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脈、照海的迷思

2021-01-14 騰訊網

申脈、照海,是八脈交會穴的其中兩穴。

八脈交會穴,是指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的經氣在手腳交會的8個穴位。它們分別是,公孫通衝脈、內關通陰維脈、足臨泣通帶脈、外關通陽維脈、後溪通督脈、申脈通陽蹺脈、列缺通任脈、照海通陰蹺脈。

古人認為,奇經八脈在臟腑經絡系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又有別十二經脈系統。

所以,《難經》有一句話:「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然,天雨降下,溝渠滿溢」,用來比喻奇經八脈與十二經絡的關係。

十二經脈類似於自然界的江河,正常情況下,水量都是穩定的,但是遇到極端天氣時,如下暴雨,水位可能快速上升,如乾旱時節,水位就會下降,甚至乾枯。奇經八脈就類似於水庫或湖泊,具有調節江河的水量的功能,使十二經脈的氣血流通保持一定的穩定。

十二經脈氣血多了,就往奇經八脈那裡輸送,儲存起來,當氣血弱了,奇經八脈就將氣血滲灌到十二經脈中,達到人體內氣血的動態平衡。

這次的主角是申脈、照海,主要想討論一下,關於其定位、陰陽蹺脈以及主治。

1

定位的迷思

大學的《經絡腧穴學》教材,將申脈的定位在:足外側部,外踝之下方凹陷處。照海的定位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但是其實,我剛開始按照課本的定位去扎,無論外踝尖或內踝尖下方的凹陷處,都是基本很難扎進去,一破皮就到骨頭了,最多能進2,3分,針就這樣掛在皮上。

這樣的扎法,自己都感覺不會有多大效果。

後來,從針灸名家王居易的書裡終於學到了正確的定位方法。

在《王居易針灸醫案講習錄》裡講到,王居易他早年取申脈、照海,就是按照課本的定位方法去取,但發現其療效都不好。後來反覆研讀經典,才發現申脈、照海應該要在更偏下一些,用手從踝尖往下觸摸,在骨頭與肉的縫隙上

去翻閱一下《針灸大成》,發現古人對申脈的定位是:「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際,前後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其穴居中。」而照海的定位是:「足內踝下四分,前後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其穴居中」

這個「軟骨」,不非現代人所理解的軟骨,畢竟古人應該還不知道解剖意義上的軟骨是啥。《針灸大成》的軟骨,應該指的還是肉(偏硬些的肉),相對於骨頭是軟的。這樣理解的話,申脈和照海的正確定位就應該更靠下一些,在骨頭和肉(足底的肉偏硬)之間的縫隙處,而不是外或內踝下凹陷處。因為根據課本的定位,申脈、照海的上下都是硬骨頭,與條文不合。

我自己也親自試了一下照海的正確取法,進針一寸,感覺針感很不錯,那酸爽。

2

蹺脈的迷思

關於蹺脈是什麼?我對此一直也有迷思。

首先,「蹺」是啥?為什麼叫蹺脈?

「蹺」,現在一般認為是輕健蹺捷的意思。因為,陰陽蹺脈具有司眼瞼的開合和下肢運動的功能。

黃龍祥在《中國針灸學術史大綱》寫道,「蹺」,指屐,鞋子

因為,「蹺脈」與「起於跟中」有關,陰蹺穴(照海)在內踝下、陽蹺穴(申脈)在外踝下,故起於該處的脈名曰「蹺脈」。對於這個解釋,我感覺相對更淳樸一些,也許古人就是這麼想的,只是後人把古人想的太複雜了。

蹺脈的具體循行過程,在《內經》中沒有記載,只是講「陰、陽蹺」穴處與其主治病症部位(眼睛)相連接,這就形成了最原始的蹺脈循行線,只有起點(跟中)和止點(眼睛),而沒有更詳細的中間過程。

這種「兩點連一線」的形式,與初期經脈循行線的特點完全相同,給人的感覺「蹺脈」還是條沒完全發育成熟的經脈,它有穴,有病候,有主治,也有模糊(從下往上)的循行,還左右對稱,與經脈的性質完全相符合。

在《靈樞.脈度》篇,除了十二經脈,還已經將督脈、任脈、蹺脈三脈名計入裡面,按道理,照這樣的發展,蹺脈也應該納入「經脈」系統中,而不是奇經八脈。

但事情並不是這樣發展的,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也讓人有點無語,因為經脈是三陰三陽命名,所以最多容納十二條經脈,多出來的經脈就只能割捨放棄掉。

古人認為「十二」是天之大數,不可以變動了,經脈的數量不夠十二條需湊足(經脈一開始是不夠十二條的),而超出十二時只能除去而另立一類(奇經八脈)。

其實,在《靈樞.脈度》篇裡,將督、任、蹺脈計入,是有目的的。它們只是臨時借來湊夠二十八條脈,合於天的「二十八星宿」,為了體現古人的「天人相應」的哲學思想而已,最終也沒有歸入「正經」的隊伍中。

《靈樞.五十營》曰,「人經脈上下、左右、前後二十八條,周身十六丈二尺,以應二十八宿,這樣的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左右共24條,加上任督二脈合成26條。但是,蹺脈有陰蹺、陽蹺,左右共4條,合起來就30條了,而不是28條。

對於這樣的結果,古人是不認同的,因為天人無法相應了。

為了湊夠28這個數,岐伯說:「男子數其陽,女子數其陰,當數者為經,其不當數者為絡也」《靈樞.脈度》。

即男生陽蹺脈算是一條經脈,左右共2條,而陰蹺脈不算經脈,只能算絡。女生就以其相反。因此,這樣的算法下,每一個人,無論男女,都能湊夠28條經脈,不多不少,達到所謂的「天人相應」。

感覺蹺脈好委屈啊,明明也有潛力可能會發展為「正統經脈」,可是總是被用來湊人數,多出來的時候,還要有拿它來開刀,砍掉一半,基本被邊緣化了,最後分配到「奇經八脈」隊伍裡,直到現在還是保持著相對原始的面貌。

3

主治的迷思

最後,講講主治。雖然蹺脈有一段這麼不堪的歷史,但是它還是有經脈的特點,有穴,有起止點,有病候,有主治,臨床中還是有它表演的機會。

蹺脈的止點在眼睛部位,司眼瞼的開合,因此,主治與目疾有關,並且具有調節失眠、嗜睡的功能。

蹺脈具有溝通全身「陰陽之氣」功能,當蹺脈病變時,可見「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

這個「陰陽緩急」具體是什麼?

下面先分別看看「陽蹺穴」申脈,「陰蹺穴」照海的功效主治,就能夠更好地去理解「陰陽緩急」。

從歷代古人對「申脈」的治療功效總結中,可見,陽蹺脈通過對足三陽經的調節而對軀幹及肢體骨骼肌運動平衡起重要的調節作用

從歷代古人對「照海」的治療功效總結中,可見,陰蹺脈通過對足三陰經的調節對內臟平滑肌的協調運動起重要的調節作用

因此,「陰陽緩急「,指陽蹺脈有問題時,主要體現在軀幹及肢體骨骼肌運動失調(足三陽經區域),而陰蹺脈病變時,主要體現在臟腑內臟平滑肌的協調運動失衡(足三陰經區域),這些認識,對於從大方向(陰陽、機體內外、內臟平滑肌與骨骼肌等)去處理一些疑難雜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相關焦點

  • 申脈配照海組成申脈照海交泰方,一陰一陽,有啥秘密,請詳看下文
    今天我們講申脈穴,也一樣,有一個相對的穴對,申脈配照海。後面詳細介紹,我們先來認識下申脈。申脈歸屬足太陽胱經。這個很多人常搞錯,以為是膽經的,因為正常來說,陽明經在小腿外側前面,膽經在中間,太陽經在後面。而申脈的位置剛好在中間,在足外側部,外踝尖直下方四陷中。可以用針刺治療,也可以用艾灸,針刺的話,不要太深,底下都是骨頭。
  • 黑鮪魚文化的迷思
    怪的是,海關的報關資料載明是出海作業,實際上漁船航行至沿海偏僻處,便拋錨閒置海中,人卻乘坐小竹筏上岸,回家睡覺或到廟口泡茶,高唱「空船計」。而這種吃油飯的船多屬一人公司,不僱請外籍漁工,因為又不是真要捕魚。甚至,還出現載搭漁民上岸或回船的「計次」竹筏業者,每次收取一百元不等。船主只要黃昏時刻,到岸邊拿望遠鏡看看自己的漁船安在否即可。若聽聞「海巡盤」查取締的內線消息,再急急忙忙乘坐竹筏回船上。
  • 苦難的迷思,罪存在的迷思,撒旦存在的迷思
    1 奧秘的迷思對於人來說,苦難的存在、地獄的存在和撒旦的存在,令人不知所措,令人茫然,是幾樣的難以解釋難以解釋通的奧秘。在公義之神的世界裡,罪怎麼會產生呢?在慈愛之神的世界裡,在今生中苦難怎麼存在呢?在以後的永恆裡,地獄怎麼存在呢?在公義之神的世界裡,不公義的撒旦怎麼會存在呢?在全能之神的眼前,怎會會有敵對者和對立面呢?
  • 解讀大腦迷思:人類大腦只用了10%?
    解讀大腦迷思:人類大腦只用了10%?2015-02-27 16:21:3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馬君豪   大腦是人類智慧的中樞,但民眾對大腦常有許多迷思,例如認為喝酒會殺死腦細胞或只有少部分的大腦潛能開發
  • 人類大腦認知六大迷思和誤區
    BBC在這裡為你梳理有關對人腦認知所存在的六大迷思:迷思之一:人類只使用10%的大腦一直以來,人們相信這樣的說法:我們只使用了大腦的10%。迷思之三:聽莫扎特音樂可以改善兒童智力迷思之四:左腦型還是右腦型?
  • 每天按壓照海穴 有人用這個偏方治好了慢性咽喉炎
    照海穴  慢性咽喉炎是一種常見病,很多人都被它困擾著,尤其當老師及需要經常說話的人。大多數人都曾看過正規的門診,也試過各種民間偏方,但總是時好時壞,根治不了。怎麼辦?  今年春天,金老師看到一個偏方——每晚按壓照海穴可治療慢性咽喉炎,決定試試。每晚睡前,金女士就按照偏方上的要求按壓照海穴,每次10-20分鐘。照海穴在腳踝內側,那塊凸出來的骨頭下面的凹陷處。她說按壓(一直按牢不動)的時候要稍微用點力,以按壓處有酸、麻感為宜,而且儘量不要說話。  她說,除了每天按壓照海穴外,其他生活、工作習慣和規律基本沒變。
  • 破解豆腐的5個迷思
    營養師破解豆腐5大迷思你是不是曾經對豆腐有以下的疑問?1. 豆腐用石膏做的,不宜食用?錯!傳統豆腐是以食品級的食用石膏硫酸鈣,作為凝固劑製成,石膏聽起來很可怕,其實可以讓蛋白質凝固,含有鈣質,使得傳統豆腐比起用氯化鎂、葡萄糖酸內脂製成的嫩豆腐,鈣量更高。
  • 這些關於HIV感染實驗室檢測的迷思,你需要知道
    國內著名愛滋病專家、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盧洪洲教授以及美國微生物學院院士、美國康奈爾大學斯隆-凱特琳腫瘤紀念醫院(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湯一葦教授在國際著名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EMI,2018年影響因子6.212)上合著文章,從專業和嚴謹的角度出發,對近年來HIV感染實驗室診斷的幾個主要迷思進行了闡釋
  • 存在就是永恆,探究宇宙的秘密,科學帶你破解生與死的迷思
    然而對於人類而言,對於每一個人而言,世界上最大的迷思,莫過於生與死了。生死難以參透,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何為生,何為死。而這恐怕只有科學才能解答。雖然生與死的迷思只有科學才能夠最終給出正確答案,但是早在科學沒有誕生的時候,人們就已經開始思考生與死的問題了。
  • 關於《信條》的4大熵腦筋迷思
    在此我就來跟大家共同探討下《信條》中的關鍵橋段,以及一些奇怪的迷思。PS:我也不知道自己懂沒懂,但諾蘭說了不要試圖理解,最重要的是感受!感受懂嗎!一、《信條》中的科學設定電影最核心的物理概念是熵,影片中的那些反常現象、時間逆行橋段都是通過熵減解釋的。那麼熵究竟是個啥?跟時間的方向有什麼關係?
  • 國內最富有情調的「海」:這不是海,卻勝似海
    話說回來,這個「海」像海,但不是海,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來這裡拍紀念照,談風花雪月,感受「海」的魅力。這個「海」不是黃海,不是渤海,也不是南海,而是位於我國雲貴高原腹地的雲南大理,照片上看到的是洱海傍晚的風景,美得令人窒息。
  • 照海穴——月經不調的救星穴!
    照海穴最早出自於《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陰腎經。照海穴具有滋陰清熱,調經止痛的功效,臨床當中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便秘等病症。照海穴是調理女性帶下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的要穴,照海穴具有非常不錯的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女性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病症,都有非常不錯的治療效果,是各種婦科病症的救星穴。
  • 作家永城推出新作 聚焦大數據時代社會迷思
    作家永城推出新作 聚焦大數據時代社會迷思 2019-08-17 10在作家出版社近日出版的長篇小說《網中人》中,上述人類社會在大數據時代的新迷思被直面正視。  《網中人》的作者永城曾是商業調查師,2006年加盟被稱為「華爾街神秘之眼」的全球頂尖商業風險管理公司,從事商業盡職調查、反欺詐調查和企業安全及危機管理。永城的作品多以其自身經歷——匪夷所思的秘密商業調查、高科技王國的神秘武器、鬥爭激烈的外企職場、遍布全球的生活經歷為素材。
  • "小弟弟"的三大迷思__尋醫問藥_xywy.com
    生活中,不少男性對自己的陰莖並不是很了解,那麼本期專家就這個疑問給出詳細的解答,下面為您介紹"小弟弟"的三大迷思。陰莖會不會折斷?你的「小弟弟」是沒有骨頭的,但是仍然會發生破裂,被稱之為陰莖折斷。
  • 技術分享丨6個常見的EQ (Equalizer) 調整迷思(下)
    EQ (Equalizer)是混音時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每個混音師對於使用EQ也都各有獨門手法;英國製作人、FreeMasons 成員James Wiltshire,針對常見的EQ調整方式寫了一篇非常詳細的教學文章,列出6項他個人認為弊大於利的錯誤調整迷思,並提供了他建議的解決方式。
  • 傳染病專家解讀「病毒迷思」
    在科普紀錄片《未來圖鑑》首集中,傳染病專家、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醫生放眼未來,從專業角度解答未來世界中的病毒迷思。自人類誕生以來,無數次與不同病毒的交手,無數的科學家經過不斷的實驗和記錄,揭示了病毒的多樣性。
  • 時代建築 2016年第3期 主題文章 周榕 三亭:建構迷思與弱建構、非建構、反建構的詩意建造
    事實上,當「建構」的目標一旦指向詩性領域,「建構」知識本身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種「迷思」(Myth)。所謂「迷思」,代表著與科學概念不一致、甚至相反的某種知識狀態。按照「維基百科」的說法,「迷思」是「一種神聖敘事,因為它包含了對敘事者而言的宗教性或精神性意義」。「迷思」也「貢獻並表達了一種文化的思想和價值體系」。
  • 照海穴——補腎又滋養,治療咽疾要穴!
    照海最早見於《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陰腎經,是八脈要穴之一,通陰蹺脈,具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的功用,可以用於治療慢性咽炎等咽喉疾病,還可用於治療胸悶、氣短、肩周炎、失眠、便秘,癲病以及月經不調等疾病。取穴時正坐垂足或仰臥位,於內深尖垂線與內踝下緣平線之交點略向下之凹陷處取穴。
  • 海蝨子怎會光禿禿
    有一次,海蝨子正餓得眼發花,看見一條鰻魚遊過來了。海蝨子有氣無力地哀求說:「鰻魚大哥,我都好多天沒吃到東西了,你可憐可憐我,替我想個覓食的好主意吧!」 鰻魚專給別的魚出歪點子,海蝨子的哀求,正中鰻魚的意,它裝出十分同情的樣子說:「海蝨弟,看你也真可憐哩!黃魚、帶魚,吃得胖乎乎的,穿得漂漂亮亮的,多神氣!你去向它們要一點吃的吧!」
  • 「合肥造」衛星傳回高清「合肥照」!
    1月6日,中國電科38所與天儀研究院聯合研製的國內首顆商業SAR衛星「海絲一號」,從太空為合肥拍下新年第一張SAR圖像紀念照。2020年12月22日,「海絲一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