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孝忠
2017-05-02 20:44 來源:澎湃新聞
由政府來主導的老區活化,往往策劃痕跡太深,補太多的妝,只會淪為庸脂俗粉。但西營盤的復甦完全由民間的商家主導,因此在精緻中,往往帶有一些原始的野性,這種新舊混搭風格才是西營盤吸引人的原因。
一般的老區活化過程都有跡可循,它們往往是地處城市中心的邊陲,有一定的歷史厚度,有某某某看上了這裡較為低廉的租金及樸質的氛圍,開了一家優質的咖啡館或餐廳或精品酒店,口碑好了,人潮來了,更多人加入了戰局,媒體開始熱烈報導,西營盤就這樣由回憶深處被打撈起來了。
歷史悠久的西營盤迎來時髦的鄰居高街一帶極為愜意,有個建造於1892年的國家醫院外籍護士宿舍的原址,並同時兼任香港人口中著名的鬼屋。這棟紮實的老樓帶有濃厚的英式殖民地風格,由於曾經被改造成神經病醫院,後來遭到閒置,從此鬧鬼的傳說就在這棟雄偉的建築上縈繞不散,現在它已經改造成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大樓對面則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公園內設有運動設施和足球場,外牆則壘以有了一定年月的巖石,陡峭的東邊街上,一排細葉老榕樹破格而出,緊抓住石壁不放的老根和垂直而下的鬚根,生命力頑強。陽光透過密密麻麻的葉片,給東邊街上撒上斑駁的碎影,這絕對是香港最漂亮的小街道之一。在附近街市買好菜的老人,和戴著耳機跑步的老外,在我身邊擦肩而過,一快一慢的步履,都是生活。
西營盤的傳統街市離此不遠有個西營盤街市,生龍活虎的叫賣聲夾雜著魚腥味,一地的溼漉漉和髒兮兮,攤子上擺賣了色彩繽紛的海鮮,在黃色燈光的照耀下,靜悄悄的透著生氣。我很喜歡逛香港的街市,亂七八糟的,卻也有一種毫不矯情的生活氣息。街市旁邊則有一家據說開業於1928年的關興記,專賣豆腐、豆花、豆漿和雜貨,毫不起眼的站穩了超過90年,味道肯定不錯。
西區社區中心本身就是西營盤街區裡有名的老建築老區的街頭巷尾近年來也混入了不少漂亮的小店,在最老的土地上恣意綻開,最古老和最時興,格格不入的並列,才顯得有趣。已經在亞洲打響知名度的峇里島名店Potato Head也在西營盤開設了新店,我一踏進去,就想要喝杯咖啡再離開。周末早上已經在播放妖嬈的舞曲音樂,咖啡因和跳躍的音符能輕易地把人喚醒,由著名日本建築師藤本壯介所設計,延續了Potato Head一貫的熱帶懷舊風格。店內擺滿了老家具,天花板則吊滿了盆栽,由南洋移植來到歷來就華洋雜處的西營盤,一點也沒有水土不服的症狀。不遠處還有一個Speak easy酒吧Ping Pong 129,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酒吧蠻好玩,門面是兵乓球室,拾級而上,推門而入, 濃厚的後工業設計加上種類齊全的琴酒,讓這家酒吧成了西營盤越夜越美麗的據點。
精神書局有學校的地方就能容納書店,精神書店是街區裡頗具盛名的二手書店。逼仄的空間裡堆滿了文史書籍,喜歡淘舊書的人,或許會在這裡找到寶。書店創建於1958年,年輕老闆黃寶龍繼承了祖父的事業,為了鼓勵閱讀,甚至購買了幾部腳踏車,讓文青騎著車遊覽香港西部風光,讓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有了完美結合。這個帥氣的老闆,還是個童星呢,在經典港劇《大時代》裡扮演過童年方展博。自行車日租80港幣,老闆卻回贈40元,讓客人在店裡購書。想想現在當書店老闆真不容易,賣書之餘,還得販賣生活方式,所以我也就順手挑了幾本書,然後繼續在西營盤裡遊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香港 老街 散步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