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
2019年3月22日和23日,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牽頭承擔的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項目「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alpha粒子過程對等離子體約束性能影響的理論模擬研究
-
新能源:磁約束核聚變
日前,中國科技大學宣布,我國首臺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KTX)各系統的部件研製建造工作全面完成,進入裝置的最後整體安裝調試階段。從核裂變到核聚變,科學家們始終在尋找最清潔的能源。早在1942年12月2日,美國物理學家E·費米在芝加哥大學校園內一個球場上建成了世界第一個核反應堆。由此,人類開創了釋放核能的新時代。
-
ITER計劃專項"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位形研究"項目啟動會在我校召開
ITER計劃專項"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位形研究"項目啟動會在我校召開 11月13日,ITER計劃專項2011年度國內研究項目"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位形研究"
-
國內首臺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裝置在中科大正式運行
人民網合肥11月3日電(胡磊)經過兩個多月的系統調試,今天上午,國內首臺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KTX)「科大一環」正式運行放電。 KTX是中國完全自行設計、自主研製集成的國際先進反場箍縮裝置。
-
雷射約束和磁約束是可控核聚變的兩種方式
圖片來自網絡核聚變分為兩種:一種是雷射約束核聚變,也成為慣性約束核聚變。慣性約束核聚變是把幾毫克的氘和氚的混合氣體或固體,裝入直徑約幾毫米的小球內。從外面均勻射入雷射束或粒子束,球面因吸收能量而向外蒸發,受它的反作用,球面內層向內擠壓(反作用力是一種慣性力,靠它使氣體約束,所以稱為慣性約束),就像噴氣飛機氣體往後噴而推動飛機前飛一樣,小球內氣體受擠壓而壓力升高,並伴隨著溫度的急劇升高。當溫度達到所需要的點火溫度(大概需要幾十億度)時,小球內氣體便發生爆炸,並產生大量熱能,這種爆炸就是慣性約束核聚變。
-
他開創了等離子體宇宙學,提出一個概念得到廣泛支持
而後阿爾文在烏普薩拉大學和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物理學院教授物理學課程,1940年起擔任斯德哥爾摩皇家理工學院教授。1967年,阿爾文移居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哥分校和南加州大學執教。1991年退休,退休時是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哥分校的電機工程教授和皇家理工學院的等離子體物理教授。退休後來往於加利福尼亞州和瑞典之間。1995年逝世,終年87歲。
-
人造小太陽之磁約束核聚變 | 中國工程院院刊
磁約束聚變 磁約束聚變是利用特殊形態的磁場把氘、氚等輕原子核和自由電子組成的處於熱核反應狀態的超高溫等離子體約束在有限的體積內,使等離子體受控制地發生大量的原子核聚變反應,釋放出能量。
-
羅平受邀參加磁約束聚變安徽實驗室發展戰略研討會
原標題:羅平受邀參加磁約束聚變安徽省實驗室發展戰略研討會12月2日上午,安徽省科技廳廳長羅平參加磁約束聚變安徽省實驗室發展戰略研討會暨CRAFT/EAST科技委員會會議並在開幕式上致辭會議由中科院合肥物質院等離子體所主辦,來自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18名院士、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中國首臺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裝置實現常態運行
原標題:中國大型實驗裝置「科大一環」實現常態運行中國大型實驗裝置「科大一環」實現常態運行 獲國際同行「點讚」中新網合肥11月4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從中科大採訪獲悉,中國首臺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科大一環」,初步實現裝置常態化運行。
-
發現一種新方法,可以防止等離子體中的磁泡,幹擾核聚變反應
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一種新方法來防止等離子體中令人討厭的磁泡(磁島)幹擾核聚變反應,這為提高核聚變能源設備的性能提供了一種潛在方法。它來自於管理射頻(RF)波以穩定磁泡,這可能會擴大並造成幹擾,從而限制ITER的性能,ITER是正在法國建設的國際設施,以證明聚變電力的可行性。美國能源部(DOE)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PPPL)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控制這些磁泡(磁島)的新模型。
-
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整體極化」理論獲證
最新發現與創新 宇宙在最初誕生的百萬分之幾秒內以「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形式存在,這種類似「電漿」的狀態被認為是固體、液體、氣體之後的第四種物質形態。近日,我國科學家首次提出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整體極化」理論,被美國布魯克海文實驗室重離子碰撞實驗證實,該實驗室RHIC-STAR國際合作組織發言人許長補教授認為,超流體中相對論量子「整體極化」的提出和被證實是近年來世界高能核物理領域裡的最重要突破。該實驗結果已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
中國科大建成我國首臺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裝置
每兩分鐘即可獲得一次放電,最大等離子體電流可達180千安……11月3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消息,我國首臺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裝置——「科大一環」正式建成運行。
-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9年度申報指南項目答辯評審...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9年度申報指南項目答辯評審專家名單公告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6 張勇 西南交通大學 7 李來風
-
魔性的磁流體了解一下
該流體在靜態時無磁性吸引力,當外加磁場作用時,才表現出磁性,正因如此,它才在實際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理論上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用納米金屬及合金粉末生產的磁流體性能優異,可廣泛應用於各種苛刻條件的磁性流體密封、減震、醫療器械、聲音調節、光顯示、磁流體選礦等領域。
-
中國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在合肥開始總裝
目前世界各國投入研究力量最大的是磁約束核聚變,而這其中託卡馬克裝置則被認為是最有希望在未來取得突破的一種可控核聚變發電裝置結構。而在託卡馬克基礎上研製的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英文:Torus Experiment)則是這一領域的最新成果,美國在1999年投入使用的「國家球形環實驗」裝置是世界首個此類裝置。
-
...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alpha粒子...
alpha粒子過程對等離子體約束性能影響的理論模擬研究」和「聚變堆金屬材料中子輻照計算模擬」項目,以及指南中設立的專門面向人才培養的「面向聚變堆的高Z雜質輸運與等離子體約束性能相關性的研究」、「環形磁約束等離子體中電磁湍流特性及其對輸運過程影響的研究」、「強磁場等離子體輸運與約束相關問題的理論與模擬研究」、「QH模形成的物理機制及不同高約束模式間的轉換機制」等6個項目啟動會於22日和23日在北京召開
-
在螺旋融合等離子體中,兆電子伏範圍內,證明α粒子的約束能力!
一個核聚變研究小組成功地證明,在螺旋系統中,能量在兆電子伏(MeV)範圍內的高能離子在等離子體中具有優越的限制,這就保證了在螺旋反應堆中實現聚變能所需的阿爾法(α)粒子(氦離子)約束。高溫等離子體中的氘氚反應將在未來聚變反應堆中得到應用。聚變反應產生能量為3.5 MeV的粒子。
-
NC:等離子體層頂表面波震蕩磁層和極光
由磁層頂表面波激發的ULF波是向內傳播的(指向地球),在磁暴期間能穿透到內磁層,但相反的過程能否發生目前仍未知。 地球內磁層的主要部分是等離子體層,它是由繞地球共轉的緻密冷等離子體組成。等離子體層粒子密度隨高度增加以對數趨勢下降,在3–6 RE(1 RE=6378 km,為地球半徑)處出現一個密度銳減的外邊界叫等離子體層頂(Plasmapause)。
-
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科研人員參加美國等離子體輸運Task Force...
報告是等離子體所EAST與美國DIIID聯合實驗工作組共同努力的結果,是等離子體所與美通用原子公司聚變研究國際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並為EAST開展高約束先進穩態運行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理論支持。副研究員潘成康代表EAST-DIIID聯合實驗工作組作了大會特邀報告,詳細分析了EAST/DIII-D聯合實驗的高極向比壓放電的能量輸運以及其離子和電子能量輸運的特點。報告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和熱烈討論。
-
什麼是磁約束可控核聚變,什麼時候才能商業化可控核聚變發電?
無論是磁約束還是慣性約束核聚變,都是可控核聚變研究的重要方向,兩者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控制氚氘等輕元素聚合成重元素的一種方式,但兩者的原理與過程卻大相逕庭,不妨來圍觀一下!儘管磁約束與慣性在實現方式上各不相同,但基本不外乎就是滿足這兩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