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推薦】尋找或實驗一種快速產生氣體的物質和方法/N-[4-(三乙基氨甲基)苯甲醯胺溴化物專利技術轉讓

2021-02-23 化學加



化學+網註冊會員在化學+網上發布的供需

【供需一】尋找或實驗一種快速產生氣體的物質和方法

A.用一種或多種物質產生化學或物理或加水反應後,快速的釋放氣體;

B.所要求物質需是低毒性或無毒,產生氣體也需要無毒;

C.在常溫常壓下反應,即0-40度之間,正常大氣壓下; 

D.釋放氣體過程中不能太熱; 

E.單位重量(所有反應物質總重量,不包含水)控制在100克/1mol(22L)的氣體,當然重量越小越好; 

F.產生的水不能太易溶於水,可以少量溶,比方說最好不是NH3; 

G.氣體盡最大可能不能是H2 O2 C2H2等一類的易燃易爆氣體; 

H.本公司不提供實驗場所,需將實驗結果(產生氣體過程)拍成視頻交給公司; 

I.驗收條件為兩種:一種是完全達到要求;另一種是做完部分實驗未達到要求,要求細節與公司詳細探討。

http://www.huaxuejia.cn/index.php/home/technology/detail?id=372(訪問化學+網,可查看更多供需詳情)

【供需二】N-[4-(三乙基氨甲基)苯甲醯胺溴化物專利技術轉讓

N-[4-(三乙基氨甲基)苯甲醯胺溴化物專利技術轉讓

http://www.huaxuejia.cn/index.php/home/Technology/detail?id=385(訪問化學+網,可查看更多供需詳情)

點左下角閱讀原文體驗化學+網2.0版

經化學+網核實,歡迎轉發推薦!

化學+網客服電話:400-8383-509   

查看更多供需項目,請上化學+網!

相關焦點

  • 對氨基苯甲醯胺
    對氨基苯甲醯胺 對氨基苯甲醯胺是一種化學物質,化學式為C7H8N2O,分子量為136.15。/39-S26 危險品標誌:Xi 分子結構數據 1、 摩爾折射率:39.41 2、 摩爾體積(cm3/mol):110.4 3、 等張比容(90.2K):307.5 4、 表面張力(dyne/cm):60.1 5、 極化率(10-24cm3):15.62 計算化學數據
  • 【國科科技港】最新農業生物技術專利縱覽,兼析一個一波三折的專利覆審
    實施例5並沒有驗證SEQ7啟動子是否為組成型或誘導型啟動子,SEQ7啟動子不僅沒有產生有益的效果,對於產業也沒有顯著進步。SEQ7啟動子與SEQ1啟動子完全不同,在專利授權或無效程序中應對兩者獨立進行審查,對於SEQ7的技術效果及審查標準不能直接套用SEQ1的相關內容。(3)本專利權利要求1不清楚,不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4款的規定。
  • 胡博士解說:負離子瓷磚如何分解有害氣體?
    3)、氨:氨主要存在於防凍液中,一般北方冬季施工需要使用,不過自從2001年之後,國家已經明令禁止了,所以目前樓體內一般不會有氨超標,而裝修一般不會帶來氨超標,所以家庭和公司裝修後,氨一般不必檢測。
  •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測紡織品N-甲基吡咯烷酮
    結果表明,當添加N-甲基吡咯烷酮濃度為1μg/mL~10μg/mL時,待測紡織品試樣中N-甲基吡咯烷酮的回收率達95.8%,相對標準偏差RSD(n=7)小於5%,其最低檢出限為0.05μg/mL,本方法操作簡單、快速、準確,靈敏度高,重現性好,可用於紡織品中N-甲基吡咯烷酮的日常檢測。
  • 廣西珠穆朗瑪峰商標轉讓服務價格
    廣西珠穆朗瑪峰商標轉讓服務價格想要進行商標轉讓的朋友們,相信大家選擇網絡平臺進行轉讓商標會是一種十分不錯的選擇,在這樣的平臺之中,大家可以比較容易的成功。不過在過程中,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對各方面的問題充分了解以後再進行。
  • 世界人口的起爆器-哈伯合成氨技術
    接著,他到實驗室去進行實踐探究,很可惜,由於他所用的氫氣和氮氣的混合物中混進了空氣,在實驗過程中發生了爆炸,這讓他覺得這個實驗有危險,在沒有查明發生事故的原因的情況下,就放棄了這項實驗。為了能得到承受高壓的容器,哈伯和助手羅塞格爾請實驗室裡的技術工人特製了一個厚壁石英管,並在其外側加了一個鐵保護層;此外,還特製了一批高壓閥等零部件。實驗結果表明,隨著壓強的不斷提升,氨的產率不斷增大。當壓強加大到200個大氣壓時,溫度即使下降到500600°C之間,氨的產率也不會明顯減少。
  • 北林大實現木質素基酚醛樹脂膠黏劑專利技術轉讓—新聞—科學網
    北京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技術學院木質素基酚醛樹脂膠黏劑專利技術轉讓實現突破 我國人造板工業90%以上使用脲醛膠
  • 綠色農藥分子設計與5個成果轉讓的創製新品種
    農藥是要釋放到環境中去的,對大氣、地下水和土壤以及生活在環境中的一切生物都可能產生影響,因此農藥在上市前需要進行極為嚴格的安全性評估,如果出現了任何一項不可接受的風險,對該物質的研究需立即終止。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往往會選擇某一種模式生物來開展風險評價,但模式生物畢竟不能代表全部,所以說一個產品投入實際應用後,也有可能會暴露出很多新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後續研究予以解決。
  • 最常見的可燃氣體的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數據表
    可燃物質(可燃氣體、蒸氣和粉塵)與空氣(或氧氣)必須在一定的濃度範圍內均勻混合,形成預混氣
  • 一種替代氨、氟利昂、CO2直冷的載冷技術」
    這些冷庫絕大多數為氨製冷系統。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不完全統計,最近5年我國涉氨冷庫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約110起,其中洩漏事故佔47.4%,火災事故佔39.7%,爆炸事故佔7.8%,綜合事故佔5.1%。氨有刺激性臭味、有毒、空氣中氨的含量達到0.5%~0.6%時,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時即可中毒,達到11%~13%即可點燃,達到16%~25%時遇明火就會爆炸。
  • 氣體吸附分離技術與大氣汙染防治
    目前西南化工研究院已開展了硝酸尾氣的吸附法回收治理工業性試驗研究工作,實驗證明了這種方法有相當的優越性。研究表明,淨化氣中NOx濃度可控制在低於0.02%,對應尾氣中NOx濃度從0.04%到0.8%,回收氣中NOx濃度變化範圍可從0.8%至5%,可以返回系統生產硝酸。  對石灰窯氣等廢氣中氮氧化物的脫除技術,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已開發成功,並申報國家專利。
  • 河北工大轉讓抗菌抗病毒材料新技術,推動口罩防護服升級換代,專利費用總額達1300萬
    8月28日,河北工業大學與河北凱爾威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舉行「一種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水溶性共軛聚合物及其製備與應用專利申請權轉讓」籤約儀式。此次轉讓的專利技術是由該校生物物理研究所邢成芬教授團隊研發的一類高分子複合材料,該材料利用光照和生物發光共振能量轉移過程,實現對病原菌的高效殺傷和PM2.5的有效消除,可有效抑制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多種病毒,是一種集病毒消殺、滅菌、除霾於一身的光動力響應智能高分子材料。
  • 一種煤焦油中酚類物質的測定方法
    研究院 何孟孟摘要:本文介紹了一種煤焦油中酚類物質的測定方法,具體包括:(1)本方法可用於煤焦油中12種酚類物質的測定;(2)分離色譜柱的選擇與應用;(3)色譜條件的優化。該方法能有效測定煤焦油中12種酚類化合物,滿足企業對煤焦油中酚類化合物分離測定需求。
  • 量子氣體產生超固態特性:相矛盾物質狀態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超固態是一種十分矛盾的物質狀態。處於這種狀態的物質同時具有晶體和超流體的雙重性質。科學家最早於50年前預測過它的存在。這種物質狀態堪稱反直覺,具有一系列相當對立的特性。長時間以來,科學家一直試圖在超流體氦中尋找它的蹤影。但在數十年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後,科學家仍然無法在這些系統中找到能證明超固態存在的確鑿證據。
  • 新方法,尋找暗物質更直接了
    之前,許多尋找暗物質的實驗都是通過尋找暗物質粒子與某些普通物質之間的非引力相互作用信號來進行的。例如有一種被稱為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IMP)的假想粒子,這種粒子在理論上質量介於電子和質子之間,是暗物質的一個主要候選粒子。對於引力探測來說,這些粒子太輕了,因此在過去的實驗中,科學家都希望能捕捉到這種粒子在探測器中與化學物質碰撞時所發出的光或釋放出的電荷——這類非引力作用信號。
  • 氨含量高達48% 一汽解放發布固體氨技術
    在重型車領域,SCR後處理技術是當前重型柴油車不可替代的尾氣後處理技術,然而SCR系統中尿素易結晶等故障卻困擾著用戶的高效運營。在本次武漢國際商用車展會上,一汽解放不僅「亮相」了多款整車產品,還給商用車領域帶來了重磅驚喜——2017年11月4日,一汽解放在湖北武漢國際商用車展發布了其應用SSCR(固體氨)技術後處理產品,著力解決用戶被SCR系統故障困擾的問題。
  • 他是"抗癌"院士,低價轉讓專利讓患者用上廉價抗癌藥,創效超80億!
    科學研究沒有盡頭只產生出人們需要的那隻他嘗試通過手性催化的方法,實現人工合成所需要的手性物質。多年來,他不斷積累,發展起了手性分子全合成的技術平臺,由他設計發展的"林雙烯配體"、手性胺的合成及金屬催化的不對稱串級一步成雙環等一系列反應,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
  • 2012~2013原子螢光光譜盤點:技術、專利、論文、標準
    ;7-透鏡3;8-四象限探測器   3.4 介質阻擋放電/低溫等離子體技術   介質阻擋放電(DBD)/低溫等離子體技術(LTP)作為一種在分析儀器領域極具應用前景的技術,目前已經在由日本島津公司與日本大阪大學原子和分子技術中心聯合開發的Tracera高靈敏度氣相色譜系統上實現了商品化。
  • 淺談紡織品中的異味物質、來源及檢測方法
    同時,發出異味的物質很多,來源不明確。因此,本文主要從產生異味的物質種類著手,歸納紡織品中異味的來源,並歸納總結了幾種目前可用於異味客觀檢測的方法。1 異味物質及其來源GB 18401—2010[2]規定:如紡織品中檢測出有黴味、高沸程石油味、魚腥味和芳香烴氣味中的一種或多種,則判定「有異味」。
  • 基於雙光源發明專利技術的二氧化碳傳感器
    檢測CO2濃度的方法有很多: 1.傳統的化學滴定法速度慢,精度低,已基本不再被使用; 2.半導體、電化學、電容法等均是根據CO2與化學物質產生反應後,通過電信號的變化來測量。此類方法反應快,靈敏度高,但產品壽命短,穩定性和抗幹擾性差,不能滿足對檢測精度要求高的應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