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製光子輻射冷卻材料 有望用於控制建築物溫度取代空調

2020-11-28 cnBeta

美國史丹福大學開發出了超薄多層的納米光子材料,能夠用於讓建築物降溫,不僅能夠反射熱量,還能讓建築和星球的內部熱量向空間擴散。研究人員稱之為「光子輻射冷卻」材料,這種塗層是由石英(二氧化矽)和氧化鉿(HfO 2)附在銀薄膜層上堆疊形成,七層該材料只有1.8微米厚比最薄的鋁箔都薄,這層材料能夠像鏡子一樣反射太陽光線,同時能夠讓內部的熱量輻射導入至空中,保持建築物涼爽。

本質上來講,這種技術借鑑了冬天的逆溫效益(輻射冷卻),在冬天晴日時由於輻射冷卻靠近地面的溫度反而會降低。這種塗層也有類似的作用,由於塗層能夠讓內部熱量通過輻射散出,而陽光也被塗層反射出。因此形成了一種輻射冷卻效應,據研究人員稱,在材料內部的溫度能夠比周圍空氣氣溫低約5℃。

目前,該材料進展和應用非常令人鼓舞,但團隊仍表示有很多技術障礙需要客服。比如控制合理的成本製造能夠覆蓋建築物的大型面板,目前開發的塗層材料原型只有比薩餅大小。

相關焦點

  • 不耗電輻射冷卻技術研究取得新進展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在英國《自然·能源》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利用輻射冷卻技術,讓流動水被動降溫,而全程不消耗電力。這一技術未來可應用於建築物的空調冷卻系統,提高空調冷卻效率。  據悉,輻射冷卻是指各種物體散發自身熱能的自然現象。這在無雲的夜間尤其明顯,畢竟熱量更容易散發到寒冷的太空。
  • 無需用電的最新冷卻系統!要是用在手機電腦上還怕發熱?
    然後,科學家就發明了一種鏡面薄膜,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輻射冷卻,從而將物體及其表面的溫度降低10°C以上。就像Aaswath Raman向《華盛頓郵報》介紹的那樣,這個解決方案即使在正午的陽光下也可以使用,它可以幫助冷卻建築物中的管道,代替空調。
  • 不用電的冷卻系統來了!或許你的特斯拉全景天窗再也不怕曬咯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一位材料科學家Aaswath Raman,開發了一種不需要電力或燃料就能直接冷卻物體的新方法。Aaswath Raman和他的同事們做了一種特殊薄膜,可以通過分子水平的輻射冷卻來降低物體表面溫度,其依賴於向太空發射熱量。
  • 新型輻射冷卻技術可不消耗電力
    新華社舊金山9月5日電(記者馬丹)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最近在英國《自然·能源》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利用輻射冷卻技術讓流動水降溫,而這個過程不消耗電力。這一技術未來可應用於建築物的空調冷卻系統,有助提高製冷效率和省電。  輻射冷卻是指各種物體通過輻射散發自身熱能的自然現象。
  • NightSolar夜間輻射冷卻系統,夏季可節省50%空調費
    遠離大氣層的太空溫度約為4K,即使考慮到大氣層的保溫作用,夜間天空溫度也會比空氣溫度低很多,可以用作輻射製冷的冷源。地球上溫度較高的表面就會通過長波輻射將熱量散向溫度較低的天空,從而使該表面被冷卻,這就是夜間天空輻射製冷的基本原理。
  • 新型降溫材料有望替代空調,可大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當今社會,空調早已經成為現代人類不可缺少的家用電器,甚至有趣味調查「空調與Wi-Fi」你選哪一個?答案裡多數人選擇了空調,但是你知道麼?正是空調,佔據了建築耗能的30%以上,同時也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可以說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 「環保之窗」高科技冷卻木材
    美國馬裡蘭大學的材料科學家團隊用過氧化氫從天然木材中去除了「木質素」,創造了一種向空中輻射熱量的新型木材。如果在建築物的外部使用,該材料可以使建築物的溫度降低10℃,並降低高達35%的製冷成本。(網絡配圖)新型冷卻木材能將大部分的陽光反射出去,因此,用這種材料製成的建築在室內幾乎不會傳導任何熱量
  • 受火山蟲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冷卻材料
    受火山蟲啟發,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全新的冷卻材料加熱和冷卻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也加大了很多製作成本,因而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可被動幫助建築物或電子設備散熱的新方法。在近日,來自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上海交大、以及 KTH 皇家理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了一套基於光掩膜的新方案。
  • 技術|史丹福大學新的輻射冷卻技術 這次連電費都省了
    從宏觀的角度看,這些輻射一部分會被大氣層反射和吸收,另外一部分會變成特定波長逃逸到更冷的外太空。在過去幾年中,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科研團隊一直致力於研究「輻射冷卻」技術,最近他們開發了這項技術的升級版系統,使用類似太陽能電池板的設備來冷卻水和建築物,而無需提供任何電力。
  • 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有望用於研製透明導體
    原標題: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有望用於研製透明導體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11日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合成出層狀2D結構的電子晶體,從而將這一新興材料帶入納米材料「陣營」。
  • 首個同時實現冷卻和加熱的材料
    夏天炎熱,冬天寒冷,多虧了空調,溫度才能維持在人體舒適的範圍,不過大家想過沒有,如果建築物能自動調節室內溫度,那該是多麼美好!通過夏季冷卻和冬季加熱來將室內溫度保持在合適的範圍內是現代生活的必要條件。然而,當前的有效冷卻和加熱方法,例如,空調和燃燒加熱,不僅消耗大量的能源,也引起各種環境問題,如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和大氣汙染。
  • 電子科大發表頂刊:首個同時實現冷卻和加熱的材料系統,實現冬暖夏涼!
    夏天炎熱,冬天寒冷,多虧了空調,溫度才能維持在人體舒適的範圍,不過大家想過沒有,如果建築物能自動調節室內溫度,那該是多麼美好!通過夏季冷卻和冬季加熱來將室內溫度保持在合適的範圍內是現代生活的必要條件。然而,這些方法依賴於複雜的功能材料或昂貴的建築物構造,這阻礙了它們在現有建築物中的廣泛應用。而且,這些當前可用的系統缺乏用戶定義的機制來調節室內溫度,與傳統的基於化石燃料的系統相比,它們的效率非常低。因此,發展廉價、可調節、環境友好的策略來實現加熱或冷卻困擾了科學界多年。
  • 史丹福大學開發出冷卻皮膚的膠衣材料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新系列面料可能成為那個讓人們在炎熱氣候涼爽沒有空調服裝的基礎織物。  「如果你能使人體冷卻而不是冷卻建築,這將節約能源,」崔毅,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光子學副教授說。  這種新材料的工作原理是讓身體有兩種方式洩熱,比穿棉質衣物體感降低近4華氏度。
  • 溫度變換折射率:新型納米材料可製備超薄防輻射太空服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NU)的科研人員研製了一種全新的防輻射納米材料,有望用於製造新型超薄的防輻射太空服,提升靈活性和機動性能。納米材料的防輻射層能夠起到更厚的防輻射材料的相同防護作用,納米塗層能夠反射指定波長的光和射線,包括遠紅外和紫外線,當施加不同的溫度時,這種新型納米就能夠改變折射率來反射不同的波長。
  • 史丹福大學新的輻射冷卻技術 這次連電費都省了
    ­  (原標題:史丹福大學新的輻射冷卻技術 這次連電費都省了) ­  熱量傳遞是一種複雜的現象,我們身邊所有的物體都會放出熱輻射。從宏觀的角度看,這些輻射一部分會被大氣層反射和吸收,另外一部分會變成特定波長逃逸到更冷的外太空。
  • 每天一篇文獻:不用電的空調——輻射製冷
    氣溫下降的原因就是在沒有太陽照射的情況下,我們向外太空輻射熱量。而白天,由於大多數物質吸收太陽光,所以溫度又會升高。如果有一種材料在白天也不吸收太陽能,而且向外太空輻射熱量,那麼就可以實現全天的輻射製冷效果。雖然納米超結構可以實現這種功能(它可以反射太陽光且發出紅外線),但是由於製造困難無法實現商業化應用。所以科學家又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材料,製備簡單,且可以批量生成。
  • 改變溫度變換折射率!新型納米材料可製備超薄防輻射太空服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NU)的科研人員研製了一種全新的防輻射納米材料,有望用於製造新型超薄的防輻射太空服,提升靈活性和機動性能。納米材料的防輻射層能夠起到更厚的防輻射材料的相同防護作用,納米塗層能夠反射指定波長的光和射線,包括遠紅外和紫外線,當施加不同的溫度時,這種新型納米就能夠改變折射率來反射不同的波長。
  • 新型冷卻系統可將熱氣「發射」至外太空,最佳狀態下省70%的電能
    這種現象指的是,我們身邊所有的物體都會放出熱輻射,其中一部分被大氣層反射和吸收,另一部分處於特定波長範圍的輻射能逃逸到更冷的外太空。物體本身就可以通過放出熱輻射的方式使自己的溫度低於周邊氣溫。這一技術有望改善目前主流製冷系統在節能減排上的差勁表現。要知道,製冷系統每年消耗全球發電量的 15%,碳排放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10%。
  • 火山甲蟲啟發科學家發明了可被動冷卻的新型材料
    加熱和冷卻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因而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可被動幫助建築物或電子設備散熱的新方法。 好消息是,來自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上海交大、以及 KTH 皇家理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了一套基於光掩膜的新方案。
  • 23歲中國博士生創造「輻射冷卻」發電新紀錄,性能提升120倍
    在氣象學上,地球表面所吸收的太陽熱能到了夜晚會向天空發射出長波輻射,進而地表的溫度會快速冷卻,產生所謂的「輻射冷卻效應」。利用這樣的原理,這套夜間發電系統的能量 「進口」 是來自於地球夜間的大氣,比如夏天氣溫可以達到三十八九度,通過熱端材料能夠給這個系統輸入能量,而冷端的輸出就是如何把能量最高效地發射到外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