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觀察|一個城市實驗場要如何撬動30億的產業效益?

2021-01-12 證券時報網

編者按: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區域經濟建設如何就此破題?

作為1991年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國家級高新區,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確定了聚焦智慧產業,建設智慧社會的主攻方向,抓住「改革創新」這個根本動力,做了一次頗具創新的嘗試——構建智慧城市實驗場。


把近80萬轄區常住人口,五萬餘家市場主體都納入到一個「實驗場」裡,對於30歲的鄭州(國家)高新區(下稱高新區)來說,也是頭一遭。不過,藉此,它要幹一件大事。

近日,在2020數智治理領航者峰會上,高新區智慧城市實驗場正式亮相。

河南鄭州高新區一區域規劃設計為扇形,俯瞰酷似巨型wifi圖案。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是一個『五位一體』的新型智慧城市運營中心。」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紅軍介紹,試驗場包含城市客廳、智慧產業展示、運營指揮中心、多功能活動大廳、眾創活動空間五大功能。

這不僅僅是一個智慧城市運營中心,一方面,高新區希望藉此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另一方面,也希望為高新技術的產業化之路營造高質量發展的環境。

這兩個目標的背後有著更深層次的動因。

在政策層面,去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指出到2025年,湧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產業集群;到2035年,實現園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區域發展規劃上,高新區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肩負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兩個使命,承擔培育新產業、引領新業態、打造新模式三項任務。確定了聚焦智慧產業,建設智慧社會的主攻方向,明晰了「四鏈一城」的實踐路徑,圍繞產業鏈,布局科創鏈,完善金融鏈,強化政策鏈,高標準建設中原智慧谷,聚焦智慧產業,服務全區五大戰略產業,著力打造更加宜創、宜業、宜居的智慧新城。

那麼,被賦予特殊使命的城市實驗場究竟要如何運作?

「在這個實驗場中,我們就相當於任務發布者,根據高新區智慧城市頂層設計規劃將實驗場分為基礎設施、善政、惠民、興業等場景,結合區內企業自身特點進行發布,引導企業與業務場景進行匹配確定實驗項目」張紅軍表示。

這意味著,高新區99平方公裡的真實產業應用場景將獲得有序開放,轄區企業在開放場景裡可以快速完成產品開發、驗證迭代,甚至向外部市場進行拓展。

目前,試驗場內匯聚了高新區31個政府部門、33000多家企業的數據,全面呈現高新區經濟、民生和政務等各領域數據指標。這些數據將為各領域智慧應用的開發建設提供有效場景支撐。

「通過打造真實應用場景,對智慧城市項目進行實踐、驗證,進而構建『應用—產業—生態』的創新發展發展模式」。張紅軍舉例,高新區重點發展的物聯網、電子信息、北鬥應用等智慧產業,均需要在智慧城市建設範疇匹配實踐場景。

作為較早參與高新區智慧城市建設的企業,新華三集團副總裁、新華三大數據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孫德和表示,城市實驗場模式恰恰戳中了此前智慧城市建設應用少和不接地氣的痛點。他認為,通過實驗場建設帶來的技術應用與模式創新,有望促進高新產業的生態化和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尤其是,有利於推動政府數據的社會化服務與商業化應用,充分挖掘政府信息資源的附加經濟和社會雙重價值。據測算,這個實驗場帶來的產業帶動效益可達30億元。

在推出城市試驗場之前,高新區已經在智慧城市領域進行了近三年的探索。在新華三集團的助力下,高新區已經實現了智慧城市1.0建設目標。張紅軍介紹,2018年,高新區正式提出名為「智慧高新」的建設計劃,與新華三集團開始合作開展「1+3+N」模式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一平臺」,即支撐鄭州高新區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智慧城市雲平臺;城市運行「三中心」,包括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數智治理中心等;多元服務「N應用」。

為了防止智慧城市建設中出現企業「一家獨大、發展失衡」的現象,高新區還創新推出「一臺多峰」的模式。「一臺」是指在智慧城市建設範疇內,由管委會統籌區內的基礎設施資源、科研資源、企業資源形成統一資源池作為支撐智慧產業發展的基礎平臺,支撐多峰生態繁榮的底座。「多峰」是由國內頂尖的智慧城市企業在高新區按照辦事處管轄範圍為邊界,以特色小鎮的模式構建多個「應用+產業+生態」的體系,區內企業藉助領航企業的優勢,搭船出海,帶動產業發展。

目前高新區管委會已與多家領先企業籤署「一臺多峰」合作協議,構建天健湖傳感物聯小鎮、楓楊5G+應用小鎮、數智治理小鎮等項目。

小場景測試,大範圍推廣。對於城市轉型而言,試驗場還是個新生事物。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城市級的實驗場還是個新生事物,開拓了新的建設思路」。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數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單峰分析認為,從城市發展需求看,未來會湧現出更多的城市實驗場。但他也強調,城市實驗場的出現,並不是孤立的現象。其未來發展潛力的釋放,既需要優化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也需要大量配套措施支持。

據了解,在政策層面,高新區陸續發布了《鄭州高新區一臺多峰智慧城市實驗場項目管理試行辦法》《鄭州高新區一臺多峰智慧城市實驗場項目補貼管理暫行辦法》《鄭州高新區一臺多峰智慧城市實驗場項目評價暫行辦法》,以及鄭州高新區「一臺多峰」智慧城市實驗場若干操作細則、指南等,形成了系統性的支撐文件。

此外,高新區政府還將通過採用項目研發補貼、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推廣獎勵三種模式支持企業發展。對於本地企業,凡是參加到實驗場項目建設的單位,實驗場項目建設成果完成後,每項建設成果補貼額度佔投資總額40%-60%。在成功完成實驗場項目技術研發和建設之後,將此技術或產品首次推廣應用到區域外,按照合同額的10%進行獎勵,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被認定為國家、省、市級重大工程和示範應用項目,分別獎勵100萬、80萬元、50萬元。

對此,張紅軍表示:「在未來3年內,高新區通過政策和資金牽引,通過智慧城市實驗場創新模式,一臺多峰戰略架構,搶抓新一輪新基建機遇,依託於高新區智慧城市建設這個基礎平臺,引入多家領軍企業生態體系,實現區內五百家企業加入領軍企業生態,落戶五百家生態企業,打造五個以領軍企業的技術和生態為平臺,以智慧高新實驗場為驗證地,以輸出智慧城市產品和解決方案為產業方向的省級孵化器,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速30%以上,智慧小鎮初具雛形。」

相關焦點

  • 溼地與經濟:生態效益 精明增長
    東營溼地,中國六大最美溼地之一;東營,全球首批國際溼地城市。在獲評「國際溼地城市」近半載後,生活在溼地點點的城市裡,市民收穫著令人幸福的「賞溼」體驗。本期「產財一線」試從「效益觀」的角度觀察溼地與經濟之間的關係。4月7日上午,廣利河森林溼地公園憶鄉堤上,一排蒼翠的老榆樹下,遊人多是全家出動,大家在石路上或慢行或拍照,自行車愛好者不時騎車而過。
  • 每日財經觀察|網絡小貸迎來最強監管,30億撬動3000億玩法不再
    今天是2020年11月5日星期四,歡迎來到每日財經觀察。 1、廣州南沙入選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 在第三屆進博會開幕之際,商務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外匯局、藥監局、進出口銀行等9部門和單位共同作出決定,在全國設立10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包括:上海市虹橋商務區、遼寧省大連金普新區、江蘇省崑山市、浙江省義烏市、安徽省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建省廈門湖裡區
  • 自主旅遊時代,如何撬動夜遊經濟千億市場?
    隨著旅遊產業的升級,旅遊市場對旅遊目的地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到此一遊」式的旅遊模式已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目的地需要更豐富的旅遊產品和旅遊吸引物來留住遊客。夜間旅遊是夜間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域旅遊中「全時段旅遊」的重要內容。
  • 2021中國轉向「震動四鄰」,「內循環」撬動世界經濟
    不是中國融入世界,而是中國在用國內經濟撬動國際市場。中國正在以自身內部的經濟整合,構建新的「市場結構」,從而影響著世界經濟。202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概念。這些看似形而上的宏觀表述,實際上無不在說明中國經濟將在2021年之後發生大的變革。
  • 仲量聯行:縱論區域經濟一體化 城市聯動,協同發展
    2016NASA的夜間衛星地圖25年來,NASA的夜間衛星地圖已經成為研究人類居住分布情況的重要工具,夜間燈光亮度直觀地反映了一個城市的人口分布和經濟活躍程度。區域經濟一體化「以長三角為例,從南京、蘇州、無錫、杭州等地到上海,城市燈光毫無間斷。很顯然,該區域的發展是連續性的,城市之間早已相互連接。」仲量聯行中國區研究部總監周志鋒表示,在中國,地圖上最亮的地方恰好是三大城市群所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這三個區域也是中國經濟活躍度最高的地區。
  • 區域觀察丨世界的南寧
    圖片來源/新華社■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王彩娜南寧,正起飛,衝向世界。日前,南寧新添一個國家級重大開放開發平臺——南寧臨空經濟示範區,這也是我國第一個面向東南亞的區域航空樞紐,為廣西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和全方位對外開放帶來無限希望。
  • 青島市政協委員關注海洋產業發展,助力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張寧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肖玲玲 劉笑笑 王麗平青島是海洋科技創新城市,海洋產業是青島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板塊。2020年9月底,山東明確提出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20年10月初,自然資源部進行相關答覆,指出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優勢。近日發布的《中共青島市委關於制定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將「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定為青島十四五規劃的一個重要目標。2020年以來,青島加快經略海洋攻勢,聚力打好海洋產業、海洋港口、海洋科技、對外開放、海洋生態、海洋文化六場硬仗,海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 城市園林建設帶來的三大效益
    中國園林網6月23日消息: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在城市有限的土地和空間中應該建立一種新型的綠化模式,既能發揮諸如涵養水源、消洪補枯、防災滅災、改善氣候等多種生態環境功能,又能與景觀美學相協調,使城市的土地利用資源達到生態、社會和經濟三大效益的最大結合。?
  • 產業協同勾勒優江拓海黃金線——江海聯動論壇系列觀察①,南通網...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節點城市、上海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濱江臨海的南通如何更好發揮江海優勢推動產業協同發展?11月28日,我市舉辦江海聯動與產業協同發展專題研討會,國家省市有關領導、沿江沿海城市代表、專家學者、重點企業客商等450多人開展深入交流,分析長三角一體化新趨勢,為南通發揮江海資源稟賦優勢,大力實施優江拓海、江海聯動戰略,以大通州灣思維推動新出海口建設,促進產業協同創新、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 一個「硒」字,撬動傳統山貨品牌
    「全面提昇平安區富硒產業發展能力和水平,打好富硒『金招牌』,推進區域品牌建設及影響力升級是關鍵。」平安區高原富硒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管委會主任周起福說。  一個「硒」,為這片廣袤的田野帶來了強勁的新動力。手握「高原硒都」金字招牌,如何借勢用力,讓平安「高原、富硒、綠色、有機」的富硒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我們看到,其產業正在與品牌共同成長。
  • 四川省地震局召開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建設工程項目行業用戶需求...
    12月25日,四川省地震局召開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建設工程項目行業用戶需求調研四川分會場會議。此次會議由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聯合辦公室主辦,分設四川等三個視頻分會場,中國地震局副局長王昆出席主會場會議並講話。
  • 充分利用資源稟賦推進園區建設 加快產業集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
    充分利用資源稟賦推進園區建設 加快產業集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 孫喆到呼蘭區調研 2020-07-28 1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青青島觀察】市北區首提"青年經濟" 究竟是步什麼棋
    定位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市北區,通過優化區域內部空間結構功能劃分,創造出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驅動城區全面躍升。目前,中國蓬勃發展的電商經濟正影響當代青年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日前發布的《新青年新消費觀察研究報告》指出,19-35歲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達6.5億,青年群體已成為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的主力軍。
  • 海南文昌:立足椰子產業,促進經濟發展
    為把椰子產業做大做強,2017年,文昌市啟動「椰林工程大行動」,計劃用3年時間種植椰樹30萬畝,同時大力發展椰子加工業,提高附加值,助力脫貧攻堅和農民持續增收。 歷史悠久、作用豐富的椰子 文昌市屬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土壤十分適宜椰樹生長。
  • 這座產業帶城市正在全面進擊數字經濟新生態
    常熟服裝市場最初建於1985年,經過三十多年發展,常熟已經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服裝服飾專業市場,目前常熟常住人口超過300萬,擁有大小專業市場35個、市場主體超過5萬戶、市場年銷售額超過1600億、年網絡零售額超過452億,孕育了像波司登這樣的中國服裝行業龍頭企業。常熟作為一個縣級市,擁有以上一串逐年增長的數據也足以令一些地級城市投來羨慕的目光。
  • 煙臺牟平發揮資源優勢、調整區域布局、發展海洋經濟 傳統海洋產業...
    近年來,牟平區著力推動海洋漁業經濟向規模化、生態化、現代化發展,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產業優勢,推進漁業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調整,向「海洋漁業﹢」轉型,使得傳統海洋產業鏈走上了升級之路。  海洋牧場開啟牟平「海上糧倉」  向海而生的牟平,因漁而興。
  • 新經濟、新產業、新消費——「2020中國智慧經濟十大傳播人物...
    在這個特殊的年代,如何精準把握市場趨勢,創新開發和精準營銷,最終實現文旅行業的涅槃重生?中國產業下一個風口又在哪裡?我們與賈雲峰先生一一探討。3、各界大咖們紛紛投資,助力發展大健康產業馬雲在醫療器械、智能醫療、醫藥產業等領域累計投資400億;王健林狠砸1500億投資大健康產業,以頂級醫院為重點,整合醫藥、醫療、商業、培訓等多個行業;雷軍打造了身體健康監測的小米手環、小米體重計,探索大健康數據;騰訊馬化騰整合執業醫生資源,上線健康諮詢業務;百度也開發了百度健康……如何開發大健康產業,有以下五個關鍵工作
  • 「財經翻譯官」經濟地理|一條路如何改變一座準萬億城市的經濟格局
    2020年,新老基建同時發力,為城市向高質量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一個顯著的建設特點是,以區域中心城市為引領,更多向城市群和都市圈傾斜。一方面,這有利於城市經濟發展打破規模限制,在區域範圍內實現要素的高效流動;另一方面又為經濟發展引入了地理性變量,上海、成渝、南京等一批城市圈紛紛進入擴容狀態,區域性的經濟發展新勢力在不斷壯大和更替。
  • 中央定調區域發展新思路: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經濟、人口承載力
    會議明確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的作用,並提出要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增強其他地區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的說法在近年來的區域經濟政策中並不常見。
  • 新經濟、新產業、新消費——專訪「2020中國智慧經濟十大傳播人物...
    ,賈雲峰先生獲得「2020中國智慧經濟十大傳播人物」大獎,他是著名的文旅策劃大家,現在又成為城市大健康產業策劃的引領者和倡導者,我們今天在獲獎現場採訪了他,觀點深邃,視野獨特,相信對做城市管理、企業戰略和營銷推廣的單位一定會有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