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全球的四色問題

2020-11-16 數學經緯網

1、「四色猜想」的由來

1852年,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弗南西斯·葛斯裡,在對英國地圖著色的時候,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對無論多麼複雜的地圖,只消用四種色調就足以將相鄰區域分開。弗南西斯感到這絕不是一個偶然現象,其中說不定隱藏著某種深刻的科學道理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胞兄弗德雷克·葛斯裡,請他解決。後者是著名數學家德·摩根教授的學生。他對弟弟提出的問題很感興趣,並敏銳地感到,這個地圖著色問題很可能是個數學問題,於是準備給出數學證明。儘管他絞盡腦汁,卻百思不得其解。當年10月23日,弗德雷克第一次用數學的形式作為「四色定理」請求德·摩根給以證明。摩根教授對自己的學生所提出的定理有著濃厚的興趣,當即寫信將這事告訴了他在三一學院時的學友、著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哈密爾頓爵士: 「我的一個學生今天要我為他提供一個充分的理由,來說明一件我自己還無法判明究竟是對的還是錯的事實。他說,如果畫一張圖,圖上任意分成許多部分,凡是有共同邊界線的兩部分要塗上不同的顏色。那麼,大概需要四種顏色,而不需要更多的顏色就可以了。請問:難道不能夠構造出一個需要五種或者更多種顏色的圖麼?

圖1

摩根教授期望這位智慧超人的超複數的締造者能夠給出答案。哈密爾頓爵士根本沒有想到,一個學生提出的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問題,居然會如此意想不到的困難。他經過長達13年的冥思苦索,直到1865年逝世為止,對此染色定理,始終一籌莫展,毫無結果。

哈氏死後13年,1878年6月13日,一位當時很有名望的數學家凱萊,在數學年會上宣讀他曾在倫敦數學會會刊上發表過的一篇文章時,將上述問題歸納為「四色猜想」。並在 1879年英國皇家地理會創辦的第一期會刊上,再次提及這個「猜想」,徵求對這一「猜想」的正確解答。

川凱萊的文章和講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吸引了一大批很有才華的有志之士去探索這一難題的奧秘。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群有志之士中,有的人並不是以數學為專業的,而僅僅是對「四色猜想」著了迷而改攻數學的。這便是轟動全球的「四色猜想」的由來。

圖2

2、發揚風尚的遊戲

自凱萊歸納出「四色猜想」後,恰好一年光景,律師出身而改鑽數學的數學家肯普寫成一篇論文,給出了第一個證明。證明發表以後、人們普遍認為「四色難題」 已成為歷史,「猜想」已變為現實。不料11年後,到了1890年,有位年僅20歲的後起之秀希伍德指出肯普的證明是錯誤的。這樣一來, 「四色猜想」依舊懸而未決。希伍德在指出肯普律師的錯誤時,也肯定了他的成績,並且還採用肯普在論文中提供的方法成功地證明了「五色定理」。

經過這次波折,研究「四色猜想」的情緒更加振奮起來。熱衷這一難題的有志者比比皆是。為了讓人們憑直覺在客觀上證實這個猜想必然成立,數學家史蒂芬還設計出一種風行一時的「染色遊戲」。遊戲由兩人(或多人)參加,第一人任畫一閉合區域,由對手著色;著完色後,後者再畫一閉合區域讓對手(或是第三者)染色,如此循環進行。遊戲規定,不論誰,若著色完畢並畫出閉合區域後,迫使後繼者非染第五種色調不可時,便判誰為負。這個規定很有意思,整個遊戲中,每次染色都得為後繼者著想,不能迫使他用第五種色。如圖3,當E區畫定時,D區只能染黃色。否則,由於E區與前四區相鄰,後繼者非染第五種顏色不可。這充分表明,要想迫使對方非染第五種顏色,那真是易如反掌。 可是,遊戲規定,誰這樣作誰便為負。所以,必須時刻發揚風格,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圖3

那麼,是否只要切實地注意發揚風格,就確實能立於不敗之地呢?據說,自倡導染色遊戲以來,沒有誰真正負過一次。這在客觀上便生動表明:不管閉合區域多麼複雜、多麼怪,只用四色塗染,相鄰區域肯定能分開。換句話說,「四色猜想」的必然成立是毫無疑義的。

但是,遊戲畢竟是遊戲,它只能說明四色猜想成立與否的趨向性,怎麼也不能用遊戲去代替科學證明。那麼,在理論上得如何下手去證明呢?長時期來,成千上萬的數學工作者和愛好者深為這一難題所困擾。

3、耐人尋味的插曲

在「四色猜想」的進軍途中,有著不少耐人尋味的插曲。有位才思過人、謙虛持重、聲望崇高的名數學家,一度擔任過愛因斯坦數學導師的閔可夫斯基教授,也因輕視這一問題的難度而鬧出過一則小笑話。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次,他正給蘇黎士大學的研究生們上課,一時興起,談起「四色問題」來。他滿不在乎地說: 「四色猜想之所以一直沒有獲得解決,究其緣由是因為當今世界第一流的數學家們,還沒來得及研究它。其實,要解決這一猜想,並不見得會有多難。」說著便拿起粉筆,即興推演,潛以為能一揮而就,當場解決這一難題。他一口氣寫了幾黑板,沒料到越寫情況越複雜,越講頭緒越繁多,講著講著,不由自主地「掛」起黑板來了。雖然如此,教授毫不灰心,他堅信自己確有能力揭開奧秘,決不草率收兵。第二天、第三天……一連幾天都接著講,接著算,接著寫。同樣,每一次都「掛」黑板,而且一次比一次更狼狽。閔可夫斯基對證明這一猜想所需的工作量遠遠估計不足,結果, 「馬克松」式的一連「掛」了幾個星期黑板,搞得他焦頭爛額,不得不中途告吹。幾裡期後的一天上午,他疲憊不堪地走進教室。這時,正值雷電交加,大雨傾盆,閔可夫斯基十分愧疚地說: 「唉!看來,上帝在責怪我狂妄自大!四色猜想真難呀,我簡直拿它毫無辦法!

圖4

從閔可夫斯基為「四色猜想」空前受挫之後,「四色問題」與「費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齊名,即使人津津有味,又令人望而生畏。

4、「四色定理」的例證

對「四色定理」,要給出一般證明的確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是對若干特殊情形,我們不難給出完滿的證明。為了給讀者提供資料,現在就正十二面體可用四色塗染作為例證 以窺一斑。

為了畫圖方便和直觀起見,將正十二面體經過「開孔」,「展開」,「攤平」,畫成平面網絡(圖5)。

並且約定:1號面為「前面」,12號面為「背面」,2至6號面稱為「第一環面」,7至11號面稱為「第二環面」。另外,若通過正十二面體的一個旋轉,可以將兩種塗色方法的同色面完全重合時,則將這兩種塗色方案看成是相同的。有了這些規定之後,我們就可以證明下述定理:用四色塗染正十二面體,有且僅有四種不同的染色方案。

圖5

可分三個步驟進行推證:

第一步,對正十二面體著色,不管任何方案,四種顏色中每種都恰好使用三次(請讀者想想這是為什麼?)。

第二步,顯然,1號面與12號面決不能同色。並且,1號面色調必與第二環面中使用兩次的色彩相合;12號面必與第一環面塗染兩次者同色。這顯然表明,當第一環面與背面的色彩染定時,就只能按照唯一的一種染色方法給其餘各面塗上顏色。

第三步,從圖6可知,用四種顏色對正十二面體著色,一共只有十二種方案。圖中每一行所列的四種方案是互不相同的,而每列所示的三個方案皆可通過旋轉而重合。因此證明,只有四種不同的染色方案。

圖6

5、科學史的殷切囑望

上例說明,一張地圖中,國家的個數不超過12時,四色定理確實是成立的。這一成功,激發人們不懈地去提高圖中國家數目的上限:1922年,有人證明了,一張圖中國家的個數不超過25時,四色定理成立;1938年,有人把國家數目提高到32; 1940年,國家數目提高到35; 1969年,上限推到39。這就是說,1922年到1969年將近半個世紀,使「四色定理」得以成立的國家數僅僅提高了14個。這樣,要想否定「四色猜想」,至少得設計一張包括40個相鄰的閉合區域才有可能。

圖7

與此同時,還有人從另一方面開闢道路,提出一系列與四色猜想「等價」的猜想。只要這些「等價」猜想中的任意一個得到證實,那麼,四色猜想即告解決。1972年,有人在一篇論文中,對這類「等價」猜想,一口氣列出13個之多,可是誰也沒能打開缺口,闖出新路。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數學家阿沛爾教授和哈肯教授獨樹一幟,他們採用肯普當年創立的「不可避免性」與「構形可約性」這一基本思想,啟動三臺1BM360型超高速電子計算機(這是大學畢業生柯奇專為阿沛爾和哈肯裝配的),運轉1200個機時,進行了兩百億次邏輯判定,終於在1976年9月獲得「四色定理」的證明。為了紀念阿沛爾和哈肯的功績,伊利諾斯大學城烏爾班納郵局,在發布「四色定理」已經獲證消息的當天,便加蓋了紀念郵戳"FOUR COLORS SUFFICE!"(只要四種顏色就夠了)藉以記錄下這亙古以來 的奇蹟,同時,及時將成功的喜訊傳遍全球。

儘管「四色猜想」在大型超高速電子計算機的幫助下奇蹟般地變成了「四色定理」,但四色問題並未因此而宣告結束。我們知道,數學證明的傳統風格是簡明嚴謹,筆墨可互施。這個啟動超高速電子計算機也要費上千個機時的「馬拉松證明」能不能加以簡化?不用計算機械能不能給出證明?除了阿沛爾和哈肯的方法外,還存不存在其它的方法?所有這些,還擺在數學家和科學愛好者的面前!所有這些,還期待著人們去思索,去探求,去發現,去解決!所有這些,便是科學史賦予人類的殷切矚望!

相關焦點

  • 數學經典問題再現——四色猜想
    四色問題又稱四色猜想,四色定理是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四色猜想的提出來自英國。1852 年,畢業於倫敦大學的弗南西斯·格思裡來到一家科研單位搞地圖著色工作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每幅地圖都可以用四種顏色著色,使得有共同邊界的國家著上不同的顏色。」
  • 【數學文化】「四色問題」是什麼?
    這個問題到了數學家手裡,就變成著名的四色猜想(也稱四色問題)。數學家從節約的角度考慮,任何地圖,使得相鄰的地區塗上不同的顏色,至少得用多少種顏色呢?四色問題或者四色猜想的結論是:四色足夠!百年拼搏史說起來,這個問題可能有許多人發現過,但是第一個明確記錄在案的是剛從倫敦大學畢業不久的英國青年弗蘭西斯·葛斯瑞。
  • 二年級:美妙數學之「四色問題」(0125二)
    四色問題又稱四色猜想、四色定理,是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四色問題的內容是「任何一張地圖只用四種顏色就能使具有共同邊界的國家著上不同的顏色。」也就是說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一張地圖只需四種顏色來標記就行。    1852年,畢業於倫敦大學的格斯裡來到一家科研單位搞地圖著色工作時,發現每幅地圖都可以只用四種顏色著色。
  • 「四色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為什麼能困擾數學家近半個世紀!
    這個問題到了數學家手裡,就變成著名的四色猜想(也稱四色問題)。數學家從節約的角度考慮,任何地圖,使得相鄰的地區塗上不同的顏色,至少得用多少種顏色呢?四色問題或者四色猜想的結論是:四色足夠!他把這個想法告訴正在倫敦大學學習的弟弟弗雷德裡克,他弟弟當然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於是向他的老師、著名數學家德·摩爾根請教,他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便於1852年10月23日寫信給當時最偉大的科學家哈密頓,這成為四色問題第一個人歷史文獻。
  • 四色的地圖問題
    四色的地圖問題   1976年,著名的四色地圖問題由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K·阿佩爾和W·哈肯用計算機給予了證明,但他們的計算機證明依然面臨著挑戰.   四色問題要求證明:每一張畫在平面上的地圖能夠只用四種顏色著色,使得所有鄰接的地域都有不同的顏色.
  • 過路人摘錄四色猜想
    四色猜想的提出來自英國。1852年,畢業於倫敦大學的弗南西斯?格思裡來到一家科研單位搞地圖著色工作時,發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看來,每幅地圖都可以用四種顏色著色,使得有共同邊界的國家著上不同的顏色。」這個結論能不能從數學上加以嚴格證明呢?他和在大學讀書的弟弟格裡斯決心試一試。兄弟二人為證明這一問題而使用的稿紙已經堆了一大疊,可是研究工作沒有進展。
  • 四色猜想到底被證明出來了嗎?
    四色定理是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其證明難度足以媲美費馬大定理,迄今為止,尚無人能從理論上證明四色定理。1852年,一位大學生古德裡在對地圖進行著色工作中驚訝地發現,每副地圖只需用四種顏色就可以實現不混淆的目的。什麼意思呢?
  • 關於四色問題有一些想法
    比如我簡單地思考了一下四色問題當然,在這之前我們需要嚴肅地介紹一下背景所謂四色問題,最初是由地圖塗色而來四色問題現在應該叫做四色定理,藉助計算機,數學家到目前為止給出了前後共計三代的機器證明計算機的解法大致思路是利用窮舉法,驗證經過歸納的、有限種情況的可約構形「四色」都成立
  • 【數學天地】地圖上的數學難題——四色定理
    為了尋求答案,格斯裡和正在讀大學的弟弟決定把這個問題從數學上加以嚴格證明。兄弟二人為了證明這一問題使用了一大疊稿紙,還是沒有什麼進展。因此,格斯裡的弟弟請教了自己的老師,著名數學家德·摩爾根,摩爾根也沒有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於是他寫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數學家哈密爾頓請教。哈密爾頓收到摩爾根的信後,對四色問題進行論證。但是直到哈密爾頓逝世為止,這個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 中國哲學狂人挑戰世界頂級數學難題四色猜想
    哲學家黎鳴 (攝影/本報記者 曲立巖)     哲學家黎鳴自稱受老子《道德經》啟發已破譯「四色定理」     近日,哲學家黎鳴在其博客上發表的文章《感謝老子,我發現了———「四色」難題終獲簡潔而絕妙證明》引起了記者的好奇。
  • 四色定理 - 區分地圖上的每個區域我們需要幾種顏色?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要完成隨意一幅地圖的分區染色,我們至少需要幾種顏色呢?這個問題的猜測最早始於1852年,畢業於倫敦大學的格裡斯來到一家科研單位搞地圖著色工作時,發現每幅地圖都可以只用四種顏色著色。這個現象能不能得到數學的證明呢?他和他正在讀大學的弟弟決心試一試,但是稿紙已經堆了一大疊,研究工作卻是沒有任何進展。
  • 黎鳴:三元邏輯就可破解四色猜想(組圖)
    這是一個關於地圖的問題,即每幅地圖都可以只用四種顏色著色,使得有共同邊界的國家都被著上不同的顏色。150多年來,不斷有數學家、科學家挑戰四色猜想,直至1976年,美國數學家阿佩爾與哈肯在兩臺不同的電子計算機上,用了1200個小時,做了100億次以上的判斷,宣布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證明,轟動了世界。
  • 「四色猜想」是什麼為什麼它困惑了大多數數學家近半個世紀!
    四色問題或者四色猜想的結論是:四色足夠! 百年拼搏史 說起來,這個問題可能有許多人發現過,但是第一個明確記錄在案的是剛從倫敦大學畢業不久的英國青年弗蘭西斯·葛斯瑞。1852年,他給一張英國地圖著色時發現,四種顏色足夠。他於是猜想對任何地圖也是如此。
  • 塔城市:「四色」分類問題管理法
    2013年,塔城市創建「四色」分類問題管理法,即:各黨委、村隊(社區)分別製作本轄區「民情地圖」,展示本轄區詳細地形圖、基本情況、幫扶單位、工作隊成員等。各單位將工作隊入戶摸排的各類問題按照輕、重、緩、急進行分類,拿出解決問題方案,並重點將解決問題進度進行公示,以「紅色」標記尚未解決的矛盾問題;以「黃色」標記正在解決的問題;以「藍色」標記已解決的問題;以「綠色」標記群眾評議。此法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並形成長效機制,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繼續深入推廣。
  • 四色問題貫穿全片4次出現,盲點問題真假難辨4次上演
    四色問題:任何一張地圖把相鄰區域都塗上不同顏色,只需要四種顏色就能完成四色問題的驗證>,是石泓對數學的熱愛四色問題的第一次出現,是電影開片時一本發黃地《數學四色問題證明》放在書桌上,然後看到一個男人伏在桌子睡覺的畫面,身下的書桌上鋪滿書、筆記、稿紙。
  • 闖海人攻下逾一個半世紀數學名題——四色問題
    據悉,闖海人協會秘書長王予經過三四十年努力,終於攻下逾一個半世紀數學名題——四色問題,給出了該問題的首個人工證明。 四色問題,也叫四色猜想,是組合數學與圖論領域的一道著名難題,最早由英國人格斯裡於1852年提出,其大意為:在用不同顏色區分地圖上的不同國家時,僅用四種顏色就足夠了。 自該問題問世逾一個半世紀以來,不乏許多歷代一流數學家曾對其躍躍欲試,但都沒有成功。四色問題也因之與哥德巴赫猜想、費馬大定律一起名列「世界三大數學難題」。
  • 《嫌疑人X的獻身》:貫穿全片的四色問題,是對夢想的追尋和熱愛
    1、四色問題的驗證,是石泓對數學的熱愛 四色問題的第一次出現,是電影開片時一本發黃地《數學四色問題證明》放在書桌上,然後看到一個男人伏在桌子睡覺的畫面,身下的書桌上鋪滿書、筆記、稿紙。
  • 從四色猜想到「四色定理」
    報告地點:數學樓202報告時間:12月10日9:30-10:30報告人:廈門大學錢建國教授報告題目:從四色猜想到「四色定理」—— 一個充滿故事的傳奇摘要: 歷經一個半世紀, 地圖著色「四色猜想」一直施展著它的魔法,吸引了無數頂尖數學家和民間數學家. 1976年, 哈肯和阿佩爾藉助計算機完成了四色猜想的證明
  • 趣聞|四色定理
    1878~1880年兩年間,著名的律師兼數學家肯普(Alfred Kempe)和泰勒(Peter Guthrie Tait)兩人分別提交了證明四色猜想的論文,宣布證明了四色定理。11年後,即1890年,在牛津大學就讀的年僅29歲的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確計算指出了肯普在證明上的漏洞。他指出肯普說沒有極小五色地圖能有一國具有五個鄰國的理由有破綻。
  • 四色定理用於解析晶體磁性能
    疇結構可用四色定理來理解如圖所示,a圖中的晶體材料的疇結構,依照四色定理可染色為b圖「模樣」;而c圖中第二種晶體材料,需依照特殊版本四色定理,染色後為d圖,顯示為紅藍綠三種顏色中的深色或淺色。 有時候,一條理論所產生的影響,遠遠超出其誕生的初衷。這一情況如今正適用於數學領域的四色定理。這條幾百年前被最初一代製圖師們用於繪製地圖的理論,如今竟可用來了解晶體結構及複雜材料的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