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居然公開和薩爾茨堡爭「莫扎特故鄉」的稱號?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乘以0 經典947

在德國奧格斯堡聖烏爾裡希大教堂後一扇上鎖的門內,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樓梯。1777年,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扎特曾爬上這條樓梯去演奏一架造於16世紀的管風琴。

傳說這條樓梯非常狹窄,21歲的莫扎特在擠上閣樓時,一綹金色的假髮被釘子夾住。如今,它被保存於教堂的地下室內,只是很少有人看到。

聖烏爾裡希大教堂 ©Structurae

如今,每當遊客參觀這座教堂,導遊總會樂此不疲地說起這個故事。這不僅體現了人們對莫扎特的喜愛,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奧格斯堡與莫扎特之間的淵源。

曾幾何時,奧格斯堡意欲「挑戰」奧地利的薩爾茨堡——莫扎特出生地,兩者會爭奪「莫扎特之城」的真正歸屬。當然,它基於的論據也直截了當,莫扎特的父親利奧波德就出生於奧格斯堡,他也是莫扎特的音樂啟蒙老師。

莫扎特雕像 @視覺中國

利奧波德受惠於啟蒙運動,與啟蒙運動代表人物蓋勒特、達朗貝爾等志同道合,支持理性與平等。他興趣廣泛,在歷史、自然科學和外語方面都有著很深的造詣,也曾自己編寫音樂教材。

有人曾說:沒有利奧波德就不會有後來揚名於世的阿瑪德烏斯,對他的影響比任何人都大。想必這不是一句玩笑。利奧波德會以「神童」宣傳自己的兒子,帶著他在國王和眾人面前開音樂會,期冀著「早日出道」。

按照如今的理解,這幾乎是個「音樂經紀人」的角色,且十分懂得如何做宣傳。在小莫扎特去義大利旅行時,利奧波德特意將他名字中間的Gottlieb(上帝的愛)改成了義大利語Amadeo,即我們所熟悉的那個名詞——「上帝的寵兒」。

莫扎特在法國為眾人表演 ©Gérard Blot

「如果不是利奧波德廣泛的知識儲備、平等意識和戰略思維,我們認識的莫扎特可能會是另一面,他從三歲起就開始把自己的事業規劃到了人生最後一刻」,利奧波德的研究專家約瑟夫·曼卡爾如此說道,同時他還指出,年輕的莫扎特在薩爾茨堡並不適應,很大程度上也源於他從父親那裡所繼承的反叛精神,以及這座城市在宗教上的嚴格。

但顯而易見,薩爾茨堡人並不這麼認為,我們如今看到的措辭多是將莫扎特奉為薩爾茨堡的文化領袖之一。確實,莫扎特早已與薩爾茨堡聯繫在了一起。不過,奧格斯堡可謂是他發展的「前奏」,拋開其餘不談,它的自由氣息,塑造了莫扎特的音樂個性,正是對權威的不盲從,才會有歌劇《費加羅的婚禮》這樣的作品,其中暗諷了18世紀歐洲的主僕關係。

費加羅的婚禮相關劇照 ©nytimes

如今,奧格斯堡試圖也重新建立起自身與莫扎特間的聯繫,創辦於2012年的莫扎特@奧格斯堡音樂節便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符號「@」音譯為「at」(在),也有著很濃重的網際網路時代色彩。

該音樂節以室內樂和小型管弦樂演出為主,每屆包括十餘場演出,曲目並不限於莫扎特,而是延伸到不同時代和國家的作曲家。演出地點涵蓋了奧格斯堡城市內多所重要的音樂廳、教堂和公園。

奧格斯堡城景 ©Fabian Schreyer

本周三的《947愛樂廳•歐洲現場》節目就將帶來2020莫扎特@奧格斯堡音樂節中的一場演出,由三位藝術家獻演三首三重奏作品。

德國小提琴家莎拉•克裡斯蒂安1990年出生於奧格斯堡,並在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隨安婕·薇特哈斯學習,安婕·薇特哈斯亦是我們著名小提琴家寧峰的老師。2017年,她獲得了ARD國際音樂比賽小提琴組第二名(當年第一名空缺)。2015年,莎拉在莫扎特@奧格斯堡音樂節上發起了「Freistil」室內樂系列活動,引來不少關注;

莎拉·克裡斯蒂安 ©sarah-christian.de

德國大提琴家馬克西米利安•霍爾儂同樣出生於奧格斯堡,也斬獲過ARD比賽大提琴組第一名,年僅23歲時就成為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本樂季他還成為了耶拿愛樂樂團的駐場藝術家;

馬克西米利安·霍爾儂 ©maximilianhornung.com

羅馬尼亞鋼琴家赫伯特•舒赫被樂評譽為「以構思精巧的音樂會節目和CD唱片贏得了他這一代最有趣音樂家的聲譽」。確實,有趣也是音樂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他九歲那年,全家從羅馬尼亞搬遷至德國,後來又在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學院學習,並與布倫德爾有過共事經歷。除了演出活動外,舒赫還參與了由拉爾斯·沃格特創立的「校園狂想曲」項目,旨在推動青少年一代的古典音樂教育。

赫伯特·舒赫 ©herbertschuch.com

三位優秀的演奏家將帶來莫扎特的《G大調第六鋼琴三重奏》、蕭士塔高維奇的《e小調第二鋼琴三重奏》和貝多芬的《降B大調第七鋼琴三重奏「大公」》,敬請收聽!

另外,本周一和周二的節目將為大家帶來2020年德國魯爾鋼琴音樂節的盛況,當老工業區遇見樂器之王,會擦出怎麼的火花呢?

茵嘉·菲歐利婭 ©ingafiolia.com

其中周一登場的喬治亞女鋼琴家茵嘉•菲歐利婭不僅在黑白鍵上舞動指尖,也會展現出眾的改編才華,對格林卡、蕭邦、貝多芬、蘇爾漢·費奧多羅維奇·欽察澤等名家的作品進行個性的解讀,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947愛樂廳-歐洲現場》收聽方式:打開收音機,調到FM94.7經典947,或是用手機打開阿基米德APP搜索「947愛樂廳 歐洲現場」,即可收聽。

《947愛樂廳-歐洲現場》首播時間:每天20:00-22:00 重播時間:次日0:00-2:00,10:00-12:00

主播/統籌:周婕

編輯製作:周婕、小鈴、晨曦、應玥、長纓

融媒體:應玥、晨曦

監製:舒強、紅柳

撰文:x0

原標題:《這座城市居然公開和薩爾茨堡爭「莫扎特故鄉」的稱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4小時在奧地利薩爾茨堡
    這條小徑是欣賞蛋糕鋪蓋的好地方,迷人的巴洛克式房屋點綴在河邊。很快,你就會到達Mozartsteg橋,這是一個停下來觀看旅遊船推桿的好地方,就像數百年前鹽船在這條河上漂浮一樣。早在8世紀,薩爾茨堡的礦山就富含鹽,這是一種熱門商品。鹽是城市變得富裕的原因,因此,城鎮的名字。薩爾茨堡的意思是「鹽城堡」。
  • 莫扎特的家鄉,你們知道是哪裡嗎?
    奧地利小星的斯洛伐克之旅結束了,接下來他打算前往歐洲的音樂之國─奧地利,這是一個神奇的國家,接下來跟隨小星去看看吧。奧地利,全稱奧地利共和國,是一個位於歐洲中部的議會制共和制國家。奧地利東臨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部和義大利、斯洛維尼亞接壤,西面和列支敦斯登、瑞士相鄰,北臨德國和捷克。奧地利大部分地區位於山地,只有北部和東北部才有平原和丘陵,國土面積的47%是森林,而且多河流湖泊,所以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環境優美,是一個適合養老的國家。
  • 用音樂溝通世界第六屆深圳莫扎特音樂周開幕音樂會11月27日奏響
    自2014年首屆深圳莫扎特音樂節以來,莫扎特的故鄉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一直與深圳保持友好交流,這所大學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公立音樂學院之一,創建於1841年。學院擁有世界級音樂、表演等方面的師資,是歐洲規模最大的音樂大學之一,其鋼琴系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名譽與聲譽。
  • 法語音樂劇《搖滾莫扎特》「不一樣」
    兩位法語音樂劇明星製作人阿爾伯特·科恩和德夫·阿蒂亞正是看中這一點,認為如果那個時代有搖滾,莫扎特絕對是一位具有「搖滾精神」的巨星,因此他們決定聯手打造一部搖滾音樂劇《搖滾莫扎特》。 編劇從1984年上映的電影《莫扎特傳》獲得莫扎特叛逆形象的靈感,對人們所熟悉的莫扎特形象進行了大膽顛覆與重新演繹,重點講述莫扎特從17歲到去世的人生軌跡,突出刻畫了莫扎特與同時代人相比卓爾不群的才華、離經叛道的精神以及莫扎特與薩列裡這兩位音樂家之間錯綜複雜的競爭關係,用五光十色的搖滾舞臺展現脫離神童光環後的莫扎特在闖蕩音樂界時面臨的機遇、誘惑、嫉妒和重重艱難。
  • 資訊丨莫扎特音樂學校正式入駐滿京華藝展SOHO
    莫扎特藝術氛圍瀰漫現場WITNESS OF THE ART在籤約儀式上,隨處可見莫扎特的身影:現場藝術家演奏著優雅的莫扎特小提琴曲、印有莫扎特頭像和音符的糕點、穿著奧地利民族服飾的姑娘們,一場具有濃厚奧地利藝術氣息的籤約儀式讓人印象深刻。
  • 遇見莫扎特
    但是莫扎特他什麼都能寫,他這麼全面,這真的是太天才了,基本上沒有音樂家能夠到達他那個高度。莫扎特幼年莫扎特出生在1756年1月27號,在奧地利的薩爾茨堡,就是《音樂之聲》的拍攝地。在這本書裡提到了非常有趣的一點,真是讓我們感覺到人生的無常:莫扎特這一輩子掙的錢,很多都用來給他老婆治病了,因為莫扎特的老婆身體不好,一直需要在溫泉療養,所以莫扎特天天給別人寫信借錢,都是說:我老婆又病了,急需用錢。所以我們都認為莫扎特的老婆身體特別糟糕,但結果是莫扎特36歲死了,而他老婆活了80歲。並且莫扎特死了以後,他老婆馬上經濟條件就好轉了。
  • 西北第二大城市之爭,這幾座城市誰會勝出?網友:沒有懸念
    首先,我們來看西寧這座城市,西寧在社會、文化、經濟等眾多方面皆是青海省的絕對中心,它也是整個青藏高原東部的第一大門戶,這座城市在歷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我國古代「絲綢之路」的所必經的城市中有一座就是青海西寧。近年來,隨著我國旅遊觀光業的興起,西寧的經濟發展方式已經有所轉變,這座城市現在更多的靠旅遊業來帶動當地的發展,這也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
  • 《a小調鋼琴奏鳴曲》的誕生,源於莫扎特的悲傷之旅
    加上薩爾茨堡大主教有意刁難,父親決定讓21歲的莫扎特再去闖一闖,爭取在慕尼黑、曼海姆或者波恩的宮廷裡謀個一官半職。為了讓兒子有個照應,由母親代替父親陪同出行。1777年9月23日,母子倆離開了薩爾茨堡。安娜·瑪利亞·莫扎特是卡默古特的聖·吉爾根鎮人,嫁到薩爾茨堡後,婚姻穩定,家庭和睦,前面生的7個孩子裡,只有莫扎特和姐姐活了下來。
  • 百年來,他被質疑謀殺害莫扎特,然而真相是這樣的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所有人都對這位來自神聖羅馬帝國薩爾茨堡的音樂天才不陌生,他在六歲的時候就能開展自己的巡迴演出,七歲的時候與父親在歐洲多國開始了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其中,莫扎特不僅對於當時最先進的義大利歌劇、法國歌劇、德國器樂等題材都有初步的認識,與此同時,他還有幸結識了包括巴赫在內的多名著名作曲家。
  • 【精品推薦】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 莫扎特 K448
    這不必細說,大家都知道的,莫扎特於薩爾茨堡大主教決裂就在這一年,這也是剛剛來到維也納的時期,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什麼樣的心情寫成的這首雙鋼琴奏鳴曲,還沒有找到確切的文件。但從莫扎特旅行年表上我們看到了這樣的行程表:1778年3月23日起居留巴黎。7月3日母病死於巴黎。
  • 哈農庫特指揮莫扎特第41交響曲「朱庇特」
    演奏:歐洲室內樂團     作者介紹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於奧地利(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茨堡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祖籍是德國,他的父親裡奧波爾德是那座城中宮廷天主教樂團的小提琴手,也是一個作曲家,並擁有絕對音感。
  • 歐洲這座城市,不僅是北極圈上唯一的省會,還是聖誕老人官方故鄉
    關於聖誕老人的故鄉,在西方國家本來一直都有爭論,直到1995年的平安夜,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將一寫給聖誕老人的節日賀卡發往芬蘭,意味著聯合國承認了芬蘭就是聖誕老人的故鄉,這個被給予了官方認證的地方,就是位於芬蘭拉普蘭省的羅瓦涅米。因此,每年都有很多人從全世界各地趕來羅瓦涅米,就是為了一圓見到聖誕老人的夢。
  • "驚嘆世界的神童"莫扎特簡介[圖]
    1756年1月27日生於薩爾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於維也納。  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的智商:165   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樂派最典型作曲家,與海頓、貝多芬並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   1756年1月27日,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出生於奧地利的薩爾斯堡一個宮廷樂師之家。他很小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在父親的教導下學習音樂。
  • 世上的天才十幾歲就成名了,他就是莫扎特,音樂小神童
    8歲時,他有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集《小提琴奏鳴曲》,也受到了英國女王的多次接見,就在下一年,他有新的創作了,《降E大調第一交響曲》,完全沒有想到這首曲子竟然是一個9歲的孩子創作的,反正小編是覺得挺好聽的,這是一部交響曲,也是他的第一部交響曲,多難呀,但他做到了,哪怕到現在仍舊不敢相信,雖然還有些稚嫩的感覺,但只是像一個剛出道的人而已,絕對不是年齡。
  • 這部莫扎特權威傳記,首次從女性視角解讀莫扎特天才而激蕩的一生
    首次從女性視角解讀莫扎特天才而激蕩的一生。 全書分為四個章節,另有簡短的序章和尾聲。《家庭》一節主要以莫扎特家族的通信及其姐姐的日記為基礎材料,鋪陳莫扎特結婚之前的生活和工作事跡。《另一個家庭》敘述莫扎特同以往的金主及家庭切割,隻身赴維也納,結婚、自由執業乃至最後離世的這「後半生」。
  • 莫扎特的鋼琴音樂獨立舞曲等其他作品
    獨立舞曲等其他作品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包括各種獨立的舞曲和其他作品。他的最早作品是以同一低音創作的小步舞曲,這些作品的創作可能離不開他父親的指導。到了晚期,莫扎特也出現了一些傑出的作品,如《a小調迴旋曲》(K.511,1787年),這首作品並不是一首常規的迴旋曲。它以一個相當憂鬱的行板主題開始,旋律中包含著小調與大調的微妙交替,插部與它產生對比,但它們的基礎效果卻是統一的。
  • 到美麗的奧地利,尋覓生命的快樂和活力 - 旅遊焦點 - 新聞資訊...
    分布全州境內的幾十座雪場擁有數百公裡的優質雪道,還有阿爾卑斯地區最大的露天溜冰場——白湖,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技藝超群的冬季運動高手在這裡都能充分享受魅力無限的冰雪樂趣。© Ötztal Tourismus  奧茨山谷的索爾登(Sölden)和上古格爾-豪賀古格(Obergurgl-Hochgurgl)的聲名早已穿越蒂羅爾最長的山谷被世人所知。今年這兩個滑雪勝地又新增了通用超級滑雪票,遊客可以盡享356公裡的滑雪道、90臺升降設備、六大滑雪區提供的豐富體驗。
  • 2021「莫扎特紀念獎」國際鋼琴公開賽深圳賽區人氣冠軍劉靖
    1756年1月27日生於奧地利薩爾茨堡(Salzburg)是歐洲偉大的古典音樂作曲家兼演奏家之一,也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莫扎特不僅是古典音樂的傑出大師,更是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的音樂天才,有「音樂神童」的美譽。
  •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曇花一現的天才音樂家
    1月27年,在奧地利的音樂之鄉薩爾茨堡,出生了一位音樂界的天才作曲家,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莫扎特的父親是一位嚴謹而又古板的人,所以莫扎特早期的作品充滿莊嚴的感覺,但當莫扎特8歲時他的作品中突然出現了幽默風趣的旋律,他甚至有時會用舌頭進行彈琴,還會寫一些無法彈奏出的音調來為難別人,充滿了調皮與搗蛋,這與他母親的性格是完全契合的。
  • 莫扎特音樂與電影的化學反應
    莫扎特作為歷史上最具利用價值的音樂天才,已經成為無數機構的招牌,比如莫扎特音樂胎教,莫扎特巧克力,以及直接用於電影、廣告和各種提示音的莫扎特作品。電影裡的莫扎特最著名的莫過於傳記片《阿瑪迪烏斯》(也稱《莫扎特傳》)。這部奧斯卡獲獎劇情片大大戲劇化了莫扎特,也成功地抓住了一代又一代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