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闡釋UvrD解旋酶的工作機理

2020-11-29 科學網

 

解旋酶是一種常見的馬達蛋白,它以核酸單鏈為軌道沿著核酸鏈定向移動,並利用ATP水解提供的能量打開互補的核酸雙鏈, 獲得單鏈。解旋酶在DNA的複製、修復、重組以及轉錄等代謝過程都起著重要作用。但是人們迄今還沒有完全理解解旋酶的解旋機制。單分子操縱技術幫助人們在單分子水平定量研究解旋酶的解旋動力學,是研究解旋酶分子機制的高端技術。大腸桿菌UvrD解旋酶是具有在DNA單鏈上由3′至 5′方向行走極性的解旋酶,有4個子功能域。關於UvrD各個子功能域的功能、它的解旋機制、特別是其有效的工作模式一直是爭論的焦點(Cell,127(2006)1349; Nat. Rev. Mol. Cell Biol. 9(2008)391)。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李明研究組與法國國家科學中心奚緒光研究組合作,利用單分子磁鑷裝置以及帶有發卡結構的DNA對UvrD解旋酶的解旋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在低蛋白質濃度下,他們觀察到了一系列單次DNA解旋過程,發現相鄰兩次解旋過程的時間間隔由兩個相連的泊松過程控制,給出了UvrD雙體工作模型的實驗證據。特別是,他們還研究了外界拉力對UvrD解旋效率的影響,發現作用於DNA分開的兩個單鏈端點、且使DNA失穩的拉力反而抑制該解旋酶的工作。這與以前報導過的T4解旋酶(PNAS,104 (2007) 19790)和T7解旋酶(Cell,129 (2007) 1299)有明顯區別,說明UvrD是一個有特殊作用機制的馬達蛋白。結合已經報導的UvrD解旋酶的晶體結構、生化實驗數據以及上述實驗結果,他們提出了一種應變蠕蟲二聚體協同工作模型。他們認為UvrD單體的2B子功能域與雙鏈DNA結合後阻止其解旋,也就是說有「自鎖」效應。需要另一個UvrD與之結合,形成二聚體,後面一個UvrD的2B子功能域與前面一個UvrD的2B子功能域緊密結合,解除自鎖,允許前一個UvrD完成解旋功能。此過程導致穿過該二聚體的DNA單鏈形成50度左右的彎折,將單鏈收縮約0.5-1.0 nm。從力學角度看,此解旋過程需要克服外力做功,從而導致解旋速度隨外力的增加而降低。這種二聚體模型也與他們觀察到的解旋動力學細節相互印證。例如,他們推斷,二聚體在解旋過程中解體時會導致解旋暫停,且UvrD沿DNA單鏈反向行走會有兩種不同的速度,分別代表UvrD單體和雙體的行走速度。這些推論都被實驗證實。該項工作的結果發表在2008年12月份的《EMBO雜誌》上。

 

此項工作得到了蛋白質重大研究計劃和基金委的資助。(來源: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EMBO

雜誌》(

The EMBO Journal

), Ming Li,Xu Guang Xi)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黃病毒科NS3蛋白酶-解旋酶協同作用新機制
    因此包含一個以上功能域的蛋白在這類病毒中較為常見,黃病毒科NS3蛋白即為絲氨酸蛋白酶和超家族二解旋酶的天然融合體,在病毒多聚蛋白酶解和基因組複製這兩個重要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其兩個功能域之間的協同作用機制尚不清晰。
  • 武漢病毒所等揭示黃病毒科NS3蛋白酶-解旋酶協同作用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龔鵬課題組長期從事以聚合酶為核心的RNA病毒複製關鍵酶類的催化與調控機制研究,2013年10月起與武漢大學教授潘茲書課題組建立合作關係,共同研究黃病毒科瘟病毒屬代表種豬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的NS5B聚合酶與NS3蛋白酶-解旋酶的功能機制。
  • 上科大生命學院孫博課題組與合作者發現修復型DNA解旋酶的新型工作模式及機制
    研究首次揭示了修復型DNA解旋酶Bloom syndrome helicase(BLM)在人類複製蛋白A(human Replication Protein A, hRPA)的協助下,由雙鏈DNA中的單鏈斷裂(nick)處起始進行雙向解旋的模式和機制。該論文不僅介紹了BLM解旋酶這種新型工作模式,同時也為理解其參與DNA損傷修復過程的潛在功能提供了新的線索。
  • Nature:DNA解旋酶WRN是微衛星不穩定性癌症的一種合成致死性靶標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1, PARP-1)抑制劑在治療存在同源重組缺陷的癌症中的成功突出了這種方法的潛力。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布羅德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首先假設其他的DNA修復缺陷會產生合成致死性,他們隨後研究了癌症與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之間的依賴關係,其中微衛星不穩定性是由DNA錯配修復缺陷引起的。
  • 科學家揭示核糖核酸酶P原子解析度結構及工作機理
    新華網瀋陽10月9日電(記者王瑩)核糖核酸酶P(RNaseP)是一類古老的核酸內切酶,它是除了核糖體之外目前存於所有生命體中的兩類核酶之一。然而,核糖核酸酶P原子級結構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析,其催化剪接的分子機理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題。
  • 我國研究團隊全球首先揭開寨卡病毒複製奧秘
    專家介紹,科學界至今沒有找到寨卡病毒的抑制手段,其重要原因就是無法了解這種病毒的複製過程和機理。從今年二月份起,天津大學的科研團隊啟動了對寨卡病毒的研究項目,並於近日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據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田宏亮介紹:在病毒複製過程當中,幾乎所有病毒都需要一種稱之為解旋酶的蛋白。我們的科研團隊,主要工作是解析了寨卡病毒解旋酶的三維空間結構,以及寨卡病毒解旋酶識別其基因組的三維空間結構。
  • 金屬酶及模擬配合物催化分子氧活化的反應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無機催化研究組研究員葉生發團隊與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李位仁、馬克思-普朗克化學能源轉化研究所教授Schnegg合作,在金屬酶及模擬配合物催化分子氧活化的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氧化反應通常是放熱反應,具有很高的驅動力,但需要克服氧分子從自旋三重態轉換到自旋單重態產生的高動力學勢壘。
  • 光合固碳關鍵酶組裝精細調控機理獲闡釋—新聞—科學網
    對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以下簡稱RuBisCO)組裝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 科學家研究揭示復甦植物旋蒴苣苔的耐旱機理
    4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健康和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何奕騉及密蘇裡大學合作研究的研究論文
  • 發現KIR2DS2受體識別病毒解旋...
    2017年9月2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義大利、愛爾蘭和荷蘭的研究人員證實作為免疫系統的一個基礎部分,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能夠通過單個被稱作KIR2DS2的受體識別很多不同的病毒,包括全球性病原體,如寨卡病毒、登革熱病毒和C型肝炎病毒(HCV)。
  • ...2.生物催化過程機理及關鍵酶的酶學研究,包括基因克隆表達及其...
    1964-10 所在院校: 山東大學       所在院系: 生命科學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研究領域
  • 南京大學研究組及合作者在納米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過渡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是較早被發現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的材料,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納米酶。然而,長期以來研究者們並不清楚過渡金屬氧化物模擬過氧化物酶的催化機理,對其構效關係更是所知甚少。這導致在設計金屬氧化物納米酶時,往往是通過經驗和試錯的方法,不存在理性設計的理念。
  • 施一公研究組在《自然》《科學》分別報導人體γ-分泌酶與重要底物...
    作為與阿爾茲海默症和癌症均緊密相關的蛋白,γ-分泌酶結構的解析與功能的研究一直是重要的科學問題。施一公教授2006年在清華大學建設實驗室之初,就將揭示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機理作為重點研究方向,其中一個主要環節是解析γ-分泌酶的高解析度結構,揭示Presenilin突變體的致病機理。
  • 《eLife》:解旋酶是細胞進入/維持未成熟狀態的關鍵
    在細胞周期G1期解旋酶被加載到DNA上,解旋酶加載必須達到足夠數量才能保障DNA被完整複製。因此作者格外關注微小染色體維持(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MCM)蛋白複合體。「細胞分裂時,如果MCM解旋酶複合體加載不完全,子細胞的主要DNA突變和細胞死亡風險就會上升,」文章一作Jacob Matson說,作為一名準博士,過去三年他一直專注於這項研究。
  • 第四節 酶的作用機理
    第四節 酶的作用機理   一、酶作用在於降低反應活化能   在任何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分子必須超過一定的能閾,成為活化的狀態,才能發生變化,形成產物。這種提高低能分子達到活化狀態的能量,稱為活化能。
  • 公衛·速遞 | CELL重磅發布: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結構
    該研究通過探索新冠病毒RNA聚合酶全酶(nsp7/nsp8/nsp12)冷凍電鏡結構,研究新冠病毒多亞基蛋白機器的組裝和功能以及其可能如何靶向治療新冠病毒。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結構 研 究 內 容新冠病毒的基因組通過依賴RNA的RNA聚合酶全酶(亞基nsp7/nsp82/nsp12)與一系列輔助因子一起進行複製和轉錄,而這其中nsp13解旋酶是整個RNA複製過程中的重要組分之一。
  • 參與砷糖生物合成的自由基SAM酶ArsS的特性及機理研究
    參與砷糖生物合成的自由基SAM酶ArsS的特性及機理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7 16:59:12 復旦大學化學系張琪課題組在參與砷糖生物合成的酶ArsS的特性和機理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
  • SARS-CoV-2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解旋酶-聚合酶偶聯的結構基礎
    解旋酶分子形成複合的冷凍電鏡結構。推測該解旋酶在所有套式病毒中都是必需的(Lehmann et al., 2015b)。研究者認為解旋酶在病毒生命周期的許多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可通過點突變進行解耦合(Dinten et al., 1996; Marle et al., 1999)。
  • 逆境中心合作研究揭示復甦植物旋蒴苣苔的耐旱機理
    4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員和首都師範大學何奕騉教授及密蘇裡大學合作研究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