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保,人類得以通過衛星來觀測北極海冰的情況,而2020年9月15日前後,當北極海冰縮小到一年中的最小範圍時,根據40餘年的監測數據,今年的北極海冰最小值下降到了觀測史上第二低的水平,範圍僅為374萬平方公裡。有記錄以來的最低範圍是2012年,而2020年的海冰最小值記錄取代的是2019年記錄。
在21世紀以來的20年裡,北極海冰的縮小不斷打破記錄,這本就是相當令科學家們擔憂的事,這和全球變暖高度相關,10月7日,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機構宣布,2020年9月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而近日,一項新研究則指出,到2035年北極最壞的情況甚至是可能完全沒有海冰。
在大約127000年前,北極一次溫暖期困擾著科學家數十年。現在,英國氣象局的哈德利中心氣候模型使一支國際研究人員團隊能夠比較上一次冰間期與今天之間的北極海冰狀況,他們的發現對於改進對未來海冰變化的預測非常重要——在春季和初夏期間,北極海冰表面形成淺水池。這些「融水池塘」對於冰吸收多少陽光以及多少反射回太空至關重要。
研究小組使用融合了海冰變化和融水池塘的模型觀察了上一次冰間期的北極海冰,得出的結論是,強烈的春季陽光的影響造就了許多融化池,這些水池在海冰融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一模型對未來進行的模擬表明,到2035年,北極可能會變得完全無海冰。
為什麼北極海冰的消失這麼讓科學家們感到危機?一方面,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正讓地球變得越來越「暴躁」,根據聯合國數據顯示,過去20年間全球發生了7348起自然災害,相比1980年至1999年幾乎翻了一倍,而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氣候變化。這些自然災害造成全球經濟損失近3萬億美元,奪走了超過120萬人的生命。另一方面,北極夏季海冰的程度會影響當地的生態系統,並且深度影響區域和全球天氣格局以及海洋環流,加重全球氣候危機。
主要作者、英國BAS地球系統建模師Maria Vittoria Guarino博士表示,幾十年來,北極的異常「高溫」一直困擾著科學家,揭開這個謎團在技術和科學上都具有挑戰性。這一次,通過氣候模型的進步,科學家們終於可以開始看到北極在最後一次冰期之間是如何變得無海冰的。通過了解地球上一個溫暖期發生的事情,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北極海冰在未來會發生的變化。因此模型警告我們,到2035年海冰完全流失之前,全球人類都應該全神貫注於在人類可行的情況下儘快實現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