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DNA解旋酶WRN是微衛星不穩定性癌症的一種合成致死性靶標

2020-11-26 生物谷

2019年4月25日訊/

生物谷

BIOON/---合成致死性(synthetic lethality)---兩個遺傳事件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這種相互作用,這兩種

遺傳

事件的共同發生導致細胞死亡,但每個事件單獨發生則做不到這一點---可用於癌症治療。DNA修復過程提供了有吸引力的合成致死靶標,這是因為許多癌症表現出DNA修復途徑的破壞,這可能導致對特定修復蛋白的依賴。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1, PARP-1)抑制劑在治療存在同源重組缺陷的癌症中的成功突出了這種方法的潛力。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布羅德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首先假設其他的DNA修復缺陷會產生合成致死性,他們隨後研究了癌症與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之間的依賴關係,其中微衛星不穩定性是由DNA錯配修復缺陷引起的。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4月10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WRN helicase is a synthetic lethal target in microsatellite unstable cancers」。

圖片來自Nature, 2019, doi:10.1038/s41586-019-1102-x

這些研究人員通過使用CRISPR-Cas9介導的敲除和RNA幹擾開展大規模的沉默篩選實驗,隨後分析了來自這些沉默篩選實驗的數據。他們發現RecQ DNA解旋酶WRN在WSI模型的體內和體外都是選擇性必需的,但是在微衛星穩定的癌症模型中是可有可無的。

在MSI模型中,剔除WRN會誘導雙鏈DNA斷裂並選擇性地促進

細胞凋亡

和細胞周期停滯。MSI癌症模型需要WRN的解旋酶活性,但不需要它的外切核酸酶活性。

由此可知,這些研究結果表明,WRN是微衛星不穩定性癌症(MSI癌症)中的一種合成致死性靶標。(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Edmond M. Chan et al. WRN helicase is a synthetic lethal target in microsatellite unstable cancers, Nature (2019). DOI: 10.1038/s41586-019-1102-x.

相關焦點

  • 微衛星不穩定性癌細胞中重複擴增賦予WRN依賴性
    微衛星不穩定性癌細胞中重複擴增賦予WRN依賴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 23:31:43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癌症研究所Andr Nussenzweig研究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Nature |微衛星不穩定型癌症中依賴WRN的重複擴增 ​
    MSI是由於DNA錯配修復(MMR)缺陷所導致,已知與多種癌症如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胃癌和卵巢癌等相關。最近的研究表明,帶有MSI的幾種癌症依賴WRN解旋酶的活性。WRN是DNA解旋酶RecQ家族的成員,可以解旋複製和重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非規範性二級
  • Nature:解析微衛星不穩定型腫瘤潛在的合成致死靶點
    微衛星是基因組中不到10個核苷酸的簡單重複序列,微衛星不穩定性(MSI)是指由DNA 錯配修復異常造成DNA在複製和重組過程中發生的鹼基錯誤插入,缺失以及合併,從而導致微衛星序列發生改變的現象
  • Nature:大規模CRISPR/Cas9篩選鑑定出600個癌症基因靶標
    2019年4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在作為同類規模最大研究之一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和Open Targets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技術破壞了來自30種癌症類型的300多種癌症模型中的每個基因,並發現了癌症存活所必需的數千個關鍵基因。
  • Nature:利用體內CRISPR-Cas9篩選技術發現新的藥物靶標來增強癌症...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32702017年7月2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癌症與血液疾病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篩查方法,即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在小鼠體內測試上千個腫瘤基因的功能。
  • 科學家開發出新方法篩選新的癌症藥物靶標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癌症與血液疾病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篩查方法,即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在小鼠體內測試上千個腫瘤基因的功能。他們利用這種方法揭示出新的藥物靶標,從而可能潛在地改進PD-1檢查點抑制劑(一類新的有前景的癌症免疫療法)的療效。
  • 微衛星不穩定性(MSI)檢測概述
    一、微衛星不穩定性(MSI)簡介 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指由於在DNA複製時插入或缺失突變引起的微衛星(Microsatellite, MS)序列長度改變的現象,常由錯配修復功能(Mismatch
  • 多篇Nature論文解析出結合到DNA上的起點複製複合物的高清晰結構
    導致細胞分裂失調的異常DNA複製是許多癌症和發育障礙的原因。基因組複製在維持活的有機體方面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所有細胞都具有「有效期限」,並且大多數細胞都由保留分裂能力的幹細胞進行補充。衰老也是這種複製機器發生故障(無論是發生在受損DNA的修複合成中,還是發生在全基因組複製的保真度中)的一般現象。
  • 研究闡釋UvrD解旋酶的工作機理
    解旋酶是一種常見的馬達蛋白解旋酶在DNA的複製、修復、重組以及轉錄等代謝過程都起著重要作用。但是人們迄今還沒有完全理解解旋酶的解旋機制。單分子操縱技術幫助人們在單分子水平定量研究解旋酶的解旋動力學,是研究解旋酶分子機制的高端技術。大腸桿菌UvrD解旋酶是具有在DNA單鏈上由3′至 5′方向行走極性的解旋酶,有4個子功能域。
  • 結直腸檢測新靶標—微衛星不穩定的中國數據總結
    微衛星,又被稱作短串聯重複序列(STR),重複單元一般為 1~6 個核苷酸構成。若腫瘤細胞中微衛星的重複單元數目較正常細胞發生了變化,則為微衛星不穩定(MSI)。
  • Nature:揭示NNMT是癌症相關成纖維細胞的主代謝調節蛋白
    2019年5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高分級漿液性癌(high-grade serous carcinoma, HGSC)是一種主要起源於輸卵管或卵巢並在整個腹腔內擴散的腫瘤類型。HGSC是最常見的卵巢癌形式,也是最致命的。當這種疾病已發生擴散時,大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處於晚期。這種疾病的五年生存率約為50%。
  • 摔爛癌細胞這個「破罐子」,揭秘「合成致死」藥物抗癌機制
    1946年,Theodosius Dobzhansky給這種現象取了個名字,它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合成致死」效應[2]。 這個概念一沉寂就是51年。在考慮到癌細胞攜帶有大量基因突變之後,1997年,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Stephen Friend敏銳地察覺到,這個「合成致死」的理念或許可以用到癌症的治療中[3]。 在Stephen Friend看來,正常細胞癌變是個異常的舉動。俗話說,「物極必反」,那我們乾脆就讓異常來的更瘋狂吧。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0月8日
    內源性視黃酸代謝開啟了指導小腸上皮細胞命運轉換的轉錄程序,一種視黃醇X受體抑制劑可改善在體小腸的再生。[相關報導:Na+作為第二信使調控ROS產生] Repeat expansions confer WRN dependence in microsatellite-unstable cancers 微衛星不穩定癌症中重複序列擴增使其獲得
  • Nat Biotechnol:科學家開發出能從癌症序列中有效篩選出微衛星突變...
    2017年9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MIT博德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兩種名為MSMuTect和MSMutSig的新型計算機工具,這兩種工具或能幫助揭示微衛星(microsatellites)序列突變的頻率以及其如何誘發癌症。
  • 微衛星不穩定:癌症個體化治療的又一個關鍵指標?
    在癌症發生、治療和預後判斷中起著什麼作用?而這些基因錯誤往往就是癌症產生的元兇。 兩者不同之處只是在於dMMR需要通過免疫組化來檢測(蛋白水平),而MSI微衛星不穩定需要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PCR)來檢測(基因水平)。微衛星狀態DNA的檢測主要是應用PCR,通過檢測腫瘤組織中DNA擴增的微衛星位點,然後與對應的正常DNA進行比較。
  • 在藥物靶標篩選中,CRISPR和RNAi誰與爭鋒?
    2017年4月30日/生物谷BIOON/---最近的一項利用CRISPR開展的研究駁斥了多年來利用RNA幹擾(RNA interference, RNAi)針對一種得到很好研究的癌症藥物靶標的研究結果[1]。但是對作為一種篩選工具的RNAi而言,這是將它釘在棺材裡的最後一顆釘子嗎?
  • Nature雜誌1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1】Nature:附帶致死性或有助開發出治療胰腺癌的新方法doi:10.1038/nature21052癌細胞經常剔除在正常情形下抑制腫瘤形成的基因。這些基因剔除可能也會影響相鄰的基因,這一事件被稱作為「附帶致死性(collateral lethality)」。
  • 郗彥鳳教授專訪丨結直腸檢測新靶標—微衛星不穩定(MSI)的中國數據總結
    ., 散發性結直腸癌微衛生不穩定性與 hMSH3 和 hMSH6 基因突變的研究. 武警醫學,2001.12(7):p.392.2. 程蕾 et al., 結直腸腺瘤中的微衛星不穩定性類型.3. 李欣 et al., 具有家背景大腸癌微衛星不穩定性研究.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08.37(3):p.408-410.4.
  • ...利用改進的CRISPR/Cas9系統校正微衛星重複擴增疾病中的RNA缺陷
    微衛星重複擴增疾病包括1型肌強直性營養不良、2型肌強直性營養不良、最為常見的遺傳性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和亨廷頓舞蹈病。在正常情形下,CRISPR-Cas9的工作機制是:設計一種「嚮導RNA(gRNA)」,這種gRNA與一個特定的靶基因的序列相匹配。這種gRNA引導Cas9酶到基因組中的靶位點上,Cas9在那裡進行切割。細胞不精確地修復DNA斷裂,因而讓這個基因失活,或者利用這個基因的正確版本替換切割位點附近的DNA片段。
  • 液體活檢再進階 通過「微衛星」高效預測不限癌種療效 樣本一致性...
    來源:生物探索隨著DNA測序技術的發展,生物分子機制研究的深入,癌症治療藥物的研發也不斷推進。不限癌種的抗癌療法相繼獲得FDA批准, 但說到首款「不限癌種」療法,還當屬默沙東(MSD)公司的重磅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Keytruda用於治療帶有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的實體瘤患者 (2017年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