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Clinical Immunogenicity Considerations forBiosimilar and Interchangeable Insulin Products
https://www.fda.gov/regulatory-information/search-fda-guidance-documents/clinical-immunogenicity-considerations-biosimilar-and-interchangeable-insulin-products
2,ImmunogenicityRelated Considerations for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Guidance for Industry
https://www.fda.gov/media/88253/download
3,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Validation of Immunogenicity Assays in Support of Biosimilar Program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792633
2019.12.02,AAPS雜誌發表了生物類似藥免疫原性方法驗證的白皮書,小欣帶你來解讀。生物類似藥在研發周期內需要在理化性質,生物活性,藥代動力學行為,有效性及安全性,特別是免疫原性等多方面證明與原研藥具有可比性。其中免疫原性的對比可以反映出體內生物類似藥和原研藥可能存在的差異。臨床中兩者在免疫反應上的可比性是證明生物類似藥與原研類似的重要環節。
免疫原性評價離不開抗藥抗體的檢測,如何經濟有效並且符合法規要求的進行生物類似藥(後文也簡稱「類似藥」)的免疫原性評價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接下來在文中將一一為大家揭曉。
說在前面
ADA方法的成功與否在於合理的試驗設計。如何在達到分析靈敏度的要求下,同時兼顧方法的藥物耐受及對靶點幹擾(如有)的抗幹擾程度是個需要在每個藥物抗藥抗體評價時重點考慮的問題(筆者在這方面栽過不少坑)。有多種分析模式可供選擇,如酸化,吸附,均相等。具體選擇何種分析模式需要綜合考慮待測樣品中的藥物濃度,靶點情況等。
檢測方法的選擇
One assay VS Two assay—一句話「one assay,用它!」
一般而言,考慮經濟性,操作方便程度,基於生物類似藥進行驗證的one assay更為推薦。
生物類似藥進行對比的時候至少會有1種原研進行對照(有時會同時對比美產(US)或歐產(EU))。採用one assay最顯著的優勢是可以用1個方法完成不同給藥樣品的檢測,大大降低工作量及檢測的花費。同時可以很好的避免因採用不同方法所帶來的系統變異。另一個選擇one assay的好處是,one assay基於生物類似藥進行開發和驗證,因此可以很好的保證機體針對生物類似藥的抗藥抗體的檢出,並且可以有效的判斷類似藥是否比原研藥免疫原性更強。但是one assay也有一個問題,就是無法識別出針對原研獨特表位的抗藥抗體,可能會低估原研藥的免疫原性(因為使用的試劑是類似藥,不過考慮到類似藥和原研的可比性是應該體現在類似藥免疫原性相當或更好這個點上,這個問題也算是瑕不掩瑜)。
敲黑板!最最具有說服力的一點是,多個類似藥都用one assay進行檢測,並且都已經被監管機構批准了。
像本山大叔說的:就這,還要啥自行車啊,整就對了。
Two assays相比下來缺點就有點遮蔽它的優點了。比如,需要有充足的證明來說明兩套或者多套方法是效能等同的;不同給藥的樣品需要用對應的方法檢測(雙盲試驗就需要揭盲檢測了),或者所有樣品用不同方法全部檢測(經濟性,數據對比性,耗時都存在問題)。所以沒辦法two assays大部分情況都是要坐冷板凳了。
遵循法規
大原則遵循免疫原性指導原則,但也有特殊考量
生物類似藥抗藥抗體檢測方法在法規上也是遵循FDA免疫原性指導原則要求。(傳送門2019版FDA免疫原性指導原則解讀(精編版附筆者觀點) 目前仍無針對生物類似藥免疫原性如何評價的指導原則。但是對於生物類似藥裡面2個特殊的品類:肝素和胰島素,FDA有發布專門的免疫原性評價指導原則可供參考(見參考文獻)。
分析平臺的選擇
新方法不要排斥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進行類似藥和原研抗藥抗體檢測時需要考量新技術和新方法是否能帶來更好的驗證參數。因為原研藥物往往是多年前用老方法老技術進行的分析。在進行對比時需要考慮採用相對更好的技術,並遵循當前的法規進行對比。不過說句老實話,方法也不是越靈敏越好,對於抗藥抗體檢測,技術的選擇需要通盤考慮。
陽性對照抗體的選擇
採用針對類似藥免疫得到的陽性對照
陽性對照抗體就像普通抗藥抗體選擇時一樣,推薦還是免疫動物獲得(而且因為類似藥更關注的點是要類似,因此如果有多個陽性對照抗體可供選擇是最好的可以以防萬一)。在類似藥評價時,推薦採用類似藥進行動物免疫。那是不是用針對原研的陽性對照抗體就不行呢。還真不是這麼回事,但是需要額外考量多個因素(識別位點是否是原研特有的,對於類似藥免疫原性識別位點的代表性如何),並且需要結合最終結果進行判斷(一想到這麼麻煩,還一堆問題,還是放棄吧)。
方法開發
提前探好雷
方法開發對於免疫原性方法來說是極其重要的,驗證階段需要考察的參數需要在方法開發階段儘量進行考量。如果你認為方法開發就是拉個曲線,那就大錯特錯了。
對於生物類似藥抗藥抗體方法的開發,就是要在早期發現類似藥和原研的差異,避免更大的損失。一般而言,在方法開發時需要在藥物競爭等同性,藥物耐受方面進行類似藥和原研藥的對比。
藥物競爭等同性(英文直譯為抗原等同性)
考察的是同一濃度陽性對照抗體與類似藥和原研的競爭是否等同。通過在同一濃度陽性對照抗體中外加不同濃度的藥物,觀察抑制曲線的變化。一般而言,類似藥和原研應具有可比性,即2條抑制曲線應儘量重合。如下圖所示:
確證試驗
對於類似藥評價而言在方法開發時還需要考察外加類似藥或原研時確證試驗的結果是否類似。一般採用10個個體進行外加來進行對比。
藥物耐受
與藥物競爭等同性類似,選取不同濃度水平的陽性對照抗體(往往會選擇100 ng/ml水平的陽性對照抗體),外加不同濃度的類似藥或原研,如下圖。在臨界值水平時所得的藥物耐受參數應可比。此處如果有多個陽性對照抗體可以較好的判斷類似藥和原研的差異程度。此驗證參數在實際操作時可以與藥物競爭等同性試驗合併進行。
驗證參數
確證臨界值和藥物耐受
在正式的驗證中除了完成指導原則所要求的驗證項外,還需要加入類似藥的額外考察項—確證臨界值和藥物耐受。
確證臨界值中考察類似藥和原研所得的確證臨界值是否等同。需要採用統計的原理對數據進行分析(ANOVA和Levene檢驗)。如果不幸沒法通過統計證明外加類似藥和原研的確證臨界值相似。至少需要保證方法檢出的針對類似藥的抗藥抗體的能力高於原研。
藥物耐受中通過考察不同水平的陽性對照抗體中外加一系列梯度的類似藥和原研獲得方法可分別耐受類似藥和原研的水平。為了證明類似藥和原研的一致性,往往需要證明兩者藥物耐受濃度是一致的(當採用外加濃度直接判斷時,往往以一個稀釋度為判斷標準)。
樣品檢測
謹慎解讀
對於進行生物類似藥和原研對比的臨床試驗,考慮到目前有一部分原研藥已經進入醫保,被廣泛使用,因此在受試者人群中往往會有較大的可能會有前期藥物暴露的可能,亦或是受試者中有預存抗體存在。這些均會導致實際的檢測結果顯現出免疫原性發生率高於原研藥的報導。這些數據的解讀均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如果試驗證明類似藥和原研藥免疫原性情況不同,並且類似藥的免疫原性顯著低於原研藥的結果,那麼需要進一步調查可能的原因(是否是方法過度低估了類似藥的免疫原性,亦或是陽性對照抗體代表性太差)
總結一下
對於生物類似藥免疫原性的評價,需要綜合考量試驗設計,方法設計,方法驗證等方面。一般推薦one assay方法進行抗藥抗體的檢測,在方法學開發階段通過陽性抗體和藥物的競爭來提早發現類似藥和原研的區別,進入驗證階段需要額外驗證兩者確證臨界值和藥物耐受水平的一致性。對於樣品檢測結果需要進行綜合解讀,從而判斷類似藥是否與原研類似。
貓和獅子像也不像,就看你怎麼看。
都讀到這了,如果不麻煩的話,還望多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