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溼器、榨汁機、取暖器、吹風機、熱水壺……這些小家電幾乎是市民家中的必備品。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家用電器類零售中,小家電呈一路飄紅趨勢。
在小家電快速發展的背後,其維修及回收問題卻日益凸顯,面臨著「維修不值,回收便宜,扔掉浪費」的難題,其中維修更成「雞肋」。與此同時, 一批網際網路+回收的創業型回收公司開始異軍突起,在小家電回收領域搶奪市場。
維修費160元,回收僅10元
「一個小小微波爐,修理費竟趕上原價的三分之一,那我還不如再買個新的呢!」說起近日去修理店的事情,長沙市開福區市民王女士有話要說。
原來,兒子兩三年前給她買了個微波爐,上個月壞了。王女士捨不得丟,就打算去附近維修點修理一下繼續用。結果維修師傅一看就說要160元,「說什麼磁控管壞了,換新的才能加熱,而且暫時還沒配件!」
「換個零件花160元不說,我還得等他配件到,而且這次修好後,難保日後不會出麻煩,」**終王女士還是將微波爐帶回了家擱置著。
沒過多久,王女士兒子給她買了臺新的微波爐,王女士就想把舊的給處理掉。問了下舊家電回收,人家問還能用不?住在哪?收的話就10塊錢,還不上門。
平常在小區遇見收破爛的,王大姐也問人收不收,人家說收,3塊錢。「我幾百塊錢的東西就給我3塊錢,光是賣廢鐵都不止3塊錢吧。」
「後來問了幾家都是說只值3塊錢,上周又遇見一收廢品的,跟他講了半天價,**後以5塊錢成交,總算被回收了。」王女士說起此事,一臉無奈。
維修成雞肋,回收成難題
「雖說小家電不及大家電,動則上千元,但幾百塊錢的東西就這麼丟了也怪可惜,但不丟又很難找到地方維修,即使找到了,維修費太高,也心疼。」王女士說到。
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市民也有王女士類似的感慨。事實上,小家電出故障後,尤其是過了保修期,維修店不願維修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利潤空間。
「小家電的售價本來就不高,很多時候,換一個零部件不可能要太高的價錢,而要價太低,連工錢都不夠。」在湘雅路上開家電維修店的李師傅說,「而且,小家電的零部件難找。」
李師傅稱,現在他修的家電以電視機、洗衣機等為主,而諸如吹風機、飲水機、熱水壺、加溼器和豆漿機等小家電幾乎沒有修過。「多數小家電過了保修期,使用壽命也差不多了,再維修的話也沒啥價值了。」
如此情況下,一旦過了「三包」期,小家電的維修就成了市民頭疼的事,許多小家電逐漸走向「一次性消費」,其維修更是不了了之。
除維修之外,小家電的回收處理也是一大問題。和很多「大件」家電相比,因小家電售價低,導致其難以進入二手市場。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二手家電市場中,有電視機、洗衣機、空調等「大件」家電,鮮有二手小家電,而且也沒有二手小家電市場。
曾有一些商場針對小家電採取「以舊換新」的方法,但這些活動均為企業自發開展。國家目前也尚無針對廢舊小家電的回收處理出臺具體政策,而對於一些正規回收處理企業而言,小家電處理成本高、利潤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