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和登革熱病毒是由蚊子傳播的。圖片來自南安普敦大學。
2017年9月23日/
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義大利、愛爾蘭和荷蘭的研究人員證實作為免疫系統的一個基礎部分,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能夠通過單個被稱作KIR2DS2的受體識別很多不同的病毒,包括全球性病原體,如寨卡病毒、登革熱病毒和C型肝炎病毒(HCV)。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9月15日的Science Immun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KIR2DS2 recognizes conserved peptides derived from viral helicases in the context of HLA-C」。
論文通信作者、南安普敦大學肝臟病學教授Salim Khakoo說,這些發現是非常激動人心的,而且可能改變利用疫苗靶向病毒的方式,但是提醒道,這項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但是還將需要開展動物研究/
臨床試驗來驗證這些發現。
疫苗的工作機制是通過刺激對病毒表面上的蛋白外殼產生免疫反應,能夠讓人體抵抗病毒並且在未來識別它們。然而,這些病毒能夠改變它們的外殼蛋白,有助它們逃避抗體,這意味著一些病毒很難通過接種疫苗加以抵抗。
這些研究人員證實這種自然殺傷細胞的受體(即KIR2DS2)能夠靶向HCV病毒的一種非可變部分,即NS3解旋酶,這種酶是讓HCV正常地發揮作用所必不可少的。不同於其他的蛋白,這種NS3解旋酶不會發生變化,這允許免疫系統牢牢地抓住它,從而讓自然殺傷細胞處理這種病毒威脅。
Khakoo教授說,「這種NS3解旋酶可能是破解影響著世界上很多人的致命性病毒的關鍵。我們興奮地發現類似於HCV的其他病毒,如寨卡病毒、登革熱病毒、黃熱病病毒、日本腦炎病毒和事實上所有黃病毒,都在它們的NS3解旋酶中含有一種被稱作相同的KIR2DS2受體精確識別的區域。我們認為通過靶向這種NS3解旋酶區域,我們可能製造出一種基於天然殺傷細胞的新型疫苗,而且它可能被用來幫助人們免受這些病毒感染。」
這項研究分析了來自300多名接觸過HCV的患者的DNA,結果表明KIR2DS2受體與成功地清除這種病毒相關聯。這些研究人員隨後鑑定出免疫系統利用這種受體靶向NS3解旋酶,並且發現它阻止這種病毒增殖。
他們接著證實這種相同的機制對寨卡病毒和登革熱病毒等很多不同的病毒也是比較重要的,這是因為它們在它們的NS3解旋酶中含有一種被KIR2DS2受體識別的區域。
這些研究人員如今需要確定這些KIR2DS2陽性自然殺傷細胞在急性黃病毒感染期間是否提供保護性,並且希望開發一種靶向自然殺傷細胞的疫苗。他們認為一種類似的過程可能被用來靶向癌症。
Khakoo教授補充道,「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的癌症療法正變得更加常見。我們的發現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癌症治療策略,它可能很容易地被用於癌症領域。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這個領域將會是非常令人期待的。」(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Mohammed M. Naiyer, Sorcha A. Cassidy, Andrea Magri et al. KIR2DS2 recognizes conserved peptides derived from viral helicases in the context of HLA-C. Science Immunology, 15 Sep 2017, 2(15):eaal5296, doi:10.1126/sciimmunol.aal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