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行星撞擊沒有發生的話 白堊紀不會是恐龍的終點

2020-11-29 驕陽網

去年底的時候,《自然通訊》上刊登的一篇新研究認為,在小行星撞擊前,地球曾出現一次規模空前的火山噴發,恐龍群體大量出現汞中毒現象,數...

去年底的時候,《自然通訊》上刊登的一篇新研究認為,在小行星撞擊前,地球曾出現一次規模空前的火山噴發,恐龍群體大量出現汞中毒現象,數量因此銳減。

不過,來自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11月18日公布的論文卻否認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前恐龍群體已經衰退的說法。

作者之一Joe Bonsor博士表示,如果小行星撞擊沒有發生的話,白堊紀也不會是恐龍族群的終點。

這項新的研究表明,直到白堊紀末期,幾種不同種類的食草動物--鴨嘴龍、角龍、甲龍、泰坦龍以及他們的天敵暴龍、阿貝利龍等,在美洲乃至全球都佔據著主導地位,它們仍是地球陸地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

論文作者強調,猜想汞中毒的科學家,最好拿出具有填補性的化石證據再說。

當然,此項研究基於小行星毀滅恐龍這樣一個前提,去年,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分校稱發現了這顆小行星的確鑿證據,它的撞擊強度相當於100億次二戰原子彈的規模。

相關焦點

  • 恐龍種族並沒有衰退 直到小行星撞擊地球前繁衍良好
    去年底的時候,《自然通訊》上刊登的一篇新研究認為,在小行星撞擊前,地球曾出現一次規模空前的火山噴發,恐龍群體大量出現汞中毒現象,數量因此銳減。不過,來自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11月18日公布的論文卻否認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前恐龍群體已經衰退的說法。
  • 新研究表明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 如今恐龍可能會統治地球
    新研究表明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 如今恐龍可能會統治地球(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網易科技《知否》(辰辰):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如今恐龍可能會統治地球在2.3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恐龍統治著每塊大陸以及大部分的陸地生態系統。然而,66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使恐龍走向了滅絕。一些科學家認為,當小行星在白堊紀末期撞擊地球時,恐龍已瀕臨滅絕。但來自英國巴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科學方法來驗證這一理論。研究人員收集了各種最新數據,並使用統計分析來評估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是否仍能夠繼續繁衍生息。
  • 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還會是地球霸主嗎?
    恐龍近日,來自英國巴斯大學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針對恐龍多樣性開展了一項新研究,結果表明,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時,恐龍數量並沒有減少。如果沒有發生撞擊,恐龍可能會繼續統治地球。
  • 如果沒有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恐龍會進化成恐龍人嗎?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假設,也是很多朋友心中設想過的一個話題,假如65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是否仍然會是地球上的霸主?還是人類依然會逆襲成功?這都是充滿變數,我們從地質史上的生命演化進程角度來做個簡單分析。
  • 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角度非常之「刁鑽」
    小行星撞擊地球可以說是在眾多恐龍滅絕假說中能夠被普遍認同的一種觀點,雖然真正原因到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但是,相信隨著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上科學工作者們的不斷努力導致恐龍滅絕的謎題終究會被解開的。
  • 新研究顯示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恐龍群體並沒有衰退
    本文轉自【cnBeta.COM】;巴斯大學和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新研究,駁斥了恐龍在大規模小行星撞擊之前就已經衰落的說法。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小行星撞擊沒有發生,恐龍可能會繼續在地球上佔據主導地位。
  • 恐龍運氣不好?小行星撞擊的角度、地點偏一點,恐龍或許還在橫行
    迄今為止,地球已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相信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白堊紀大滅絕。這次滅絕造成了白堊紀末期包括恐龍在內的75%動植物滅絕,因此也叫恐龍大滅絕。關於恐龍滅絕的理論(假說)有很多,比如有人認為是有人認為是火山爆發,有人認為是超新星爆炸所致,但目前學界普遍認同的一個主流理論是小行星撞擊。
  • 恐龍是如何滅絕的?恐龍滅絕的原因,時間,小行星撞擊,隕石,恐龍滅絕的真相​
    恐龍滅絕的原因小行星撞擊假說,又稱阿爾瓦雷斯假說,是1980年由沃爾特-阿爾瓦雷斯及其同事提出對。他們將白堊紀末期的生物大滅絕事件與大約6600萬年前的一次小行星撞擊聯繫在一起。阿爾瓦雷斯認為,白堊紀-舊世生物大滅絕事件中恐龍和許多其他生物的大規模滅絕是由一顆大型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
  • 水銀中毒滅絕說被否:英國科學家稱小行星撞擊前恐龍種群過得很好
    去年底的時候,《自然通訊》上刊登的一篇新研究認為,在小行星撞擊前,地球曾出現一次規模空前的火山噴發,恐龍群體大量出現汞中毒現象,數量因此銳減。不過,來自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11月18日公布的論文卻否認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前恐龍群體已經衰退的說法。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還有哪些謎團
    劉忠俊 攝 小行星撞擊破壞恐龍棲息地? 恐龍為何會滅絕,這是許多人心頭的疑問。日前,有媒體報導,6月29日發表的一篇新研究發現,恐龍滅絕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非火山噴發。 該研究認為,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末期,一顆小行星在現今墨西哥海岸的位置撞擊了地球。
  • 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哺乳動物能取代恐龍嗎?
    距今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一顆直徑幾十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地球從此進入哺乳動物時代。我們在感嘆恐龍消逝的同時,心中不免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沒有這場世界末日級的天災,恐龍能不能存活至今?哺乳動物還有機會接管地球嗎?
  • 小行星撞擊令恐龍滅絕,但時間地點、角度都太趕巧了!
    迄今為止,地球已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相信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白堊紀大滅絕。這次滅絕造成了白堊紀末期包括恐龍在內的75%動植物滅絕,因此也叫恐龍大滅絕。關於恐龍滅絕的理論(假說)有很多,比如有人認為是有人認為是火山爆發,有人認為是超新星爆炸所致,但目前學界普遍認同的一個主流理論是小行星撞擊。
  • 小行星從天而降,撞擊到現在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發生的事情
    我們的星球失去了很久以前可怕的恐龍的原因可能是不言而喻的,大約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從天而降,撞擊到現在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隨後發生的災難是前所未有的,海嘯、過熱的大氣、陰暗的天空、可怕的寒流以及其他世界末日般的生態事件把地球上已知生命的大約75%都衝走了。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如今它又在哪裡?
    我們都知道,從地球誕生至今,一共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時期,分別是奧陶紀大滅絕、泥盆紀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三疊紀大滅絕和白堊紀大滅絕。生物大滅絕又被稱為生物絕種,指的是在一段時間裡,地球上的生物發生大規模的集體滅絕事件。
  • 如果毀滅恐龍的小行星一年後撞擊地球,人類能建造堡壘避難嗎?
    這些小行星要麼發生在人跡罕至的西伯利亞,或者在空中爆炸,對地面影響並不大,但很多朋友肯定會想像假如毀滅恐龍的小行星發生在現代人類會怎麼辦,會徹底滅絕嗎?下面就來簡單分析下!滅絕恐龍的小行星撞擊在哪裡?威力有多大?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是墨西哥石油公司在數次地質勘探中發現的,當時對這個直徑高達180千米,並且半個處於尤卡坦半島,半個處於墨西哥灣的隕石坑的推測是白堊紀與第三紀的交接時時代發生的,而實錘則是後來的亞利桑那州大學的相關研究人員發現同期K-T線的沉積物異常,因此得以認為是撞擊的直接證據!
  • 新研究稱在小行星撞擊之前 恐龍仍在地球上佔據主導地位
    來源: 生活竅門妙招 舉報   據外媒CNET報導,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並消滅恐龍之前
  • 為何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陸地,而海洋裡的恐龍也滅絕了呢?
    1.2億年,無疑是十分成功的物種,如果沒有極端的環境變化,它們將繼續統治地球。雖然恐龍統治的時間很長,但是它們只在陸地生存,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都不是它們。回到主題,既然小行星在陸地撞擊,為什麼海洋裡的這些巨型動物也滅絕了呢?
  • 為何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陸地,而海洋裡的恐龍也滅絕了呢?
    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2億年,無疑是十分成功的物種,如果沒有極端的環境變化,它們將繼續統治地球。但是,只是在陸地。許多人有一個誤解,認為那個時代的許多巨型動物都是恐龍,其實諸如滄龍、蛇頸龍、魚龍和其他一些水生動物都是屬於海洋爬行動物,是蜥蜴的近親,它們雖然名字裡都有一個「龍」字,但是它們並不屬於恐龍。
  • 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可能除了小行星撞擊還有火山噴發
    由此可見,恐龍這個生物絕對不簡單,它依靠自己龐大的體型,強悍的戰鬥力,站在顧食物鏈的頂端,成為了地球的霸主。如果按照恐龍這種強大的體魄,只要不發生意外,繼續活下去是沒有問題,甚至有可能會誕生智慧,成為恐龍文明。
  • 如果66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是不就沒人類什麼事了?
    人類能以如今的模樣生息繁衍於這顆星球實屬不易,在若干個關鍵時刻中,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無疑給了早期哺乳動物生存的機會。對於當時的陸地霸主恐龍來說,那是終結,而對於人類來說,那是開始。試想,如果66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是不是就沒有人類什麼事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