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一下琳琅滿目、形色各異的「研究員」到底是啥意思
此研究員非彼研究員。
說白了這事兒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打擦邊兒球,把這個 Associate 說成「入職研究員」,跟很多外企常見的把 VP 說成「副主席」是一樣的,也不全錯,理論上也能說通,但其實就是擺脫不了忽悠人的嫌疑。
讀完我這篇回答,以後你再碰到各種名人炫耀學術經歷,或者在 LinkedIn 上看到別人的簡歷,你就不那麼容易被忽悠了。
另外,高等教育體系各異,不同國家區別很大。鑑於這事兒是哈佛大學,所以我主要側重於美國高等教育的體系。
Research Assistant
這個一般就是俗稱的 RA,也就是俗稱的研究生獎學金。這個職位的前提是該學校的全日制在校學生,一般是給在讀的博士研究生,部分情況也可能會給在讀的碩士研究生。RA 工作中的直接領導就是研究生導師,RA 的工作內容就是完成研究生導師分配的科研任務。作為學校的臨時學生僱員,RA 是有工資的,在美國是有 W2 表格的,一般為每月 $1500 到 $2000 不等,但是沒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福利。同時,RA 一般還享受免學費的福利,也就是作為學校的學生僱員,學校替 RA 交學費。一旦完成學業,拿到博士或者碩士學位,則 RA 的工作關係自動終止。
Research Associate /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這個就是俗稱的博士後,postdoc。博士後有兩種,這裡是第一種,第二種我們下面會分開講。博後的前提條件是必須有博士學位,這也是為什麼它叫 postdoc,你必須先得是個 doc 才能當 postdoc。這第一種博後又叫 Employee Postdoc,也就是說,這類博後是學校的正式僱員,有工作合同,一般合同三到五年不等。作為學校的僱員,博後的年薪為四到七萬不等,並且有醫保、養老保險等福利,領取大學的 W2 表格。博後在工作中受 PI 的領導,PI 就是 Principal Investigator,也就是俗稱的「老闆」。簡單說,學校有一些科研工作,舉例說,比如給 SpaceX 研發火箭零件,或者給藥企研發藥物,或者一些雖然不能立即商業變現但是對人類很重要的基礎研究,然後學校的教授就是 PI,負責某一項研究,比如直接聯繫 SpaceX 跟他們合作。而博後其實就是 PI 手下的幹活的僱員,做這些研究工作的實際工作。
Research Fellow / Postdoctoral Fellow
這個是第二種博後,也就是 Non-employee Postdoc。這一類博後同樣要求博士學位,與第一類不同的是,這一類博後不是學校的正式僱員,而是學校的 Fellow。舉個例子吧,好比某個比爾蓋茨旗下的基金會致力於癌症研究,而你是一位剛畢業的博士生,博士期間的研究方向就是癌症。你就可以聯繫這個基金會,這個基金會考察你之後發現你是個大有前途的癌症研究人員,於是這個基金會和你一起聯繫某個大學,比如哈佛大學,然後你就成為哈佛大學的 Research Fellow。但是你並不是哈佛大學的僱員,你並不是在為哈佛大學工作,而是在為這個基金會工作,所以你的工資也是這個基金會付給你的。這個基金會同時還給哈佛大學錢,這樣你就可以用哈佛大學的實驗室等場地和資源。簡單說,你其實為這個基金會工作,然後這個基金會跟哈佛有合作關係,所以你每天在哈佛大學上班。稅法意義上,你領的是基金會給你的錢,也就是基金會的 1099 表格,而不是哈佛的 W2 表格。
Research Faculty / Research Scientist / Research Engineer
這一類有的稱之為 Research-track,是與教授的 Tenure-track 並列的職位。這是大學的正式僱員,年薪六萬到幾十萬不等。簡單說,你是個博士,然後畢業後又當了四年的博後,積累了工作經驗和科研成果,四年博後合同期滿,該找下一份更高階的工作了。這時候,在大學裡一般來說更高階的工作有兩種:第一種就是 Tenure-track,也就是應聘 Assistant Professor,之後可以晉升為 Associate Professor,再之後晉升 Professor;第二種則是 Research-track,也就是應聘 Research Engineer,之後可以晉升為 Senior Research Engineer,再之後晉升 Principal Research Engineer。這個叫法其實有很多種,有叫 senior / principal 的,有叫 level 2 / level 3 的,但意思就是那個意思。一般來說,工科專業傾向於叫 Research Engineer,理科叫 Research Scientist,人文社會科學叫 Research Scholar。與 Tenure-track 教授的區別在於,教授是終身教職,而 research-track 的職位並沒有終身的保證。這些 Research Engineer 也可以作為科研項目的 PI,獨立負責科研項目。很多大學的 Research Engineer 也可以作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學位答辯委員會的成員。
Visiting Scholar
這個就是訪問學者,簡稱訪學。好比你是某個中國大學的助理教授,你就可以聯繫哈佛大學,來做一段時間的訪問學者,一般一到兩年不等。在這期間,你依然是你那個中國大學的僱員,本質上是出差性質,你的工資依然是中國大學發給你,你只是來哈佛大學進修學習。然後你來到美國大學之後,可能也有一個 Research Associate 的頭銜。因為美國大學不負責你的工資,所以你可能並不需要在工作上向美國大學的誰匯報或者負責,但是理論上你需要向中國大學匯報你進修學習的進展。
Associate
這個就是題目裡這個「哈佛研究員」了,一般這種頭銜傾向於出現在人文社會科學,因為這些學科的研究工作需要的資源一般僅限於圖書館,不牽扯任何實驗室的安全、保密、責任等問題。理工科有時候有的大學叫 volunteer,就是「志願者」。這個 associate 按哈佛大學的官方說明,無工資,不僅哈佛大學不發工資,也不要求有基金會贊助,可以純粹無工資,百分百「自帶乾糧」。不要求博士學位,不要求具體的工作產出,不需要向任何領導或者主管匯報工作。就是可以利用大學的圖書館等場地資源,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
總結
一般來說,一個真正的美帝的學術界從業人員,簡歷應該差不多是這樣的(一般情況,不包括醫學等特殊學科):
博士研究生在讀,三到五年,Research Assistant。
博士後階段,三到六年,Research Associate / Postdoctoral Fellow。
(或者工業界,三到六年不等,比如 NASA 或者波音洛馬或者 IT 業界大公司或者美國軍方實驗室等等,之後再跳槽回大學)
正式科研工作,自博士後結束之後開始,Assistant Professor。
(或者 Research-track,自博士後結束之後開始,Research Scientist)
三到六年之後,Associate Professor。
(或者 Research-track,三到六年之後,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
再之後,Professor。
(或者 Research-track,Principal Research Scien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