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也太衰了!小行星偏偏用了最壞的角度撞擊地球!

2020-12-04 遨遊世界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我們知道,6600萬年前,一場驚天撞擊結束了恐龍時代,那是一場弱肉強食的時代,或許是恐龍的強大讓其他動物黯然失色,小行星來到了地球,將這個世界重新「洗牌」!然而對於數千萬年前的那場災難,科學家仍然心存好奇,到底是如何的撞擊導致了恐龍大滅絕,這是一個困擾著無數科學家的問題,而近日,一項研究為這個答案揭開了可能的答案!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恐龍的運氣真的很差,這塊燃燒的太空巖石以最壞最為致命的角度撞擊地球,消滅了恐龍。雖然我們知道幾乎在任何情況下,與一個巨大的、快速移動的宇宙拋射物相撞都是災難性的。但研究人員最近發現,這顆巨大的太空巖石也以一個陡峭的角度撞擊地球,通過釋放比淺層方法多得多的氣體和粉碎的巖石,導致「最致命的」結果。

科學家模擬了流星飛向地球的路徑,創建了第一個全程追蹤這一事件的三維模擬:從小行星的接近,到墜落,再到整個巨型隕石坑的形成。研究發現,這顆小行星從東北方向接近目標,並以高於地平線約60度的角度撞擊,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噴入大氣層的氣體量,這對全球氣候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

那次撞擊發生在大約6600萬年前,以一聲巨響結束了中生代。這一事件引發了全球氣候變化,導致了大滅絕,地球上75%的生命被消滅,包括所有的非鳥類恐龍。這次撞擊留下的傷疤至今仍然存在,它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下的一個巨大的環形盆地,被稱為奇克蘇魯伯隕石坑,寬約200公裡。

在研究人員的模擬中,一顆直徑約為17公裡的小行星,以約43000公裡/小時的速度運行,密度為每2630公斤/立方米。他們還研究了隕石坑地下近30公裡深度的不對稱結構,重新可視化小行星撞擊時的方向和角度。儘管先前的研究已經模擬了隕石坑在撞擊時的外觀,但這是研究人員第一次在撞擊後期使用更深層的結構數據來模擬隕石坑,因為這是它在移動和沉降到最後的最終形狀。

模擬顯示,如果把一個大小和質量與這顆古老小行星相當的物體,以每小時數萬英裡的速度以高於地平線60度的角度飛向地球,它就會炸出一個與奇克蘇魯布隕石坑結構非常匹配的隕石坑。與大多數其他撞擊角相比,從這樣的撞擊中噴出的氣體會對地球產生「最壞的情況」,向大氣中噴射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是其他撞擊角的三倍。它將更多的危險碎片送入高層大氣,並將其散落到各處,正是這一點導致了恐龍時代的滅亡!

相關焦點

  • 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角度非常之「刁鑽」
    小行星撞擊地球對於恐龍來說,這種最壞的情況還是發生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向大氣中釋放了大量改變氣候的氣體,引發了一系列事件,導致了恐龍的滅絕,它撞擊的角度可能是最致命的。模擬過程中提供了非常明確的證據,這顆小行星以一個非常「刁鑽」的角度撞擊地球,大約在地平線以上60度,並從東北方向接近地球。要知道,這是造成撞擊致命的最壞情況之一,因為它把更危險的碎片排入上層大氣,並把它們撒得到處都是,這正是導致核冬天的原因。
  • 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以致命角度撞擊地球
    這個曾經的地球霸主究竟是如何消失的呢? 約6600萬年前,一顆來自宇宙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釋放出數十億噸的硫磺,激起塵埃漫天遮擋住太陽,引發了核冬天。地球上四分之三的生命死於這場天降的災難,而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也因此滅絕。
  • 最新研究顯示,恐龍殺手小行星以「最致命的角度」撞擊地球
    根據計算機對6600萬年前的那場災難最新進行的模擬結果顯示,那顆把恐龍滅絕的小行星以一個釋放最大破壞力的角度撞擊了地球。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這顆恐龍殺手小行星從東北方向以45~60度方向撞向地球。
  • 滅絕恐龍的火球以「最致命的」角度撞擊
    這是小行星撞擊的最壞情況新的研究表明,熾熱的太空巖石撞擊地球並消滅了恐龍,並以最壞的角度撞擊(也就是說但是,研究人員最近發現,這種巨大的太空巖石也以陡峭的角度撞擊行星,通過釋放更多的氣體和粉狀巖石,從而產生了「最致命的後果」。 科學家們對流星撞擊地球的路徑進行了建模,創建了第一個3D模擬,以跟蹤流星從頭到尾的事件:從小行星的進近到墜毀,乃至整個隕石坑的形成。
  • 小行星撞擊令恐龍滅絕,但時間地點、角度都太趕巧了!
    迄今為止,地球已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相信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白堊紀大滅絕。這次滅絕造成了白堊紀末期包括恐龍在內的75%動植物滅絕,因此也叫恐龍大滅絕。關於恐龍滅絕的理論(假說)有很多,比如有人認為是有人認為是火山爆發,有人認為是超新星爆炸所致,但目前學界普遍認同的一個主流理論是小行星撞擊。
  • 恐龍運氣不好?小行星撞擊的角度、地點偏一點,恐龍或許還在橫行
    迄今為止,地球已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相信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白堊紀大滅絕。這次滅絕造成了白堊紀末期包括恐龍在內的75%動植物滅絕,因此也叫恐龍大滅絕。關於恐龍滅絕的理論(假說)有很多,比如有人認為是有人認為是火山爆發,有人認為是超新星爆炸所致,但目前學界普遍認同的一個主流理論是小行星撞擊。
  • 太巧了吧?滅絕恐龍的小行星,撞擊位置和角度似乎經過了精心計算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科學家們決定利用計算機模擬的方式來深度還原恐龍滅絕的那一天的場景。研究結果表明,滅絕恐龍的小行星,撞擊位置和角度似乎經過了精心計算,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從上述小行星引發的一系列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遮天蔽日的細小物質所造成的氣候巨變,才是使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這些細小物質一部分來自於火山噴發,一部分來自於森林大火,而更多的則來自於小行星與地球表面的猛烈撞擊。
  • 為什麼恐龍會滅絕?小行星以致命角度「暴擊」地球
    小行星撞擊地球,是一個純概率的「運氣類」問題,全地球的生物都在用自己的「運氣」對抗小行星的直接撞擊,然而地球目前為止依舊受到了無數小行星的撞擊。通古斯、車里雅賓斯克,都是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撞擊事件,但是這些撞擊想要帶來滅絕事件還不夠火候,那麼為什麼恐龍會被一顆小行星毀滅呢?
  • 恐龍還真是不走運,如果小行星換個角度撞擊,它們也許不會滅絕
    從地球生物漫長的發展史來看,沒有一個物種能夠一直存在著,強如恐龍這樣的物種最終還是敵不過滅絕。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一直以來都存在許多說法,有說法認為地球的氣候發生了劇變,導致恐龍無法適應而滅絕;還有說法認為一種可怕的病毒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被感染的動物無藥可救,恐龍在這種大環境下滅絕了。
  • 如果小行星即將撞擊地球,我們能用核武器摧毀它嗎?
    然而現實是,2013年2月15日,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發生了小行星撞擊事件,它快速進入地球大氣層並在空中發生爆炸,衝擊波震碎了鎮上的所有玻璃並造成1200多人受傷。因此,許多人都有這樣的一個疑問:人類目前的技術真的能夠及時發現小行星的威脅嗎?如果真的發現了要撞擊地球的大型小行星,我們有什麼方法來避免嗎?
  • 小行星60度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的原因?人類也面臨滅絕風險?
    在科學之中,恐龍滅絕的原因可以說有很多「假說」,然而對於恐龍來說,「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是研究最多的。根據《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科學研究人員最新模擬數據指出,建立在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基礎上,研究人員們發現這顆小行星是以「最致命的,最大的」角度撞擊了地球,所以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讓恐龍滅絕,如今它又在哪裡?
    但是由於恐龍滅絕的時間距離我們太過遙遠,研究人員除了從恐龍化石中找到一些證據,很難再有更多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直到1951年,科學家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有了新的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才開始相信,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更大可能是因為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
  • 如果沒有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恐龍會進化成恐龍人嗎?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假設,也是很多朋友心中設想過的一個話題,假如65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是否仍然會是地球上的霸主?還是人類依然會逆襲成功?這都是充滿變數,我們從地質史上的生命演化進程角度來做個簡單分析。
  • 恐龍的滅亡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的?
    在人類浮現在地球以前,曾在地球擔綱霸主官職的生物是恐龍。恐龍龐雜的身軀,無人對抗的力量,和兇悍的性格,地球上沒有生物可以或許與之抗衡。但是即便恐龍的能力再強壯,也沒法抵擋大自然的力量。依照科學家對恐龍的探究,恐龍的滅亡很有可能與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漫長的冰凍時期連帶。最終,整個的恐龍要麼被餓死,要麼便是被冷死。
  • 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還會是地球霸主嗎?
    恐龍近日,來自英國巴斯大學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針對恐龍多樣性開展了一項新研究,結果表明,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時,恐龍數量並沒有減少。如果沒有發生撞擊,恐龍可能會繼續統治地球。
  • 6500萬年前,「小行星」巨大撞擊,是否會把恐龍遺骸撞到外太空?
    恐龍作為曾經地球上的主人,統治地球很多年,足跡遍布全球各個角落。突然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悄然降臨!恐龍這個物種從此退出歷史的舞臺!一次,幾個好友聊天,聊著就聊到恐龍,有個朋友突然提到,那次撞擊,有沒有可能把恐龍的遺骸撞到外太空?
  • 小行星正面撞擊地球,使恐龍滅絕,最後去了哪裡?
    「星星在眨眼,月亮在畫問號,彗星拖著長長的尾巴,架起彩虹的橋……」這首歌詞對很多8090後來說並不陌生,它來自藍貓淘氣三千問的主題曲,這部中國自主製作的動畫片從1999年開播就獲得了很多孩子的喜愛其中的「恐龍時代」的章更是男孩們的出行,當時的宇宙人是恐龍的基因利用新創造的兇暴的複合恐龍
  • 新研究表明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 如今恐龍可能會統治地球
    新研究表明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 如今恐龍可能會統治地球(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網易科技《知否》(辰辰):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如今恐龍可能會統治地球在2.3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恐龍統治著每塊大陸以及大部分的陸地生態系統。然而,66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使恐龍走向了滅絕。一些科學家認為,當小行星在白堊紀末期撞擊地球時,恐龍已瀕臨滅絕。但來自英國巴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科學方法來驗證這一理論。研究人員收集了各種最新數據,並使用統計分析來評估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是否仍能夠繼續繁衍生息。
  • 新研究顯示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恐龍群體並沒有衰退
    本文轉自【cnBeta.COM】;巴斯大學和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新研究,駁斥了恐龍在大規模小行星撞擊之前就已經衰落的說法。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小行星撞擊沒有發生,恐龍可能會繼續在地球上佔據主導地位。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滅絕,你知道撞擊點在哪裡嗎?
    恐龍生活在中生代的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後,大約在6500萬年以前,恐龍突然滅絕了,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多種猜測,包括小行星撞擊說、火山爆發說、造山運動說等學說。倍,這成為了支持小行星撞擊地球假說的有力證據,因為銥元素在地球表面並不常見,但是在小行星或者隕石中卻存在銥元素較高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