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100釐米最大凍土深度線持續北移

2020-12-02 中國氣象局

遼寧100釐米最大凍土深度線持續北移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9年11月06日16:42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馬東雷 王宏博 趙梓淇報導 近日,來自中國氣象局瀋陽大氣環境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表明,遼寧省月最大凍土深度變化明顯,年最大凍土深度平均每十年以5.25釐米的速度變淺,年代最大凍土深度也呈變淺趨勢。

  該項研究利用遼寧省53個氣象站1965年10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凍土逐日觀測資料,分析最大凍土深度的時空變化特徵,探討最大凍土深度對全球氣候變暖的響應。

  研究結果顯示,遼寧省最大凍土深度從西北到東南呈變淺趨勢;最大凍土深度開始時間呈延遲趨勢,結束時間呈提前趨勢。值得注意的是,100釐米最大凍土深度線正在逐漸北移,其在遼寧省的覆蓋範圍越來越小。

  從50年的歷史資料看,遼寧省平均最大凍土深度各月變化有所不同,最大值出現在2月,為93釐米。在遼寧省14個地市中,最大凍土深度極值分別出現在大連(60釐米)和阜新(115釐米)。年代凍土深度在20世紀60年代最大,為106釐米,20世紀90年代最小,為83釐米,後來稍有增加。14個地市中的撫順、遼陽、錦州和盤錦年代最大凍土深度呈變淺趨勢,其他各地市呈先變淺,隨後相對穩定或變深的趨勢。

  研究指出,遼寧省100釐米最大凍土深度線正逐漸北移(超過100釐米深度的凍土範圍逐漸向北縮小)。20世紀60年代,遼寧省53個站中有33個站最大凍土深度大於100釐米,佔比62%,而20世紀70年代有28個站,佔比53%,20世紀80年代有22個站,佔比42%,20世紀90年代只有10個站,佔比僅為19%,100釐米及以上最大凍土深度在遼寧省的覆蓋範圍越來越小。

  最大凍土深度可作為氣候變化的指示參數,因而這項研究結果對於各地農業生產和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有重要參考意義。比如,根據凍土結束日期提前的變化趨勢,春播日期可能會提前,一些較長生育期的作物品種可能更適合在遼寧省種植。

  據悉,中國氣象局瀋陽大氣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李麗光等科研人員針對該項研究成果的論文已刊發於《全球變暖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Warming)。

  (責任編輯:崔國輝)

  精彩熱圖

相關焦點

  • 氣候變暖森林破壞 加速東北凍土退化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金會軍等研究發現,中國東北凍土區因受氣候變暖和人為活動的影響,近幾十年來凍土退化顯著,尤其以大興安嶺區多年凍土退化最為顯著,主要表現為多年凍土上限下降、溫度升高、厚度減薄、融區擴大;多年凍土島消失及多年凍土南界北移等幾個方面。
  • 西藏凍土層50年間薄了26.5釐米
    新華網拉薩10月27日電(記者黃興)西藏自治區氣象局近日發布的《西藏氣候變化監測報告》顯示,西藏凍土層在全球氣候變暖的過程中日漸變薄,過去約50年間西藏凍土層「萎縮」了26.5釐米。
  • 氣候變暖 西藏凍土層十年「萎縮」22.4釐米
    西藏是中國最大凍土分布區之一(資料圖片)據近日西藏自治區氣象局氣候中心發布的《西藏氣候變化監測報告》顯示,由於受到全球氣候變暖影響,過去50年裡西藏凍土層明顯「萎縮」, 僅2001年—2010年的10年時間裡,西藏地區凍土層就比上世紀60年代變薄了22.4釐米。
  • 研究發現中國東北多年凍土退化加劇
    新華網蘭州3月26日電 (記者 宋常青)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中國東北多年凍土退化加劇,呈現出快速、顯著和規模大的特點,總面積減少幅度約35%。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禹金會軍等研究發現,中國東北凍土區近幾十年來凍土退化顯著,尤其是大興安嶺區最為明顯,主要表現為:多年凍土上限下降,溫度升高,厚度減薄,融區擴大;多年凍土島消失及多年凍土南界北移等幾個方面。
  • 寒旱所專家研究發現:中國東北多年凍土退化加劇
    近日,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金會軍研究員等研究發現,中國東北凍土區因受氣候變暖和人為活動的影響,近幾十年來凍土退化顯著,尤其以大興安嶺區多年凍土退化最為顯著,主要表現為多年凍土上限下降,溫度升高,厚度減薄,融區擴大;多年凍土島消失及多年凍土南界北移等幾個方面。
  • 中國兩條「天路」凍土基礎穩定
    所謂凍土是指零攝氏度以下,並含有冰的各種巖石和土壤,在凍土區修築工程構築物面臨冬季凍脹和夏季融沉兩大難題,青藏鐵路和青藏交直流電力聯網工程途經區域屬青藏高原凍土區。  青藏鐵路公司監測數據顯示,通車11年來,青藏鐵路98.5%的凍土路基觀測斷面變形符合「年沉降速率不大於5釐米」的要求,處於設計允許的可控制範圍內,且沉降變化有所緩和。
  • 多年凍土退化區地質甲烷排放了解一下
    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環北極多年凍土帶的碳庫將逐漸受到擾動,並可能以釋放甲烷氣體形式進入大氣,成為環境變化的重要影響因素。多年凍土退化區野火現象逐漸增多,森林火災每年燒毀5-20萬公頃環極地多年凍土帶北方森林。而針對多年凍土融化釋放的甲烷氣體對局地氣溫的影響及其自燃機制與野火的關係認識還相對匱乏。
  • 我國青藏高原持續發高燒,凍土退化或預示大危機!
    青藏高原由於高寒乾燥的氣候特性,也是我國多年凍土,但隨著全球變暖的繼續,青藏高原的凍土正面臨大危機!據報導,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遙感與地理信息研究室、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研究團隊近日揭示了青藏高原的危險現狀:正在惡化的全球變暖變暖使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嚴重退化,部分地區多年凍土的熱狀態已經被改變。
  • 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
    下圖為黑龍江省最大凍土深度等值線圖(單位:cm)以及甲地凍土層分布相關信息。(1)分析圖示地區春季表層黑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2)指出影響圖示地區最大凍土深度空間分布的主要因素。(3)簡述甲地最大凍土深度的時間分布規律。
  • 研究顯示:北極輕微變暖或引發永久凍土突然融化
    據俄羅斯《莫斯科時報》網站10月20日報導,根據一項基於古代氣候變暖事件的新研究,北極地區出現的幾度變暖可能會導致佔俄羅斯陸地面積三分之二的永久凍土突然融化,並引發隨後的氣候變化反饋循環。報導稱,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研究報告說,該地區過去2.7萬年中最大規模的氣候變暖事件中有3次都伴隨著永久凍土的迅速融化和坍塌。
  • 中科院專家:凍土層退融 青藏鐵路安全遭威脅(組圖)
    中科院資深專家吳紫汪援引一項最新的調查表示,近百年來,青藏高原的「永久凍土層」已不再「永久」,而正持續退化,其罪魁禍首是全球氣候變暖。  自1962年至今,吳紫汪一直在研究青藏高原的凍土退融問題。他說,近30年來,青藏高原凍土正表現為凍結持續天數縮短、最大凍土深度減小等現象。  青藏公路沿線分布的各類凍土層凍脹融沉強烈。
  • 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中國凍土分布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中國凍土分布,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凍土分布於高緯地帶和高山垂直帶上部,其中冰沼土廣泛分布於北極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地區,在南美洲無冰蓋處亦有一些分布。   ①東北凍土區為歐亞大陸凍土區的南部地帶,凍土分布具有明顯的緯度地帶性規律,自北而南,分布的面積減少。
  • 可能和副高位置北移有很大關係
    但是今年影響我國的颱風路徑相當的詭異,其中今年第12號颱風「雲雀」就是最典型的一個,雲雀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之後,直接向北移動,然後轉向東北,在日本以東太平洋洋面又轉向西移動,在日本登陸,橫穿大阪、廣島和長崎等城市後,轉向南移動,並在日本九州島以南洋面繞了第一個圈,之後向西以東,進入我國東海並繞了第二個圈,最後一路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在我國上海登陸。
  • 2020年最新颱風消息路徑圖 8號颱風巴威北上遼寧明天登陸
    巴威路徑圖  昨天夜間開始,「巴威」逐漸加速向北移動,預計將於27日上午在遼寧東部到朝鮮西部一帶沿海登陸(颱風級,12~13級)降雨預報  今晨8時,「巴威」位於東海北部海面,距離中朝交界偏南方向約830公裡,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強颱風級)。
  • 颱風巴威 27日上午將在遼寧東部到朝鮮西部一帶沿海登陸
    中國天氣網訊 中央氣象臺8月25日18時發布颱風橙色預警:今年第8號颱風「巴威」今天(25日)上午由颱風級加強為強颱風級,下午5點鐘其中心位於東海北部海面上,距中朝交界偏南方約1070公裡,就是北緯30.2度、東經125.3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42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
  • 初中自然地理知識點歸納:世界凍土分布
    凍土分布於高緯地帶和高山垂直帶上部,其中冰沼土廣泛分布於北極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地區,包括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極北部分和北冰洋的許多島嶼。   全球凍土的分布,具有明顯的緯度和垂直地帶性規律。自高緯度向中緯度,多年凍土埋深逐漸增加,厚度不斷減小,年平均地溫相應升高,由連續多年凍土帶過渡為不連續多年凍土帶、季節凍土帶。
  • 陳廣庭:大氣環流西風帶北移是甘肅民勤黑風暴成因
    氣象記錄顯示,當天19時,黑風暴席捲了甘肅民勤縣,大風瞬時極大風速28.0米/秒(10級),最小能見度0米,黑風暴持續了近兩個小時。當時,一道高達500米的灰黑色風牆以排山倒海之勢自西向東推進,在兩分鐘之內漫天沙塵狂舞,眼前漆黑一片,行人寸步難行。資料顯示,這次大風特強沙塵暴是民勤縣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的一次。25日白天,民勤縣再次出現大風強沙塵暴天氣。
  • 遼寧或迎71年來最強颱風 啟動防颱風2級應急響應
    新華社瀋陽8月26日電(記者孫仁斌 丁非白)今年第8號颱風「巴威」(強颱風級)繼續向北移動,預計將於27日上午在遼寧東部到朝鮮西部一帶沿海登陸。氣象部門表示,「巴威」可能成為1949年以來登陸遼寧的最強颱風。目前,遼寧省已發布橙色預警,將防颱風應急響應提升至2級。
  • 「巴威」將至 或為1949年以來登陸遼寧最強颱風
    人民網瀋陽8月25日電 (孝媛)本網從遼寧省氣象臺了解到,受今年第8號颱風「巴威」影響,預計26~27日遼寧中東部地區有大雨到暴雨,部分縣(區)有大暴雨,過程最大降雨量可達100~200毫米;黃海北部偏北風轉西南風9~12級、陣風13~14級,將接近或超過歷史極值,其他海區偏北風7
  • 中國哪裡凍土最深
    日平均氣溫低於零度,就開始有凍土出現,氣溫愈低,持續期愈長,凍土也就愈深。  中國哪裡凍土最深呢?  到目前為止,中國北緯30°左右以南除了高原地區以外,一般沒有凍土的現象。上海在1967年1月17~18日和12月30~31日曾兩次出現過8釐米厚的凍土;北京解放後出現的最大凍土深度是85釐米,發生在1957年2月22~23日;哈爾濱最深凍土達到205釐米,發生在1981年3、4月間。  中國凍土最深的地方當然是青藏高原。但從氣象站記錄中來挑選,因為有些高山站不觀測凍土,最大凍深439釐米的紀錄,就算是新疆天山的和靜巴音布魯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