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摩爾定律: 新型超平面錫氧半導體材料有望讓晶片提速百倍

2021-01-10 網易手機

近年來,半導體行業總是籠罩在摩爾定律難以為繼的陰霾之下,但是新材料的出現,或可讓它迎來又一個拐點。美國猶他州大學的工程師們,已經發現了一種由一氧化錫製成、只有單原子厚度的新型平面材料。這種材料可讓電荷以更快的速度通過,遠勝矽與其它3D材料。相比之下,在傳統電子設備上,電荷會以各個方向穿過電晶體、以及玻璃襯底上其它由矽層組成的部件。

採用錫氧材料打造的更快的半導體器件

直到近年,工程師們才更多地將目光放到了諸如石墨烯(graphene)、二硫化鉬(molybdenum disulfide)、硼墨烯(borophene)等2D材料上。

領導這項研究的Ashutosh Tiwari教授稱其強制電子「僅在單層上以快得多的速度通過」,是加快填補電子新材料缺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與石墨烯和其它近似原子厚度的材料不同,其同時允許負電子和正正電荷穿過,因此研究團隊將之描述為「現有首種穩定P型2D半導體材料」。

我們現在已經擁有了一切,事物將會以快得多的速度推進。

團隊認為這種材料可用於製造比當前所使用的更小、更快的電晶體,讓計算機和行動裝置的運行速度提升百倍,同時溫度更低、效率更高,並且延長電池的續航。

當前該領域異常火熱,人們對它深感興趣。有鑑於此,我們有望在2到3年內看到一些原型設備。

這項研究已經發表於本周出版的《先進電子材料》(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期刊上。

[編譯自:Gizmag , 來源:University of Utah]

本文來源:cnbeta網站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超材料或將延續摩爾定律?
    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使得傳統意義上的摩爾定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質疑,甚至有聲音說:「摩爾定律要失效了!」因此,如何延續摩爾定律成了當今半導體行業熱議的話題。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周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超材料有可能從工藝和原理兩方面延續摩爾定律,為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新的技術路線。
  •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超材料或延續摩爾定律
    內容來源於中國電子報 兩種方式延續摩爾定律 一直以來,半導體器件的發展趨勢都沿續於摩爾定律的規則:集成電路中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每經過18~24個月總數增長一倍。
  •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超材料或延續摩爾定律
    因此,如何延續摩爾定律成了當今半導體行業熱議的話題。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周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超材料有可能從工藝和原理兩方面延續摩爾定律,為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新的技術路線。
  • 摩爾定律難以為繼? 新型二維材料續寫摩爾定律對電晶體預言
    摩爾定律難以為繼?新型二維材料續寫摩爾定律對電晶體預言 馬愛平/科技日報 2018-05-03 07:45
  • 一氧化錫有望為摩爾定律「續命」
    近年來,半導體行業總是籠罩在摩爾定律難以為繼的陰霾之下,但是新材料的出現,或可讓它迎來又一個拐點。美國猶他州大學的工程師們,已經發現了一種由一氧化錫製成、只有單原子厚度的新型平面材料。這種材料可讓電荷以更快的速度通過,遠勝矽與其它3D材料。相比之下,在傳統電子設備上,電荷會以各個方向穿過電晶體、以及玻璃襯底上其它由矽層組成的部件。
  • 為摩爾定律續命? 自旋電子技術暫難當大任
    該定律指出,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每18個月約翻1倍。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摩爾定律為半導體工業的發展節奏設定了基本步調。自摩爾定律提出以來,不論是從單個晶片電晶體數目角度,還是從微處理器晶片、半導體存儲器以及系統軟體角度來考察,摩爾定律的預言與現實都驚人地吻合。可晶片上電晶體的尺寸不可能無限制地縮小下去,晶片單位面積上可集成的元器件數目會達到極限。
  • 三維電晶體陣列有望打破摩爾定律
    科技日報華盛頓11月19日電 (記者劉海英)目前,用於計算機處理器的矽集成電路正接近單個晶片上電晶體的最大可行密度,至少在二維陣列中是這樣。摩爾定律看似已難以維持。美國密西根大學一研究團隊卻另闢蹊徑,將電晶體陣列帶入三維空間,在最先進的矽晶片上直接堆疊第二層電晶體。
  • 摩爾定律終結了嗎?史上最小 1 nm 電晶體將為之續命
    >《摩爾定律已死,半導體行業發展會停滯嗎?》這樣,同樣體積的晶片上就能集成更多電晶體,摩爾定律有希望繼續它的傳奇預言!這一巨大突破是由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個團隊完成的。在阿里·加維(Ali Javey)的帶領下,他們開發出的新型電晶體柵極線寬只有1納米。(很難想像 1 nm到底有多小?以人類的髮絲作對比,後者寬度僅為約 5 萬納米。)
  • Intel要用自旋電子技術復活摩爾定律
    幾十年來,晶片始終依賴於互補金氧半導體電路(CMOS)技術。雖然CMOS電子元件仍遵循摩爾定律,但隨著元件大小越來越接近單個原子尺寸,現有的晶片製程技術已經越來越逼近了物理極限。例如,寬度為 10nm 的電晶體柵極結構,其允許誤差僅為 1nm,這僅相當於3至4個原子層的厚度。
  • 1nm電晶體誕生 摩爾定律未終結
    《摩爾定律已死,半導體行業發展會停滯嗎?》、《摩爾定律這次真的到頭了! 》、《存在 50 年的摩爾定律正在失靈?》……近年來,關於摩爾定律即將走向盡頭的報導簡直數不勝數,各方專家也紛紛發言表態,支持這一說法。如此看來,這一科技界的鐵律真的沒有繼續生存下去的空間了嗎?
  • 再次拯救摩爾定律:一文瞭然GAA晶片技術
    最好的例子就是晶片巨頭英特爾在 14nm 節點長達 5 年的停滯,一度讓 「摩爾定律已死」的言論甚囂塵上。    儘管後兩者在製程名稱上有玩 「數字遊戲」的成分,但他們對推進半導體製程技術進化、延續摩爾定律所做的貢獻有目共睹。  這些年來,晶片製程工藝能夠不斷微縮,性能可以不斷增強,都有賴於整個半導體行業以及學術領域的勇敢創新和不懈努力。
  • 給摩爾定律續命 EUV光刻暫難當大任
    今年,三星公司正式發布了7納米EUV晶片Exynos 9825,該公司稱此晶片將電晶體性能提高了20%至30%,將功耗降低了30%至50%。  之所以備受關注,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傳聞稱,EUV光刻有望成為摩爾定律的「救星」。  半個多世紀以來,半導體行業按照摩爾定律不斷發展,由此驅動了一系列的科技創新。
  • 新型半導體晶片可以檢測四分之一摩爾質量的抗原
    豐橋工業大學電氣電子信息工程系的Kazuhiro Takahashi 教授和Yong-Joon Choi助理教授開發了一種晶片,可以感知每四分之一摩爾質量的抗原。該晶片是利用半導體微加工技術製作的。將來自疾病的、存在於血液和唾液中的抗原粘附在可靈活變形的納米片表面,將粘附的抗原之間相互作用時產生的力轉化為納米片的變形信息,從而成功檢測出特定的抗原。
  • 摩爾定律將到達終點,下一代半導體中國能否實現超車?
    臺積電最近發布晶片研製時間表,臺積電總經理羅鎮球表示摩爾定律演進至1納米沒有問題,那麼1納米晶片生產出來後摩爾定律是否會失效?而矽基晶片的替代品又是什麼?大家好這裡是科技發射臺,矽基晶片發展到1納米後他的性能、體積已經達到了極限,那麼下一代晶片材料會是什麼呢?經研究表明,碳基晶片很有可能成為下一代晶片製造的材料。
  • 「摩爾定律」走向終結,光子晶片將成為電子行業的未來?
    「預計晶片中集成電晶體的數量 24 個月會提高一倍。」——相信大家對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的「摩爾定律」並不陌生。在過去的四十年裡,IT 行業一直受這一定律的驅動。不過近年來隨著傳統電子晶片發展速度的放緩,「摩爾定律」正逐漸走向歷史。未來,基於光子技術的新型晶片,或將打破電路元件的限制,建造出運算速度更快的計算機。
  • 摩爾定律一
    每個新的晶片大體上包含其前任兩倍的容量,每個晶片產生的時間都是在前一個晶片產生後的18~24個月內,如果這個趨勢繼續,計算能力相對於時間周期將呈指數式的上升。 Moore的觀察資料,就是現在所謂的Moore定律,所闡述的趨勢一直延續至今,且仍不同尋常地準確。人們還發現這不僅適用於對存儲器晶片的描述,也精確地說明了處理機能力和磁碟驅動器存儲容量的發展。該定律成為許多工業對於性能預測的基礎。
  • 摩爾定律或在2025年迎來終點 中國晶片如何突圍?
    除非新工藝和新材料出現突破。3、「後摩爾時代」,中國晶片如何突圍?在不久前召開的IC CHINA 2020(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院長吳漢明預測,「隨著工藝節點演進,摩爾定律越來越難以持續,預計將走到2025年。」半導體企業的製程工藝正向這個終點進發。
  • 摩爾定律或在2025年迎來終點 中國晶片一招可以突圍
    有分析表示,摩爾定律或在2025年迎來終點,那麼,中國晶片該如何突圍呢?中國媒體《IT時報》11月6日報導,半導體企業的製程工藝正向這個終點進發。最新消息是,全球領先晶片供應商臺積電將在2022年量產3納米工藝晶片,2024年推行2納米工藝。
  • 這種材料或將拯救摩爾定律
    這種材料或將拯救摩爾定律 日期: 2020-10-13 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摩爾定律是一項經驗建議,它表明,集成電路(IC)中的電晶體數量每隔幾年就會翻一番。但是,由於電晶體越來越小,以至於當前的基於矽的技術無法提供進一步縮小電晶體的機會,因此摩爾定律已開始失效。為了延續摩爾定律,其中一種可能性是求助於二維半導體。
  • 摩爾定律的突圍
    以Nvidia CEO黃仁勳為代表的一方認為摩爾定律已「死」,而以前AMD 首席架構師Jim Keller和臺積電為代表的一方認為摩爾定律依然可以指引領集成電路行業發展,其實綜合兩方觀點看,表面相反的觀點但本質卻並不矛盾,黃仁勳認為半導體物理學的限制意味著如今CPU性能每年只能提升20%左右,摩爾定律已走向終結;而Jim Keller和臺積電則認為摩爾定律並非簡單的描述單位面積晶圓上電晶體數量的變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