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科學家發現了新的幾何,開啟計算網格新時代?

2021-01-15 CFD界

在動物的生長過程中,身體的各個器官會發展成不同的結構。人類對這種結構細胞的理解少之又少。


基於生物學上的研究,近期科學家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表示發現了一個新的幾何形狀,名字也很酷炫,類似搖滾樂隊的Scorpion,叫做



Scutoid



新幾何是什麼意思呢?Scutoid就像是立方體,也像是球型,但它什麼也不是。它是下圖這個玩意:




Scutoid是科學家從上皮組織中,觀察細胞發展/變形的形狀而得來的。動物的上皮細胞中,緊密的堆疊在一起,但形狀通常不固定。


達爾文的進化可沒有那麼簡單,幾種基本的傳統幾何可不能造就偉大的人類和打不死的小強。不如在肢體活動彎曲的時候,這些上皮細胞是怎麼進行排隊的呢?


在排隊的過程中,新細胞的排列要保證組織能消耗的最小化;以及密不可分的。



比如上圖就是在果蠅身上取出來的上皮細胞,也是Scutoid幾何形狀的發展過程。


Scutoid之所以有這麼一個酷炫的名字,你想的也是對的。科學家最開始發現這個形狀的時候,覺得跟甲殼蟲的蓋子有點相似。





發現了新幾何形狀,那麼有什麼用呢?還得我們CFDer分析分析。首先,這個形狀可以緊密的進行堆積並且填充,如下圖




這看起來就是CFD裡面的計算網格。在CFD計算中,需要所有的有限體積填充全部計算區域。


目前現存的比如六面體,四面體,稜柱等各個幾何類型都被CFDer用於生成計算網格。


重要的是,這種緊密填充的特性已經被科學家從數學上給予證明:



那麼是否可以用Scutoid來生成計算網格呢?對於CFD計算是否友好呢?目前還沒有計算物理方面的研究人員對此進行研究。不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或許CFDer可以開創一個新的學科。




問題是,Scutoid中文應該叫什麼???



拓展閱讀:想看另一種鬼畜的CFD幾何形狀,請點擊:泰森多邊形






CFD中文網 | CFD界 | CFD百科

東嶽流體 ® 榮譽出品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常溫超導體 一個屬於超導體的新時代即將開啟
    人類最早發現超導體是在1911年,荷蘭科學家昂內斯首次發現汞在零下269度時電阻會消失,呈現超導狀態。就在不久前,美國一位材料科學家拉塞爾·海姆利在美國物理學會的月度會議上高調的宣布,他們發現了新的超導體,有望開啟一個超導體的新時代。會議上,海姆利通過大屏幕演示了新的超導體演變的全過程。
  • 科學家發現天使粒子 基礎物理開啟新時代
    張首晟鳳凰科技白楊7月21日凌晨,張首晟及其團隊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發現:在整個物理學界歷經80年的探索之後,他們終於發現了手性Majorana費米子的存在。
  • Nature:神經細胞以三角形網格方式記憶
    專題:Nature報導通常地圖都使用互成直角的經線和緯線來幫助定位,而英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類大腦中的「導航系統」使用的卻是由正三角形組成的網格。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首次確認人類大腦中存在這種利用正三角形網格來幫助定位的「網格細胞」。過去曾有研究發現實驗鼠大腦中存在這種細胞。
  • 計算共形幾何講義:雅可比定理
    老同學的一番話語實際上道出了學者內心最深處的恐懼:研究成果被時代所遺忘。年輕學者急於得到社會的承認,飢不擇食地選擇研究方向,發表論文;成熟的學者多半能夠甄破內心的虛榮,審視自己研究結果的真正價值,追求能夠超越時代、告慰人生的成果。工程方面的學者很容易趕上時代浪潮,風光一時,但也容易時過境遷,被時代拋棄;基礎理論方面的學者往往不被社會理解,一世清貧,但更有機會做出具有恆久價值的成果。
  • 如何用COMSOL變形網格接口模擬平移運動?
    我們將分析如何針對這一問題設定變形幾何接口。但我們首先需要快速查看 COMSOL Multiphysics 中將求解的方程組。 正在求解哪些方程組? 對象在域內的運動問題其實是一個邊界值問題。所有邊界的位移已知,並能用於定義網格在兩個域內的變形。 針對網格在每個域內的變形,我們有四種計算方法:Laplace、Winslow、超彈性和 Yeoh 平滑類型。
  • 新書訪談 |張正科教授談計算流體力學網格生成方法
    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張正科教授來介紹由他與團隊撰寫的新書《計算流體力學網格生成方法》。,網格生成也出現了成熟的商用軟體,如 GRIDGEN 、 ICEM 等,已普遍應用於相關領域.高校學生使用網格生成軟體最大的問題是,雖然經過培訓,很快會應用這些軟體生成網格,但並不清楚高質量的網格的標準,對軟體中的一些名詞術語也理解不深,這對高效率生成高質量網格並進行流場計算形成制約,因此需要對學生進行網格生成基本知識的培訓.基於此,從2006年開始,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開設了 「計算流體力學網格生成
  • 我校圖形與幾何計算實驗室在頂級計算機類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近日,我校數學科學學院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合肥)圖形與幾何計算實驗室(http://gcl.ustc.edu.cn)的研究組在幾何信息壓縮感知理論及應用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全文發表在計算機圖形學領域唯一的一區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TOG) 上。
  • 把網格與計算結果放在一起看
    1、領導下周要聽匯報,計算時間只能是幾個小時到兩三天。2、用不上頂級的計算機,你的工資不高,沒必要用太貴的計算機節約你的時間。一張二維圖片,有幾百萬到幾千萬的像素。你用幾百萬到幾千萬的網格,描述一個三維空間。平均到每個二維平面,只有幾十萬的網格。用這些網格描述的流動確實不夠精細。為了用遠遠不夠的網格,描述複雜的流動,只能節約著使用網格,在重要的地方多放一點網格,不重要的地方少放一點。
  • Soc:網格計算有望揭助科學家示地球生命起源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期,在英國國家網格計算(computing grid)平臺和美國TeraGrid系統的幫助下,倫敦大學學院(UCL)科學家有望揭示地球早期生命起源之謎。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深海熱液噴口可以孕育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有機生物分子,但他們卻不清楚這些生物分子是如何倖存於熱液噴口的高溫高壓環境中。倫敦大學學院計算科學中心彼得·科文伊教授和他的同事們使用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網格系統實現計算機模擬,進而探測DNA分子植入分層礦物後的結構性和穩定性。迄今為止,計算機模擬技術很少用於探測理解早期生物分子形成的化學途徑。
  • 科學家發現新的新的拓撲絕緣體—鉍
    Vergniory,發現了一類新的材料:高階拓撲絕緣體,相關研究成果近期已發表在了《自然物理學》雜誌上,題為《鉍中的高階拓撲》。理論物理學家首先預測了這些絕緣體的存在,這些絕緣體在晶體邊緣具有導電性能而不是在其表面上,並且具有導電性而不會消散的特性。 現在,這些新特性在鉍中通過實驗證明。
  • 英科學家發現新的「痛覺基因」
    最近,一個由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識別出一種新基因PRDM12,對痛覺神經的產生和形成至關重要,可作為藥物標靶,有助於開發出緩解疼痛的新方法
  • 每日天文資訊精選|科學家發現常溫超導體 一個屬於超導體的新時代...
    每天關注一些事,小編今天帶大家看看天文的那些事兒1、科學家發現常溫超導體 一個屬於超導體的新時代即將開啟超導體同時又稱為超導材料,它們是指在某一溫度條件下,電阻變為零的導體。人類最早發現超導體是在1911年,荷蘭科學家昂內斯首次發現汞在零下269度時電阻會消失,呈現超導狀態。就在不久前,美國一位材料科學家拉塞爾·海姆利在美國物理學會的月度會議上高調的宣布,他們發現了新的超導體,有望開啟一個超導體的新時代。會議上,海姆利通過大屏幕演示了新的超導體演變的全過程。這說明在高壓和接近常溫的條件下,LaH10不再「阻止」電子流動,變成了超導體。但是超導體不同。
  • CFD網格技術的發展成就
    CFD計算方法先進、計算精度高、計算效率高、計算穩定性好、對計算機內存等硬體資源要求低,在同樣的物理空間裡,需要的網格點數比非結構網格要少。、有序性限制了其對複雜幾何構型的適應能力,其網格生成較困難,網格生成的人工工作量比非結構網格要多。
  • 數據時代幾何處理與建模的研究進展與趨勢
    1 引言   1.1 數字幾何處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和數據時代的新應用需求從簡單物體的理解分析,到複雜甚至多物體的聯合分析,從簡單物體的建模渲染和交互,到複雜和整個場景的建模渲染和交互,這些需求都給傳統的幾何處理領域帶來了新的衝擊,引導著數位化幾何處理的潮流。
  • 併購潮來襲 美國頁巖油正開啟新的時代
    原標題:併購潮來襲,美國頁巖油正開啟新的時代   美國頁巖油行業掀起一股併購潮,產量高速增長的時代結束了
  • 牛頓生前曾預言:地球可能會在2060年「重置」開啟新的神聖時代
    牛頓生前曾預言:地球可能會在2060年「重置」開啟新的神聖時代
  • 併購潮來襲,美國頁巖油正開啟新的時代
    美國頁巖油行業掀起一股併購潮,產量高速增長的時代結束了,新的時代正在開啟。 在此前經歷了一系列的破產事件後,美國的頁巖油行業開始抱團取暖。近期,美國頁巖油生產商之間的併購活動變得越來越頻繁,動不動就是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併購交易。
  • Nature:研究發現新的炎症信號通路
    都柏林大學研究人員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當感知細菌威脅時,引發炎症的一種新信號,研究人員也已經能夠在實驗室模型中阻斷這一信號,這預示了未來治療炎症性疾病的新方法。這項研究發表在Nature雜誌上,都柏林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科學家發現感知細菌威脅存在下,巨噬細胞如何改變他們消耗能量。
  • 第47個梅森素數被發現 連續寫下來長度超50千米
    他在《幾何原本》中論述完全數時就曾研究過這種特殊的素數。由於梅森素數有許多獨特的性質和無窮的魅力,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眾多的數學家和無數的業餘數學愛好者對它進行研究和探尋。2300多年來,人類僅發現47個梅森素數。由於這種素數珍奇而迷人,因此被人們譽為「數學珍寶」。  梅森素數的研究難度極大;它不僅需要高深的理論和純熟的技巧,而且需要進行艱巨的計算。
  • 美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大梅森素數
    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臘數學大師歐幾裡得就開創了探尋「2的P次方減1」型素數的先河,他在《幾何原本》這一經典著作中論述完全數時曾研究過這種特殊素數。由於梅森素數具有許多獨特的性質和無窮的魅力,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眾多的數學家,如費馬、笛卡爾、萊布尼茲、歐拉、高斯、哥德巴赫、哈代、柯爾等和無數的數學愛好者對它進行研究和探尋。這種素數珍奇而迷人,因此被人們稱為「數海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