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蛤仔是一種具有經濟和科學意義的雙殼軟體動物。長期以來,其空氣暴露的耐受性一直被認為是其在急性環境壓力下生存的重要特徵。來自大連海洋大學的閆喜武團隊進行了空氣暴露和重浸潤下菲律賓蛤仔的轉錄組測序,並研究了菲律賓蛤仔脅迫響應基因的差異表達。
研究表明菲律賓蛤仔代謝和免疫相關基因的表達受空氣暴露和重浸潤的影響顯著。動力蛋白輕鏈基因(Dynein light chain)的表達也受到空中暴露的顯著影響,並且與抗利尿素調節的水重吸收有關。 CTL,C1q,IAP,TLR6,BIRC,BDF和HSP70均被上調,表明它們參與了對空氣暴露的壓力防禦反應。另外,作者發現凋亡相關基因、原發性免疫缺陷基因中的高富集因子、抗利尿素相關基因和能量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都與空氣暴露與重浸潤相關。這些基因與補體途徑,細胞凋亡和HSP信號傳導途徑有關,表明這些途徑可能在與空氣暴露應激相關的免疫應答中起重要作用。
這項研究加深了目前對軟體動物耐受空氣暴露的分子機制的理解,並為研究軟體動物的空氣耐受性提供了分子基礎。該研究發表在《Aquaculture》期刊上。
圖1. 菲律賓蛤仔在空氣暴露(AE)與對照,AE與重浸潤(RE)和RE與對照之間上調的DEG途徑富集統計
新聞來源:
《Aquaculture》
原英文題目: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under aerial exposure and reimmersion reveals genes involved in stress response and recovery capacity of the Manila clam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aquaculture.2020.735271
參考文獻:
Hongtao Nie, Kunyin Jiang, Ning Li, Dongdong Li, Xiwu Yan,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under aerial exposure and reimmersion reveals genes involved in stress response and recovery capacity of the Manila clam, Aquaculture, Volume 524, 2020, 735271, ISSN 0044-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