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 0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關注前沿的 中國氣象 收錄於話題#國際情報站41個
九月十月
是北半球大部分地區的「豐收季」
在大氣科學領域,
這倆月也發生了不少大事
收穫了不少「碩果」
具體「收成」有哪些?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01
全球氣候觀測系統
首份地球儲熱評估報告發布
9月,由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國際科學理事會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發起的全球氣候觀測系統,正式發布關於地球多餘熱量積聚之處的首份綜合評估報告。報告指出,地球能量不平衡持續增長,在過去近十年間(2010-2018年)比1971年至2018年均值增加了一倍。不平衡的熱量只有大約1%駐留在大氣中,89%都會被海洋吸收。
30多位來自全球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小組,追蹤並量化了1960年至2018年的全球儲熱情況,回答了「熱量流向何方」的問題。這項新研究被業界視作可代表迄今為止最準確、最先進的熱量研究水平。(來源:世界氣象組織)
02
ECMWF啟動最新二氧化碳監測項目
9月,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建立一項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監測和估算能力的項目:二氧化碳人類排放(CHE)項目。該項目由ECMWF負責協調,按計劃將於2023年前交付原型系統。該項目聚焦於區分人類活動相關排放物與大氣中其他二氧化碳的來源,並進行估算。正在開發的系統將通過高解析度再分析資料,估算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來源: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
03
歐洲洪水預警系統升級
從10月14日起,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機構開始提供歐洲洪水預警系統(EFAS)的數據服務。高級用戶可通過獲取相關數據,來評估當地EFAS的預測質量。10月,EFAS推出新版本,全面升級水文建模系統,並發布多個新產品,將每天兩次的預測增量從24小時變為6小時;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校準點增加了60%;增加了描述水文建模的新靜態層,以及有關排水網絡,湖泊、水庫位置等的信息。(來源: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
04
日本宣布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10月下旬,日本政府表示,將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下一代」太陽能電池將在日本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日本能源供應嚴重依賴化石燃料。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事故後,日本的大部分電力由煤炭和天然氣提供。不過,在過去5年中,日本的光伏發電產業迅速增長。首相菅義偉稱,「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有助於該國實現碳中和目標。(來源:科技日報)
05
NESDIS與谷歌合作
以AI及機器學習提升監測預報能力
10月27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國家環境衛星、數據和信息服務中心(NESDIS)與谷歌籤署協議,探討利用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強化對衛星和環境數據的應用。NESDIS和谷歌將進行特定AI與ML相關試點項目研發,以加強NOAA在環境監測、天氣預報、氣候研究和技術方面的創新。研究最初將集中於開發小規模的AI/ML系統,之後著力推動成果在NOAA整個組織業務化應用。這有助於NOAA利用大量多樣化的環境數據增強預報能力,包括對颶風和龍捲風等極端天氣事件的預測。(來源:NOAA國家環境衛星、數據和信息服務中心網站)
06
德國「地球系統模型」探討融冰加劇全球變暖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0月27日發表研究稱,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科學家建立了一個簡化的「地球系統模型」,發現在模擬二氧化碳濃度與當前相似環境下,全球極地和山區的冰雪融化可能會導致全球變暖額外增加0.43°C。作者指出,這種變暖並不會在幾年或幾十年內出現,而是在幾個世紀到幾千年的時間尺度上出現。同時,他們強調,在21世紀內,北極可能在夏季變得無冰。(來源:科技日報)
07
南亞和東南歐推動山洪指導系統應用
9月至10月,世界氣象組織(WMO)山洪指導系統(FFGS)在東南歐和南亞得到進一步應用。
土耳其國家氣象局開發出一套應用程式,旨在向預報員提供山洪發生的可能性、地點、預警及其他重要信息。一旦東南歐山洪指導系統提示洪災可能會產生正面威脅時,該應用程式會生成電子郵件預警,並通過手機和電子郵件向預報員發出警報。
此外,南亞山洪指導系統已經正式啟動,由印度氣象局運營,為南亞地區提供山洪預報、數據和指導。自9月以來,印度氣象局已開始向孟加拉國、不丹、印度、尼泊爾和斯裡蘭卡發布區域性山洪預警。(來源:世界氣象組織網站)
08
英國氣象局推出重大決策分析工具
英國氣象局正式啟用一項新工具,以期幫助決策者更好地應對日益嚴重的極端天氣。英國氣象局認為,日益頻繁發生的極端天氣給公眾健康、基礎設施及相關服務帶來越來越多的挑戰。藉助該工具,決策者可以查看某一具體區域(解析度精確到25公裡)的氣候變化情況,並模擬所在區域氣候變化的影響,以此來預知可能發生的罕見高溫和極端降雨事件。(來源:BBC)
你還知道哪些新鮮事兒呢?
歡迎評論區一起分享~
廣告
推薦閱讀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原標題:《AI提升預報能力!北極可能無冰?國際科技資訊戳我》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