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報告:從FDA植物藥想到經典名方的開發

2021-02-13 同寫意

本文根據前FDA資深審評專家竇金輝博士在同寫意論壇第69期活動「中藥經典名方製劑產業發展之路」中做的報告《開發傳統中藥「經典名方」和現代植物藥:機遇和挑戰》整理

整理|王媛 同寫意志願者

作為在FDA的資深審評專家,竇金輝表示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了解清楚「植物藥」的定義。在FDA的《植物藥指南》中,植物藥是這樣定義的:Aproduct that contains as ingredients vegetable materials, which may includeplant materials, algae, macroscopic fungi, or combinations thereof, that isused as a drug. It may be available as (but not limited to) a solution (tea, e.g.),powder, tablet, capsule, elixir, topical or injectable…Excluded: fermentationproducts, highly purified [or chemically modified] botanical substances,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allergenic extracts and vaccines which containbotanical ingredients.

也就是說,植物藥可以有各種劑型和給藥途徑;但不包括微生物發酵提取物,純化後單一分子,和轉基因植物製品。

《植物藥指南》有個基本思路,即相對於化藥而言,植物藥是一個複合物,故對其有「相對寬鬆」的化學生產和質控理念:

不一定純化和明確鑑定有效成分,但需要控制原藥材的質量。

I期II期臨床的安全性可以用已有傳統藥使用經驗支撐,而不做動物毒理試驗。

對植物藥來說,新藥上市有對照組設計良好的臨床試驗也是必不可少的。

新植物藥上市的臨床安全性有效性的評價標準與純化藥無異。

 

目前唯二獲FDA批准的植物藥(NDA):漫長的臨床過程

從2002年到2017年底,有650餘件臨床許可(IND)或臨床前正式諮詢(Pre-IND)。總計500餘件IND其中約2/3為單方,1/3為複方;且1/3為企業牽頭,2/3為研究性質的臨床試驗許可;大部分為II期臨床試驗。其中只有2個新藥臨床申請(NDA),但均被批准上市。

第一個植物新藥Veregen ® 於2006年10月31日上市,但茶多酚的臨床試驗開始於1996年之前,而商品化的茶多酚提取物始於1983年。第二個植物性新藥Fulyzaq ®在2012年12月31日獲準上市,其臨床試驗開始於1996年11月1日。

Veregen®是由日本部分提取純化來源於中國的原藥材——綠茶,製備的提取物最後由德國公司申請上市的含主成分15%的膏劑。如表1所示,Veregen ®的兩個III期臨床試驗表明,主成分含量為10%和15%的療效相近,10%的含量為了減少副作用,而15%的含量是為了提高有效性。表2和表3為其在不同地區和性別的臨床試驗,可以發現在六百多例受試者中,只有30例為美國病人,說明FDA允許在NDA中使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臨床試驗數據。前提是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數據收集方法一致,且結果吻合。

第二個新藥Fulyzaq(目前改名為Mytesi)來源於秘魯的大戟科植物Croton lechleriMüll. Arg。如表4所示為Ⅲ期臨床試驗,有效率在20%左右。

Table4 Clinical Response (intent-to-treat population) of Fulyzaq/Mytesi

值得提及的是,Veregen和Fulyzaq這兩個中藥的成分都是常見的化學成分,其主要化學成分如圖1、圖2所示。但在運用中藥或膳食補充劑減肥均需注意其安全性,比如在2000年前後茶多酚產品歐洲的減肥製劑就由於產生了肝毒性而被撤市。

圖1 綠茶提取物中的8個茶多酚

圖2 Fulyzaq花青素寡聚物(多聚物)

 

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加拿大等地方,都有著較長的草藥或傳統植物藥使用歷史。但草藥也同樣存在不容忽視的安全性問題。

在九十年代一個銷往歐洲的減肥製劑中首先發現馬兜鈴酸的毒害,最初被稱為「中草藥腎病」。檢測表明,該產品含有廣防己(和厚樸),而引起的腎病的原因是馬兜鈴酸,繼而改稱為「馬兜鈴酸中毒所致腎病」。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大多被禁用,有含量非常低的藥材還在使用,但已受到嚴格的監管。後來,在伊朗也發現了馬兜鈴酸中毒案例。2008年前後,巴爾幹地區的玉米、小麥、土壤中也發現了馬兜鈴酸,出現了「自然暴露馬兜鈴酸」中毒。學者用事實表明,這種馬兜鈴酸中毒不是一種草藥,也不是一個地區的問題,而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必須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注意。禁止含馬兜鈴酸的草藥的不當流通(如非法網絡銷售、錯採錯用)和防止馬兜鈴酸對食物鏈的汙染,是為保證公眾健康而應採取的措施。

美國巴爾的摩棒球手減肥服用含麻黃鹼膳食補充劑,於2003年二月在佛羅裡達訓練時心肌梗死伴隨多個臟器衰竭喪生。其實,節食減肥、高強度訓練、天熱大汗,同時使用麻黃鹼,是這個悲劇發生的基本原因。FDA此後的調查發現,由於麻黃鹼補充劑的盛行,至少有幾十人因此送命。所以,FDA年做出了禁止含麻黃鹼膳食補充的市場銷售的決定。而中藥麻黃在美國替代醫學範疇的使用,是用來短期服用治療感冒等症狀,有療程和劑量控制,沒有不當風險,故沒有被FDA明文禁止。

 

首先,「經典名方」不做臨床允許上市,並不是CFDA突然降低了對中藥的監管的力度。在美國和歐洲的草藥使用也有相應規定的,上市銷售也不需要臨床試驗。

《中醫藥法》中對符合要求的經典名方給予免臨床的「優待」旨在支持鼓勵中醫藥的發展,同時用毒理試驗來控制可能的長期使用風險。

「經典名方」做毒理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做毒理要做大劑量,做到長期給藥的有毒劑量,要能夠看到中毒的靶器官,而這些往往是人用歷史經驗的不足。這樣可以來指導醫生注意超量用藥的可能毒性,在出現特殊情況需要急救時有的放矢。

 

在美國,也有著經典名方IND的臨床報導,例如,日本漢方大建中湯曾對女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胃腸、結腸運輸、肛門直腸和腸功能的影響進行臨床研究;還有黃芩湯在減少化療引起的胃腸道毒性等。一個美國公司申報的臨床,曾使用含有經典方劑共20多種中藥的複方來治療一些更年期的症狀。中藥複方連花清瘟也正在在美國開展治療流感的臨床試驗。

 

總之,經典名方上市是繼承發揚傳統的範疇,做毒理保安全是合情合理和符合國際草藥的監管慣例。而植物藥是中藥的再次開發或創新中藥,是變中藥為走上世界的新藥,相當於小分子實體(NME),是富有挑戰的。過去幾十年來,藥用植物的新藥開發大多集中在發現單一的活性物質,如青蒿素、紫杉醇等;而像茶多酚、花青素類化合物的組分往往被忽視。VEREGEN和 FULYZAQ新藥的上市,預示著部分中藥成功成為植物新藥的必然。期待著中藥複方(包括經典名方)成為植物藥的零的突破。 

竇金輝 

前FDA資深審評專家、石家莊以嶺藥業研究院副院長

 

竇博士曾任FDA藥理毒理審評員、植物藥審評負責人等。十五年間,曾為數百個植物藥的IND和臨床試驗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安全質量及傳統草藥使用的支持依據。對VEREGEN (中國茶多酚)和FULYZAQ(MYTESI/Crofelemer)兩個植物處方新藥的批准上市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竇博士也因在政策法規制訂及新藥評審中的出色貢獻,受到美國衛生部HHS、FDA、和CDER的通令嘉獎。

相關焦點

  • 藥渡直播直擊同寫意大會現場,攜你站在產業前沿技術風口!
    大會以「站在產業前沿技術的風口」為主題,聚集行業先鋒人物,碰撞創新智慧,匯集新藥思想者的遠見卓識,引領中國新藥開發的未來,讓前沿技術成就產業創新夢想! 還記得去年10月,同寫意論壇成立15周年之際,「首屆全球生物醫藥前沿技術與政策法規大會」也是在同一個會場盛大舉辦,200位報告專家和1600位來賓在一起共同預見中國生物醫藥的下一個十年,成為醫藥行業的一件盛事。
  • ...團隊關於經典名方黃芪桂枝五物湯緩解化療神經毒性的藥效物質...
    Redox Biology在線發表曹鵬研究團隊關於經典名方黃芪桂枝五物湯緩解化療神經毒性的藥效物質基礎的研究成果日期:2020年08月20日2020年8月18日,氧化還原領域頂級期刊Redox Biology(JCR 1區,IF=9.98)在線發表了我院曹鵬研究員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 Redox Biology在線發表曹鵬研究團隊關於經典名方黃芪桂枝五物湯...
    Redox Biology在線發表曹鵬研究團隊關於經典名方黃芪桂枝五物湯緩解化療神經毒性的藥效物質基礎的研究成果日期:2020年08月20日2020年8月18日,氧化還原領域頂級期刊Redox Biology(JCR 1區,IF=9.98)在線發表了我院曹鵬研究員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 FDA正式發布2020年新藥年度報告
    這一報告不但介紹了在2020年CDER批准的創新藥,而且對多項其它值得關注的批准進行了介紹。這一報告還匯報了對生物類似藥的批准,以及FDA使用多種監管工具和資格認定,加快藥物上市進程的詳細信息,可謂「乾貨滿滿」。今天,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將與讀者分享這一報告的精彩內容。
  • 大疫出良方 經典世代傳——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
    大疫出良方,是指大的疫病以後通常會出一批好藥。劉昌孝介紹,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界同仁通過臨床實踐,篩選出一批有效的方劑。其中,臨床救治組在前期臨床觀察基礎上,總結推出了以清肺排毒湯為代表的「三藥三方」,即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顆粒和膠囊、血必淨注射液,以及清肺排毒湯、化溼敗毒方、宣肺敗毒方,在臨床救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FDA雜談之CDER新藥審評和新藥辦公室
    藥企、研究機構或其他組織,通常會根據待開發藥物的藥學研究狀態申請IND(主要提供非臨床數據(動物試驗)、CMC信息、臨床方案+研究者信息、以及知情同意書),IND申請側重的主要是安全性問題。通常情況,美國CDER對IND審評合格的申請並不發出審評合格的通知,即CDER在收到IND資料後的30天內未做出暫停臨床研究的決定,申請人就可以立即開展臨床研究。
  • 補腎名方 左歸丸右歸丸
    因此,治療選藥時並不是 「男服左歸丸,女服右歸丸」,而是前者適用於腎陽虛,後者宜於腎陰虛。同樣,此二方雖是流傳已久的「經典名方」,但在使用時最好是在中醫師指導下辨證用藥,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責任編輯:葉惠玲)
  • FDA《競爭性仿製藥治療》指南解讀
    美國的藥物短缺有4個特點:便宜藥短缺、注射劑短缺、常用藥短缺和經常性短缺。 入市障礙 1984年的Hatch-Waxman法案要求仿製藥申請ANDA必須提交與橙皮書RLD生物等效性的證據,以證明通用名藥與橙皮書所列RLD生物等效。
  • 中醫兼具文化特徵與科學性 發掘藥物機理探索老藥新用
    老藥新用,基於經典名方二次開發已經成為研究熱點。加強季德勝蛇藥片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對完善中醫「萬病一毒」理論與「以毒攻毒」治法,解決現代難治病,有理論與實踐意義。目前我們借鑑先進的製藥方法,借鑑現代醫學中的一些診斷學基礎和製劑學規範,能夠使診斷的結果更清晰、用藥的準確率更高、製藥的過程更加科學、藥品的質量更加可控,患者的療效自然也就很好。
  • 植物藥:中藥的再次開發和創新 相關市場仍待突破
    【中國製藥網 產品資訊】植物藥是包括植物原料、藻類、大型真菌及其組合產品。但不包括:,包含動物或動物部位(例如昆蟲和野生動物)和/或礦物質的產品,除非這些是傳統植物製劑(例如中藥或印度草藥)中的微量組分;第二,衍生自經遺傳修飾以產生單個分子實體(例如通過重組DNA技術或克隆)的植物原料。
  • 中醫活血化瘀名方之抵擋湯(丸)
    我今年主要給我的學生講傷寒論,講課內容已經講到了《辯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中》的結尾——太陽病經證之膀胱蓄血證,此證的適用方劑是中醫的活血化瘀名方抵擋湯(丸)。我在講課時,一併展開,將中醫消法中的活血化瘀法的發展沿革也給學生介紹了一下,所以到最後,這節課的內容實際上變成了一節介紹中醫活血化瘀法的課程。
  • 美國FDA發布2018年秋季與生菜有關的大腸桿菌感染調查報告
    美國FDA發布的報告詳細說明了調查的進行情況並描述了調查結果。   相關調查報告參見https://www.fda.gov/Food/RecallsOutbreaksEmergencies/Outbreaks/ucm631243.htm   https://www.fda.gov/Food/RecallsOutbreaksEmergencies/Outbreaks/ucm626330.htm
  • 中美兩國鼓勵植物藥在美國上市
    美國FDA之所以將植物藥的臨床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的理由是:包括中藥在內的植物藥在民間或臨床上已長期應用,這說明人體對其有較好的耐受性,而且其中必然蘊藏著具有潛在治療價值的藥品,簡言之,在安全性相對有保障、療效具有巨大開發潛力的情況下,放鬆臨床前研究的技術要求,使這類植物藥迅速進入初期臨床研究,在較嚴格控制的條件下進行科學的臨床試驗,以證明該受試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全球首個口服 GLP-1 降糖藥索馬魯肽 FDA 獲批上市
    截圖來自 FDA 官網 今天,內分泌時間就帶你回顧一下 GLP-1 降糖藥的發展歷程 當然,思路也分為兩條,一是研製 DDP-4 抑制劑,另一種則是開發半衰期較長的 GLP-1 類似物以延長其生物學效應。 DPP-4 抑制劑的第一代產品西他列汀於 2006 年獲批上市。
  • 一文帶你看生物類似藥免疫原性如何做
    另一個選擇one assay的好處是,one assay基於生物類似藥進行開發和驗證,因此可以很好的保證機體針對生物類似藥的抗藥抗體的檢出,並且可以有效的判斷類似藥是否比原研藥免疫原性更強。還真不是這麼回事,但是需要額外考量多個因素(識別位點是否是原研特有的,對於類似藥免疫原性識別位點的代表性如何),並且需要結合最終結果進行判斷(一想到這麼麻煩,還一堆問題,還是放棄吧)。 方法開發提前探好雷  方法開發對於免疫原性方法來說是極其重要的,驗證階段需要考察的參數需要在方法開發階段儘量進行考量。
  • 植物藥市場發展加速 全球市場容量巨大
    其中歐洲銷售佔38%,約70億歐元,為全球最大的植物藥市場。2003年,歐洲非處方植物藥總產值約為37億歐元。近年來,植物藥在歐洲日益受到重視和青睞,發展速度已快於化學藥品。以英、法兩國為例,自1987年以來,英國植物藥的購買力上升了70%,法國上升了50%。歐洲較大的植物藥市場(德國和法國)日益鞏固,較小的市場也顯示出強勁增長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