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冬蟲夏草為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屍體的複合體, 具有補肺益腎、止血化痰等功效。冬蟲夏草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名貴藥材,主產於四川、西藏、青海、雲南等省區, 生長在海拔3000~5000m的高寒山區、草原、河谷和草叢。在商品蟲草藥材中, 產於西藏北部的稱為藏草;產於川西北和滇西高寒地帶的稱為川草, 川草因地域不同細分為爐草(產於四川巴塘、裡塘一帶)、灌草(產四川松番一帶)、滇草(產滇西一帶);青海產地的又叫青海蟲草;此外, 寄主昆蟲種的不同, 生長海拔高度不同、冬蟲夏草外部形態和內在品質均表現出明顯的差異。
不同產地冬蟲夏草腺苷含量的測定
為了闡明不同產地冬蟲夏草的藥材道地性及其品質特點, 本文採用HPLC法分析了13個產地的冬蟲夏草中主要有效成分腺苷的含量。
表1:冬蟲夏草中腺苷的測定結果
由表1可見, 產區不同, 冬蟲夏草的腺苷含量不同。產於西藏北部的藏草, 腺苷含量明顯高於產於川西北和滇西高寒地帶的川草;在川草中, 爐草的腺苷含量最高, 滇草次之, 灌草最低。在商品蟲草兩大類型(道地品牌)中, 傳統認為藏草品質優於川草, 川草中又以爐草為勝, 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上述13個產地的冬蟲夏草腺苷含量均大於0.1mg·g-1, 符合2015年《中國藥典》冬蟲夏草項下要求, 品質優良。
青海不同產地冬蟲夏草核苷類比較
核苷類成分是冬蟲夏草的重要化學成分,具有顯著的生物活性,是冬蟲夏草功效的物質基礎。其中腺苷被2015年版《中國藥典》確定為含量測定的指標成分,作為冬蟲夏草藥材品質的控制指標。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是冬蟲夏草的適生區和主產區之一,其品質一直被人們認可。
本實驗針對冬蟲夏草中的多種核苷類成分,建立了同時分析的方法,並對採自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12個不同產地的樣品中15種核苷類成分的組成和含量進行了對比分析,為更好認識和評價青海玉樹冬蟲夏草品質提供參考。
表2:冬蟲夏草樣品信息
青海玉樹不同產地核苷類成分的組成特徵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5縣12個冬蟲夏草樣品中15種核苷類成分測定結果表明,該地區不同產地冬蟲夏草中15種核苷類成分組成上存在差異較小。具體表現為:均含有胞嘧啶、胞苷、腺嘌呤、次黃嘌呤、尿苷、黃嘌呤、胸腺嘧啶、2-脫氧尿苷、肌苷、鳥苷、胸苷、腺苷和蟲草素等13 種核苷類成分; 均未檢出尿嘧啶; 鳥嘌呤在玉樹縣樣品SCC2,稱多縣樣品SCC5,雜多縣樣品SCC7和SCC8,治多縣樣品SCC9,曲麻萊縣樣品SCC11中未檢出。
青海玉樹不同產地核苷類成分的含量特徵
表3:12 批冬蟲夏草樣品中核苷類成分含量測定結果mg·g-1
從15種核苷類成分的含量上看(表3),15種核苷類成分總含量分布在7.820~14.351mg·g-1內,其中最高為玉樹縣樣品SCC1(14.351mg·g-1),最低者為曲麻萊縣樣品SCC12(7.820mg·g-1),其餘10個樣品集中分布在9.451~11.944mg·g-1內。所分析的12個冬蟲夏草樣品中尿苷、鳥苷、肌苷、胸苷含量高於其餘11種核苷類成分,尿苷含量在2.244~4.997mg·g-1 內,肌苷在1.017~2.388 mg·g-1內,鳥苷在0.810~3.105mg·g-1內,胸苷在0.377~2.997mg·g-1內。腺苷含量在0.095~0.279mg·g-1內。冬蟲夏草的重要指標成分腺苷,除治多縣樣品為0.095mg·g- 1外,其餘11個樣品中其含量均高於藥典對冬蟲夏草藥材0.1mg·g-1(即質量含量0.01%)的限量標準。另外,數據表明,在同一樣品中腺苷和蟲草素的含量基本接近。
表4:12批冬蟲夏草樣品中各核苷類成分佔15種核苷總量比例%
在同一樣品中(表4),尿苷、鳥苷、肌苷、胸苷4種核苷佔15 種核苷類成分總量的比例為58.169%~90.724%,其餘11種成分所佔比例較小;除稱多縣樣品SCC6和雜多縣樣品SCC8外,尿苷均為15種核苷中含量最高;治多縣樣品SCC9和SCC10,曲麻萊縣樣品SCC12中腺嘌呤、次黃嘌呤、黃嘌呤和2-脫氧尿苷在樣品中所佔比例明顯高於其他產地樣品。
根據青海玉樹5縣12個冬蟲夏草樣品中15種核苷類成分的含量測定結果,從15種核苷類成分總含量方面比較,玉樹縣樣品整體優於稱多、雜多、治多、曲麻萊等縣樣品;從腺苷和蟲草素的含量分析,玉樹縣和曲麻萊縣樣品優於稱多、雜多、治多等縣樣品;尿苷、肌苷、胸苷、鳥苷等4 種含量較高的核苷成分比較,玉樹縣和曲麻萊縣樣品優於稱多、雜多、治多等縣樣品。上述的比較分析只是針對本次實驗的樣品和15 種核苷類成分而言,對於青海玉樹5縣產冬蟲夏草品質的評價需要長期、大量檢測數據作為評價依據,還需要考慮與冬蟲夏草品質相關的其他成分,如多糖、礦質元素等的含量。
西藏不同產地冬蟲夏草胺基酸含量差異
冬蟲夏草最早見於《本草從新》,謂其性「甘平」,有「保肺益腎,止血化痰,已勞嗽」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冬蟲夏草具有調節機體免疫、降血脂、降血糖、抗衰老、抗腫瘤等多種藥理活性,其中胺基酸是冬蟲夏草滋補強壯作用和增強免疫功能的物質基礎之一,並且對輔助治療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疾病和抑菌等作用有密切關係,冬蟲夏草中某些胺基酸具有鎮靜作用。
冬蟲夏草中胺基酸不僅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而且還是重要的營養成分,因此對其胺基酸的研究具有積極的意義。中國西藏為冬蟲夏草的主要產區,目前,針對西藏轄區內不同產地間冬蟲夏草中胺基酸的成分分析還未見報導,因此,本文擬對西藏不同產地冬蟲夏草中胺基酸成分進行分析和營養價值評價,以期為深入研究和開發利用中國西藏地區冬蟲夏草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蛋白質中所含必需胺基酸組成比例越接近人體必需胺基酸比例,則其質量越好,根據胺基酸平衡理論,利用WHO/FAO的必需胺基酸模式,計算樣品中必需胺基酸的比值(RAA)、胺基酸比值係數(RC)、比值係數分(SRC)。SCR 作為評判營養價值的指標,表示樣品中必需胺基酸接近必需胺基酸模式的程度,SCR越接近100,營養價值就越高。
不同產地冬蟲夏草中胺基酸的總量及種類
表5:不同產地冬蟲夏草中胺基酸成分和質量分
由表5可知,5個產地冬蟲夏草中胺基酸種類齊全(色氨酸因水解被破壞),均含有17 種胺基酸,胺基酸總量沒有顯著性差異,含量範圍在23.4%~24.52%之間,與王麗等報導的西藏那曲蟲草胺基酸含量(20.28%)相比較,二者比較接近。在16種胺基酸中,其中7種為必需胺基酸,9種為非必需胺基酸,5個產地冬蟲夏草中必需胺基酸佔總量範圍為26.47%~27.52%,其中昌都蟲草必需胺基酸含量最高,但是都低於相關的文獻報導。
胺基酸方面,5 個產地冬蟲夏草中鮮味胺基酸含量均較高,均達到胺基酸總量35%以上,這決定了冬蟲夏草鮮美的味道;在藥效胺基酸方面,冬蟲夏草中藥效胺基酸十分豐富,包含9 種藥效胺基酸,在5個產地冬蟲夏草中藥效胺基酸佔總量範圍為55.03%~57.54%,這為冬蟲夏草的滋補和增強免疫作用方面提供了物質基礎。
不同產地冬蟲夏草中各種必需胺基酸與WHO/FAO推薦的胺基酸模式譜的比較
表6:不同產地冬蟲夏草中各種必需胺基酸與WHO/FAO推薦的胺基酸模式譜的比較
胺基酸的營養價值主要由必需胺基酸的種類、數量和組成比例決定。為了確定不同產地冬蟲夏草中胺基酸的營養價值,將其所含必需胺基酸與WHO/FAO推薦的胺基酸模式譜標準值進行比較,結果見表6。由表6可以看出,5個產地冬蟲夏草中,蛋氨酸+胱氨酸和異亮氨酸均低於標準模式譜較多,其他各種必需胺基酸較接近或高於模式譜標準值,表明各產地冬蟲夏草中必需胺基酸相對均衡、合理。
西藏不同產地冬蟲夏草中胺基酸種類比較齊全
均含16種胺基酸,包含7種人體必需胺基酸,富含鮮味胺基酸和藥效胺基酸,各產地冬蟲夏草無論是胺基酸總量還是必需胺基酸含量均沒有顯著性差異。與WHO/FAO推薦的胺基酸模式譜進行比較,各產地冬蟲夏草中必需胺基酸相對均衡與合理,採用胺基酸比值係數法進行營養價值評價,各產地冬蟲夏草均存在限制胺基酸,相比其他4個產地冬蟲夏草,就胺基酸而言,昌都蟲草的營養價值較高,但無顯著性差異。
西藏各產地冬蟲夏草中胺基酸比例不是完全合理的,都存在限制性胺基酸,但是根據蛋白質互補法,可以選擇互補蛋白質進行搭配。錢愛萍等報導鴨肉中富含蛋氨酸、胱氨酸和異亮氨酸,相對缺乏纈氨酸,正好與冬蟲夏草中胺基酸互補,因此,冬蟲夏草與鴨肉搭配可以取長補短,提高營養價值,同時也為《本草綱目拾遺》中「和鴨肉頓食之,大補」提供科學依據。
本研究首次對西藏不同產地冬蟲夏草中胺基酸成分進行了分析,其中穀氨酸和組氨酸值得關注(這2種胺基酸佔胺基酸總量28.5%以上)。有文獻表明,穀氨酸參與肝臟、肌肉及大腦等組織中的解毒作用,還參與腦組織代謝,使腦機能活躍;組氨酸為半必需胺基酸,具有保護腦功能效應,因此,有關冬蟲夏草對於腦組織方面的研究應該進一步深入。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