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顯示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恐龍群體並沒有衰退

2020-12-02 環球網

本文轉自【cnBeta.COM】;

巴斯大學和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新研究,駁斥了恐龍在大規模小行星撞擊之前就已經衰落的說法。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小行星撞擊沒有發生,恐龍可能會繼續在地球上佔據主導地位。在白堊紀晚期末期小行星撞擊時,恐龍在全球範圍內廣泛生存和活動。

在小行星撞擊之前,恐龍佔據了地球上的每一塊大陸,是大多數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動物形式。儘管它們廣泛存在,但古生物學家仍在爭論恐龍滅絕時,其多樣性是否在下降。研究人員收集了一組不同的恐龍家族樹,並利用統計模型評估每個主要恐龍群當時是否還能產生新物種。

研究發現,在小行星撞擊之前,恐龍並沒有衰退,這與之前的一些研究相矛盾。研究還表示,如果沒有發生撞擊,恐龍可能繼續成為地球上最主要的陸生動物群體。研究人員喬邦索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他表示,過去其他人所做的研究使用了各種方法,得出的結論是,即使小行星撞擊沒有發生,恐龍也會消亡。

新的研究顯示,隨著數據集的擴大,包括近代更廣泛的家族樹和更廣泛的恐龍類型,結果並不都指向這個結論。邦索爾說,只有大約一半的結果表明恐龍正在衰退。研究人員使用統計方法克服抽樣偏差,觀察恐龍家族的標本化率,而不是簡單地計算一個家族內部的物種數量。

論文的主要觀點是,這不是看幾棵家族樹就能做出決定那麼簡單。邦索爾說,化石記錄存在很大的、不可避免的偏差,缺乏數據往往可以顯示物種的減少,但減少的情況可能並不能反映當時的實際情況。

相關焦點

  • 新研究表明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 如今恐龍可能會統治地球
    新研究表明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 如今恐龍可能會統治地球(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網易科技《知否》(辰辰):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如今恐龍可能會統治地球在2.3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恐龍統治著每塊大陸以及大部分的陸地生態系統。然而,66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使恐龍走向了滅絕。一些科學家認為,當小行星在白堊紀末期撞擊地球時,恐龍已瀕臨滅絕。但來自英國巴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科學方法來驗證這一理論。研究人員收集了各種最新數據,並使用統計分析來評估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是否仍能夠繼續繁衍生息。
  • 恐龍種族並沒有衰退 直到小行星撞擊地球前繁衍良好
    去年底的時候,《自然通訊》上刊登的一篇新研究認為,在小行星撞擊前,地球曾出現一次規模空前的火山噴發,恐龍群體大量出現汞中毒現象,數量因此銳減。不過,來自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11月18日公布的論文卻否認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前恐龍群體已經衰退的說法。
  • 新研究稱在小行星撞擊之前 恐龍仍在地球上佔據主導地位
    ,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並消滅恐龍之前,大多數恐龍仍然 "廣泛存在且表現良好"。雖然其他研究假設,汞中毒甚至有毒植物在小行星之前就導致了恐龍的滅絕,但11月18日發表的這項新研究旨在推翻 「恐龍已經在衰退,並走向滅絕」的說法。
  • 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還會是地球霸主嗎?
    恐龍近日,來自英國巴斯大學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針對恐龍多樣性開展了一項新研究,結果表明,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時,恐龍數量並沒有減少。如果沒有發生撞擊,恐龍可能會繼續統治地球。
  • 如果小行星撞擊沒有發生的話 白堊紀不會是恐龍的終點
    去年底的時候,《自然通訊》上刊登的一篇新研究認為,在小行星撞擊前,地球曾出現一次規模空前的火山噴發,恐龍群體大量出現汞中毒現象,數... 去年底的時候,《自然通訊》上刊登的一篇新研究認為,在小行星撞擊前,地球曾出現一次規模空前的火山噴發,恐龍群體大量出現汞中毒現象,數量因此銳減。
  • 最新研究顯示,恐龍殺手小行星以「最致命的角度」撞擊地球
    根據計算機對6600萬年前的那場災難最新進行的模擬結果顯示,那顆把恐龍滅絕的小行星以一個釋放最大破壞力的角度撞擊了地球。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這顆恐龍殺手小行星從東北方向以45~60度方向撞向地球。
  • 如果66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是不就沒人類什麼事了?
    人類能以如今的模樣生息繁衍於這顆星球實屬不易,在若干個關鍵時刻中,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無疑給了早期哺乳動物生存的機會。對於當時的陸地霸主恐龍來說,那是終結,而對於人類來說,那是開始。試想,如果66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是不是就沒有人類什麼事兒了呢?
  • 新研究:如果小行星沒有撞地球,統治世界的就不是人類了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如今恐龍可能會統治地球。在 2.3 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恐龍統治著每塊大陸以及大部分的陸地生態系統。然而,6600 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使恐龍走向了滅絕。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滅絕,你知道撞擊點在哪裡嗎?
    在地球歷史上發生過兩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第一次是在古生代末期,當時60%以上的海生無脊椎動物都滅絕了,脊椎動物中的原始魚類和古老的兩棲類則全部滅絕,蕨類植物明顯衰退。第二次是中生代末期,當時除了統治地球的恐龍滅絕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無脊椎動物也都滅絕了。
  • 小行星60度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的原因?人類也面臨滅絕風險?
    在科學之中,恐龍滅絕的原因可以說有很多「假說」,然而對於恐龍來說,「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是研究最多的。根據《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科學研究人員最新模擬數據指出,建立在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基礎上,研究人員們發現這顆小行星是以「最致命的,最大的」角度撞擊了地球,所以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 如果沒有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恐龍會進化成恐龍人嗎?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假設,也是很多朋友心中設想過的一個話題,假如65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是否仍然會是地球上的霸主?還是人類依然會逆襲成功?這都是充滿變數,我們從地質史上的生命演化進程角度來做個簡單分析。
  • 恐龍運氣不好?小行星撞擊的角度、地點偏一點,恐龍或許還在橫行
    而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報告表明,這顆小行星撞擊的時間地點及角度實在是太巧了,才導致了恐龍的滅絕。用一句流行語來形容就是:小行星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以合適的角度親吻了地球......  小行星滅絕恐龍的理論提出後,得到了很多科學家的質疑,並認為巨型火山爆發也可以造成如此現象。按照理論推測,要想滅掉地球75%的動植物,這顆小行星的直徑至少在10-15公裡、質量3000億噸,撞擊後會形成一個直徑200公裡的隕石坑,但縱觀當時地球發現的隕石坑,沒有一個符合。如果真是小行星撞擊所致,那隕石坑在哪?
  • 水銀中毒滅絕說被否:英國科學家稱小行星撞擊前恐龍種群過得很好
    去年底的時候,《自然通訊》上刊登的一篇新研究認為,在小行星撞擊前,地球曾出現一次規模空前的火山噴發,恐龍群體大量出現汞中毒現象,數量因此銳減。不過,來自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11月18日公布的論文卻否認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前恐龍群體已經衰退的說法。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還有哪些謎團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3日電(記者 上官雲)體型龐大、動作矯健迅猛……這可能是許多人腦海中對恐龍的第一印象。它們曾是「地球霸主」,但在6600萬年前,卻突然消失了。 日前,「研究稱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登上熱搜,引發關注。
  • 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哺乳動物能取代恐龍嗎?
    距今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一顆直徑幾十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地球從此進入哺乳動物時代。我們在感嘆恐龍消逝的同時,心中不免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沒有這場世界末日級的天災,恐龍能不能存活至今?哺乳動物還有機會接管地球嗎?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如今它又在哪裡?
    在此之前,地球曾經的霸主恐龍統治了地球長達一億六千三百萬年,要知道,我們人類從誕生至今也不過幾百萬年。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從書裡,或者電視裡了解了恐龍,為我們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埋下了好奇的種子。那麼,從第一隻恐龍出現,到最後一隻恐龍轟然倒地,這上億年的時間裡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它們就此滅絕了呢?
  • 恐龍也太衰了!小行星偏偏用了最壞的角度撞擊地球!
    我們知道,6600萬年前,一場驚天撞擊結束了恐龍時代,那是一場弱肉強食的時代,或許是恐龍的強大讓其他動物黯然失色,小行星來到了地球,將這個世界重新「洗牌」!然而對於數千萬年前的那場災難,科學家仍然心存好奇,到底是如何的撞擊導致了恐龍大滅絕,這是一個困擾著無數科學家的問題,而近日,一項研究為這個答案揭開了可能的答案!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龍滅絕,你知道撞擊點在哪裡嗎?
    在地球歷史上發生過兩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第一次是在古生代末期,當時60%以上的海生無脊椎動物都滅絕了,脊椎動物中的原始魚類和古老的兩棲類則全部滅絕,蕨類植物明顯衰退。第二次是中生代末期,當時除了統治地球的恐龍滅絕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無脊椎動物也都滅絕了。
  • 恐龍是如何滅絕的?恐龍滅絕的原因,時間,小行星撞擊,隕石,恐龍滅絕的真相​
    目前,大多數人認為,恐龍滅絕是由於小行星或隕石的撞擊等滅絕事件導致的。少數人認為,恐龍滅絕是由於病毒,或傳染病導致的,但這種可能性不大。《海奧華預言》一書並沒有特別提到恐龍的滅絕。不過,Tom Chalko在其網站上寫道,"在大約500萬年前的時候,地球2顆小衛星中的一顆(2個月亮中的一個)撞向地球,造成全球大災難、洪水等,恐龍就滅絕了。
  • 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毀滅了恐龍 而一座火山幫助生命繁榮
    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向地球,形成了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寬124英裡(200公裡),現在被埋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地下。小行星撞擊的「後遺症」導致了物種大規模的滅絕,地球上的恐龍數量銳減。大約在同一時間(不到100萬年),將近310,685英裡(50萬公裡)的熔巖從德幹地盾(一個大的火成巖火山省)噴發出來,流經印度大部分地區,流入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