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猜想」是什麼為什麼它困惑了大多數數學家近半個世紀!

2020-11-25 騰訊網

在我們的生活中地圖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說。可是,在繪製地圖時,相鄰的不同區域最好塗上不同的顏色以示區別。這樣的地圖看起來花花綠綠,只是不知你有沒有注意過,不論一張地圖上的行政區劃有多麼複雜,只要使用四種顏色著色,就可以保證將它們清清楚楚地區分開來(即任何相鄰的兩個地區顏色不會重複)。

這個問題到了數學家手裡,就變成著名的四色猜想(也稱四色問題)。數學家從節約的角度考慮,任何地圖,使得相鄰的地區塗上不同的顏色,至少得用多少種顏色呢?四色問題或者四色猜想的結論是:四色足夠!

百年拼搏史

說起來,這個問題可能有許多人發現過,但是第一個明確記錄在案的是剛從倫敦大學畢業不久的英國青年弗蘭西斯·葛斯瑞。1852年,他給一張英國地圖著色時發現,四種顏色足夠。他於是猜想對任何地圖也是如此。他把這個想法告訴正在倫敦大學學習的弟弟弗雷德裡克,他弟弟當然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於是向他的老師、著名數學家德·摩爾根請教,他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便於1852年10月23日寫信給當時最偉大的科學家哈密頓,這成為四色問題第一個人歷史文獻。

不過,哈密頓對這類好像數學遊戲的問題不太感興趣,德·摩爾根於是繼續宣傳,直到另一位英國數學家凱萊於1878年在皇家學會上正式提出並在《皇家地理學會會報》上發表,這才引起人們對四色問題的廣泛重視。各國數學中心和數學雜誌都收到大量的錯誤證明,就如同以後的費馬大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一樣。

正如許多這類提法簡單而證明極為困難的大猜想一樣,大量的「證明」完全離譜,但也有的包含可貴的思想,當然這些思想只能來自有數學訓練的人。1879年,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數學畢業生肯普先在《自然》雜誌,後在《美國數學雜誌》上發表四色猜想的證明。然而到1890年,一位大學數學講師希伍德指出肯普的「證明」中有一個漏洞,然後,他應用肯普的方法給出一個定理——五色定理,也就是五色足夠。

儘管四色定理沒有得到證明,肯普和希伍德對於後來圖論的發展都作出決定性的貢獻。一位圖論大師說道,1890年四色問題的研究主要沿著兩條道路發展:一條是定性的,主要是肯普發明的「鏈」方法,一條是定量的,主要是希伍德的方法,其思想基礎是尋找一個極小的反例。開始的作法是對於區域數目很少的地圖證明四色定理,由於區域數越多,可能的構形數目也越多,因此到1976年,雖然區域數接近100個,但這個問題還差得很遠。

計算機的參與

要想完整地證明四色定理,還是需要在概念上下工夫,特別是要尋找可約化的構形,也就是把區域數多的問題簡化為區域數少的情形。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當時估計這種構形有8000到10000個,這用計算機也辦不到。後來阿沛爾及哈肯用計算機搜索,發現只有不到2000個,從而完成了全部的證明。它用了1200小時的機時,相當於計算機連續算50個晝夜。這成為第一個用計算機證明的大定理。芝加哥的郵局信封上也印有「四色足夠」的字樣。它轟動了整個世界。但是數學界對此並不放心,於是阿沛爾和哈肯又進行了系統的檢查,的確發現並糾正了一些小的錯誤,並在1989年發表修正後的論文。

但是,這仍然不能平息人們的疑慮,另一組數學家企圖通過手寫來證明,但是,沒有成功。他們的貢獻在於使用的可約化構形數目大大減少了,減少到633種構形。整個證明簡單,而且容易覆核,雖然仍需計算機幫助,但再次肯定四色猜想的確成為定理。

幾點啟示

首先,雖然迄今為止,四色猜想仍是電腦證明數學難題絕無僅有的一例,但它昭示了「機器證明」時代的到來。它可能開闢了人與機器合作去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成為數學上一系列新思維的起點。

其次,四色猜想的證明,是人工智慧機器與人類本身關係的一次驗證。通過人工智慧的運用,找到一些數學難題解決的途徑,不應該給人們帶來某些顧慮(似乎在人工智慧機器面前,人類顯得如此渺小和無能,由此甚至產生「機器取代人腦」的恐懼)。四色猜想是第一個用計算機輔助證明的大定理,但是主導整個證明的是數學家,計算機只是進行機械化的運算。

第三,四色猜想看來是一個帶有數學遊戲性質的孤立的問題,可是它卻創造出圖論許多新的分支。數學家的本事在於他們能夠把複雜的事物變成簡單的對象。從四色問題就可以做這樣的化簡:一個區域不妨看成一個點,任何兩個區域或者相鄰(也就是公用一條邊界),或是不相鄰。如果代表兩個區域的點相鄰,那麼我們就在兩點之間連上一條線,否則就不連線。這樣的結構就稱為圖。四色問題也就變成圖的頂點著色的問題,也就是兩頂點如果有線相連,則必須塗上不同顏色。

相關焦點

  • 「四色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為什麼能困擾數學家近半個世紀!
    這個問題到了數學家手裡,就變成著名的四色猜想(也稱四色問題)。數學家從節約的角度考慮,任何地圖,使得相鄰的地區塗上不同的顏色,至少得用多少種顏色呢?四色問題或者四色猜想的結論是:四色足夠!他於是猜想對任何地圖也是如此。他把這個想法告訴正在倫敦大學學習的弟弟弗雷德裡克,他弟弟當然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於是向他的老師、著名數學家德·摩爾根請教,他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便於1852年10月23日寫信給當時最偉大的科學家哈密頓,這成為四色問題第一個人歷史文獻。
  • 從四色猜想到「四色定理」
    報告地點:數學樓202報告時間:12月10日9:30-10:30報告人:廈門大學錢建國教授報告題目:從四色猜想到「四色定理」—— 一個充滿故事的傳奇摘要: 歷經一個半世紀, 地圖著色「四色猜想」一直施展著它的魔法,吸引了無數頂尖數學家和民間數學家. 1976年, 哈肯和阿佩爾藉助計算機完成了四色猜想的證明
  • 過路人摘錄四色猜想
    四色猜想   1852年,英國年輕人格斯裡在搞地圖著色工作時,發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看來,每幅地圖都可以用四種顏色著色,使得有共同邊界的國家分配到不同的顏色。這個結論能不能從數學上加以嚴格證明呢?」過路人 四色猜想  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
  • 數學經典問題再現——四色猜想
    四色問題又稱四色猜想,四色定理是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四色猜想的提出來自英國。1852 年,畢業於倫敦大學的弗南西斯·格思裡來到一家科研單位搞地圖著色工作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每幅地圖都可以用四種顏色著色,使得有共同邊界的國家著上不同的顏色。」
  • 四色猜想到底被證明出來了嗎?
    四色定理是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其證明難度足以媲美費馬大定理,迄今為止,尚無人能從理論上證明四色定理。1852年,一位大學生古德裡在對地圖進行著色工作中驚訝地發現,每副地圖只需用四種顏色就可以實現不混淆的目的。什麼意思呢?
  • 黎鳴:三元邏輯就可破解四色猜想(組圖)
    最近,被人稱為「哲學烏鴉」的哲學家黎鳴在自己的博客上稱自己獨立破解了國際頂級數學難題四色猜想,引起了極大關注。黎鳴指出,自己破解的方法完全不同於一般數學家破解的方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國的傳統智慧啟發了我,我就用三生萬物作為我理論的基點。」四色猜想被譽為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它的提出來自150多年前的英國。
  • 轟動全球的四色問題
    這在客觀上便生動表明:不管閉合區域多麼複雜、多麼怪,只用四色塗染,相鄰區域肯定能分開。換句話說,「四色猜想」的必然成立是毫無疑義的。但是,遊戲畢竟是遊戲,它只能說明四色猜想成立與否的趨向性,怎麼也不能用遊戲去代替科學證明。那麼,在理論上得如何下手去證明呢?長時期來,成千上萬的數學工作者和愛好者深為這一難題所困擾。
  • 【數學文化】「四色問題」是什麼?
    這個問題到了數學家手裡,就變成著名的四色猜想(也稱四色問題)。數學家從節約的角度考慮,任何地圖,使得相鄰的地區塗上不同的顏色,至少得用多少種顏色呢?四色問題或者四色猜想的結論是:四色足夠!百年拼搏史說起來,這個問題可能有許多人發現過,但是第一個明確記錄在案的是剛從倫敦大學畢業不久的英國青年弗蘭西斯·葛斯瑞。
  • 中國哲學狂人挑戰世界頂級數學難題四色猜想
    第2頁:自稱證明「四色」定理來源老子「三生萬物」構想第3頁:期待數學家們質疑其證明結論 所謂「四色」難題就是「四色猜想」,它是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另外兩大難題就是著名的費馬最後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四色猜想」 曾由美國數學家哈肯與阿佩爾於1976年用電子計算機獲得證明,而黎鳴稱自己可以用最簡潔的書面方法作出證明。對此,記者專訪了這位自稱「哲學烏鴉」的思想狂徒。
  • 闖海人攻下逾一個半世紀數學名題——四色問題
    據悉,闖海人協會秘書長王予經過三四十年努力,終於攻下逾一個半世紀數學名題——四色問題,給出了該問題的首個人工證明。 四色問題,也叫四色猜想,是組合數學與圖論領域的一道著名難題,最早由英國人格斯裡於1852年提出,其大意為:在用不同顏色區分地圖上的不同國家時,僅用四種顏色就足夠了。 自該問題問世逾一個半世紀以來,不乏許多歷代一流數學家曾對其躍躍欲試,但都沒有成功。四色問題也因之與哥德巴赫猜想、費馬大定律一起名列「世界三大數學難題」。
  • 聲稱破解四色猜想 哲學狂人賭命「科學鬥士」
    聲稱破解世界級數學難題「四色猜想」後引質疑  哲學狂人賭命「科學鬥士」  黎鳴  方舟子  「如果破解四色定理失敗,黎鳴先生願按照協議,文明地進行自殺由於所謂「三生萬物」現在並沒有得到公認,最多是猜想,以它為基點來做證明是本末倒置。他不相信能用哲學來證明數學命題。  另一名網友認為黎先生的「文明自殺」與「對決」之說只能用一個詞形容:無益。是否放棄自己的生命,與數學證明的對錯無關。反正雙方必然有一方錯誤。真理探求路途上謬誤難免,發現自己錯了認錯即可,為什麼要自殺?難道個人面子比真理重要嗎?
  • 【數學天地】地圖上的數學難題——四色定理
    兄弟二人為了證明這一問題使用了一大疊稿紙,還是沒有什麼進展。因此,格斯裡的弟弟請教了自己的老師,著名數學家德·摩爾根,摩爾根也沒有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於是他寫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數學家哈密爾頓請教。哈密爾頓收到摩爾根的信後,對四色問題進行論證。但是直到哈密爾頓逝世為止,這個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 「約當定理「攜手「鴿籠法則」可演繹證明四色猜想成立
    四色猜想最先由格斯裡(Francis Guthrie)於1852年提出,他是南非數學家,在英國讀大學;另一說法,四色猜想是由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Mobius)於1840 年提出。四色問題的內容是「任何地圖不同色相鄰區分四色足夠」。
  • 不止有哥德巴赫猜想、費馬大定理,數學界還隱藏著哪些風雲故事?
    近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數學百年風雲》,引起了不少「數學粉」「邏輯控」的關注——挑戰數學難題、經典邏輯之前,近現代數學的概貌不能不曉得,其中的「八卦」和「花絮」更是趣味盎然。古怪數學家也是不拘一格的天才雖然今天的許多科學研究需要大團隊合作,但數學家通常獨自工作。
  • 53年歷史的猜想被否定,數學家找到赫德涅米猜想反例
    大家好,我是大老李,這期節目讓我們在質數話題中插播一則新聞,它有關數學家在圖論領域裡的一個發現。在今年9月,俄羅斯數學家雅羅索夫·什託夫(Yaroslav Shitov )發表了一篇僅三頁的論文,論文中,其發現了一個有53年歷史的圖論領域中的猜想的反例,從而推翻推翻了這一猜想,這個猜想名為:史蒂芬·赫德涅米猜想(Stephen Hedetniemi conjecture)。
  • 世紀難題「黎曼猜想」被證明了?它究竟說了個啥?
    新華社記者羅歡歡攝讓數學家們魂牽夢縈的「黎曼猜想」美國數學家蒙哥馬利曾說,如果有魔鬼答應讓數學家們用自己的靈魂來換取一個數學命題的證明,多數數學家想要換取的將會是黎曼猜想的證明。這個由德國數學家黎曼於1859提出的難題,已經困擾世人一個半世紀。
  • 那個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到底在猜什麼?
    作為數學家,哥德巴赫其實是一位業餘玩家。但他提出的「哥德巴赫猜想」卻成為了世界三大數學猜想之一。另外兩個則是費馬大定理和四色猜想,並且這兩個猜想已經被數學家證明。然而「哥德巴赫猜想」卻仍是世界級未解之謎。 (收看全集請點擊文章末端「閱讀原文」)哥德巴赫其實專業學習的是法學,後來卻對數學研究產生興趣,做了一名中學教師。
  • 年近90的數學家要證明「黎曼猜想」?一起來圍觀!
    黎曼猜想由德國數學家波恩哈德·黎曼於1859年提出,很多深入且重要的數學和物理結果都能在它成立的大前提下得到證明。然而,一直未曾有人能攻克它。然而,就在今天,被譽為本世紀最偉大數學家之一,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英國皇家學會前主席、數學家麥可·阿提亞在德國海德堡獲獎者論壇上闡述了其給出的「黎曼猜想」證明過程。
  • 【學術風暴】從黎曼猜想看數學難題的前生今世
    學術君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聽說過這個著名的猜想。1742年6月7日,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在寫給著名數學家歐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兩個大膽的猜想:一、任何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奇質數之和;二、任何不小於9的奇數,都是三個奇質數之和。這就是數學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歐拉在給哥德巴赫的回信中,明確表示他深信哥德巴赫的這兩個猜想都是正確的定理。
  • 日本數學家解開最重要數學猜想卻無人能懂—新聞—科學網
    同一天,中川明尾向他的合作者、英國諾丁漢大學數論學家Ivan Fesenko發郵件說明了這一消息,後者隨即下載了論文開始閱讀,並且很快就覺得「迷惑了」。「我覺得這些文章簡直不能夠理解。」Fesenko說。 Fesenko隨後把文章轉發給瞭望月新一所在的算術幾何領域的一些頂尖專家,由此找到ABC猜想證明的消息很快便傳播開來。數日內,數學博客和網上論壇中對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