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蛤仔空氣暴露及重浸潤的轉錄組學分析

2021-02-12 現代化海洋牧場

菲律賓蛤仔是一種具有經濟和科學意義的雙殼軟體動物。長期以來,其空氣暴露的耐受性一直被認為是其在急性環境壓力下生存的重要特徵。來自大連海洋大學的閆喜武團隊進行了空氣暴露和重浸潤下菲律賓蛤仔的轉錄組測序,並研究了菲律賓蛤仔脅迫響應基因的差異表達。

研究表明菲律賓蛤仔代謝和免疫相關基因的表達受空氣暴露和重浸潤的影響顯著。動力蛋白輕鏈基因(Dynein light chain)的表達也受到空中暴露的顯著影響,並且與抗利尿素調節的水重吸收有關。 CTL,C1q,IAP,TLR6,BIRC,BDF和HSP70均被上調,表明它們參與了對空氣暴露的壓力防禦反應。另外,作者發現凋亡相關基因、原發性免疫缺陷基因中的高富集因子、抗利尿素相關基因和能量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都與空氣暴露與重浸潤相關。這些基因與補體途徑,細胞凋亡和HSP信號傳導途徑有關,表明這些途徑可能在與空氣暴露應激相關的免疫應答中起重要作用。

這項研究加深了目前對軟體動物耐受空氣暴露的分子機制的理解,並為研究軟體動物的空氣耐受性提供了分子基礎。該研究發表在《Aquaculture》期刊上。

圖1. 菲律賓蛤仔在空氣暴露(AE)與對照,AE與重浸潤(RE)和RE與對照之間上調的DEG途徑富集統計

新聞來源:

《Aquaculture》

原英文題目: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under aerial exposure and reimmersion reveals genes involved in stress response and recovery capacity of the Manila clam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aquaculture.2020.735271

參考文獻:

Hongtao Nie, Kunyin Jiang, Ning Li, Dongdong Li, Xiwu Yan,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under aerial exposure and reimmersion reveals genes involved in stress response and recovery capacity of the Manila clam, Aquaculture, Volume 524, 2020, 735271, ISSN 0044-8486

相關焦點

  • 菲律賓蛤仔在低溫脅迫下的生理和基因表達響應
    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貝類,菲律賓蛤仔 (Ruditapes philippinarum)在低溫脅迫下的生理和分子響應機制亟待解釋。來自大連海洋大學海洋漁業和生命科學學院的閆喜武團隊以不同殼色和不同地域分布的菲律賓蛤仔種群為研究對象,探究其在在急性和慢性低溫脅迫下的存活情況,以及生理和基因表達上的響應差異。
  • GC-MS非靶向代謝組+轉錄組學助力羅學剛團隊再發多組學植物鈾研究
    繼2019年10月,歐易/鹿明生物合作客戶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羅學剛教授團隊在一區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7.650)發表題為「植物鈾毒性機制的代謝、轉錄組分析和礦物質營養代謝研究」的文章之後。點擊查看【多組學深度解讀】客戶文章 | 西南科技大學運用多層組學整合分析對植物鈾毒性機制研究。
  • 微生物組學數據分析工具綜述 | 16S+宏基因組+宏病毒組+宏轉錄組
    宏基因組這部分,生信者言李木子童鞋也曾經給大家做過系統梳理和點評:《精選30餘款宏基因組分析軟體,來自老司機的使用經驗總結(上篇)》、《精選30餘款宏基因組分析軟體,來自老司機的使用經驗總結(中篇)》、《精選30餘款宏基因組分析軟體,來自老司機的使用經驗總結(下篇)》、《句句乾貨!一文讀懂宏基因組binning》。
  • Nat immunol:轉錄組+蛋白組學揭示免疫T細胞迅速激活分子機制
    作者通過轉錄組+蛋白組學技術揭示了人類天然和活化T細胞的mRNA翻譯動力學和蛋白質更新動力學。蛋白組學分析初始T細胞中組成型蛋白質的更新過程首先,從4位健康供體的外周血單核細胞中分離出高純度的初始CD5RA+CCR7+CD4+T細胞,無刺激條件下在含有同位素標記胺基酸的培養基中培養。作者對培養0、6、12、24、48h細胞樣本進行蛋白組學分析,共定量到7029種蛋白質,並計算了1822種蛋白質更新率(基於總蛋白和新合成蛋白質的MS信號強度)。
  • 彭廣敦教授: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轉錄組學研究領域的新方向
    本次會議多組學研究和臨床轉化研討會以邁向臨床精準醫療為主題,聚焦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聯用研究臨床疾病,以及多組學數據的整合交叉分析應用,會議涉及基因變異、測序分析、轉錄調控、代謝研究、RNA幹擾等,力圖打通多組學研究到臨床應用的通道,推動多組學技術在醫學轉化上的應用。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的彭廣敦教授分享了「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精彩議題。
  • 兩篇連發~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對水生生物中納米塑料毒性機理研究
    前言繼2020 年 8 月,華東師範大學趙雲龍教授為通訊作者,在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IF:9.038) 發表了利用轉錄組測序(由歐易生物提供技術支持)技術評估了納米塑料對於水蚤毒理的分子機制文章之後。
  • 通過基因組學和轉錄組學特徵分析合併肝細胞癌和肝內膽管癌的不同...
    通過基因組學和轉錄組學特徵分析合併肝細胞癌和肝內膽管癌的不同分子亞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11 14:24:57 北京大學白凡/張寧團隊經過課題組成員不懈努力,通過分析基因組和轉錄組特徵
  • 空間轉錄組測序用於免疫治療研究
    同時,分析當前的免疫治療策略如何改變TME結構和免疫環境也可以幫助指導未來的治療方法。 空間轉錄組檢測技術特點 空間轉錄組檢測技術逐漸受到廣大研究學者的青睞,其不僅可以提供研究對象的轉錄組數據信息,同時還能定位其在組織中的空間位置,這將有助於確定腫瘤異質性的來源,並揭示致病機制、潛在的藥物靶標和新型生物標誌物。
  • Nature Plants|多組學數據系統分析擬南芥茉莉酸信號通路
    MYC2和MYC3靶向調控大量JA響應相關基因MYC2作為主調控轉錄因子,協同MYC3和MYC4等次級調控轉錄因子參與JA響應基因的激活表達。作者採用myc2擬南芥突變體作為對比,對生長了3天的幼苗進行不同時間點的JA處理,綜合轉錄組、蛋白質組、磷酸化修飾組和組蛋白修飾的多組學分析策略來揭示擬南芥JA響應的複雜網絡。
  • 樟科植物比較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然而,這一類群的遺傳學與基因組學研究背景十分薄弱,目前僅有鱷梨(Persea americana)、山胡椒(Lindera glauca)和山雞椒(Litsea cubeba)等少數種類的轉錄組學數據公布。
  • 靶向治療誘導的肺癌進化:單細胞轉錄組分析
    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是研究複雜生物系統異質性的有效方法。2018年Bernard Thienpont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對正常與癌變樣本近10萬個單細胞的研究,創建了第一個完整的肺癌細胞圖譜,包括52個不同亞類的基質細胞,說明了肺癌微環境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Lambrechts, D, 2018)。由於獲得高質量的晚期肺癌的樣本非常困難,對晚期肺癌的單細胞研究還很少。
  • 病理組學的套路可以這麼發!還發到了Nature子刊
    還記得在三十六策中,酸菜老師總結在基礎科研中有四大金剛,分別是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組學,以及代謝組學。而在近年來,隨著各個領域中大數據的迅速興起,人工智慧這一新興領域也得以快速發展,各種組學技術和分析算法的開發也同樣進入了快車道。其中,人工智慧在影像診斷和病理分析領域中的應用更是得到了廣泛的關注。通過計算機來進行圖像特徵的提取與分析,進而輔助臨床診斷,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性。
  •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本文作者使用單細胞轉錄組學和基於蛋白質組學的質譜分析(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來量化年輕和年老小鼠肺部30種細胞類型的細胞活性狀態變化。作者發現,衰老會導致轉錄噪聲增加,並且放鬆對表觀遺傳的控制。作者還觀察了衰老對於細胞類型特異性的影響,發現2型肺細胞和脂肪成纖維細胞膽固醇合成的增加,以及呼吸道上皮細胞的改變,是肺部老化的幾大標誌。
  •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本文作者使用單細胞轉錄組學和基於蛋白質組學的質譜分析(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來量化年輕和年老小鼠肺部30種細胞類型的細胞活性狀態變化。作者發現,衰老會導致轉錄噪聲增加,並且放鬆對表觀遺傳的控制。作者還觀察了衰老對於細胞類型特異性的影響,發現2型肺細胞和脂肪成纖維細胞膽固醇合成的增加,以及呼吸道上皮細胞的改變,是肺部老化的幾大標誌。
  • 技術貼 | 宏基因組 + 宏轉錄組分析工具:HUMAnN
    宏轉錄組測序數據進行物種分類分析和功能(代謝)分析的多功能軟體【1】一.HUMAnN 第一版 2012 Curtis Huttenhower團隊使用該方法還特意分別做了口腔、糞便宏基因組與宏轉錄組關係的研究【2】。該研究於2014年發表於PNAS,他們發現: 1)冷凍、乙醇、RNAlater三種保存條件中的微生物群落、宏基因組和宏轉錄組高度一致。
  • 【論文精選】川中黑山羊和雷州山羊大小卵泡轉錄組學分析
    使用氯前列醇鈉對川中黑山羊和雷州山羊進行同期發情處理,屠宰後採集卵巢並在體視顯微鏡下分離單個卵泡(大卵泡>6 mm;小卵泡<3 mm),提取卵泡組織總RNA進行RNA-seq,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檢測mRNA表達譜,篩選差異基因,並對其進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結果顯示,川中黑山羊大小卵泡差異基因共4 451個,雷州山羊2 355個,二者共有差異基因1 771個。
  • 附屬腫瘤醫院陳海泉團隊合作研究報導浸潤前肺腺癌的基因組學和...
    相比之下,LUAD的浸潤前階段,例如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潤腺癌(MIA),在手術切除後5年內不復發的比例接近100%。AIS的定義為≤3cm的無浸潤性腺癌,而MIA是≤3cm的≤5mm浸潤性腺癌。儘管一些重點研究已經確定了AIS和MIA中肺癌驅動程序的突變,但對於驅動這些病變向侵襲性LUAD發展的分子事件仍然缺乏深入的了解。
  • 靶向單細胞多組學方法,可在低深度下同時檢測蛋白表達和低豐度轉錄組
    近日,美國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所開發了一種新的多組學方法,通過將高通量靶向轉錄組學方法與蛋白質檢測相結合,可在單次試驗中同時分析約500個基因,並檢測2×104個細胞的40多種蛋白質。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
    > 關於舉辦「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生物信息學特別是基因組學的發展,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更好地促進專家學者們在研究中的分享和交流,應廣大行業工作者的要求,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生物技術與生物產業信息工作委員會主辦「生物信息學暨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培訓班,並由北京中科潤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體承辦
  • 利用轉錄組學方法揭示南荻群體遺傳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閆娟博士在李建強和桑濤研究員的指導下,根據以往對南荻生理生態及群體遺傳的研究,揭示利用轉錄組學方法研究群體遺傳,可以捕獲群體內和群體間遺傳變異和表達變異的微弱信號,並對植物在不同環境條件下進行的遺傳水平響應有了整體認識,更清晰地闡明植物群體進化的適應性和非適應性過程,研究結果在線發表於《分子生態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