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66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是不就沒人類什麼事了?

2020-11-27 網易新聞

人類能以如今的模樣生息繁衍於這顆星球實屬不易,在若干個關鍵時刻中,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無疑給了早期哺乳動物生存的機會。對於當時的陸地霸主恐龍來說,那是終結,而對於人類來說,那是開始。試想,如果66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是不是就沒有人類什麼事兒了呢?

讓我們先回到「案發現場」——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巨大隕石坑,它讓大多數古生物學家斷定,恐龍的滅絕確實與墜落的小行星有關,6600萬年前的一天,從天而降的隕石砸向地面,全球性的海嘯、大火、煙塵、降溫等,改變了地球生物的走向。

雖然小行星撞擊地球前,恐龍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1億多年,但當末日來臨,它們並無任何招架之力。然而告別地球的不只是恐龍,因為在接下來的100萬年裡,隨著地球生態系統的崩潰,75%的物種都消失了,恐龍家族中,只有鳥類倖存,它們與早期哺乳動物一起佔據了恐龍滅絕留下的生態位。

為了弄清楚恐龍滅絕前後的生存狀態,科學家利用古地形、古氣候等數據建立計算機模擬模型,並標註已知的恐龍化石出土地點,以此推測恐龍群體與地形、氣候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恐龍來說適宜的棲息地。結果表明在白堊紀末期,也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恐龍這個物種其實一直處在良性的發展中,物種的多樣性和數量都相當穩定,分布範圍也非常廣。與此同時,從恐龍牙齒化石中研究者發現,恐龍棲息地的物種多樣且豐富,能為恐龍提供足夠的食物,它們牢牢佔據著食物鏈的頂端,不存在食物匱乏、供給不足的問題。

說到這裡,有人會產生疑問,如果恐龍在遭遇小行星之前,數量多、分布廣、種類雜,那為什麼如今發現的恐龍化石很少呢?事實上,地質變化是主要原因,在研究人員的模擬中,他們找到了恐龍化石最容易出現的地點,然而掩埋化石的沉積物從山脈流向海道,隨後又由於海道萎縮,化石連同沉積物一併減少了。

因此可以說,恐龍在遭遇小行星之前過得很好,並沒有面臨太大的生存危機,地球有豐富的資源供恐龍生活,如果不是那顆小行星,它們還能夠繼續存活,這意味著其他動物的演化歷程的改變,其中就包括穿梭於恐龍腳下的早期哺乳動物。

從人類和黑猩猩最近的共同祖先查德沙赫人算起,我們走過了700萬年的時間,並演化成為一種智慧生命。恐龍滅絕之前,它們已經從2.46億年前生息繁衍到了6600萬年前,遠超人類佔據地球的時間,如果不是因為小行星撞擊而滅絕,它們能否擁有智慧、能否躲過隨後的環境變遷都是未知,而人類的故事從開頭就得重新書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6600萬年前的滅世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和「彗木大衝撞」
    要說到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大家聽說的最多的就是6600萬年前那次導致恐龍滅絕的撞擊事件: 10公裡以上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則在6600萬年前發生了一次。
  • 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還會是地球霸主嗎?
    恐龍近日,來自英國巴斯大學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針對恐龍多樣性開展了一項新研究,結果表明,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時,恐龍數量並沒有減少。如果沒有發生撞擊,恐龍可能會繼續統治地球。
  • 6600萬年前的小行星遺蹟,揭示了白堊紀大滅絕慘烈的一幕
    攻擊當量,90萬億噸TNT(60億顆廣島原子彈)預計殺傷,75%地球生物。注意,這不一次演習,更不是一次軍事攻擊。這是發生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一次驚天動地的小行星撞擊事件。,通過時光機器回到侏羅紀,幫助恐龍發展出文明,進而徹底解決小行星撞擊給地球生命帶來的威脅。
  • 如果沒有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恐龍會進化成恐龍人嗎?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假設,也是很多朋友心中設想過的一個話題,假如65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恐龍是否仍然會是地球上的霸主?還是人類依然會逆襲成功?這都是充滿變數,我們從地質史上的生命演化進程角度來做個簡單分析。
  • 6600萬年前的滅絕恐龍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和「彗木大衝撞」
    10年發生一次,直徑在50米以上的小行星每764年發生一次,而直徑在1公裡以上的則每50萬年發生一次,而導致了恐龍滅絕的10公裡以上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則在6600萬年前發生了一次。,每年甚至每天都在上演著小行星或者小彗星撞擊地球的現象,只不過絕大多數因為體積、質量較小在高層大氣就已經燃燒殆盡,地面的人們極少觀測到它們的蹤影,所以我們得感謝地球母親用厚厚的大氣層保護著我們。
  • 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可能除了小行星撞擊還有火山噴發
    如果按照恐龍這種強大的體魄,只要不發生意外,繼續活下去是沒有問題,甚至有可能會誕生智慧,成為恐龍文明。可惜現實就是那麼殘酷,意外總會發生,在6600年前,一顆直徑數百公裡的小行星從天而降,撞擊到了地球表面,導致了包括恐龍在內80%以上的生物滅絕,也稱之為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如果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有防禦措施嗎?
    雖然每個小行星都不盡相同,但是它們對地球的破壞力卻大的驚人!如果質量較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或許還可以苟活,但是如果像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那麼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話,人類連苟活的機會都不會有的。
  • 如果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應該怎麼辦?科學家給出了猜想
    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發生像6500萬年前那樣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但是隨著人類的科技發展,人類已經能夠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的奧秘了,研究小行星撞擊的威脅,也成了科學家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有一天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 如果小行星沒有撞地球,統治世界的就不是人類了
    say) 作者 | 辰辰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
  • 新研究表明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 如今恐龍可能會統治地球
    新研究表明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 如今恐龍可能會統治地球(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網易科技《知否》(辰辰):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如今恐龍可能會統治地球然而,66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使恐龍走向了滅絕。一些科學家認為,當小行星在白堊紀末期撞擊地球時,恐龍已瀕臨滅絕。但來自英國巴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科學方法來驗證這一理論。研究人員收集了各種最新數據,並使用統計分析來評估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是否仍能夠繼續繁衍生息。
  • 6600萬年前那一天,恐龍的倒黴事不僅僅是滅絕...
    6600萬年前的那天,原本並沒有什麼不一樣。他們很可能會告訴你「標準答案」:小行星撞沒的。如果他們對恐龍十分感興趣,可能還會告訴你,那個隕石坑的名字叫做「希克蘇魯伯」。 一顆直徑至少10公裡的小行星(或彗星,下文不再註明),以每小時約10.8萬公裡的速度一頭扎進了如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附近的淺海。這次撞擊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億顆廣島原子彈。
  • 新研究:如果小行星沒有撞地球,統治世界的就不是人類了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小行星沒有撞擊地球,如今恐龍可能會統治地球。在 2.3 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恐龍統治著每塊大陸以及大部分的陸地生態系統。然而,6600 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使恐龍走向了滅絕。
  • 如果小行星即將撞擊地球,我們能用核武器摧毀它嗎?
    我們總是能在科幻電影中看到這樣的場景:科學家發現了一顆巨大的小行星即將撞向地球,人類唯一的希望就是使用核彈對它進行摧毀。經過電腦精確地計算分析,科學家確定了這顆小行星的軌道,最終人類發射了一枚核武器,將小行星炸成了灰燼,地球又一次被拯救。
  • 滅絕恐龍的不是隕石撞擊?6600萬年前的鐵證在印度出現
    6600萬年前的超級火山爆發。恐龍的滅絕可能是超級火山爆發加上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雙重因素導致的。 超級火山爆發位於印度,小行星撞擊位於墨西哥,正好隔了半個地球,仿佛是天意一般。科學家們在印度發現了一次超級火山爆發留下的遺蹟,從6600萬年前開始噴發,一直噴發了100萬年,數百公裡的熔巖幾乎穿過了整個印度,形成了厚達2公裡的玄武巖巖層。
  • 小行星撞擊地球!面對地外天體威脅人類準備好了嗎?
    能引起全球性災難為標準(也就是大約幾公裡-十幾公裡量級的撞擊物)對地球來說,這樣的撞擊平均每1000萬-1億年發生一次,76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大撞擊差不多是十幾公裡的撞擊物,平均一億多年才發生一次(呵呵,即使這麼罕見的撞擊也沒有滅絕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有的行星(包括地球)其實都有著與月球類似的遍體鱗傷、千錘百鍊。
  • 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角度非常之「刁鑽」
    小行星撞擊地球可以說是在眾多恐龍滅絕假說中能夠被普遍認同的一種觀點,雖然真正原因到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但是,相信隨著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上科學工作者們的不斷努力導致恐龍滅絕的謎題終究會被解開的。
  • 最新研究顯示,恐龍殺手小行星以「最致命的角度」撞擊地球
    根據計算機對6600萬年前的那場災難最新進行的模擬結果顯示,那顆把恐龍滅絕的小行星以一個釋放最大破壞力的角度撞擊了地球。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這顆恐龍殺手小行星從東北方向以45~60度方向撞向地球。
  • 「滅絕事件」的恐怖,物種瞬間消失,6600萬年前發生了什麼?
    6600萬年前的一天,一枚小行星在尤卡坦半島附近撞上了一座山,大小相當於100萬億噸TNT。在那個災難性的瞬間,1.65億年的恐龍統治結束。研究人員使用普渡大學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地球物理學家開發的計算器,對撞擊發生時和撞擊發生後的事件科學判斷,這就是所謂的K-Pg(白堊紀-古紀)滅絕事件。這顆小行星以每小時40,000英裡(64,000公裡)的速度撞擊地球,形成了超過115英裡的隕石坑,並立即蒸發了數千立方英裡的巖石。任何距離目擊的生物,連同所有樹木和灌木叢都被立即焚化。
  • 6600萬年前發生了什麼?天空中的巨型企鵝,放棄飛行改學遊泳
    但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的是,這些不會飛的鳥曾經在地球上處於優勢地位,6000多萬年前恐龍滅絕後,它們統治著陸地和水域。那麼有什麼根據來證明上述說法呢?一項來自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新的研究揭示了企鵝「統治」地球的非凡時代。研究人員通過新的化石發現了解了企鵝在進化過程中所不為人知的環節。
  • 新研究認為5560萬年前彗星撞擊地球事件導致全球變暖
    比如,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在大約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向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最終導致恐龍這一物種從地球上滅絕。美國羅格斯大學科學家丹尼斯-肯特教授介紹說,這些球形玻璃碎片發現於新澤西海岸的沉積層中,最初可能來自於一顆跌入大西洋的直徑約10千米的彗星。研究人員認為,這次彗星撞擊事件可能就是大約5560萬年前全球氣候迅速變暖的主要誘因,因為撞擊事件可能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溫室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