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管理:不僅是未雨綢繆

2020-12-06 教育信息速報

危機是什麼?

這是《危機管理模型、方法與工具 》主編為政府官員、企業家、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和工商管理碩士(MBA)等各類學員開講「危機管理」課程時總會問到的一個問題。

文獻檢索顯示,學者們對於上述問題的回答超過40種。用危機公關領域著名學者Coombs和Holladay(2010)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對危機的定義取決於從哪個角度看待它。在作者看來,「危機=危積+危奇+危急+危及+危基+危忌+危譏+危吉」。「危積」意味著潛伏性;「危奇」說明發生的低概率性;「危急」反映出緊迫性;「危及」導致了大面積的波及影響;「危基」會讓組織生存發展受阻;「危忌」會導致利益相關者情緒失控,引發大範圍心理問題;「危譏」告訴我們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企業或組織很容易陷入輿論漩渦;當然「危吉」也常常讓「福禍相倚」,壞事變好事。所以,為了做好危機管理,我們就需要對上面八個方面進行現象觀察、理論研究、工具開發和實踐探索等。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危機管理領域的基礎理論與國際研究前沿。從20世紀「古巴飛彈危機」開始,國際戰略、管理、信息、營銷、傳播、公共安全、心理等領域的學者紛紛展開了危機相關研究,開發和拓展了相關領域的學術理論,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為此,作者團隊從多個英文資料庫中檢索收集到近2000篇(本)分布在不同學科領域的危機研究文獻(含圖書),並逐篇進行了閱讀分析。從個體、群體、組織、行業四個層面整理了其中涉及的基礎理論,如進化論、認知歸因、條件反射、習得性無助、情緒智力、創傷心理、情緒擴散、旁觀者效應、權威效應、合法性、組織失敗、印象修復、危機生命周期、危機溢出、危機學習、危機領導力等;還梳理總結了相關領域的危機研究前沿,如產品傷害、服務失敗、僱傭糾紛、員工離職、高管醜聞、安全事故、組織衝突、內部溝通、災難預防、社交媒體危機、危機中的親社會行為與心理幹預等。最終形成計劃出版的《危機管理基礎理論與研究前沿》一書。

其次,我們需要應用相關理論分析中國背景下的各類危機現象與形成應對機制。在危機研究領域,美國學者更青睞於調查、內容分析和實驗等量化方法(Pasadeos et al.,2011);歐洲學者則使用了更多的民族志、語義修辭學、批判主義、女權主義等質性研究方法(Eisenhardt,1989;1991)。相比之下,中國學者運用較多的是描述法和案例法。國內學者所採用的案例數據,較多地來源於新聞媒體公開報導資料,即二手資料(戴鑫和劉莉,2017;蘇敬勤和崔淼,2014;鄭伯壎和黃敏萍,2012)。一手資料不足的原因在於,大部分學者的新聞傳播學術背景導致的路徑依賴;發生危機的對象「報喜不報憂」「家醜不外揚」,不願意接受外部研究人員訪談和調研;尋找(部分)危機事件當事人的困難性;等等(戴鑫等,2018)。針對上述不足,作者團隊採用定性、定量和混合研究等多種方法,既採用媒體公開披露的第二手資料,也深入案例對象內部收集的第一手素材,研究分析了快速消費品企業聲譽危機、工業品企業價值鏈危機、傳統媒體生存危機、企業內部管理危機、跨國公司在華危機、中國企業走出去危機等案例,構建了危機反應價值策略、危機逆淘汰機制、價值鏈危機逆生存、利益相關者價值共創等理論模型,解釋了相關危機反應及管理機制,理論成果彌補了相關領域的研究不足,也對實踐具有一定指導意義。主要成果匯總形成了《危機管理案例研究》一書。

再次,我們需要掌握危機管理的策略、方法與工具。現有文獻對危機有三對典型的看待視角:①事件/過程視角。事件視角,把危機當作「一次不可預測的、具有重要威脅的事件」(Coombs,1999;Mitroff and Anagnos,2001),會威脅組織存在,通常在起因、影響、解決方式等方面存在模糊,需要快速進行決策;過程視角,把危機視為「按照時空順序,被一系列事件激發出來的過程」(Shrivastava et al.,1988),是「一系列組織失敗集聚過程的最終反應」(Bowonder andLinstone,1987),包括起因、經過、結果等階段(Milburn et al.,1983)。②狀態/結果視角。情境狀態感知視角,認為危機是「是一種動蕩的、侷促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一個決定性的變革即將發生」(Fink,1986),「對一個組織中心目標受到威脅的歸因,它具有決策時間短促、令人震驚等特徵」(Hermann,1972),「是一種同時呈現威脅和時間壓力的情境」(Ford,1981);結果感知視角,認為危機是「對不可預知事件的感知,此事件對利益相關者的期待產生重要威脅,能嚴重影響一個組織的績效,產生消極後果」(Coombs,2007b),是「一種在組織正常運行中擠入的非正常的消極後果。它常常是令人吃驚的,能夠扼殺、降低生活質量,減少財富,或貶低聲譽」(Linke,1989),是「對人員、組織結構、經濟和(或)技術帶來的突如其來的災難,對人們生活、自然、社會環境帶來廣泛的損害。它們不可避免地對一個大型組織的財務結構和聲譽帶來損失」(Mitroff et al.,1987)。③消極-積極轉化視角。該角度認為,危機是「一個事物狀態或情境的決定性拐點」(Brody,1991),是「決定性地確定輸出的拐點」(Lundgren and McMakin,1998),也是「組織生命的一個拐點」(Regester,1989),其中,由積極向消極轉化視角,認為危機「是從好變壞的一個拐點」(Fink,1986),是「帶來某種程度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拐點」(Fink,2002);由消極向積極轉化視角,認為「危機不必然是一個壞事情,它可能是徹底變好或者變化的一個轉折點」(Friedman,2002)。與上述三對視角相適應,危機管理的策略、方法與工具也相應地得到開發。作者團隊通過深入的文獻檢索閱讀,整理出67種國際學者研究開發出來的危機管理策略與工具,例如危機管理四步驟模型、危機管理五階段模型、情境危機溝通模型、「責任羅盤」危機管理模型、產品-服務系統風險管理決策框架、危機管理支持流程模型等,形成了本書。

然後,我們需要將危機管理的理論、方法與工具應用於實踐。這種實踐應用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學員接觸大量的實際案例並做復盤分析訓練。商學院案例教學的鼻祖——哈佛商學院就是這麼做的。該學院要求MBA學生在學習期間,必須分析和研究800個以上有關企業經營管理問題的具體案例,接觸到管理企業可能遇到的各方面問題,並利用哈佛商學院開發的獨特的分析技巧,對這些問題進行適當的判斷和決策,從中培養學員的實際工作能力(楊建偉,2008)。中國的現實情況是,很多學員因為工作生活繁忙,很難靜下心來讀太長的案例,所以有必要整理一些微案例來方便學習討論。為此,作者團隊一方面收集公開的新聞報導,另一方面深入企業調研訪談,收集整理了150多個不同領域的危機案例,編寫為計劃出版的《危機管理案例集》一書。

最後,我們需要將上述成果形成系統化知識並進行分享。為此編寫了作為教材的、計劃出版的《危機管理理論與實務》一書,希望為更多的讀者提供閱讀學習的便利。

需要說明的是,作者團隊研究始於2009年申請獲批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企業危機情境下的合法性策略及其效應研究」(09YJC630094),後期又在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下繼續進行研究。迄今為止已經歷10年時間。其中,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書主編在美國訪學期間,利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豐富的圖書館資源,閱讀了2000年以來美國各大圖書館和電子資源庫能夠檢索到的各類危機管理相關英文圖書與論文,做了較為詳細的閱讀筆記。回國後,以「坐冷板凳」的精神繼續在該領域學習探索,跟蹤閱讀國際最新研究文獻,翻譯其中若干重要論著,深入企事業單位進行案例調研,建立了較為堅實的學術積累。

危機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使危機沒有發生。期待能為危機管理人員提供理論指導,更好地避免「危積」,預防「危奇」,應對「危急」,控制「危及」,保護「危基」,平息「危忌」,消除「危譏」,最終「危吉」。

向上滑動閱覽

參考文獻

戴鑫, 劉莉. 2017. 用案例構建理論: 公共關係研究方法探析[M]//陳先紅. 中國公共關係學. 北京: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戴鑫, 盧虹, 董媛媛. 2018. 危機管理案例研究[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蘇敬勤, 崔淼. 2014. 工商管理案例研究方法[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楊建偉. 2008-3-28. 紀念MBA誕生100周年[N]. 聯合早報.

鄭伯壎, 黃敏萍. 2012. 實地研究中的案例研究[M]//陳曉萍, 徐淑英, 樊景立. 組織與管理研究的實證方法(第二版).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An S K , Cheng I H. 2010. Crisi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 public relations journals: tracking research trends over thirty years[M]//Coombs W T, Holladay S J. The Handbook of Crisis Communication. New Jersey: 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Bowonder B, Linstone H. 1987. Notes on the Bhopal accident: Risk analysis and multiple perspectives[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32: 183-202.

Brody E W. 1991. Managing Communication Processes: From Planning to Crisis Response[M]. New York: Praeger.

Coombs W T. 1999. Information and compassion in crisis response: a test of their effects[J].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11(2).

Coombs W T. 2007a. Protecting organization reputations during a crisi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crisis communication theory[J]. Corporate Reputation Review, 10(3): 163-177.

Coombs W T. 2007b. Ongoing Crisis Communication: Planning, Managing, and Responding (2nd ed. ) [M]. Los Angeles, CA: Sage.

Coombs W T, Holladay S J. 2010. The Handbook of Crisis Communication[M]. Malden: MA: Wiley-Blackwell.

Cronbach L J. 1975. Beyond the two disciplines of scientific psychology[J]. American Psychologist , 30: 116-127.

Eisenhardt K M. 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4): 532-550.

Eisenhardt K M. 1991. Better stories and better constructs: the case for rigor and comparative logic[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6(3): 620-627.

Fink S. 1986. 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J].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4(3): 875-876.

Ford J D. 1981.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crises[J]. Business Horizons, 24(3): 10.

Friedman M. 2002. Everyday Crisis Management: How to Think Like an Emergency Physician[M]. Naperville, IL: First Decision Press.

Hermann C F. 1972. International Crises: Insights From Behavioral Research[M]. New York: Free Press.

Linke C G. 1989. Crisis: Dealing With the Unexpected[M]// Cantor B, Burger C. Expert in Action: Inside Public Relations. New York: Longman.

Lundgren R, Mcmakin A. 1998. Risk Communication: A Handbook for Communicating Environmental, Safety, and Health Risks[M]. IEEE Press, Wiley : 297-298.

Milburn T W, Schuler R S, Watman K H. 1983. Organizational crisis. Part I: definition and conceptualization[J]. Human Relations, 36: 1141-1160.

Mitroff I I, Anagnos G. 2001. Managing crises before they happen: a summary in brief[J]. Executive Book Summaries , 23 (2): 8.

Mitroff I I , Shrivastava T C , Udwadia F E. 1987. Effective crisis managemen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3): 291.

Pasadeos Y, Lamme M O, Gower K, et al. 2011. A methodological evaluation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J].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37(2): 163-165.

Regester M. 1989. Crisis Management: What to do When the Unthinkable Happens[M]. London: Hutchinson Business.

Shrivastava P, Mitrof I I, Miller D, et al. 1988. Understanding industrial cris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5(4): 285-303.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M].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

【來源:科學出版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企業危機管理論文: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危機管理
    本文旨在概述危機及危機管理,處理危機事件需要遵循的原則,介紹危機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應對策略,以期給相關管理者處理、應對企業危機一個範本。本文的另一重要目的是喚起大家對危機管理的重視,防患於未然——堅固的防守才是防範危機的根本途徑。 二 危機 危機管理 企業危機管理 什麼是危機?
  • 日本公共衛生危機管理的特點及應對
    對策本部是非常設機構,只有危機發生時才設立,同時設立的還有內閣危機管理中心和內閣信息集約中心。內閣危機管理中心作為政府開展危機管理活動的中樞機構,採取24小時全天候體制。當緊急事態發生時,內閣危機管理中心下設內閣對策室,室長由內閣危機管理總監兼任,各個省廳派遣局長組成對策室成員。內閣信息集約中心迅速收集和確認疫情相關信息,並在第一時間向政府主要領導報告。
  • ...中國危機管理切割理論創始人艾學蛟:企業危機公關與逆境重生
    5月2日,中企領袖大學導師管理學博士,中國危機管理切割理論、5度理論與以危化危理論創始人,北大危機管理課題組組長艾學蛟,登上中企領袖大學直播課堂,為企業家會員帶來了一場題為《企業危機公關與逆境重生》的精彩講在線直播講座。
  • 和我一起來自考——《危機傳播管理》第二章
    第二章1、管理流派:又稱「管理的觀點」即一般意義上的「危機管理」,包括應對策略的制定、專門組織的建立、技術方案的施行,以及相應的制度安排、權力配置和資源管理,主旨在於恢復常態秩序、降低危機損害。2、傳播流派:又稱「傳播的觀點」,即危機傳播管理,包括當事主體針對內部、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宣傳、勸服與對話,以及對其他信息流通過程的控制,目的在於修復形象、重建共識和信任。3、危機公關:「危機管理」或「危機傳播管理」籠統稱為「危機公關」。
  • 2019年企業公司危機公關管理措施列表
    考慮到這一點,以下是2019年的六項危機公關管理措施:1.確定您的漏洞由於危機可能有多種形式,品牌經理不太可能預測他或她將面臨的確切情況。好消息是你可以縮小可能性。2.迅速採取行動在危機期間迅速採取行動的重要性可能不是新的信息,但企業繼續忽視危機媒體管理這一黃金法則。例如,就在聖誕節前夕,不列顛酒店取消了在赫爾的一家酒店預訂無家可歸者後,發現自己處於媒體聚光燈下。儘管有媒體審查和社交媒體反對,但它沒有超過24小時的回應。
  • 達沃斯聚焦:是水危機還是水管理危機?
    問題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是「水危機」還是「水管理危機」,我們如何解決日益枯竭的地球的課持續發展問題?二是水的管理。三是技術, 四是必須有自由貿易。  水資源的管理和使用是另外一個關鍵問題。美國西圖集團國際部總裁Thomas G.Searle認為,通過管理能夠解決很多水資源不足的問題。他相信現在並沒有一個水危機,我們面臨的實際是水管理危機,如果我們可以很好的管理的話就有很好的未來。
  • 【專家觀點】抗旱:由危機管理向風險管理轉變
    6 抗旱新理念:由危機管理向風險管理轉變   《現代水利周刊》:當前,我國針對乾旱有哪些應對理念?   呂娟: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抗旱減災工作。但總體來說,我國長期以來的乾旱管理模式還是應急管理模式,即危機管理模式。這種在乾旱來臨之時才「抗」的模式,已不能滿足我國抗旱管理的需求。特別是2000年,我國發生了1949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旱災波及全國20餘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此,2003年國家防總提出了防汛抗旱「兩個轉變」的戰略指導思想,提出「由單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轉變」的指導思想。
  • 保山市未雨綢繆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原標題:我市未雨綢繆做好防旱抗旱工作保山市氣象局針對全市近80天無有效降雨的情況,牽頭召開乾旱氣象分析會,聽取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務局、市應急局、市林草局等部門負責人及業務人員對氣象服務的要求,共同探討應對不利氣象條件影響的有效措施,未雨綢繆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 中央黨校出版社《公共危機與應急管理領導幹部讀本》出版
    《公共危機與應急管理領導幹部讀本》近日由該出版社出版。《公共危機與應急管理領導幹部讀本》一書按照「認知災難、應對災難、風險管理」的邏輯,對國內外公共危機管理領域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進行了梳理總結,並選取多個古今中外天災人禍的案例,對公共危機的界定、科學應對天災人禍、從應急走向預防等問題進行了闡述。陳安在該書題為《為什麼危機與應急管理能力是所有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
  • 時間管理工具1:四象限管理法,做好時間管理,成就高效人生!
    本專欄一共為大家介紹25個管理工具,8個模塊,分別為:時間管理、目標管理、計劃管理、壓力管理、思維創新、員工管理、高效溝通、職業規劃等,合計25個工具,為大家一一講述,用真實的案例,讓每一位讀者能夠很好的理解並使用這些工具。你是否很忙,好像上班八個小時還沒有做什麼,就已經到點了。
  • 安倍起用自衛隊少將負責國家安全保障危機管理
    原標題:安倍起用自衛隊少將負責國家安全保障危機管理  中新網8月10日 據日本新聞網報導,日本政府決定起用一名航空自衛隊的空將補(少將)出任內閤府負責安全保障危機管理的審議官(副部長級)。現任航空自衛隊的空將補(少將)長島純(52歲)將在本月22日,正式就任內閤府審議官,負責安全保障危機管理工作。  消息說,長島雖然是內閤府的審議官,但是,他的辦公室將不會設在內閤府,而是設在首相官邸。事實上,他將成為安倍首相正在籌建中的日本版NSC(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事務局的核心負責人,有可能最終就任負責NSC事務的首相助理,成為安倍首相指揮NSC的具體執行者。
  • 從杞人憂天到未雨綢繆,沒有發生的事情,哪些應該考慮?
    二,「未雨綢繆」式或符合客觀規律發展趨勢的事情,必須提前考慮。 1,未雨綢繆 未雨綢繆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趁著天沒下雨,先修繕房屋門窗,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預防意外的事情發生。
  • 基層幹部在危機治理中要防止陷入路徑依賴丨領導科學
    一些形式主義的操作,消耗了基層工作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僅不能提高工作效率還人為增加了險情,引發群眾不滿。有些基層幹部開展工作依然靠開會發文、報表留痕、臺帳檢查「老三樣」,危機管控單純依靠人海戰術,習慣於形式主義操作。依靠傳統的封閉式管治應對危機。
  • 「徐寶寶事件」的危機分析
    「徐寶寶事件」的危機分析  艾學蛟(北京大學危機管理課題組組長)  一則題為《南京兒童醫院醫生上班忙「偷菜」害死五個月嬰兒》的帖子,在網上引起無數人關注。一場切切實實的危機來到南京兒童醫院門前。
  • 2009中國管理信息化年會:危機促使管理升級 典範帶動行業創新...
    主持人樊登:各位早上好,我是樊登,很高興又和大家相聚在2009年中國管理信息化年會。時間過得很快,一年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了,在這一年的時間裡邊我們大家共同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洗禮。從大家的經歷當中,可以找到這段時間既是危又是機。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麼好消息和壞消息。所以金融危機帶給我們大家的既有危機,又有機遇。
  • 未雨綢繆!氣象部門提前「應汛」正當時
    在氣象部門,「未雨綢繆」既有字面意思,也有更深的含義。尤其近年來全國各地氣象災害的極端性、突發性、不可預見性更加明顯,進入汛期,面對複雜天氣氣候形勢,預報服務工作面臨的風險更高、挑戰更大。加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汛期之前的早部署、早準備、早檢查、早落實變得更加重要。3月12日,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氣象局業務部門組織開展汛前設備巡查巡檢及業務自查工作。
  • 企業如何處理危機公關?氫元數據帶來危機公關處理原則
    對於企業來說,合理的處理危機公關,不僅不會損壞企業的品牌形象,反而會給企業帶來更好的品牌形象,這就需要企業有良好的處理方式!由於企業危機的發生的突形然緊迫性,這就使得企業在危機公關處理必須及時應對,努力控制局面,迅速找出原因,採取積極措施挽回損失,正確地開展有效的企業危機公關管理過程,從而有效地開展企業危機管理。那麼,企業怎麼處理危機公關的方法好?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去看看。
  • 難以置信,日本成立宇宙作戰隊,專家:針對UFO未雨綢繆
    難以置信,日本成立宇宙作戰隊,專家:針對UFO未雨綢繆 !所以日本這樣的做法真的算是未雨綢繆了。
  • 未雨綢繆!金融技術公司TransferWise申請跨境轉帳許可證
    未雨綢繆!另外,大投行如摩根大通和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等大型美國金融公司已經公布了增加巴黎員工人數的計劃。TransferWise是歐洲最知名的金融科技創業公司之一,通過為傳統銀行提供更簡單,更便宜的國際匯款替代品而被人們熟知。
  • 什麼是CRM管理系統
    CRM管理軟體能帶有未雨綢繆的優勢,當公司需要規劃市場和銷售活動時,可以尋求CRM的幫助。您可以在系統中輸入每天要完成的重要工作。某一天要跟進銷售線索,但是卻忘到九霄雲外了。別擔心,CRM管理軟體會提醒您的。記錄一切事務:只要定期更新,CRM管理軟體資料庫就會像日記本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