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
導言:今年,我國首個新冠疫苗由陳薇院士團隊研發,該疫苗是一種以腺病毒為載體的重組疫苗。腺病毒既能致病,又能作為載體幫助人們對抗疾病。近日,有一組研究人員利用了工程化的人類腺病毒對抗轉移性肺癌。
這項工作由埃默裡大學和凱斯西儲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並於11月25日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題為「Systemic cancer therapy with engineered adenovirus that evades innate immunity」。
腺病毒,本身是一種會感染脊椎動物的病毒(包括人類在內),它對淋巴腺有親和力,最早是從人類的腺樣組織中分離出來的。如果不是感染的免疫缺陷者,腺病毒很少會致人死亡。後來,人們發現腺病毒這種本身「戰五渣」殺不死人的病毒,可以被很好的利用,當成一個沒有殺傷力的「工具人」載體。
腺病毒 圖源:百度百科
溶瘤病毒是一類具有複製能力的腫瘤殺傷型病毒,但是將其轉化為治療藥物非常具有挑戰性,有一部分原因是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在溶瘤病毒到達癌細胞之前就將它們消滅。
溶瘤病毒 圖源:百度百科
來自埃默裡大學和凱斯西儲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了一種利用特製的病毒克服這一挑戰的方法。
該團隊將人類腺病毒進行了重新設計,以使其無法被免疫系統捕獲並破壞。研究顯示,該病毒延長了轉移性肺癌小鼠的生存期,大約35%的小鼠體內的腫瘤被清除。
目前,市場上有一種溶瘤病毒,來自Amgen的Imlygic,這是一種皰疹衍生的療法,該藥物直接注射到黑素瘤病變中並顯示出療效,但是它通常不適用於轉移性癌症。
腺病毒是用於基因治療的常用載體,近年來,病毒工程技術的改進使它們更加安全。Dmitry Shayakhmetov早在1999年就受到了病毒研究的啟發,當時在一項早期基因療法試驗中,一名志願者死於對病毒載體的免疫反應。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埃默裡大學醫學院的Dmitry Shayakhmetov博士表示:「相比之下,我們認為將我們改造過的病毒以足夠高的劑量輸送到血液中,也不會引發危及生命的全身毒性。」
Shayakhmetov在2016年與他人共同創立了AdCure Bio公司,以實現他的想法:即對腺病毒進行三處修飾,以改變其與血液中某些因子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引入了一些突變來防止病毒在血液中失活,並用產生層粘連蛋白α1的另一種蛋白質的基因序列來代替,後者有助於引導病毒進入癌細胞。
儘管利用病毒對抗癌症面臨著很多挑戰,但一些生物製藥公司仍繼續在這一研究領域進行投資。其中包括Targovax,該公司今年早些時候報告稱,在間皮瘤患者身上進行腺病毒治療的早期試驗結果表明,這種藥物引發了先天性免疫反應,這種反應可能通過與其他免疫療法相結合而增強。
希望之城的科學家正在研究CAR-T細胞和溶瘤病毒的組合,他們希望它們能對實體瘤有效。由麻薩諸塞州總醫院領導的科學家將Imlygic與FDA批准的PD-1和MEK抑制劑聯合使用,發現它可以根除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的腫瘤。
Shayakhmetov說,研究團隊的下一步是嘗試改進工程化的腺病毒,以增強對轉移性肺癌的反應。他補充說,這項技術可能也適用於其他疾病的基因治療。
參考資料:
【1】https://www.fiercebiotech.com/research/cancer-killing-virus-escapes-immune-destruction-and-fights-metastatic-lung-tumors-mice
【2】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12/571/eabc6659
【3】https://view.inews.qq.com/w2/20200318A0C4LF00?tbkt=J&strategy=&openid=o04IBAJiDZkJbSfO0PSQ2ityrpdY&uid=&refer=wx_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