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只知道比鄰星?太陽系的鄰居不止這一個,這些或許你沒聽過

2020-12-04 奇點使者

早期對宇宙進行觀察的古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即所謂的「地心說」。這種觀念直到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後逐漸被改變,但是日心說也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太陽僅僅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天體。隨著科學家們對宇宙的探索範圍越來越開闊,我們逐漸發現太陽系外還有眾多恆星系和太陽系一樣身處銀河系這個星系中。憑藉人類目前的探索能力,太過遙遠的恆星系很難被探測清楚,因此科學家們對太陽系附近的星系進行了一番研究。

稍微有點天文常識的朋友就會知道,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但它並非單獨形成一個恆星系,它與另外兩顆恆星形成一個三合星系統,那兩顆恆星分別是南門一和南門二。從外觀上看,南門一和南門二在體積、亮度上都完勝比鄰星,兩者與太陽有著更高的相似度。根據研究發現,三合星系統已經有超過50億年的歷史了,也就是說它比太陽系還要古老。

距離太陽系第二近的恆星是巴納德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在6光年左右。根據觀測發現,巴納德星已經有100億年的歷史,不可思議的是如今的它依然是一顆主序星,這在太陽系的周圍是較為罕見的。不僅如此,巴納德星還以自轉速度極快吸引了科學家們的注意力,也正因為它有這樣的本事,不少科學家預測它將會大約一萬年後取代三合星系統成為最靠近太陽系的恆星系。去年有天文學家在該星系中發現了一顆行星,據估計它也是一顆類地行星,但地表平均-170攝氏度的溫度註定使它無法成為孕育生命的聖地。

巴納德星過後就是一個名為魯曼16的雙星系統,組成該雙星系統的兩顆恆星都是褐矮星。天文學家介紹到,褐矮星是介於恆星與行星之間的一類行星,它們的體積和質量普遍比行星大,而且內部也能夠進行核聚變反應,但是質量和核聚變反應程度還達不到變成一顆恆星的要求。例如魯曼16中的魯曼A和B就是兩顆質量只有太陽的3%,但體積卻比木星大30多倍的天體。

距離太陽系大約7.3光年處存在一顆次褐矮星,它在體積和質量上要比褐矮星要小一些,但依然比木星還要大。這顆名字為「WISE 0855」的次褐矮星也擁有極為寒冷的表面,平均氣溫只有零下幾十度。次褐矮星後面0.3光年是一顆名為沃爾夫359的紅矮星,科學家們也在這個恆星系中發現了兩顆行星,其中一顆是類地行星,另外一顆是氣態巨行星。至於這兩顆行星的自然環境是否適合生命生存,還有待研究。

再往遠的恆星還有很多很多,人類目前能夠大概了解到的也只有三合星系統了。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就是描述人類與三合星系統中潛在外星文明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一下,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傳達的價值觀都值得思考。

相關焦點

  • 比鄰星如同太陽系的「隔壁鄰居」,以「筋鬥雲」去那裡需多長時間
    我們的地球位於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常有人形容比鄰星就如同太陽系的「後院」或「隔牆鄰居」,那麼間隔的這道牆有多遠呢?其實遠達4.22光年,如果我們想去這個最近的鄰居家串串門,用多長時間才能翻越這道「牆」呢?
  • 太陽系的鄰居「比鄰星」距離地球4光年!人類飛多久才能到?
    比鄰星,顧名思義就是咱太陽系的鄰居,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紅矮星。半人馬座a星是一顆三星系統,中國命名為南門二,位於天空南方的半人馬座,距離我們平均4.3光年。比鄰星是半人馬座a星中的一顆小恆星,距離我們4.22光年。
  • 我們太陽系的鄰居有哪些,人類何時會有機會到鄰居家串門?
    太陽系是一個恆星系統,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夠稱之為星系。星系是恆星以及各種天體,由於引力作用聚集在一起的一個龐大的天體結構系統,是由數千萬顆恆星一直到數萬億顆恆星組成的大大小小的星系。這些星系中的恆星都是圍繞著質量中心運行。
  • 比鄰星周圍的行星可能不止一個
    天涯若比鄰。比鄰星b。ESO還記得半人馬座比鄰星b嗎?
  • 《流浪地球》:比鄰星並非地球歸宿,這顆恆星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在《流浪地球》的故事情節當中,人類為了避免太陽將要發生的「氦閃」,於是決定利用行星推動器,驅動地球脫離太陽的引力束縛,前往半人馬座的一顆恆星比鄰星。從宇宙時空的距離來看,半人馬座距離太陽系的地球大概4.2光年左右,也是除了太陽之外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而人類大概要用2500年的時間,帶著地球「流浪」這4.2光年的距離,直到最終在比鄰星附近的宜居帶。
  • 科學家在比鄰星軌道發現第二顆超級地球!
    天文學家發現了另一顆可能圍繞我們的鄰居——半人馬座比鄰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如果得到證實,這將是第二顆環繞該恆星的系外行星,同時也是一顆超級地球!比鄰星是在1915年被發現的,大約13000個天文單位。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或稱M矮星。它離太陽大約4.2光年,是我們最近的鄰居。它是三叉星系中的第三顆恆星,與半人馬座阿爾法AB雙星一起組成三叉星系的三大主體。
  • 在去比鄰星b炒房之前,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歐洲極大望遠鏡(E-ELT),這頭正在建設的39米大的巨獸,到2024年就能從智利仰望星空了。這架望遠鏡將能直接看到比鄰星b的真容,不用再像別的行星那樣靠間接方式去推斷它的存在。這就給了天文學家們誘人的機會去探查比鄰星b的大氣層和地表。我們可以直接搜尋水甚至地表生命的跡象了。但是——總得有一個但是——它不是你所想像的那種「宜居」行星。現在還不是。
  • 比鄰星是否擁有第二顆行星?
    現在研究人員認為還有一個更大的行星,也圍繞著這顆恆星運行。圖像來自ESO/M.Kornmesser/維基百科。天文學家在2016年宣布發現了一顆圍繞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運行的外行星。這篇經過同行評議的新論文發表在當天的《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這顆被命名為「比鄰星C」的行星比第一顆行星「比鄰星B」大,體積大約是地球的六倍。這使它成為一個超級地球,即一顆比地球大得多、質量大得多,但比海王星小得多、質量小得多的行星。據估計,它每5.2年繞其恆星運行一周。相比之下,比鄰星b的質量僅僅有地球的1.3倍。
  • 十大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 比鄰星距離太陽系4.2光年
    9.羅斯248星距離:10.32光年光譜類型:M5.5V羅斯248星是一顆紅矮星,據說羅斯248星在運動,大約38000年左右,可能會取代比鄰星,成為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是十大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之一。7.天狼星雙星系統距離:8.6光年光譜類型:A1Vm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看到的天狼星A和B,其中天狼星B是一顆是白矮星,這顆恆星的日升被古埃及人用來了解尼羅河每年什麼時候開始泛濫,是十大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之一。
  • 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但只有當這些行星與我們的觀測位置一致時,這種方法才有效。半人馬座比鄰星是用徑向速度法發現的。即使恆星比它們的行星要大得多,這些行星仍然對恆星施加引力,拉著它。徑向速度法測量了恆星對引力的反應,這可以告訴天文學家很多信息。1999年,天文學家利用哈勃精密制導傳感器對比鄰星(PC)進行了天體測量研究。
  • 來自比鄰星的「通話申請」!疑似外星人對人類信號的回覆!
    來自比鄰星的「通話申請」今年12月份,澳大利亞的科學家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他們在檢查射電望遠鏡接收的信號時,發現了來自比鄰星的無線信號。來自比鄰星的無線信號這個發現讓科學欣喜若狂,要知道,比鄰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統,距離太陽大約4.22光年,可以說是太陽系的「鄰居」!
  • 比鄰星,發來可能的人造訊號
    ❞在澳大利亞的帕克斯望遠鏡於 2019 年 4 月和 5 月探測到 980MHz 的窄頻無線電波,這個訊號來自比鄰星。研究人員仍在梳理這一發現並預計發表論文。為什麼說可能是人造訊號?事實上來自地球人造衛星的無線電波多如牛毛、太陽的自然無線電波以及太陽系外的來源也非常多。但是這個訊號似乎直接來自比鄰星,而且這種限制窄頻的行為,以目前我們對宇宙的了解,似乎只能依賴科學的力量才能達成。
  • 若用比鄰星替換太陽,地球會變成怎樣?科學家:太陽系或面目全非
    如題,假如用比鄰星替換了太陽,地球會變成什麼樣?看到這一問題,很多人或許想問,比鄰星是什麼,它與太陽有何區別?比鄰星與太陽相似,也是一顆恆星。但此恆星非彼恆星,比鄰星屬於紅矮星,而太陽屬於黃矮星,紅矮星的質量通常要比黃矮星的質量小許多,比鄰星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1/8。
  • 歐南臺證實,比鄰星發現宜居類地行星!
    這顆巖石星球只比地球略重一點,是離我們最近的系外行星——或許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太陽系外生命可能的居所。描述這一裡程碑式發現的論文,2016年8月25日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距離太陽系只有4光年多一點,是除太陽以外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這顆溫度較低的恆星位於半人馬座,太過黯淡而無法用肉眼看見,附近還有另外兩顆比它明亮得多的恆星——半人馬座α(南門二)A和B。
  • 科學家又在太陽系外發現一個"新地球" 或有生命存在
    一個國際團隊日前在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上發表報告稱,他們通過長期觀測發現,一顆環繞比鄰星運行的行星可能具有適合生命繁衍的環境。比鄰星是距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能夠發射探測器到這顆潛在宜居行星上探索生命痕跡。
  • 《流浪地球》中,去比鄰星是最好選擇嗎?這2個問題都被忽視了
    其一,比鄰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其二,比鄰星的壽命也遠遠大於太陽的壽命,那麼地球下一段流浪日子就可以延後很多。據了解,距離太陽系4.2光年外的比鄰星,其實是紅矮星,質量只是太陽的十分之一,這說明了比鄰星的壽命比太陽長,可以達到上千億年,畢竟恆星質量越小,核聚變反應速度越慢,那麼恆星可以進行的核聚變時間越長。不過比鄰星真的是地球最好的歸屬嗎?
  • 到達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需要多久
    雖然太陽的光和熱孕育了地球的生命,但它終有燃燒殆盡的一天,到了那一天,人類想要繼續繁衍和延續文明,就不得不離開太陽系,尋找另一顆恆星照耀的另一個家園。在其他恆星係為人類找到新的棲息地,首批移民將面臨無數困難,但是,這一切都取決於他們能否首先到達系外行星。
  • 離太陽最近的比鄰星或許擁有第二顆系外行星,來認識一下比鄰星c
    比鄰星b可能終究並不是比鄰星唯一的行星。2016年8月,天文學家宣布一顆大致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圍繞著紅矮星比鄰星,這顆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運轉。比鄰星距離我們僅有4.2光年遠(為便於比照,銀河系的銀盤大約寬10萬光年。)那顆行星被稱為比鄰星b,它位於比鄰星的「宜居帶」內,即距離恆星剛好的距離,使液態水可以在行星地表穩定存在。
  • 流浪地球中的比鄰星在哪?
    先讓我們看一下半人馬座的情況:半人馬座由3顆恆星組成,分別為α星、β星和比鄰星,其中α星和β星之間的距離非常接近,人們又稱它們為「南門雙星」,一般在南方春天的夜晚,會看到α星和β星,在夜空中閃閃發光。而另一顆比鄰星,則是《流浪地球》中人類的新家園,距離地球的距離為4.2光年,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
  • 最擔心的事還是來了,隔壁「比鄰星」發來無線電信號,要不要回?
    科學家們最近在檢查澳大利亞帕克斯射電望遠鏡時,發現2019年收到一段頻率為982兆赫窄頻無線電信號,而它的發送地點可能來自太陽系的鄰居,僅4.2光年的比鄰星發送的。這段信號的具體內容,還未被公布出來,科學界還在做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