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15萬高句麗人,殺3300女真先祖,李世民最漂亮的外戰為何撤軍?

2021-01-21 冷兵器研究所

鑿門初奉律,仗戰始臨戎。振鱗方躍浪,騁翼正凌風。未展六奇術,先虧一簣功。防身豈乏智,殉命有餘忠。——李世民《傷遼東戰亡》編者按:一代大帝唐太宗李世民對於高句麗的徵伐,竟以撤軍告終,李世民事後更是頗為懊悔,說:「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這也是古往今來對於唐太宗徵高麗之戰充滿了爭議。但事實上,徵高麗之戰中的經典戰役——駐蹕山之戰,卻是李世民一生中僅次於虎牢之戰的神仙仗。唐太宗徵高句麗,總共出動6萬陸軍,4萬水軍,馬4萬匹。連克數城之後,張亮的水軍依然在進攻建安城的路上,陸軍一部分需要維持後勤及留守佔領的城池。

而在唐太宗圍攻安市城時,高句麗援兵號稱15萬抵達,除去圍攻安市城的兵力,李世民身邊僅剩3萬左右的野戰兵力。李世民遣阿史那社爾率1000餘突厥騎兵引誘高句麗軍,高句麗軍遂追至安市城東8裡的六山(位於今遼寧海城東南)結陣。這時候李世民沒有採納江夏王李道宗的奇襲平壤的意見,被很多人認為是徵高麗無法一舉競全功的原因。那我們就來好好辨析一下。

《資治通鑑》:乃與無忌等從數百騎乘高望之,觀山川形勢,可以伏兵及出入之所。高麗、合兵為陳,長四十裡。江夏王道宗曰:「高麗傾國以拒王師,平壤之守必弱,願假臣精卒五千,覆其本根,則數十萬之眾可不戰而降。」高句麗一方的援軍是「北部耨薩延壽、惠真帥高麗、靺鞨兵十五萬救安市」。高句麗有五耨薩制度,「耨薩」相當於都督。顯然高延壽、高惠真所率領的,只是高句麗在鴨綠江以北地區的兵力,而平壤周邊還有數量可觀的兵力來防備百濟、新羅,所謂平壤空虛無從談起。

從後面的情況來看,高句麗援軍中正規軍約為6萬以上,靺鞨僕從軍數量不詳,但大多戰鬥意志差,裝備粗劣。15萬的總兵力,當有一定誇張之處,然而數量仍然遠多於唐軍。李世民卻對於戰勝敵人信心十足,聲稱:「今為延壽策有三:引兵直前,連安市城為壘,據高山之險,食城中之粟,縱靺鞨掠吾牛馬,攻之不可猝下,欲歸則泥潦為阻,坐困吾軍,上策也。拔城中之眾,與之宵遁,中策也。不度智能,來與吾戰,下策也。卿曹觀之,必出下策,成擒在吾目中矣!」

這除了李世民本人高超的用兵技巧之外,唐初府兵和兵募的驚人戰鬥力也是太宗皇帝自信的關鍵。關於兵募,詳見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薛仁貴為何能鹹魚翻身?說說讓人自帶乾糧大殺四方的唐朝兵募制度》。兵募的待遇極高,「渡遼海者,即得一轉勳官」,李世民說「朕今徵高麗,皆取願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從軍者,皆憤嘆鬱悒」,這真不是他自己吹牛,而是待遇在這裡。

但是優質待遇那可是白花花的銀子(當然唐代白銀還不是流通貨幣),而唐初的經濟並不寬裕,更不用說遼東的要命地形帶來的後勤困難甚至還要高於遠徵蒙古高原(東突厥的根據地在內蒙,不在漠北)。所以在舉國戶口只有380萬戶,2000萬口左右的貞觀時代,也確實沒能力組織大軍進討。李世民的布置,令李績將步騎1.5萬在西嶺布陣,引誘敵軍出擊,作為正兵。長孫無忌率牛進達等將兵1.1萬以為奇兵,伏於山北狹谷之中。唐太宗親率步騎4000,挾帶鼓角,收卷旗幟,登上北山,這是唐軍的精銳部隊,李世民曾經依賴的玄甲精騎可能也有部分在其中。

六月二十二日,高延壽見李績在正面布陣,認為這就是唐軍的全部兵力,於是列陣前來迎戰。關於高句麗的軍隊,一般根據古代東北地區勢力的情況,推測其也如鮮卑及女真金國那樣,擁有勢力可觀的具裝騎兵。在高句麗墓葬群中出土了很多四世紀的馬蹄鐵,這方面甚至比起中原的騎兵更加先進。東北地區富於鐵礦,且高句麗的農耕也很發達,有能力供養具裝騎兵。

李世民埋伏在北山,遠遠看見山北狹谷之中塵土飛揚,知道長孫無忌已經完成布陣。但高句麗人卻完全沒有看到,由此我們就能知道李世民此前「觀山川形勢,可以伏兵及出入之所」的意義。唐軍的埋伏活動,顯然都在高句麗軍的視野死角中進行,廟算成為此戰勝利的關鍵。

▲高句麗具裝武士壁畫,除了馬掌之外,武士腳上還有山地所用的鐵鞋

在高句麗大軍與李績部接觸之前,李世民下令鼓角齊作,旗幟飛揚,幾路兵馬鼓譟進攻。在群山之中,高句麗軍隊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勢,而唐軍則可以利用地形以少圍多。唐軍的具裝騎兵從高山上衝擊而出,顯然比高句麗騎兵更有殺傷力。高句麗軍猝不及防,想要分數道應敵,然而陣勢已亂。當時正好雷電大作,高麗軍越發震恐,龍門人薛仁貴高呼陷陣,所向披靡,唐軍紛紛大嘯,蹂躪敵軍,「斬首二萬餘級」。但此戰頗為慘烈,左武衛將軍王君愕戰死沙場。

有人認為斬首往往遠少於殲敵,因此駐蹕山之戰殲敵很可能多達十萬以上,這是不明白唐朝歷史記載的規律。《兩唐書》當中的斬首數,一般已經考慮到這個因素,在原斬首數基礎上乘了數倍來估計真實的殲敵數量了。到了明代不再做這個處理,所以明朝的戰爭斬首數相對較少。高延壽、高惠真雖然得以衝殺而出,但卻未能逃出群山,「將餘眾依山自固」,遭唐軍包圍多日,「其眾三萬六千八百人」全部投降。

剩餘的高句麗軍隊則應被擊潰逃散,而靺鞨僕從軍由於和高句麗方面關係大多比較鬆散,應該逃散者甚多。但史料又特別記載戰役結束後,太宗在數萬俘虜中「收靺鞨三千三百人,悉坑之」,胡三省注:「以靺鞨犯陣也」。由此推測,由於靺鞨人更加驍勇,高句麗軍中包括具裝騎兵在內的突擊部隊,很多由歸化高句麗程度高的靺鞨人擔任。這與中原王朝時常招募東北漁獵遊牧民組建精銳部隊類似。唐太宗坑殺靺鞨精兵3300人,是為了震懾靺鞨人,使他們不敢再幫助高句麗。

駐蹕山之戰,唐軍「獲馬五萬匹,牛五萬頭,鐵甲萬領,他器械稱是」,李世民卻「簡耨薩以下酋長三千五百人,授以戎秩,遷之內地,餘皆縱之,使還平壤」,放回三萬多高句麗戰兵,這是可怪之一。駐蹕山之戰唐軍以3萬人對十萬級別的高句麗軍,徹底摧毀其核心,擒獲其指揮系統,卻未能拿下安市城,這是可怪之二。以筆者的推測,放回3萬多人,是因為這些敗兵失去了武器盔甲,短時間難以武裝,放回去反而可以向平壤方向傳播恐懼。然而安市城主梁萬春面對援兵已絕的危難局面,竟然還堅守兩月,到天寒地凍之時,李世民不得不退軍。

從戰略意義上講,如果安市城被唐軍攻克,加上駐蹕山之戰的震懾,遼東其他城池必然紛紛投降,唐王朝能夠一舉拿下整個遼東。所以梁萬春的堅守,其戰略價值當然是不容低估的。然而這並不足以否認駐蹕山之戰的戰術勝利,或者說由於梁萬春的存在,駐蹕山之戰成為了一次漢尼拔的坎尼之戰這樣的戰役,但其光彩能夠因此被抹殺嗎?

從地圖上看,唐軍橫掃了遼河東岸的平原地區,但對遼東廣袤的丘陵以及半島地區則沒遭到多少侵襲。駐蹕山之戰後,群臣多提出直襲平壤的計劃,但是此計是否可行呢?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高句麗在鴨綠江以南的兵力此時依然完整,唐軍即便在戰爭中繳獲了大量存糧因糧於敵,在天氣不斷轉冷的情況下深入鴨綠江以南,也是風險非常大的。考慮到當時唐朝國力有限,筆者甚至懷疑李世民的戰略目的只是通過拔除遼東的山城體系,而收複本屬於中國卻被高句麗侵佔200多年的遼東地區,殲滅高句麗是計劃留到下一次戰爭。這樣一來,頓兵安市城就說得通了。

徵高句麗之役,唐朝遷移人口24萬人,並削弱了高句麗和靺鞨的關係,結束了高句麗的強盛時代。此後,太宗又組織了數次對高句麗的小規模侵襲,進一步打擊了高句麗的凝聚力和威望。但如果要說自此之後高句麗就註定完蛋,卻也不至於,不應該為了吹捧太宗,就抹殺高宗年間蘇烈、薛仁貴等人的努力。人口多達300萬以上的高句麗,在高宗年間無疑仍是強敵。

徵高句麗未能一舉競全功或是拿下遼東,實在是有很大機緣性的因素。那麼,駐蹕山之戰的意義在哪裡呢?如果一定要回答的話,那就是戰爭藝術的意義——這和坎尼之戰一樣是輝耀千古的經典戰役。此戰之中,李世民將地形的利用,埋伏的設置,以及騎兵居高臨下的衝擊力,都發揮到了極致,打出了一場妙到毫巔的殲滅戰。當然,唐朝後來還有一群璀璨的將星,而高句麗卻沒有他們的西庇阿,所以結局只有慘澹地完犢子。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海雲天,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秦瓊幹著最苦,最累的活,為何最後卻被李世民邊緣化?
    導語:秦瓊幹著最苦,最累的活,為何最後卻被李世民邊緣化?秦瓊,大唐響噹噹的名將,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幫助李世民南徵北戰建下不世之功,可以說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在《舊唐書》中曾記載這樣一件事情「從徵於美良川,破尉遲敬德,功最居多」,尉遲敬德當時在劉武手下的時候,曾和秦叔寶幹過一次,結果很明顯大敗而歸,並且秦叔寶跟隨李世民先後徵戰王世充,劉黑閥等人,每次都是作為先鋒可到頭來,手下敗將第七,他二十四,這麼多功勞都餵了狗嗎?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判官在生死簿上,為李世民添了20年的壽命,閻王看破為何不說破?
    西遊記第10回: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說的是魏徵夢中斬了涇海龍王后,涇海龍王覺得唐太宗之前曾答應救他,結果還是被魏徵殺了。涇海龍王遷怒於唐太宗,於是每天夜裡就驚擾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不僅如此,涇海龍王還到閻王殿狀告李世民不守信用,大呼自己死的冤枉,一定要讓李世民抵命。閻王為了解情況,於是就派小鬼到李世民的夢中傳喚李世民。如此一來,李世民每天夜裡睡不好覺,白天無精打採沒法處理朝事。
  • 李世民想要保他,李淵想要殺他,他臨死前:高鳥逝,良弓藏
    李世民想要保他,李淵想要殺他,他臨死前:高鳥逝,良弓藏 中國每個朝代的建立,都是建立在無數枯骨之上。皇上並非是神仙,並不能讓萬人稱服,只有幾個人合夥才能成就大事,就比如現在的公司,都是幾個人合夥開公司,如果是一個人那是沒有辦法走長遠的道路。但是在每個皇帝開國後都會發生一件非常心酸事情,那就是殺開國功臣。
  • 李世民將身邊姓武的悉數除掉,只有武則天例外,這是為何?
    李世民將身邊姓武的悉數除掉,只有武則天例外,這是為何?文|小愛坐上帝王之位的人好像是各形各色,有的是沒得選擇只得順從,比如光緒皇帝;有的是早有一顆帝王之心,比如李世民。但是他們似乎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好猜忌。
  • 大唐名將高仙芝,是高句麗人還是高麗人?
    高仙芝,高句麗人,唐朝著名軍事將領,出身於將門之家,父親高舍雞,起初以將軍在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從軍,後立軍功,官至四鎮十將、諸衛將軍。(阿拉伯騎兵。網絡圖)少年時隨親父至到安西,因父親有功被授予遊擊將軍。二十多餘歲就拜為將軍,並與父親班秩相同。高仙芝先後在安西四鎮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手下任職,未受到重用。
  • 清朝的滿洲和金朝的女真是同一個民族嗎?
    一直以來,中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有兩個,一個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一個是滿族建立的清朝,其中滿族在明末的時候還叫女真,1635年皇太極廢除女真的稱呼,改名為滿洲,也就是現在的滿族,如今的滿族已經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的第二位。
  • 李世民女兒被「家暴」致死?多年以後考古學家挖開陵墓,揭開秘密
    唐朝「貞觀之治」開闢了一派欣欣向榮的大唐盛世,當朝君王李世民,一代明君,中國歷史上取得重要成就的少數人之一。很多人覺得李世民雖然是一代明君,但是他也發動了玄武門兵變,殺了自己的大哥,逼迫李淵退位,有功也有過。
  • 3300名抗日英雄遭集體斬首,竟然因為不想發工資:讓人感慨萬分
    事覺,殺三千三百餘口。3300多戚家軍從戰場屢立戰功回國以後,因為拖欠工資,朝廷不僅不發錢,還將戚家軍全軍斬首。史稱「萬曆二十三年薊州兵變」。其實,後來,參加與努爾哈赤的浙江部隊,已經不是戚家軍正統血脈。從嘉靖皇帝1559年開始一直到1595年,36年時間,戚家軍參加戰鬥數百次,剿滅倭寇,抗擊蒙古,赴朝抗倭,縱橫東亞。
  • 女真人和遼國為何會為這種鳥結下世仇?
    海東青分布於東北地區,女真人稱之為「雄庫魯」,意為世界上飛得最高和最快的鳥。此外,海東青也是女真族系的最高圖騰,是傳說中的「萬鷹之神」。不過,海東青在女真族心目中的地位雖然很神聖,但在其他一些民族眼中卻是純粹的獵殺工具。 十一至十二世紀初期,中國北方處於契丹人建立的遼國統治之下。雖然當時的北方遠不如中原地區物產豐盈,但也總有幾樣東西是中原地區可望而不可及的,其中最為珍貴的就是一種被稱為「北珠」的大型珍珠。
  •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有多喜歡楊氏女?
    因為這特殊的身份,很多電視劇中都願意塑造她與李世民有一段虐戀......  但是細數唐太宗後宮我們發現,這位楊妃可不是李世民後宮中的獨一位!     因為唐太宗後宮中,有楊妃1號、楊妃2號、楊妃3號......最最重要的是,這些楊妃都出自大族弘農楊氏,且與隋朝皇室有著密切的關係
  • 都市麗人榮獲「2020中國新經濟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
    上海2020年12月17日 /美通社/ -- 12月15日,由上海報業集團指導,財聯社主辦的2020投資峰會·新經濟高峰論壇在上海隆重舉行。都市麗人作為行業的領導者和創新者出席了本次活動,並榮獲「2020中國新經濟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獎項,得到了市場的積極肯定。
  • 李世民登基前後的三把火,代表了什麼
    武德九年的八月初八是一個重要的日子,比六月初四更要值得被歷史記載,那就是唐高祖李淵正是下詔,傳位於太子李世民。八月初九李世民就在東宮的顯德殿登基,正式的坐上了他夢寐以求的皇位,也是這麼多年來奮鬥給予他最好的結果。但是也是李世民這一生最輝煌的開始,他也由此讓貞觀時代走進了人們最為崇拜的歷史中。
  • 為何隋唐四位皇帝非要滅掉高句麗?真相讓人憤怒!
    那麼,為何隋唐四代皇帝非要攻打高句麗,並要滅亡它呢?裡面的真相是什麼?「高句麗的野心」高句麗是當時東北扶餘部落的王子叛亂出逃建立的國家,建立之初就表現了強大的野心。不斷蠶食朝鮮半島漢四郡,而漢四郡從大漢開始就是中原領土,因此作為後繼統一王朝的隋唐,都有志將其收回。
  • 唐太宗和隋煬帝有9大共同點,為何最後卻有截然相反的人生
    而李世民也是一位文採風流的大詩人,在《全唐詩》中共收錄了88首他創作的詩。那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更是家喻戶曉的千古名句。兩人都曾因圖讖而枉殺大臣 在隋煬帝時期,流傳著一段"桃李子,洪水繞楊山"的讖語,被當時的人稱為"桃李子歌"。很多人認為,這段讖語預示了將有一個姓李的人取代楊氏獲取天下。於是,隋煬帝殺死了侄女宇文娥英的夫婿李敏,只因為李敏姓李,而且小名是"洪兒",和讖語極其符合。 晚年的李世民也犯過同樣的錯誤。
  • 李世民的小堂弟,他封爵淮陽王,喜歡輕騎衝陣,被部下出賣陣亡
    古代名將李道玄受李世民影響很大,看到李世民親冒鋒鏑,衝鋒陷陣,所向無敵。李世民之後,李道玄跟隨秦王李世民徵討鄭帝王世充,期間李世民親率玄甲軍,往來衝殺敵陣,李道玄對李世民的壯舉特別欽佩。汜水之戰,李世民率部突襲竇建德的行營。竇建德大營混亂,夏軍騎兵尚未列陣,唐軍騎兵便直接殺入,但唐軍人數太少,一時間無法突擊。李世民聽聞戰報,率領玄甲軍馳援,淮陽王李道玄身披重鎧,在竇建德大營中,往來衝突幾進幾出,雖然李道玄身上中了多箭,但仗著鎧甲(不知道身上是不是明光鎧)厚重,未曾受傷。
  • 李世民低調做人,為何能登基帝位?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王朝後,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勾結,多次迫害立有戰功的秦王李世民,兄弟間一場生死拼殺勢及難免。李世民身邊的文臣武將屢次進言,勸李世民早做打算,搶先動手。「 我們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縱是他們的不對,我又怎麼忍心呢,還是委屈一下吧,時日一長,他們也許會知錯而改,一切煙消雲散。」別人都十分著急,深怪他心存仁念,坐失良機。
  • 都市麗人鄭耀南發全員信:聽不到炮聲就指揮不好戰鬥
    但我們也因此而驕傲自大了:我們的團隊不太去市場了,埋頭在辦公室編漂亮的PPT;我們對客戶不夠尊敬了,也不太了解消費者了,自以為是的開發產品、設計活動;我們不再重視基礎管理系統的維護和提升,以為自己無法被超越……我們在停滯而市場在前進,我們的領先優勢越來越小,競爭也越來越近。
  • 李世民家的女人們:彪悍的人生要什麼解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最愛歷史,獲取更多好看文章,請關注最愛歷史。武則天晚年說起一段往事,那是她14歲剛入宮,被第一任「老公」唐太宗封為才人的時候。李世民有一匹烈馬,名叫「獅子驄」,高大威猛,鬈毛似獅子,無人能馴服。
  • 人類先祖能夠圍捕猛獸,為何如今不行,人類是進化還是退化了?
    當然儘管存在的時間不算久,但是人類先祖最開始在非洲大陸上生活得非常困難,畢竟大家都知道非洲大草原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猛獸,其中還有很多現在已經見不到的動物,那麼為什麼人類先祖能夠在非洲大草原上生存下來呢?其實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人類先祖靠著運用工具以及團隊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