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資最重要是商業直覺?

2021-01-10 中外管理傳媒

文|本刊記者史亞娟

「拿著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是件多麼盲目而高風險的事。提高項目早期成活率,才能降低投資風險、獲得高額回報。

天使投資在美國興起時,曾被歸納為來自三個「F」——家人(Family)、朋友(Friends)和傻瓜(Fools)。其中的「傻瓜」,足以說明天使投資「拿著自己的錢成就別人的夢想」,是多麼盲目而高風險的事!

事實上,天使投資的高風險性常因兩種誤區所致:一是最初「個人」主導的天使投資中,投資方向與項目選擇往往感性而為,缺少理性的專業判斷;二是天使階段投入少、回報高,引得大批「天使」蜂擁而至,幻想投入閒散資金便可坐等高額回報。

「天使投資單個項目確實投入少,誰都能投,但提高成活率必須專業化運作。」有著近30年電訊和IT從業背景,曾連續三次創業的老鷹基金創始人劉小鷹向《中外管理》分析:業餘「天使」離VC圈子還很遠,項目後續融資既找不到人「接盤」,自己又不能跟進……通常「十個項目有一個走出來就很好了」。但老鷹基金一期基金四年(2012-2015)自籌資金投資的60餘家初創公司,存活率超過90%;個別衝刺IPO的「明星項目」,一期基金帳面價值7倍以上,內部回報率(IRR)60%。

老鷹基金的投資樣本,在「九死一生」的網際網路早期創業市場引發了啟示:如何評判早期項目投資價值?VC如何減少不確定性最終盈利?創業者度過「生死輪」後,如何解決後續融資?

1

做投資最重要是商業直覺

2012年,劉小鷹在北京創辦老鷹基金。這家專注於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和「網際網路+」的多元化創投基金,2016年二期基金共投出57個項目,帳面價值兩倍以上,70%完成下一輪融資或拿到下一輪機構TS(投資意向書)。

好成績的背後,除了投資人必備的嚴謹與勤奮,劉小鷹認為商業嗅覺很重要,「我是潮汕人,在香港接受的高等教育,有多年上市公司管理經驗,也曾投身網際網路創業大潮……這種複雜的人生閱歷,讓我在以後投資生涯中能保持一種理性和商業直覺。」回首近30年的職業經歷和創投生涯,劉小鷹一路試水,得失並存。

1993年,他離開香港和記黃埔集團創辦長遠電信公司,隨後取得了諾基亞在中國首個全國總代理權,並於2000年在港上市。「1990年代諾基亞幾乎人手一部;那十年(1988-1998)可謂『踏』了移動通訊大發展浪潮。」

「儘管我是賣手機出身,但最熱衷的是高科技、信息化和網際網路。」劉小鷹說,因為大學學過計算機,所以早在2000年便投資過網際網路和海外電商。「2009年,手機市場迎來轉折點,智慧型電話完成移動通訊史朝代更迭,傳統手機成為明日黃花;諾基亞開始走下坡路,倉庫每到月底至少十億庫存,每個型號時刻面臨降價風險,(當時)我每天都提心弔膽!」

更讓他不甘的是,當時錯過了2000年PC網際網路大潮:「彼時馬雲開始在網際網路和電商上大展拳腳,而我同期只顧埋頭賣手機,錯過了他在香港富麗華酒店的A輪融資演講。」也正是因這次錯失,讓劉小鷹更珍惜始自2011年的移動網際網路大潮,翌年組建老鷹基金。他希望憑藉通訊領域的產業積累,扶植創業者開展移動網際網路創業。

從企業家到天使投資人,劉小鷹強調在「商業嗅覺」上,要摒棄一些「老闆思維」,分別體現在佔股比例、控制權和項目估值上。

首先,「天使」不宜佔股過高。儘管天使投資人是為團隊帶來首筆啟動資金的核心人物,屬分管資本的「合伙人」,但佔股高必將讓後續資本難以進入,通常10%-25%是合理的。

其次,「天使」不宜控制欲過強。部分企業家出身的「天使」控制欲很強,對創業者不是很信任,或擔心其經驗不足而要求控股,團隊支出也需大股東籤字。此時缺少經驗的初次創業者往往就答應了,但這將引發連帶問題。「投資人與團隊理念不一致時將很難推進,更拿不到下一輪投資,最後不是項目中途夭折就是推倒重來,但折返又錯過了時間窗口。」劉小鷹提醒創業者:「天使」不應具有控制權;對資本而言,即便天使階段投入金額較多,也要儘量將「控制權」交給團隊,最大限度增強創業者主人翁意識。

再者,「天使」估值要趨向合理。砍低估值未必可以「少投多佔股」。相反,估值太低團隊會稀釋很多股份,對下一輪不利;若估值過高,創業者業績指標要達到高估值的壓力也隨之增加。老鷹的做法是,估算團隊初創期需要的啟動金,通常會給一年到一年半的資金讓項目跑起來,對模式清晰、具備一定規模種子用戶的項目則會適當加大投資額。

2

提高項目成活率的方法論

劉小鷹回憶,註冊一期基金時本想募資,但鑑於天使投資的高風險性而羞於向朋友開口,只得自出資金快速試投了幾個App。「三年(2012-2014)中團隊看了上千個項目,幾乎投遍TMT所有領域,為此交了不菲學費;但一期投資的影譜科技、三網科技、趣拿、北信得實、愛換機、蘭渡文化、山脈戶外、三好網等項目,全『跑』起來了,平均升值幾十倍。」劉小鷹說,以影譜科技為例,這是一個專做視頻實時廣告植入的項目,2013年初以1000萬元估值投下,如今估值30億元,帳面升值超300倍;2014年,老鷹基金與美國德豐傑龍脈風險投資(下稱「德豐傑」)基金戰略合作,幫助德豐傑在北京成立人民幣VC和新三板基金,同步開啟了VC之旅。

而成功的VC,都善於鑽研「投資成功法則」,最終成長為知名風險投資品牌。如德豐傑,1985年至今仍管理著高達70億的美元基金,從早期階段累計投資600餘個項目,退出或上市200個項目,成功案例如百度、Twitter、分眾傳媒等。

劉小鷹對此很贊同。他將天使投資看成是創業項目的資本化入門,也是進入風險投資的第一站。項目和模式不確定因素多、失敗概率大,要有投得起、輸得起的心態。幾年下來,他帶領的老鷹基金雖有少數失敗案例,但成活率明顯高於同行,並形成了一套系統投資方法論:

第一,洞察。判斷一項目要從洞察「風口」(投資機會)開始:如「風口」是否形成,通常處於較大「風口」期的項目,已經很貴或投入已晚;找到「風口」後,再尋找、鎖定未來極有可能爆發的趨勢和細分領域,以及未來具備快速做大基因的商業模式;產品上要了解其對用戶的真正價值點,究竟能解決何種需求、如何建立黏性等;人員上要看核心股東與團隊的磨合程度和了解程度,以及團隊成員有無行業資源與潛在貢獻。

第二,估值。一是從核心創始人背景、經歷評估團隊潛在價值,二是從產品、商業模式評估項目未來價值:網際網路估值按用戶數、活躍度、留存率計算;電商則看客單價、購買率和復購率。在平衡以上兩項估值基礎上估算項目總體價值,最終決定投資金額。

第三,盡調。從業務、法務和財務三方面調查項目真實情況。

第四,投後管理。劉小鷹強調,天使投資要本著「幫忙不添亂」原則,從產品、項目、人才三方面給予創業者必要扶持。如果投資方向和創始團隊都極具價值,當公司出現困難時,「天使」要儘可能幫其把項目盤活。一是定時了解公司經營狀況以給予資源對接,如近期老鷹基金投資的「智能辦公桌」項目,因團隊需要孵化器資源,劉小鷹便促成了該項目與海爾集團戰略合作。二是注重效率,好的項目不用管太多,不好的項目管太多也沒用;反而要對潛力項目加強投後管理,幫其梳理商業模式,對接更多資源和人才,往往能提高30%-40%成活率。三是資金鍊監控,至少提前半年協助項目做下一輪融資。

3

早期投資是投未來,忌急功近利

創業者度過失敗率極高的天使輪後,最關心莫過於後續融資。這直接決定著創業項目的未來走向。

劉小鷹將早期投資看成一場持久戰,他認為天使投資也是創業投資,投資人要有足夠耐心。這反映了風險投資「遊戲」的核心——它需要一個生態,要涵蓋從種子到天使、VC、PE,最後是項目被併購或上市,一環扣一環,缺一不可。

2015年,老鷹基金加速機構化,二期基金已同步在杭州、吉林落戶,同時成立母基金和跟投基金;「老鷹」三期基金和文體VC基金正在籌備中。目標是用30年時間投資1000個成功案例,將「老鷹」品牌打造成傳承百年的創投基金。

「我要像偶像巴菲特那樣活到老投到老,未來30年堅持做創業投資,從孵化期開始建立不同階段投資機構,每年投33個項目,若能堅持30年就是999個,那時我也過80歲了。留著第1000個,看上帝何時召喚,就投給他吧!」劉小鷹饒有興致講述起自己的「1000個『天使』夢」。

然而,「股神」巴菲特30餘年取得的年化近20%高回報率,是靠固定資產長期投資所得,幾乎不涉及網際網路領域,這與追求「短平快」的國內網際網路創業投資,似乎理念相悖。

「我認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但實際上,他主投二級市場且資金體量很大,是等待經濟周期下行時『別人恐懼我貪婪』;對比之下,天使投資有「大數法則」,即假設投1000萬,10個項目中失敗9個,賠900萬,但若剩下一個成功了,100萬賺的就不是900萬。」他向《中外管理》分析:通常好的網際網路項目一年會翻兩番甚至3-5倍去做下一輪融資,因為風投投它主要看業務規模和數據,通常增速半年或一年差別就很大。等到主要KPI出來後,商業模式就被驗證,而估值也會一個階段接一個階段地漲上去……這與實體投資評估標準不同。

由此他建議:投資者儘量往前投,從天使輪開始,用時間換取更大收益。老鷹基金做到第五年仍主做早期投資,並打算一直做下去。投資要謀劃於未來,「播種」同時,收回前期「播種」是理想商業模式。

除持續跟投,劉小鷹體會做早期還要與創業者有很強「同理心」。據他觀察,再好的項目,在早期都是困難的,不僅要上線產品、低成本獲取用戶進而驗證商業模式,還要節省成本為後續融資奔走。所以投資人對早期項目不可急功近利、急於求成,要本著「看遠不看近」原則,真心幫扶創業者度過「生死輪」。至少要樹立項目「跑」5-10年的心理預期,並提前做好項目失敗的準備。

管理點評

巴菲特起步做投資的時代,正處美國行業巨頭出現和美國企業全球化擴張的交匯期,投資標的大多是行業「大塊頭」,這類企業早已具備自身產業根基,並已形成強大「護城河」。所以巴菲特的成功,關鍵在於憑藉「價值投資」理念,在一個系統性市場牢牢把握住了企業系統性增長的機會。反觀國內天使投資,所處商業環境是一個碎片化市場與網際網路交融的時代,但也是一個容易見證奇蹟的時代。老鷹基金之所以取得當下成績,可歸結為三點:一是設定了一個「3年投資1000個成功案例」的終極目標,立志將「老鷹」打造成傳承百年的創投基金;二是立足本土市場,對標德豐傑這類國際基金品牌過程中,逐漸培養商業洞察力和趨勢判斷力;三是深諳「天使投資成功法則」,形成了超越眾多「天使」的機構化運作能力,進而將機會性投資轉變為系統化增長,成功構築早期投資的「護城河」。(點評人:北京國信品牌評價科學研究院院長楊曦淪)

來源:中外管理雜誌

相關焦點

  • 黑洞投資傅娟亮相零一科技節:AI項目商業落地最關鍵
    這場以「第二天性」為主題的科技節,攜手100+全球最具創新精神的AI科技公司、40+聚焦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機構,打造了一座3萬平米的未來之城,以場景化的方式展示了前沿科技帶來的未來生活形態。黑洞投資副總裁、黑洞基金董事長傅娟受邀參加零一科技節並發表了在AI領域的投資觀點:技術壁壘不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現階段商業落地能力更關鍵。
  • 蒙城金街:皖北地區最具商業投資價值項目
    同時,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增長日趨平緩,網購失去顯著優勢,將線上線下融通互補的新零售得到蓬勃發展,給傳統商業帶來革新機會。承接國民消費的商業地產價值或將被重新認識,未來將有大可為。 在此背景下,金錢的重要性也又一次刷新了認知,如何投資成為熱門話題。
  • 凱石基金陳繼武:這一輪大行情遠遠沒有結束,偉大的投資有時憑直覺
    我總說偉大的投資有幾個特點,第一是在虧損狀態的時候投資;第二是在很早期的時候投資;第三是在別人懷疑時,從技術、模式、管理、目標和行業空間等角度去做一個全面系統的分析,而且要建立在對長期的把握上。PE、VC投下去,最短三五年,長的有七八年,才能退出。要能夠通過分析看透那麼久以後的事情,這需要對產業的理解有很深的功力。一級市場投資結果體現了凱石對產業的研究和理解能力。
  • 是企業家靠直覺做決策嗎?
    做管理研究最有效的辦法是進入真實的管理和現實的公司裡面去,我覺得我在這方面做得還可以。我覺得,是這些原因使我順其自然地選擇了創新研究領域,同時這也是我選擇在工程學院任教的原因。李平:您特別強調「啟發式簡練規則」,它與創新創業有什麼關聯?
  • 《投資最重要的事》書中所有亮點
    本文來聊聊讀書筆記的重要性以及《投資中最重要的事》書中所有的亮點:知識體系,可以讓你靈活快速地運用已有的知識來應對複雜多變的外部問題。在學習和閱讀的過程中形成知識體系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記筆記;這也是很多牛人讀書的一個共同特點。曾國藩的讀書方法中,其中有一條就是「不動筆,不看書。」錢鍾書家裡基本不藏書,再好的書也是看完就隨手送人。但他讀書幾乎必做筆記,讀書筆記永遠保留,隨時拿出來用。
  • 愛因斯坦:「人最好像野獸那樣,應該更憑直覺」
    直覺到底是什麼?愛因斯坦說:「人最好像野獸那樣,應該更憑直覺;不應該在做事時過於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引自1940年秋天的一次談話,阿爾傑農·布萊克Algernon Black記錄。愛因斯坦不允許發表這番談話。愛因斯坦檔案,號54—834。)他到底想表達什麼樣的意思?
  • 直覺能力——大腦教育七個認知層級塔之一《童教》
    心平氣和的人,直覺能力會比較發達,精力旺盛的人直覺能力也會比較發達,兒童時期直覺能力也會比較發達,思想單純的人直覺能力也會比較發達。我們前面提到的,蘋果公司的賈伯斯就是通過禪坐進入深度的定靜之後,完全不依賴邏輯思維,單純依靠直覺來做出準確的商業決策。直覺的能力現在還不為科學家所完全揭示,但是直覺能力真實存在,甚至包含非眼識別的透視能力、心靈感應、意念力等。
  • 投資,喜歡比選擇更重要
    我覺不太適應,因為我比較喜歡鑽研企業的基本面,對商業的本質更感興趣,而不是把一切決策都交給機器。所以做了一陣子之後,我還是決定去做價值投資了。但這段經歷確實讓我積累了一些財富,而且公司整體的財富是通過高頻交易,設備和算法的壓倒性優勢高速積累的。這段經歷也讓我日後徹底放棄了任何通過短線交易戰勝市場的企圖。
  • 艾科瑞特(iCREDIT)-MBTI職業性格-外向直覺情感知覺(ENFP)
    外向直覺情感知覺(ENFP)職業性格特徵的人樂於在問題最重要和富有挑戰性的部分施展自己的靈感,過後則會失去興趣,缺乏完成已經開始的工作所必要的約束,在羅列重要的事情有助於防止偏離主題。外向直覺情感知覺(ENFP)職業性格特徵的人不是特別安排有序的。他們會得益於學習和運用時間的管理個人組織能力。
  • Ne外向直覺和Ni內傾直覺
    外向直覺就是總是能發現各種可能性。使用者會總是想知道如果這樣會發生什麼,如果那樣會發生什麼。他們擅長理解外部環境,而且總是想要知道得更多。他們會疑問,「如果我改變了這個變量,會發生什麼事情?」Ne使用者會為自我成長和提高而努力。Ne會讓他們變的理想主義並抱有影響世界的欲望。Ne使用者同時也有聯繫模糊事物的能力。他們可以把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話題聯繫在一起。這一點也會給他們帶來一絲冷幽默。
  • 從概率角度看頻繁交易的危害:芒格的十大投資原則
    市場中正態分布未必是常態,最終黑天鵝事件導致分布的尖峰肥尾,此時異常值遠比均值重要。時間越久,均值本身變化的可能性也越大。因為企業和市場的內在價值隨著時間而不斷增長。解決的唯一辦法就是,忍受波動,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
  • 愛因斯坦:我相信直覺,一切科學成就都始於直覺
    直覺太重要了,愛因斯坦說:「一切偉大的科學成就都始於直覺的知識,也就是說,從不言自明的公理出發,才能加以推演。……而直覺是發現這些公理的必要條件」。愛因斯坦說:「我相信直覺和靈感。……有時候我感到自己是對的。
  • 青島投資商業計劃書做的好的公司-本地可靠的單位
    資訊:青島投資商業計劃書做的好的公司-本地可靠的單位【環建公司介紹】環建工程諮詢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富有創新精神的技術團隊以及充滿活力的管理體制,資深策劃師、工程師、設計師等行業精英打造的高精尖的技術團隊,為公司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蓬勃的生命力。
  • 「直覺」英語怎麼說?
    都說女人的直覺很準。準到一根頭髮,一點點細微的味道都能讓之美少女變身福爾摩斯。本期我們來說「直覺」英語怎麼說?記得拉到最後做今天的打卡練習題哦,很逗。「直覺」其實有對應的英文單詞叫做intuition。
  • 艾科瑞特(iCREDIT)-MBTI職業性格-內向直覺思維知覺(INTP)
    安靜、自持、彈性及具適應力特別喜愛追求理論與科學事理習於以邏輯及分析來解決問題—問題解決者最有興趣於創意事務及特定工作,對聚會與閒聊無大興趣追求可發揮個人強烈興趣的生涯追求發展對有興趣事務之邏輯解釋數字中國解決方案,MBTI職業性格分類簡鑑-內向直覺思維知覺(INTP)-個性特徵與存在缺陷內向直覺思維知覺(INTP)–個性特徵內向直覺思維知覺(
  • 林峰與觀點面對面:旭輝要做有趣的商業
    2019年7月,旭輝商業地產管理總部成立,負責統籌管理全集團商業項目的投資、設計、開發、招商和持有運營,由林峰出任旭輝商業總裁。從崛起到瘋狂,再到冷靜,風雨坎坷20年的房地產行業已經走上了通往存量時代的道路。順應行業,旭輝站在岔路口毅然選擇了商業。「旭輝做了物業、公寓、教育、商管、金融、養老、代建等等業務,但是核心投入重資產的就只有一個——商業,這是我們未來的第二主業。」
  • 【天使長麥達昶】直覺世界的開啟
    只有在評判被根除的情況下,愛才會真的在你內在和世界的內部擁有空間去成長,因為評判會驅使我們相信這個世界愛的匱乏。當評判消融,人們的認識開始明白,你的內在和這個世界中,愛一直都在,只是你選擇了不去看,不去感知和承認它無比強大的臨在。隨著評判的削弱,神聖直覺會在已創建的空間中升起,準備好在你的神聖實相中指引和協助你。
  • 造就 | 當機器擁有了和人一樣的直覺,它所能做的事遠比下圍棋多得多
    ,對手也一定會選擇對他最有利的走步,如果我們把所有的可能性展開,如此反覆,最後選擇出一個最有利的棋步,這是計算機下西洋棋的基本思路。當然大家也知道,在1997年的這個歷史性時刻,深藍擊敗了蘇聯歷史上最著名最有天賦的西洋棋棋王——卡斯帕羅夫。
  • 興證資管匡偉:尋找好商業模式 追求投資中的確定性
    金麒麟領先優勢的投資經理匡偉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之所以產品回撤較小,可能得益於在投資中自己更希望追求確定性的回報,而不是盲目追逐市場的熱點。從投資理念來說,匡偉是價值投資理念的堅守者,在投資中淡化擇時因素,比較看重長期,構建了一套自下而上的個股選擇框架。
  • 鈦媒體與《商業價值》合併:做中國的BI
    比較常見的做法是傳統媒體進軍新媒體領域(受限於牌照許可證之類,新媒體去做一個傳統媒體倒少一些,混壯了投資倒是有可能)。但真正意義上的非常深層次的且屬對等性質的合作非常罕見。多日之前就開始在江湖流傳的某科技網絡媒體和某財經傳統媒體的合併消息,在近日得到證實。一方為由前財經財新資深記者趙何娟創辦不到兩年的鈦媒體,一方則為《商業價值》這本在科技商業圈內頗受好評的雜誌所屬的傳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