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危機管理課:2個方法提升元領導力,幫你有效解決危機

2020-12-06 楠悅讀

本文字數4910,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哈佛大學危機管理課》。

今時今日,領導者隨時都可能面臨突如其來的危機,在面對國家危機、公司治理危機或者個人關鍵選擇時,都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機處置方法。本書內容源於由美國政府發起的,哈佛大學多個學院提供學術支持的項目——國家應急領導力項目(NPLI)。項目運行近20年來,為全球培養了多名處理危機的領導者,並形成了一套簡單實用的危機領導力的訓練方法。本書是基於該項目理論和實踐的集大成之作。

國家應急領導力項目的教員梳理實踐經驗,總結美國和其他國家危機處置的經驗和教訓,提出了自己的「元領導力」理論。將元領導力分為三個維度——個人、情境和聯通力,三個維度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01、認識元領導力

一個人,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最終能走多遠取決於兩個能力,把握機會的能力和應對危機的能力。相比之下,第二種能力更為重要,因為機會總是有的,錯過了一次,過後總結經驗教訓,或許還能趕上新的機會,但是在危機中一旦失利,就可能失去一切,從此被踢出遊戲。因此,對於一個組織來說,領導者的能力對應對危機起著重要作用。

書中提到了元領導力的概念,它分三個維度:認清自我(個人)、協作(情境)和資源的調配(聯通力)。作者將這三種能力,定義為應對危機時的「元領導力」,顧名思義就是最基本的領導力。

1、認清自我

首先是認清自我,即在危機發生後,領導者作為一個個體,如何了解當前自己和機構所處的位置,評估危機的真實情況。只有了解自己當前所處的位置,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

比如,波士頓發生爆炸事件。波士頓緊急救護局局長吉姆·胡利當時在馬拉松終點附近的阿爾法醫療救護帳篷內。他說:「我聽見了第一聲爆炸聲,還以為是哪個街邊攤販的煤氣罐炸了,或者是哪輛車回火了。緊接著聽到了第二聲爆炸聲,我頓時意識到這是一起襲擊事件。」爆炸案發生前,倫納德·馬庫斯剛和吉姆·胡利就後者的領導能力做了一次談話。胡利是一位沉默寡言、盡職盡責的人,從波士頓緊急救護局的醫護人員一路晉升到波士頓緊急救護局局長的位置。在組織日常工作時,他更多靠的是以身作則的自律性,而不是所謂個人魅力。談話時胡利講道,做好團隊的領導是他的職責所在。他說:「有時遇到大規模傷亡事件,我的理性時刻提醒自己承擔起團隊領頭羊的職責。

自律需要我們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腦,當你焦慮不安十分驚恐的時候,你的下屬也會複製你的行為,這使他們無力重啟高效的思維和行動模式。相反,如果你的領導方式從容冷靜且自信滿滿,則會促使他人產生和你同樣的反應。所以,身為一個元領導者第一步得了解自己所處的位置,控制自己的大腦,能第一時間評估危機的嚴重性,然後才能更有效的做出決策。

2、協作

即讓大家朝著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當危機發生後,解決問題走出危機絕不是靠一個領導能夠做到的,需要協作共融,而組織內的每個人,不同的組織,需要各司其職。

作者將危機應對中的這個維度稱之為情境,在元領導者看來,「情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如何應對。因為我們不是在一個點來處理危機,而是在一個影響面很大的環境中。如何讓一群人和多個組織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對於渡過危機至關重要。元領導者在面臨危機的時候,還需要隨著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方向。

比如,2005年,紐奧良遭受卡特裡娜颶風重創時,倫納德·馬庫斯在災難現場實地研究元領導力。官員們推測即將到來的颶風危機是一個與「風」有關的事件。暴風雨過後,有些官員認為主要是大風造成了破壞。然而,颶風同時引發了風暴潮,淹沒了保護城市的堤壩和大片地區,數千人無家可歸,大約1 500名市民在颶風危機中喪生。

紐奧良真正面臨的其實是一場與水有關的災難——應對洪水災害需要採取與應對大風災害完全不同的處置措施。紐奧良市政府採取的應急處置措施存在一定缺陷,部分原因則是,雖然災害的實時信息不斷湧入,但是官員並沒有隨著形勢的發展迅速調整自己的判斷和策略。這種誤判源於當地官員對於災難現場形勢的盲目與無知。

3、資源的調配

最後是資源的調配。資源永遠是有限的,特別是在危機時刻,危機應對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調配資源,讓它們發揮最大的效益。任何一種應對措施,都會影響到各方面的利益,有些時候,需要犧牲一些局部的利益,換得對危機的解決。對於那些利益會受損的局部,如何進行溝通,保證應對措施得到貫徹實施,是領導力的一部分,作者也稱之為聯通力。

在危機時,通常的資源調配思路可能不再適用。比如,如果在災難面前,領導者採用左右逢源的做法,會錯過解決危機的最好時機。在這個時刻,領導者需要在有限選擇中拓展思路,找到別人沒有發現的替換項。在危機中,所謂好的領導,是有非凡見解,能夠及時做出變革;而平庸的領導,則是跌跌撞撞,令人失望。

這個時候的元領導者需要協調各方資源,比如下屬、上級以及跨部門的領導等。作為老闆,你要對下屬的行為和產出負責,你也要對你的老闆負責。如果你是一個跨組織工作組中的成員,你對生產的產品負有集體責任。權力和責任都在管理職位和匯報中。

02、如何訓練元領導力

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在面對危機和變化時該如何理解正在發生的一切,如何有效應對危機,如何打磨領導高效能團隊的技能呢?作者在書中為我們介紹了兩個方法,我們分別來說一下。

1、思維與行動閉環

一個千頭萬緒的局面的確會讓人不知所措。你被糾纏於各種瑣事,似乎每件事看起來都很急迫。克服混亂的關鍵是以系統性的方式解碼規律、歸化決策並計劃行動。如果你堅持訓練,不斷地學習,你將培養更準確的「情境意識」。即使身陷危機模式下,你也可以運用不同的策略和戰術。

為了提供周密安排、培養凝聚力,作者開發了一個可稱為「思維與行動閉環」的工具,其中包括感知、定位、預測,以及決定、運作、交流。作為元領導者,你可以運用思維與行動閉環模式,並將其納入你的機構和人際網絡中。無論是對你的追隨者還是其他利益相關方,思維與行動閉環都是一個有益的指南,能夠為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創造條件。

首先,感知。運用你的感官去了解情況以及相關參與者的狀況,多聽取其他人的意見,永遠保持好奇心。將重點放在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上,排除掉額外的噪聲,隨著信息的更新,再次將視線轉移到宏觀角度。提出「如果……怎麼辦」的問題,擴大你的認知範圍,挑戰此前的預設和已經被普遍接受的觀點。

其次,定位。在這個階段,你將確定固定的模式,這些模式是可預測的「刺激-響應」序列,能夠區分重複的行為,能幫助你在混亂中辨別秩序。那麼如何才能定位到正確的模式呢?答案是將雜亂的信息按照事件和行為的邏輯順序排列。尋找合理的、相關的,對理解當前狀況有用的模式,包括社會模式和物理模式。社會模式包括渠道的有效溝通、決策過程的規範以及群體之間的連接關係。物理模式包括天氣、化學反應和動物遷徙。

然後,預測。預測是領導者最重要的能力。正確的信息可以幫助你預測人們的行動、媒體的反應和其他領導者的反應。在動態的環境下,你要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交叉點上進行預測:過去是什麼?現在是什麼?未來又會是什麼?例如,建模人員使用複雜的算法回顧歷史和當前的狀況,以預測未來的經濟趨勢和天氣情況。這種預測是基於你掌握的經驗和信息,有助於減少未來的不確定性。

接著,決定。如果你不提前做出決定,你就會成為思維與行動閉環陷阱的受害者——永遠在搜集和分析信息,卻從不承諾採取行動。要向前推進,你必須強迫自己做出決定。如果要執行你的決定,就需要參與者的支持。

再者,運作。決定本身不會變成行動。減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許多人決定要改善體形。很少有人通過去健身房運動和少吃東西來真正實現決定。運作就是採取有意義的行動,包括動員他人也這樣做。針對自己領導的整場行動,不斷地向自己提問,也向團隊提問:如何能夠提升運作的進度?為了執行此決策,我們必須採取哪些不同的措施?等等。而這些問題的答案亦推動團隊不斷前進。

最後,交流。當危機結束後,我們應該去交流這次應對危機時,存在的問題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可以改進的空間。那麼如果在於團隊協作中,產生分歧怎麼辦呢?那就需要運用「林中散步」談判法協商分歧了。

2、「林中散步」談判法

元領導者要協調眾人,讓他們步調一致,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這並非易事。若要完成此舉,需要了解每個人的目標,找到共同的主題,形成集體並建立聯繫,而且最後還要確保收穫的成果不會辜負前期的努力。

「林中散步」談判法與1982年冷戰時期削減核武器談判的兩位代表有關。故事是這樣的:尼茨和克維欽斯基在鄉村度假中心偶遇,附近是一片樹林,他們一致同意去林中散步,他們先討論了談判的僵局及其複雜性,接著雙方講述了他們的生活背景、職業和家庭,最後談到了他們要打破僵局的共同心願。隨著他們在林中越走越遠,兩位傑出人物也表達了各自的關注點和目標,其中一些分歧不可避免。然而,他們也意識到,他們在其他問題上的立場其實非常相似。最終他們認識到不斷升級的軍備競賽對他們的國家、世界和未來意味著什麼。他們意識到,達成協議對雙方都有利。與此同時,他們探討了實現各自國家大規模裁軍的意向,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尼茨都是以鐵腕作風對待蘇聯的。最後,他們確定了打破僵局的備選方案和解決辦法,並在會議中心將這些方案複述給各自的代表團。儘管他們的協議被莫斯科和華盛頓間接否決了,但他們討論的情景被搬上了百老匯的舞臺,佐證了私人談判和基於利益的正式談判的各種優點。

這個方法全程都是公開透明的,「林中散步」談判法有四個不同但連貫的步驟,引導利益相關者從問題出發,找到解決方案:(1)利益自述;(2)利益擴大;(3)利益啟迪;(4)利益協調。

首先,利益自述。你可以逐個詢問參與談判的人員:「你對正在談判的問題有什麼看法?」你也可以問:「你希望通過這次談判達成什麼目標?」開場陳述三到五分鐘就差不多了,別做冗長乏味的演講。

其次,利益擴大。剛開始林中散步式談判時,雙方很難想像彼此間存在重要共識。「與會的每個人都應該清楚地表達他們的利益點,來尋找一致和具有爭議的地方。」然後把「共識」和「分歧」兩欄寫在房間前面的白板上。這樣可以打破雙方單維/我為我」和「二維/我對抗你」的心態。

一旦各方接收到談判桌上其他人的利益訴求,新獲得的信息就會改變他們對談判過程和預期結果的理解。認識到雙方的許多利益訴求和動因是重疊的。有了這種認識,他們找到達成協議的可能,從而形成共同的動因、價值觀和利益點,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然後,利益啟迪。這個階段其實就是頭腦風暴階段,你可以設置一個群體行動,其中每個想法都被拿出來單獨討論,並被分配一個類別。如果談判各方都同意某個觀點或者相信它是可行的,它就是一類觀點。如果各方對其存在明顯分歧,則被歸為三類觀點。如果觀點尚且模糊,不太明確,那麼這個觀點就被歸為二類觀點。

在討論完所有的想法後,你對這些二類觀點做最後一次回顧,詢問談判各方是否可以修改這些觀點,從而將這些觀點升到一類或降到三類。一個二類的方案可以進行修改,或者用其他方案來替代,以便把它變成一類觀點。因為利益啟迪過程仍處於非承諾階段,談判各方暢所欲言。達成一致的一類觀點將被帶入「林中散步」談判法的下一個階段中,開始進行實質性的談判。

最後,利益協調。達成共識的提案將被提交給公司高層。調整優先級,每一方都要描述、定義和排列「獲益」的優先級,即每一方在談判中想要得到的東西。他們各自決定哪些是「必須得到的」,哪些是「可有可無的」,哪些又是「不需要的」。每一方都闡明他們渴望、願意和不願意「付出」什麼,以達成協議。

「林中散步」談判法為談判各方提供了一個表達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機會。它緩和了矛盾,為提出新的解決辦法提供了可能。最後,雙方都滿意而歸。一個充滿爭議的局面得到了妥善解決。

最後的話:

本書的核心觀點是通過建立不同於平時的領導力,快速反應,合理調配資源,快速渡過危機,並且將危機造成的損失控制在最小。

相關焦點

  • 危機管理:不僅是未雨綢繆
    所以,為了做好危機管理,我們就需要對上面八個方面進行現象觀察、理論研究、工具開發和實踐探索等。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危機管理領域的基礎理論與國際研究前沿。從20世紀「古巴飛彈危機」開始,國際戰略、管理、信息、營銷、傳播、公共安全、心理等領域的學者紛紛展開了危機相關研究,開發和拓展了相關領域的學術理論,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
  • 企業危機管理論文: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危機管理
    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的一句名言是「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這也正是企業管理者危機意識的體現。增強企業危機意識,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首先,對員工進行危機管理教育。教育員工認清危機的預防有賴於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全員的危機意識能提高企業抵禦危機的能力,有效地防止危機發生。在企業生產經營中,員工時刻把與公眾溝通放在首位,與社會各界保持良好的關係,消除危機隱患。
  • ...中國危機管理切割理論創始人艾學蛟:企業危機公關與逆境重生
    5月2日,中企領袖大學導師管理學博士,中國危機管理切割理論、5度理論與以危化危理論創始人,北大危機管理課題組組長艾學蛟,登上中企領袖大學直播課堂,為企業家會員帶來了一場題為《企業危機公關與逆境重生》的精彩講在線直播講座。
  • 達沃斯聚焦:是水危機還是水管理危機?
    問題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是「水危機」還是「水管理危機」,我們如何解決日益枯竭的地球的課持續發展問題?二是水的管理。三是技術, 四是必須有自由貿易。  水資源的管理和使用是另外一個關鍵問題。美國西圖集團國際部總裁Thomas G.Searle認為,通過管理能夠解決很多水資源不足的問題。他相信現在並沒有一個水危機,我們面臨的實際是水管理危機,如果我們可以很好的管理的話就有很好的未來。
  • 疫情衝擊,哈佛MIT等美國多所高校陷入財政危機!卻拒絕接受救助
    疫情之下,美多所頂尖高校面臨財務危機,包括世界上最有錢的大學——哈佛大學。哈佛大學因為從救助計劃中獲得近900萬元的資金而受到批評。最新消息: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不接受救助款。多所高校陷入財務危機校長減薪、取消招聘、凍結工資、推遲項目……疫情之下,美國高校不得不積極應對財務危機。
  • 清華經管:關於「領導力」,你需要知道這些!
    全球領導力,描述的是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事業和生涯中,有廣闊的全球認知與駕馭能力,對全球共同面臨的一些問題很關心並有志於探索解決之道。某種意義上,「全球領導力」只是「領導力」的一種。例如,某國內知名企業在收購海外某公司之後,企業管理層與對方人員溝通合作時,就會明顯面臨全球領導力的挑戰問題。
  • 「專訪」解決國家危機類似心理治療?與賈雷德·戴蒙德談移民、新冠...
    在書中,他用心理治療的理論框架指出,國家危機類似於個人危機,因此其解決方案也類似於心理治療方案。戴蒙德試圖用7個國家的危機時刻驗證這一框架:1853年「黑船來航」及二戰後的日本、二戰期間與蘇聯「死磕」損失慘重的芬蘭、1965年經歷政變的印度尼西亞、1973年總統阿連德遭遇政變下臺的智利、二戰期間及以後與英國漸行漸遠,掙扎於構建新國家認同的澳大利亞,以及當下的美國。
  • 把握3個維度,應對一切不確定性
    內容來源:本文為中信出版社出品書籍《哈佛大學危機管理課》書摘,作者為倫納德•馬庫斯,埃裡克•麥克納爾蒂等。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出版社審核授權發布。倫納德•馬庫斯,哈佛大學國家領導力項目創始人之一。埃裡克•麥克納爾蒂,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學院副主任和講師。
  • 日本公共衛生危機管理的特點及應對
    政府儘量保障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正常進行,在國民生活基本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實施疫情的有效管控。雖然疫情有所擴大,但是整個社會的經濟秩序並未停滯。這是日本基於其基本國情和完善的醫療體制而作出的選擇。日本公共衛生危機管理體制的特點日本公共衛生危機管理體制分為三級政府兩大系統。三級政府是指國家(厚生勞動省)、都道府縣及市町村。
  • 2021來到,我們推薦混沌大學的34節好課!
    課程主任周飛燕說每一個產品背後都是一個人,這節課告訴你怎樣才能創造出有靈魂的產品。——2020.09.01授課老師:伏磊混沌大學創新領教任天堂中國前資深副總裁本課提供了,面對一個充滿變動的時代,組織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和創新力的方法。課程主任孫雨晨說學了就能用上的組織創新方法論。
  • 東莞市應急管理局舉辦輿情應對和危機公關專題培訓班
    11月26日,東莞市應急管理局舉辦輿情應對和危機公關專題培訓班,旨在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新聞宣傳工作,提升應急管理幹部輿情敏感度和處置力。做好輿論引導,提升應急管理軟實力11月26日,東莞市應急管理系統輿情應對和危機公關專題培訓課開講。
  • 沒有領導力,你拿什麼帶團隊!領導力4維度、10原則、12手段
    2.取勢(趨勢把握)——方向力 戰略思維;從戰略角度去思考,謀求長遠生存和整體利益。 有效決策;正確的決策來自眾人的智慧。—戴伊 創新與變革。如果不去創新,就是在製造未來的危機。
  • 最強蝸牛領導力怎麼提升 領導力作用提升攻略
    最強蝸牛領導力是什麼?領導力怎麼提升?下面來看看小編帶來的最強蝸牛領導力作用提升攻略。
  • 2019年企業公司危機公關管理措施列表
    考慮到這一點,以下是2019年的六項危機公關管理措施:1.確定您的漏洞由於危機可能有多種形式,品牌經理不太可能預測他或她將面臨的確切情況。好消息是你可以縮小可能性。風險登記或潛在威脅清單是企業識別其漏洞和風險的好方法,這些漏洞和風險可能會使公眾受到公眾關注,媒體審查並可能損害甚至破壞其聲譽。2.迅速採取行動在危機期間迅速採取行動的重要性可能不是新的信息,但企業繼續忽視危機媒體管理這一黃金法則。
  • 什麼是第一次數學危機?怎麼解決的?
    單變量微積分 第011課 實數存在定理 戴德金分割今天我們要學的這個定理很了不起!因為它解決了所謂的「第一次數學危機」。
  • 「徐寶寶事件」的危機分析
    「徐寶寶事件」的危機分析  艾學蛟(北京大學危機管理課題組組長)  一則題為《南京兒童醫院醫生上班忙「偷菜」害死五個月嬰兒》的帖子,在網上引起無數人關注。一場切切實實的危機來到南京兒童醫院門前。
  • 36氪領讀 | 《哈佛大學經濟課》:用經濟學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
    內容簡介《哈佛大學經濟課》是哈佛大學經濟學專業本科課程的精華集要,涵蓋了哈佛大學經濟系前沿的討論和思考。書籍摘錄行為經濟學入門2011年年初,就在中國人即將歡度春節的時候,哈佛大學的春季課開始了。在殘雪堆積如山的小路上,學生們匆忙地奔赴各自的教室。這個學期,哈佛經濟系教授戴維·萊布森(David Laibson)為本科生講授《心理與經濟學》這門課。萊布森是行為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是多個學術雜誌編輯部成員和多個顧問委員會委員。
  • 公關知識:危機公關處理態度決定公關危機成敗
    2,利益出發點是一種態度,到底是本著去幫忙解決問題,還是只想著自己要息事寧人,甚至自己想藉機再獲取一點什麼。3,真實闡述事情原委是一種態度,網絡公關這背後是真誠與否的問題,比如滴滴打人事件中,滴滴公布了乘客司機雙方的溝通記錄,把評判權交給公眾,很多時候,歪曲假意,謠言止於事實。
  • 英美大學正面臨生死攸關的破產危機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國紛紛採取了限制入境、社交疏離、限制在校生入校學習並改上網課等措施,導致剛剛過去的春-夏學期西方大學普遍關閉校園、教學樓和實驗室,推行在線授課。【註:西方一學年通常被暑假、寒假、春假分割為秋-冬、冬-春和春-夏三個學期。】
  • 作業幫直播課怎麼樣,9元13節課是真的嗎?
    作業幫直播課怎麼樣,9元13節課是真的嗎? 2,作業幫直播課是專注K12的在線機構,授課範圍涵蓋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學科覆蓋數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因為作業幫直播課有一些免費的課程,我帶孩子去體驗了幾節英語課,他們是大班課上課,直播課都是在聽老師講,然後孩子在做筆記,基本沒有互動,因為是做全科輔導的機構,針對性一般,上了幾節課之後孩子覺得不是很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