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五類分檔」樓市大起大落或成歷史

2021-01-15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特約評論員 李宇嘉

2020年的最後一天,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銀髮〔2020〕322號)》,啟動對商業銀行差別化的房貸「五類分檔」監管模式。

從過去一年的政策來看,高層對房地產金融審視漸趨嚴格。從2020年年中熱議的對開發商融資設立「三道紅線」,再到年末對銀行房貸設置「五類分檔」,可以看出,房地產金融長效機制——宏觀審慎管理體系漸趨成熟。

不過,房貸「五類分檔」的邏輯與針對開發商融資的「三道紅線」完全不一樣。「五類分檔」是對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個人住房貸款佔比採取雙管控。針對工、農、中、建、交、郵儲這些大行,兩個貸款指標佔比的最高限分別為40%和32.5%,中型股份行分別為27.5%和20%,城商行和縣域銀行佔比限制更低。

可以說,「三道紅線」「五類分檔」是繼去年落實城市政府的主體責任,啟動約談和問責外,房地產長效機制建設的另一個重要布局,即加強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監管。

2020年1月5日,央行召開工作會議提出「補齊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宏觀審慎強調逆周期調節和動態平衡,核心是「防風險」,而不是一味地「收槓桿」,即當地價和房價明顯上漲、槓桿過快攀升時收緊融資條件,控制資金流入房地產,控制違規加槓桿;當房地產市場明顯回調時,政策也會適當優化。

過去,地產融資監管往往以窗口指導方式展開,融資窗口周期性地開或關。當融資窗口打開後,基本不分融資對象資質和類型,只不過大開發商融資成本低一些,小開發商融資成本高一些;首套房、改善型二套房貸款利率低一些、槓桿高一些,投資性購房或炒房貸款利率高一些。

由於窗口指導不是長效機制,隨時可能關閉,下一次什麼時候打開並無明確的規則。於是,一旦融資窗口打開,開發商就會拼命融資,甚至不惜高成本融資。放貸主體銀行的行為也很類似,拼命放貸。因為在銀行的眼裡,房價存在上漲預期,地價有隱性擔保,房地產貸款就是優質資產,有土地或房產抵押的貸款,就是最優質的資產。

所以,當融資窗口打開時,開發商拼命融資,銀行拼命放貸。甚至為躲避監管,部分銀行會將資金借道信託、基金等影子渠道,披著中小微貸款、實體貸款的外衣投入房地產領域。而「三道紅線」和「五類分檔」最大的特徵就是,形成市場化、規則化、透明化的融資規則。融資受限的房企,想要融資就得調整方案,或者做大分母(增加資產或現金流),或者縮減分子(償還負債或債轉股等),等槓桿降下來,騰挪出融資的空間,再去申請融資。對銀行來說,如果房貸佔比觸頂了,要想繼續發放房貸,就要做大貸款總數這個分母,增加對實體經濟的貸款。 在市場化、規則化、透明化的融資環境下,開發商就能形成穩定的金融政策預期,合理安排經營活動和融資行為,以做強資產和現金流來創造融資空間,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而非一味地等待融資窗口打開,然後去集體搶融資、搶土地,最終帶動房價上漲、風險累積,倒逼融資被迫「一刀切」地收緊,導致樓市周期性波動。

此外,銀行也將形成穩定的信貸投放預期,以做大實體經濟貸款規模,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以此來釋放房地產貸款新增規模。

當然,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市場化、規則化、透明化的融資環境,可以防範化解房地產金融風險,促進房地產持續平穩健康發展。融資規則明確了,開發商也不用再擔心融不到資金,以「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心態去搶融資、搶土地。這樣,地價就有望告別高總價、高單價、高溢價,房價也就不會出現單邊瘋漲。

而且,對房地產融資因企施策、因行施策,不會出現融資、貸款「一刀切」地收緊或放鬆的情況,房地產融資整體將趨於平穩,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機制目標也就水到渠成。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規則以激勵相容的機制設計,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比如,某國有大行要想新增40億房地產貸款,首先必須增加60億元其他類別的貸款,這樣才能使得總體房貸比例控制在40%的監管要求以內;無法增加實體經濟貸款,就得壓降存量房地產貸款的規模,將新增貸款空間釋放出來。

這樣做,從融資端和資金端「雙管齊下」,控制資金違規、過度流入房地產市場,如此一來,地價、房價快速上漲,樓市大起大落或將成為歷史。

(作者系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房貸「限額」新政 天津市場有何反應?
    天津北方網訊:新年伊始,房貸新政令人關注。央行近日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分檔設置房地產貸款餘額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佔比兩個上限,要求集中度不得超過相應限額。
  • 一文看懂|房貸利率以LPR為基準,對樓市會有什麼影響?
    二套房的房貸利率即為4.9%*1.1=5.39%,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為5.45%對比,同樣略低。而在房貸利率普遍上調的情況下,按照目前的房貸數據,大部分銀行執行的是首套房貸基準利率上浮10%~20%,二套房貸上浮20%~30%。同樣以5年以上貸款為例,按首套房貸上浮10%計算,即基準利率1.1倍,利率為4.9*1.1=5.39%。
  • 不少銀行開始收縮房貸,這到底在釋放什麼信號?
    很多人都覺得開發商是樓市投資者中最賺錢的,但實際上最賺錢的是銀行,他們雖然不直接參與房地產開發,但大部分的房產資金都要有銀行的參與,開發商拿地建房需要找銀行貸款,購房者買房也需要找銀行貸款,樓市其實就是一個被銀行支配的行業,如果沒有銀行的參與,房地產市場很難發展到現在這樣的高度。
  • 南京推新規降「地火」 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環比略降
    (中新經緯,8月17日) 浙江將公積金貸款逾期信息納入信用評價指標 浙江省發展改革委17日公布了新編制的《浙江省五類主體公共信用評價指引(2020版)》和《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目錄(2020版)》,將公積金貸款逾期信息納入自然人公共信用評價指標。
  • 深圳樓市又炸了!
    華潤城三期成了投資客天堂 這一次,深圳樓市再鬧大新聞。南山區華潤城三期開盤,均價13.2萬元/平方米的潤璽,共推售1171套房源,建面約100/125/175/200平方米不等,單價區間約12萬~14.4萬元/平方米,總價區間1184萬~2984萬元。
  • 「救市」閘門已打開,樓市「回暖」在即?看專家解讀後終於放心了
    但從對房地產新政來看,主要圍繞著企業稅費減免、貸款時間延長、房貸體系簡潔化展開,以此來促進企業積極發展,快速推動工作,將這一個月停滯的經濟彌補上來。除了新政支持外,全國各地房企也在積極展開「自救」。近期恆大的「網上賣房」模式推出後,在網絡間不斷傳開,推出三天時間,累計認購47540套,總價值580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能賺得盆滿缽滿,緊接著跟上的會有這樣的效果嗎?
  • 為什麼「分化」成了上半年樓市的最熱詞?它是什麼意思?
    但是今年,樓市卻沒有這樣。根據房地產行業的從業者反饋,「分化」這個詞是今年上半年所提及最頻繁的詞。而「冷熱不均」則是很多人對上半年樓市銷售的一致評價。因為區別實在是太大了,有的城市樓盤萬人搖號,有的城市樓盤無人問津。
  • 樓市揮動「蝴蝶翅膀」!2個現象歷史首次出現,房價或掀風暴
    2019年,樓市就已經開始揮動「蝴蝶翅膀」。第一,建築工程搞的風風火火,安裝工程卻異常低迷。房地產投資裡,土地購置費用、建安費用是兩個重要部分。說白了,房企花錢有兩個大頭,一是拿地,二是蓋房子。蓋房子這一塊,建築工程的投資至少佔9成,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施工,安裝工程其實沒多少,也就是室內水電、智能通訊、發電機、小區管網、電梯這些配套,竣工的時候才有。往年建築工程和安裝工程幾乎是同步的,即房子蓋的快,竣工安裝的也快。但是,今年卻出現了歷史上首次大幅分化:拼命蓋房子主體,竣工安裝極少。
  • 2020上半年宏觀數據下的樓市大局觀!
    這些中長期貸款絕大多數是住房按揭貸款,無疑是上半年樓市維穩的重要力量。通貨膨脹房產作為抗通脹產品,通脹越高,無疑保值增值需求越旺盛,2020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8%,漲幅比一季度回落1.1個百分點。從這個角度看,對樓市抗通脹需求並不強烈。
  • 【樓市】恭喜!轉了LPR(浮動利率)的朋友,你的房貸利息降了!
    新的一年房貸按揭按最新的利率開始計算月還款利息。部分些購房者已經收到類似的簡訊。我國央行從2019年開始推出利率改革,從2019年10月8日起,新增的房貸全部參考LPR利率來定價,對於存量房貸客戶,央行也明確要求各大銀行需要在2020年3月1日到2020年8月31日之間對存量房貸客戶進行利率轉換。
  • 北京3·17樓市調控滿月一個月接連出招十餘次
    網絡配圖北京樓市「3.17」加碼調控政策出臺後,近一個月北京接連出招十餘次,全方位封堵炒房漏洞的同時,也基於「住有所居」的根本訴求著力構建購租並舉的住房體系;同時,嚴查學區房炒作,過道房、車庫房等不符合實際居住條件的,均不得作為入學資格條件。
  • 農業水價分級、分類、分檔
    日前,市物價局、市水利局在全省率先出臺《青島市農業用水價格核定管理的指導意見》,首次對農業用水價格核定管理進行全市範圍內的規範,明確了各相關區市承擔本區域內農業水價核定管理主體責任,且農業水價核定實行分級、分類、分檔的定價方式。
  • 央行一紙文件「改變」樓市規則!2021年起,房價或「不得不降」?
    央行一紙文件「改變」樓市規則?這次,房價可能「不降不行」?8月初,央行和住建部召集重點房地產企業開始工作座談會,給市場下達一份「三道紅線」的文件,規定房企淨負債需小於100%;剔除預收款後資產負債率大於70%。當大家以為這份文件執行還需要緩衝2年時,上海證券報報導,經過記者多方了解三條紅線政策會在明年開始在行業內全面執行。
  • 2020杭州樓市七大猜想
    比如樓市,今年就是一團極其複雜的麻。最大的懸念在於,在調控的大背景下,因疫情造成的GDP失速,會否依靠這「夜壺」重新提供動力? 杭州,作為新晉人口流入之王,又將如何決戰亞運周期? 今天,就讓我來做一回樓市貝利。 以下觀點,純屬猜測;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未來,世代人口數量落差超過1億人,樓市將面臨「人口斷崖」
    關於人口的問題,在2020年的下半年一直被提起,人口經濟學家梁建章、恆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獨立經濟學家馬光遠等眾多專家均撰寫過文章,無一例外對當前形勢作出了判斷,並且呼籲在十四五期間放開生育。不得不說,人口形勢越來越嚴峻了,樓市自然不可避免面臨「人口斷崖」的問題。其實,歷史上樓市的「人口斷崖」有例可尋。當然,這個案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1985年,日本、美國等5個國家籤訂了「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大幅升值,自此日本工業失去了價格優勢,外貿受阻,實體經濟也遭受重創。
  • 樓市「人口斷崖」或將提前來臨?末代人口數量落差將超過1億人
    關於人口的問題,在2020年的下半年一直被提起,人口經濟學家梁建章、恆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獨立經濟學家馬光遠等眾多專家均撰寫過文章,無一例外對當前形勢作出了判斷,並且呼籲在十四五期間放開生育。不得不說,人口形勢越來越嚴峻了,樓市自然不可避免面臨「人口斷崖」的問題。其實,歷史上樓市的「人口斷崖」有例可尋。當然,這個案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1985年,日本、美國等5個國家籤訂了「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大幅升值,自此日本工業失去了價格優勢,外貿受阻,實體經濟也遭受重創。
  • 剛剛2019馬鞍山樓市十大熱點事件曝光
    11月底,深業華府連夜加推86#樓,開盤1小時賣出9成! 如五一、國慶、雙十一雙十二、元旦等,都成了開發商促銷賣房的節點。對於想要買房、換房的購房者來說,未嘗不是個好消息。
  • 國家「一錘定音」,這類人將欲哭無淚
    不過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樓市傳出的「信息」來判斷一下短期內的房價行情,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進入2020年以來,全國平均房貸利率「九連降」  房貸利率對於買房者而言意味著什麼大夥都清楚,房貸利率高的話那就要多花很多錢,而如果房貸利率低的話
  • 10年後,樓市的問題可能不再是高房價,而是這3個「新問題」
    其次,儘管買房無論首付還是房貸都要比租房高出很多,但我們還是需要買房,為什麼呢?有這樣一句話可以解釋:房租再便宜都是消費,房貸再貴都是投資。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租房無論房租如何便宜房租交給房東就沒有了,這和買衣服,買手機一個道理。但如果我們買房,無論我們什麼時候急需用錢,我們都可以把房子賣掉,以解燃眉之急。
  • 樓市躁動考驗深圳:買房先交「喝茶費」 二手房掛牌價跳漲
    在科技創新不斷撥雲開霧之際,深圳樓市卻讓人直呼「不懂」、冥思「有惑」。買房先交「喝茶費」;二手房掛牌價跳漲;「經營貸」違規衝抵房貸……疫情之下,深圳房地產市場走出一波「逆勢」熱度。房住不炒,關乎人民安居樂業,也事關「創新之城」長遠發展。市場已發出擔憂:高房價或成這座創新之城的「不可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