  仰望長空,勇敢而浪漫的中華民族,從未停止對太空的幻想和思考。  萬戶最終沒能擺脫地球的引力,隕落在蒼茫大地上。而飛天之夢,卻始終未從這個民族的夢想中消失。
  • 《新夢想世界》全新內容「靈虛化境」同名新服開啟 夢想好聲音全服...
    11月12日《新夢想世界》全新內容「靈虛幻境」全面上線,同名新服也於11月13日中午12:00攜升級迎神獸、衝榜贏周邊等重磅活動開啟。少俠在暢遊夢想大陸的同時,還可獲得包括遊戲周邊、特殊永久稱謂等超多福利。
  • 天宮二號的「傳奇一生」
    2019年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天宮二號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從「光榮上崗」到「功成身退」,天宮二號經歷了怎樣的「傳奇一生」呢?
  • "地心引力"現天宮神舟 導演:不是討好中國觀眾
    1969年8月,8歲的卡隆在墨西哥目睹人類登月的電視直播,從此夢想成為太空人,多年後他卻成了一名電影導演。   就像《阿凡達》那樣,想拍神片必須得投入大把時間。2006年結束《人類之子》的拍攝後,阿方索·卡隆便開始忙活《地心引力》,調試設備、修改劇本,一直到2013年上映,七年磨一劍。
  • 《地心引力》現天宮神舟 導演:不是討好中國觀眾
    1969年8月,8歲的卡隆在墨西哥目睹人類登月的電視直播,從此夢想成為太空人,多年後他卻成了一名電影導演。   就像《阿凡達》那樣,想拍神片必須得投入大把時間。2006年結束《人類之子》的拍攝後,阿方索·卡隆便開始忙活《地心引力》,調試設備、修改劇本,一直到2013年上映,七年磨一劍。
  • 在天宮一號超期服役和墜入大洋時,發生了一些鮮為人知的事情
    中方高度重視天宮一號重返大氣層事,將採取以下措施,做好相應的監測和信息發布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強監測預報。中方將根據天宮一號軌道運行情況,組織加強跟蹤和嚴密監測,及時預報隕落信息。中方將利用「機構間空間碎片協調委員會」框架下的國際聯合監測信息,以便更多掌握天宮一號隕落情況。二是完善信息通報機制。
  • 副總指揮解析天宮一號:開啟中國空間站之夢(圖)
    核心提示  天宮一號主要承擔什麼任務?有何特點?由何種火箭發射?神舟八號何時發射?  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前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總裝備部副部長牛紅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受本報記者採訪,詳細解析天宮一號/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的有關情況。
  • 天宮二號升空背後的意義,你了解多少?
    ■樊晨還記得那年天宮一號順利升空時的舉國歡騰,還記得那年神八、神九和神十與天宮一號的「深情之吻」,而如今接替的天宮二號沐浴著中秋的皎潔月光,在長徵二號FT2運載火箭的託舉下,也成功踏上了太空旅程。如果說天宮一號是空間實驗室的特例,主要是為了完成交會對接任務,那天宮二號則完全是小型空間實驗室,其裝備更豪華、裝載量更高、內部環境更好,搭載了全新配套的空間應用系統載荷設備,將進一步用於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科學家、航天員們也將在裡面展開各種工作和試驗,其在天宮二號上生活的時間也相對更長。值得一提的是,天宮二號的系統是模塊化設計,出現問題時可以快速更換和在軌維修,這在國內空間領域屬於首創。
  • 【共和國的故事·飛天記】載人航天:民族千年飛天夢想終成真
    人類自古就有飛天的夢想,由於沒有飛天之力,古人只能藉助想像的翅膀,把夢想寄托在美麗的飛天神話與傳說之中。  為了探索太空,上世紀90年代初,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決策。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一朝夢圓。
  • 6年天宮淺談天宮
    然而實際上策劃為了限制天宮過於抗封,又出了個法術躲避最高不超過25%的上限。這看似限制了天宮,天宮抗封15%加蛇陣15%抗封就超過了25%,鬼眼抗封不知道效果多少,但絕對超過了15%,那就至少有45%的抗封被限制成了25%,這樣天宮的抗封特色就成了擺設了。然而仔細分析則不然。
  • 高清組圖:神十航天員漂浮進入天宮一號
    高清組圖:神十航天員漂浮進入天宮一號16時17分,神舟十號航天員成功開啟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艙門,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以漂浮姿態進入天宮一號。圖為聶海勝進入天宮一號 秦憲安 攝(來源:新華網)  點擊進入中新網軍事頻道 發布時間:2013-06-14 09:00:45 【編輯:王朋飛】 高清組圖:
  • 守護「天宮」:記北京飛控天宮一號長期管理團隊
    伴隨著航天員的離開,天宮一號也圓滿完成了歷史使命。 這是一個長管人永遠銘記的日子。 2014年9月29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長管人的精心呵護下,天宮一號安全穩定運行3周年,超期服役1年整。 天上一個家園,地上一個家園。從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壯美啟程到迎來第一批主人,從成功應對「中國龍」太陽風暴到圓滿完成使命。
  • 遊戲夢想第一步《RPG製作大師MV》65%優惠開啟
    遊戲夢想第一步《RPG製作大師MV》65%優惠開啟 時間:2018-08-29 14:27:26
  • 「天宮一號」發射有哪些物理知識點?
    近期,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發射升空成為熱點。實現中國太空飛行器空間對接技術。發射標誌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對「天宮一號」的發射,必將會成為明天中考的最新熱點考點之一。下面,整理了相關的三個考點可能會涉及到的角度,供大家學習。   1、天宮一號的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大還是小?
  •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一號vs天宮二號  天宮二號被稱為是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是在天宮一號基礎上研製的太空飛行器,兩者外形完全相同,但卻承擔著不同的任務。  天宮一號主要是和載人飛船配合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實驗任務,而天宮二號則是我國第一個具備太空補加功能的載人航天實驗室,要第一次實現航天員中期駐留、第一次試驗推進劑太空補加技術等重要的科學實驗。
  • 剛剛,「天宮一號」墜毀!炸在了外國媒體臉上!
    中國航天機構失去對天宮一號對控制目前,天宮一號正在垂直砸向地球澳大利亞處於危險區域下面是外國以及某些海峽對岸的媒體關於天宮一號的恐怖新聞大集合請看他們的表演: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帶著我們十幾年的夢想在酒泉騰空而起發射圓滿成功!
  • 揭秘「天宮一號」:航天員太空中的衣食住行
    北京時間2011年9月29日晚21時16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二號F」T1運載火箭,將中國全新研製的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中新社酒泉9月29日電題:揭秘「天宮一號」如何為航天員打造太空新「家」作者 孫海榮、孫自法隨著全新研製的載人飛行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飛向茫茫天宮,中國航天員將擁有一個太空新「家」。這個新「家」在太空運行兩年,隨時迎接中國航天員駕乘神舟飛船入住。太空新「家」裝修得怎麼樣?有哪些「家具」?航天員工作、生活設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