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著名的音樂家,你會想到誰?
是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德彪西,還是浪漫主義作曲家勃拉姆斯,或者那位偉大的音樂巨人,約翰·克裡斯多弗的原型貝多芬。毫無疑問,他們都是出類拔萃的藝術家,給全人類創造了一筆又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所有人都對這位來自神聖羅馬帝國薩爾茨堡的音樂天才不陌生,他在六歲的時候就能開展自己的巡迴演出,七歲的時候與父親在歐洲多國開始了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其中,莫扎特不僅對於當時最先進的義大利歌劇、法國歌劇、德國器樂等題材都有初步的認識,與此同時,他還有幸結識了包括巴赫在內的多名著名作曲家。

在這之後,他更是步步創新,受到狂飆思潮的影響,古典主義音樂的作品形式被他進行改良。可以說,他重新定義了古典主義音樂,但是這位天才在他的一部名為《安魂曲》的宗教音樂還未完成之時,在當天午夜離奇去世,年僅三十五歲。
天才的隕落固然讓人覺得惋惜,但是,人們悲傷之餘,卻將質疑的矛頭指向了另一位同時期偉大的音樂家——安東尼奧·薩列裡。

他的出生地是列戈納果,當時威尼斯共和國的一個小鎮,所以史書上包括他本人一直認為自己就是威尼斯的公民。薩列裡的哥哥教他彈奏小提琴和大提琴,之後,他出色的才華引起了作曲家佛羅裡安·伽斯曼的注意,隨後他去了維也納,並且進入了約瑟夫二世的音樂機構進行創作,薩列裡創作了他第一部傳世的歌劇《Le donne letterate》,這部歌劇標誌著薩列裡歌劇創作生涯的開始。在1770年到1804年年間他創作超過40部歌劇。
他和莫扎特曾經是同僚,1786年,莫扎特曾經在給他父親的信件中提到,「薩列裡和那些義大利人阻礙了他的演藝事業」,當時的薩列裡在在歐洲音樂界的地位很高,在維也納擔任宮廷作曲家,地位相比於莫扎特要高得多,也是說,他們之間真要有人會嫉妒,那個人極有可能是莫扎特。
回到莫扎特信件中的那句話,在當時,歐洲音樂界也存在著黨派之爭,二人可以說處在相互對立的兩派,「德國學派」和「義大利學派」,薩列裡因為受到「德國」的影響超過「義大利」(他本人出生於威尼斯),以及創作過多部德語歌劇,因此也被人歸於「德國學派」。但是,又史料記載兩人私底下關係還是不錯的,莫扎特的歌劇《魔笛》在公演的時候,甚至邀請薩列裡前去觀看,歌劇演出過程中,薩列裡不斷地起身高呼「bravo」(法語:精彩)。

莫扎特死亡的原因也許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在他去世以後,薩列裡在他的葬禮上表現得比他的妻子還要難受。沒有任何直接的證據指明薩列裡就是害死莫扎特的兇手,但是這並不影響喜愛陰謀論的人們充分發揮想像。
俄國文學家普希金的故事詩中,將薩列裡塑造成一個嫉妒他人才華的小人形象,另一位音樂家又將這部詩改編成歌劇,這時候,似乎所有人都認為是薩列裡害死了莫扎特,也因此,薩列裡許多優秀的歌劇作品沒有得到流傳,只有少數被用口頭和其他形式保存下來,這是令人十分遺憾的。

但是,就目前新發現的線索來看,這項罪名很大程度上是不存在的,甚至可以肯定的說,薩列裡從來沒有謀殺莫扎特;當時有記載,莫扎特死後,他的妻子還將他們的孩子送到薩列裡那裡學習音樂,如果莫扎特生前他們關係很緊張,怎麼會有這種事情發生。
與此同時,在2016年,在捷克博物館發現了一份被存放了50年的樂譜手稿,這份200年前的不知名手稿,經過研究,正是當時薩列裡與莫扎特,以及另一位作曲家為紀念當時的女高音歌手復演而寫的一首獨唱康塔塔,名字叫《祝奧菲利亞康復》。
歷史的真實是,薩列裡在莫扎特死後漸漸遠離的創作中心,開始從事音樂教材的編寫,他的學生包括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梅耶貝爾等著名作曲家。晚年的薩列裡身體狀況十分糟糕,精神失常,也就是這時傳出的謠言,說他承認了殺死莫扎特的罪行,這無疑是虛構的。
在1825年,他去另一個世界見了莫扎特。
總而言之,這是一位被謠言所湮滅百年的偉大作曲家、音樂家。有時候,人們更應當相信歷史的真相,而非經過完美加工,跌宕起伏的陰謀故事。
對此,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