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宏漢霖、信達、恆瑞……生物類似藥市場,戰鬥號角已打響!

2020-12-06 騰訊網

來源:E藥經理人 | 作者:DAISY

場上選手蓄勢待發,待入場選手來勢洶洶。愈發擁擠的生物類似藥賽道上,誰能率先突出重圍,誰就在很大程度上擁有了搶佔市場的先機以及布局未來的籌碼。先是復宏漢霖,現在是百奧泰,接下來會是誰?愈發不平靜的生物類似藥市場水面之下,又是怎樣的波濤洶湧?

*本文部分內容整理自科睿唯安《全球生物類似物研發報告》、招商證券《騰飛在即的中國生物藥企業》

全球「藥王」修美樂迎來首個國內生物類似藥的

直接挑戰!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由百奧泰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的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格樂立的上市申請。這是國內首個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百奧泰也自此成為國內首家在這一擁擠賽道上率先突圍的企業。

資料顯示,百奧泰的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已在中國完成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III期臨床試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於2018年8月27日正式受理其上市申請,並於同年11月被納入優先審評。其適應症為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溼關節炎和銀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為阿達木單抗的原研藥,今年5月,艾伯維的修美樂被納入CDE公布了第二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用於治療眼科領域虹膜炎適應症。過去獲批的適應症包含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溼關節炎、斑塊狀銀屑病,而消化領域的克羅恩適應症正處在III期臨床,還未有批准上市的消息。

相似的適應症,二者在市場上的競爭已經一觸即發。

但同此前復宏漢霖的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後被認為將對羅氏的美羅華產生顯著影響不同,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的出現並未引起對於原研產品的太多關注。很大程度上,這源於修美樂自2010年在中國獲批上市起在華表現一直比較「穩定」,雖然有藥王之稱的修美樂在全球銷售額已經突破160億美元,但中國市場所貢獻的比例仍然較小。這一方面是因為此前在華只有少數適應症獲批,也是因為截止到目前,其只在中國青島、深圳、成都、甘肅、克拉瑪依5個城市進入醫保。而醫保對處方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另一方面,2016年12月,修美樂的化合物專利在美國失去專利保護,2018年10月,在歐洲也失去化合物專利保護。而根據2015年的數據,修美樂的銷售額主要產生在美國(佔59%的銷售額)和歐洲(佔17%的銷售額)兩個地區。

在中國,生物類似藥大軍則前赴後繼。據統計,國內修美樂的仿製廠家已達21家,除了率先突圍的百奧泰之外,還包括復宏漢霖、信達生物、麗珠等多家知名的公司。

面對多種狀況,早在2019年初時候,修美樂已經提前感知市場溫度,對於產品價格進行不同程度的降價,因此在北京、陝西、江蘇、雲南等全國多個地區都有公布阿達木單抗降價消息,且降幅近60%,以雲南省政府採購和出讓中心發布的公示為例,其中投標企業國藥控股分銷中心有限公司的阿達木單抗注射液(40mg/0.8ml)採購價由7600/元降至3160/元,降幅達58%。

此次百奧泰阿達木單抗的「入場」,儼然有一種賽道選手一一就位的意味。接近60%的高額降幅不難看出原研產品進醫保的決心,一個計算中可以看出其中的信息,以同類適應症治療強直性脊柱炎(AS)藥品益賽普為例,其一個月的治療費用在5120元左右,而修美樂以兩周一支的用量計算,一個月的治療費用約為6320元,仍稍高於益賽普。

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強直性脊柱炎(AS)的治療效果較好的是生物製劑,目前市面上這一類藥主要有益賽普、強克、類克、修美樂等。其中益賽普、強克兩者為國產,並且都是安進的產品—恩利的仿製藥。益賽普、強克於2017年被納入全國醫保目錄乙類。

從優劣勢上,也曾有投資人對益賽普、強克、恩利(依那西普)、類克(英夫利昔單抗)、修美樂五款藥做過比較。據稱,益賽普、強克、恩利均屬於「人源化的受體-抗體融合蛋白」,相比正牌「抗體」作用周期短,藥效稍差。而類克和修美樂則為單抗,並且由於類克為人鼠嵌合單抗,而修美樂為全人源單抗,因此修美樂的「免疫原性」更小、更具優勢。

01與原研藥全方位博弈:國內生物類似藥市場戰爭已打響

生物類似藥,作為全球醫藥行業的下一個金礦,從各個地區的藥物數量數據來看都是可觀的,巨大的數量造成了競爭加劇,其中中國生物類似物的競爭最為激烈。據科睿唯安的報告顯示,當前中國生物類似藥處於臨床階段管線數為89個,佔所有管線的35.5%,領先於佔26.4%的美國。

曾有數據報告對中國生物類似藥進行預測,2019將是拉開之後 5 年爆發式上市序幕的元年。從存量數據簡單計算,從2019年開始,預計每5 年都將有 5-10 款生物類似藥產品獲批上市。

就拿阿達木單抗注射液(生物類似藥,即重組抗 TNFα 全人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來看,2019年1月,復宏漢霖研製的阿達木單抗注射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註冊審評受理。時隔半年多,百奧泰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提交阿達木單抗注射液的上市申請,格樂立(商品名)成為繼原研產品之後,國內首個上市的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

除復宏漢霖和百奧泰,還有更多企業也在布局這一領域,其中不乏一些上市公司,其中海正藥業、正大天晴和信達生物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像嘉和生物等一眾國內生物藥創新研發企業也不容小覷。

隨著這些生物類似藥的陸續上市,將有更多的抗TNF-α抗體納入醫保覆蓋範圍並拉低該領域產品的整體平均價格,降低患者使用門檻,生物類似藥的領先優勢也將繼續擴大。同時也將幫助患者提高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生物藥的認知程度,從而促進抗TNF-α抗體整體市場規模也與國際接軌。

而這樣的情況僅僅是中國生物類似藥的一個縮影,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腫瘤單抗的市場,以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和貝伐單抗為代表的腫瘤單抗原研藥在臨床和患者中都具有較高的認知度,且皆被納入第二批醫保談判目錄,大幅降價後年治療費用在10萬元左右,生物類似藥的價格競爭空間受到一定限制。

國內主要腫瘤單抗生物類似藥的競爭格局較為均衡,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和貝伐單抗分別有11家、7家和 9家企業參與了生物類似藥的研發。其中布局利妥昔單抗的企業有復宏漢霖、海正藥業、信達生物、正大天晴、神州細胞、華蘭基因、嘉和生物、上海生物、麗珠單抗、新時代藥業等企業在布局。而布局曲妥珠單抗的企業有正大天晴、嘉和生物、復宏漢霖、海正藥業、華蘭基因、齊魯製藥、安科生物等企業。

隨著2019年初,復宏漢霖旗下利妥昔單抗注射液(HLX01)率先拿到上市批文,及獲批原研利妥昔單抗在中國的所有適應症,這代表著腫瘤單抗國產生物類似藥迎來了新的時期。雖然國內主要腫瘤單抗的生物類似藥在上市後仍將主打價格和渠道兩大差異化競爭策略,加上聯合治療等人造「護城河」,其與原研藥的博弈將是全方位的。

02 三大類型玩家齊上場

與化藥仿製藥相比,生物類似物的開發難度更高、生產工藝更為複雜、研發周期更長、研發成本也更高。此外,在市場推廣方面,生物類似物需要更專業的醫生和患者教育、更高的市場準入門檻。

儘管如此,在臨床需求、醫保控費以及資本市場的推動下,全球生物類似物的研發異常火熱。Clarivate Analytics Cortellis資料庫共收錄生物類似物 972個,從類別來看,單克隆抗體佔整個生物類似物的半壁江山(52.4%)。其次是重組治療性蛋白,佔比超過32%。融合蛋白、多肽、糖蛋白類佔比在3-6%之間。重組酶等佔比最小(小於2.5%)。

全球生物類似物的玩家整體上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以P zer、Amgen、Merck、BI為代表的傳統製藥巨頭,另一類是以Mylan、Sandoz、Teva、齊魯製藥、正大天晴等為代表的仿製藥企業,還有就是以Samsung Bioepis、Celltrion、上海復宏漢霖、信達生物等為代表的專注於生物藥開發的新興力量。

其中激烈的商業博弈,在國際市場上也在持續進行,面對這種專利到期即將帶來的市場下滑風險,創新型跨國製藥公司反應也非常激烈,往往採取兩種應對策略,從技術策略上,MNCs對持有的原研生物藥進行技術和專利的升級,儘可能延長產品生命周期,除此以外,將採取主動出擊的策略,開發其他公司生物藥的生物類似物。在商業策略上,MNCs更多的進行專利訴訟,儘可能推遲生物類似物的上市時間,有時也會採取訴訟和解、補償和商業合作。

以化學仿製藥為主的製藥巨頭們,已經不滿足於傳統業務的盈利能力。針對生物類似物,以Mylan、Sandoz、Teva為代表的公司持續發力。與創新型MNCs不同,這些公司的生物類似物管線的疾病範圍似乎更寬——甘精胰島素類似物、培非格司亭類似物、生長激素類似物都是這些公司的仿製對象。

- END -

相關焦點

  • 生物類似藥混戰在即,恆瑞、復宏漢霖、百奧泰……紛紛進場
    【製藥網 市場分析】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由百奧泰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的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格樂立的上市申請。這是國內頭個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百奧泰也自此成為國內頭家在這一擁擠賽道上突圍的企業。
  • 復宏漢霖「利妥昔單抗」大賣1.9個億背後,600億生物類似藥市場一觸...
    貝殼社,國內領先的醫療健康創新創業平臺作者丨毛三2019年之於復宏漢霖,可謂大年。先是2019年2月,復宏漢霖利妥昔單抗(漢利康)成功獲批上市,這是國內首個獲批的生物類似藥,中國生物類似藥「上市大潮」的序幕也由此拉開;9月25日,復宏漢霖又成功登錄港交所,募集資金約32億港元,這也被認為是2019年最重磅醫藥IPO事件之一。
  • 信達生物、海正&貝達、復宏漢霖 三款貝伐珠單抗同迎進展
    一是信達生物提交的貝伐珠單抗上市申請,在中國國家藥監局(NMPA)的受理狀態更新為:在審批,距離產品獲批上市又進一步。二是海正生物和貝達藥業聯合向NMPA提交貝伐珠單抗上市申請並獲受理。三是復宏漢霖貝伐珠單抗HLX04結直腸癌3期臨床研究達到主要終點。貝伐珠單抗是一種人源化單克隆抗體IgG1,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抑制劑。
  • 復宏漢霖港交所上市,生物藥產品線強勁!
    復宏漢霖港交所上市,生物藥產品線強勁!來源:藥智網/中華小吃 2019年9月25日,復宏漢霖在港股敲鐘上市。復宏漢霖本次上市發行定價49.6港元/股,總計發行6469.54萬股,募集資金約32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9億元;25日當日開盤價47.45港元。
  • 手握國內首個生物類似藥 復宏漢霖能否借力登陸港交所?
    背靠復星國際招股書顯示,復宏漢霖是一家生物製藥公司,主要致力於應用前沿技術進行單克隆抗體生物類似藥、生物改良藥以及創新單抗的研發及產業化。實際上,復宏漢霖欲登陸資本市場的道路並不順利。公司曾於2016年12月向新三板遞交掛牌說明書(申報稿),但遲遲沒有下文。
  • 復宏漢霖分拆上市,能否拯救復星醫藥的市值大計?
    //上市後,復星醫藥仍是復宏漢霖的控股股東。生物類似藥的開發到臨床過程極其耗費資金,一般來說一個生物類似藥產品從研發到上市成本都在億元以上,公司豐富的管線意味著巨大的資金需求。目前,復宏漢霖已有產品實現商業化。其研發的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商品名:漢利康)於今年2月已獲批上市,成為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藥,5月開始商業化銷售,打破了羅氏原研藥利妥昔單抗(Rituximab,中文商品名:美羅華)對市場的壟斷。
  • 復宏漢霖明日上市,又一即將大漲的生科股?
    如今,又一隻創新生物藥股——復宏漢霖馬上要登陸港股市場,如何看待這個同樣聲名顯赫的創新藥新星呢?當然,對於目前的公司,大家可能擔憂的一點是公司只有生物類似藥,而在創新藥領域有點落後了,跟不上恆瑞信達百濟這些第一梯隊了。但這個觀點是經不起推敲的。
  • 復星醫藥旗下生物類似藥子公司復宏漢霖取得藥品GMP證書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3月15日訊(記者 穆旦)3月14日晚間,復星醫藥(SH:600196,HK:02196)宣布,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復宏漢霖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宏漢霖」)收到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藥品GMP證書》,認證範圍為治療用生物製品
  • 國產生物藥出海 復宏漢霖(02696)PD1領航
    來源:智通財經網復宏漢霖(02696)開簿招股,無疑是近日港股市場最引人矚目的大事。身為國產生物藥研發的領頭羊,復宏漢霖擔負著業界和資本市場的雙重期待,公司在研發、生產和商業化等方面的國際化步伐,也是有條不紊的向前邁著。
  • 連年虧損生物醫藥「獨角獸」,復宏漢霖能否撐起267億港元市值?
    復宏漢霖「單抗龍頭」養成記2010年成立於上海的復宏漢霖,一直以來專注於研發單克隆抗體藥物,產品覆蓋腫瘤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領域。目前已於市場推出生物類似藥產品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即HLX01漢利康,該藥物為美羅華生物類似藥。
  • 復宏漢霖:商業化進程漸行漸近 優勢與挑戰並存|產業新股
    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2月25日,國家藥監局對外發布國內首個生物類似藥——上海復宏漢霖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的公告,意味著國產生物類似藥實現「零突破」。上海復宏漢霖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是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宏漢霖」)的全資子公司。
  • 復宏漢霖貝伐珠單抗獨家適應症授權 Essex 進行全球開發
    10 月 15 日,復星醫藥發布公告,其子公司復宏漢霖擬就 HLX04(即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用於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等眼病治療與 Essex Bio-Investment Limited(億勝投資)進行開發合作,授予其在全球範圍內就該藥進行眼科治療領域的獨家許可。Essex 將向復宏漢霖支付最高 4300 萬美元的籤約、監管和商業裡程碑付款。
  • 復宏漢霖港交所上市首日破發,未來能否「拯救」復星醫藥市值?
    某生物製藥公司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生物科技公司的發展都遵循著一條前期高投入,後期高產出的路徑。創新藥的研發需要早期大量資金和時間投入,才能換來後期藥品上市後的投資回報」。對於生物科技企業何時才能盈利,他表示,還是要依據項目具體進展。
  • 復宏漢霖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申報上市;羅氏CD3/CD20雙抗獲批臨床
    (新浪醫藥新聞) 【多癌種】復宏漢霖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報上市 9日,CDE官網顯示,復宏漢霖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HLX04上市申請獲國家藥監局受理,成為國內第8款報上市的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
  • 銷售額追不上燒錢速度 復宏漢霖轉型資金吃緊
    據Wind統計,截至今年11月30日,復宏漢霖市值198.3億元,同賽道的信達生物(1801.HK)、君實生物(688180.SH)分別為606.9億元、621.2億元。前述醫藥投資界人士認為,復宏漢霖估值低於同行的因素有很多,想提高估值,還得提升自身業績。今年上半年,復宏漢霖營業收入1.1億元,淨利潤-4.48億元。
  • 21深度丨國產生物類似藥崛起:海外徵戰多點開花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21深度丨國產生物類似藥崛起:海外徵戰多點開花繼8月在歐盟獲批上市之後,復宏漢霖旗下曲妥珠單抗在歐洲商業化逐漸落地。據復宏漢霖方面稱,目前曲妥珠單抗(漢曲優)已在英國、德國、葡萄牙、西班牙上市銷售。
  • 藥聞速遞|國家藥監局飛檢 器械公司停產;復宏漢霖曲妥珠單抗中國...
    來源:藥聞社1、國家藥監局飛檢 器械公司停產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消息,近日組織對廣州潤虹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進行了飛行檢查,發現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存在嚴重缺陷,不符合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相關規定
  • 研發日報丨復宏漢霖「阿達木單抗」獲批上市
    【2020.12.8研發NEWS】信達生物公布兩項Parsaclisib II期研究數據;強生Darzalex皮下注射治療骨髓瘤3期臨床成功;亞盛醫藥公布新藥奧瑞巴替尼關鍵性註冊II期研究的積極數據;羅氏A型血友病新藥Hemlibra 3期臨床結果積極;百濟神州/安進合作的「注射用倍林妥莫雙抗」獲批上市……我們專注醫藥研發最新動態,給研發人員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參考。
  • 專訪復宏漢霖創始人兼CEO劉世高:曲妥珠單抗上市在即,回A因對生物...
    每經記者:張瀟尹 每經編輯:陳俊傑上市不到一年,因巨額研發投入造成業績大幅虧損的復宏漢霖-B(02696,HK),似乎逐漸迎來了收穫期。去年第四季度,公司首款商業化產品漢利康(首個國產生物類似藥)上市,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今年,曲妥珠單抗中歐上市在即,有望成為國內首個獲得歐盟批准的單抗生物類似藥。同時,復宏漢霖目前正籌劃科創板上市事宜。
  • 首個國產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 價格低原研藥兩三成
    12月10日,齊魯製藥銷售總公司副總經理田勇告訴經濟觀察網,安可達的定價將比羅氏原研藥安維汀的價格低20%-30%,目前產品還在完善包裝印刷、電子監管碼和藥品本位碼階段,計劃本月19日前後鋪向市場,進入醫院還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