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錳矽鐵重磅驅動 鐵合金供給側改革拉開帷幕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作者:五礦經易期貨 劉德填  

鐵合金供給側改革,《內蒙古自治區關於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徵求意見稿)》點評

內蒙自治區,是鐵合金的主產區之一,也是北方錳矽的核心定價中心產區,2020年錳矽年產能817.8萬噸,佔全國錳矽年產能的25.13%,矽鐵年產能275.88萬噸,佔全國矽鐵年產能的28.73%,而作為中國的合金之都的烏蘭察布,鐵合金生產能力超過500萬噸,佔全區總產能的50%以上,位居全區第一位,佔全國總產能的10%以上,系全國最大的鐵合金生產集中地級市。

數據來源:五礦經易期貨

數據來源:五礦經易期貨

在經過2020年上半年的低位震蕩盤整,2020年下半年在全球經濟復甦,工業生產逐步恢復,需求帶動支撐下,疊加環保因素驅動,矽錳、矽鐵迎來一波快速反彈,矽錳指數從階段低點5978上漲至7072;矽鐵指數從階段低點5518上漲至7332。而在這過程中,內蒙古自治區2020年12月底出臺的《關於確保完成「十四五」能框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徵求意見稿)》尤為引起市場關注。

錳矽指數

矽鐵指數

「十三五」內蒙古「全區單位GDP大幅上升,但能耗增量嚴重超控,根據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在2019年分省(區、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等指標,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為+4.49%,萬元地區生產總值電耗降低率為+3.9%,兩項指標位列全國倒數第一和第二;而能源消費總量增長9.9%,是2019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增長率的3.3倍,位列全國第一。

2019年分省(區、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指標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國家能源局

附註:

1.指標解釋

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是指一個地區生產每萬元地區生產總值所消費的能源總量。

能源消費總量是指一定地域內國民經濟各行業和居民家庭在一定時間消費的各種能源的總和。

萬元地區生產總值電耗是指一個地區生產每萬元地區生產總值所消費的電力。

2.計算方法

其中,地區生產總值按照2015年價格計算。

3.初步核算,2019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6%,能源消費總量增長3.3%。

4.西藏自治區數據暫缺。

5.公報不含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

2020年,內蒙古新增能耗總量約為8000萬噸,超過國家下達指標約4000萬噸。主要超標的地區集中在鄂爾多斯、烏蘭察布兩市,佔比大約3000萬噸左右。兩市是內蒙地區鐵合金核心產區。

「十四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提出單位GDP能耗下降目標約為14%-15%,年均下降3%左右,增量在3000萬噸標煤以內。但從各盟市 「十四五」上報的項目推算新增能耗預計為1.8億噸標煤,相當於目標增量標煤的6倍,內蒙古各地高耗能項目建設動能依然強烈。

在此背景下,內蒙古自治區出臺了《關於確保完成「十四五」能框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徵求意見稿)》。涉及鐵合金、鋼鐵、煤炭等項目。

意見稿明確指出:提前下達2021年全區單位GDP能耗強度下降3%,新增能耗控制在500萬噸左右。

其中,涉及鐵合金方面的政策主要有:

第一,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力度。提高部分行業淘汰產能標準, 2500千安及以下礦熱電爐、30000千安以下礦熱爐,原則上2021年全部退出(2020年底前生產低碳矽錳合金、低鈦鉻鐵合金、矽鈣合金、稀土矽鐵合金和矽鈣領鋁合金等特種合金礦熱電爐除外),具體淘汰目錄由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動態調整發布。

第二,控制部分高耗能行業產能規模。從2021年1月1日起,不再審批鐵合金、電石、電石法聚氯乙烯(PVC)。對於2020年底前已批覆但尚未開工的項目一律停建或緩建。

第三,落實綠色電價政策。自2021年1月1日起,取消蒙西電網高耗能行業優待電價,對自備電廠開徵政策性交叉補貼,調整高耗能行業倒階梯電價和基本電費折算電價政策,完善差別電價和階梯電價政策。完善電力交易方案,調整交易模式。電價政策調整範圍和價格由有關部門另行發布。

我們認為,內蒙古自治區在「能源雙控」壓力下,「十四五」用能缺口仍然巨大。政府主要將通過遏制、置換、緩建來平衡能源上升壓力,從嚴控制高耗能產業準入。同時利用市場化機制引導和優化能源交易機制,進一步推動節能降耗。

數據來源:五礦經易期貨整理

對於鐵合金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第一,實施差異化階梯電價,取消高耗能行業優化電價,對自備電廠鐵合金企業實施補貼,有利於增強頭部企業的競爭力,但對於取消高耗能優化電價具有普遍性,可能最終會推高錳矽、矽鐵的電耗成本,我們後續需關注相關政策出臺情況,可能會抬高內蒙產區錳矽、矽鐵的價格中樞,作為北方產區鐵合金產業定價的風向標,此舉會吸引市場資金對鐵合金價格波動的關注。

數據來源:五礦經易期貨整理

第二,停止審批鐵合金新增產能,對於2020年底已經批覆但尚未開工的項目實施停建或緩建。據我們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國新增產能中,內蒙地區錳矽、矽鐵新增仍未投產產能或申請改造但尚未開工的佔比不大,初步預計影響較少。

數據來源:五礦經易期貨整理

數據來源:五礦經易期貨整理

第三,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力度,25000千伏安及以下礦熱電爐、30000千伏安以下礦熱爐,原則上2021年全部退出。目前市場普遍聚焦意見稿關於25000千伏安及以下礦熱電爐、30000千伏安以下礦熱爐,的產能後續退出政策執行細則。據我們不完全統計,目前內蒙地區在產的矽鐵產能25000千伏安以下礦熱電爐佔比70%左右。特別是產量頭部企業25000以下爐型的產量佔比巨大。因此筆者認為21年全部退出的可能性偏小,採取以小換大 ,裝備升級,逐步提高產能集中度,向優勢企業聚攏的途徑可能性偏大。但無論如何,中國今年明確提出要在2030年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十四五」能源規劃,特別是能源消耗強度的省市、自治區,作為合金生產核心產區的北內蒙、南廣西,能源政策特別是涉及鐵合金的政策調整,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綜合來說,隨著經濟復甦需求恢復,粗鋼產量提升,鐵合金的需求得到有效提振,而鐵合金在鋼鐵中成本佔比低,價格彈性大,一旦「十四五」能源節能減排嚴格執行,鐵合金行業供給側改革推開擴大,那鐵合金行業將會引起市場的關注,錳矽、矽鐵有可能成為「十四五」期間黑色產業的一個波動的亮點,錳矽、矽鐵期貨或許會展開一段波瀾壯闊的行程,相關政策的調整值得我們重點研究並持續跟蹤關注。

相關焦點

  • 鐵合金一周漲超10%,原因是……
    對於矽鐵和矽錳期現貨價格的普漲,五礦經易期貨鐵合金高級分析師劉德填認為,近期錳矽、矽鐵快速上漲一是海外錳礦遠期報價不斷上調抬高了市場對於錳矽的成本預期,矽錳、矽鐵核心產區的內蒙古、廣西相繼分別取消高耗能優惠電價,上調電價;二是焦炭、蘭炭價格高位運行,原料端支撐了矽錳、矽鐵價格,需求端儘管國內鐵水季節性邊際緩慢回落,但是海外粗鋼產能逐步恢復整體提振了鐵合金的需求前景。
  • 7月27日矽錳、矽鐵、鉻鐵合金寶指數詳情!
    【7月27日矽錳、矽鐵、鉻鐵合金寶指數】【今日信心指數】簡析:矽錳方面:儘管利空信息佔據主導,但受成本制約,現工廠進一步降價走貨的意願不高,多數呈觀望態勢。數據顯示:今日矽錳合金主流報價仍在6000元/噸左右,相比上周變化不大;矽鐵方面:隨著利空信息逐步增加 ,近期矽鐵行情穩中稍顯弱勢 ,且實際成交價格有所鬆動;鉻鐵方面:鉻礦內外盤價格大幅下跌影響導致成本支撐削弱、需求持續低迷、供需失衡現狀明顯,在利空信息較多的情況下,現業內情緒較為悲觀,高碳鉻鐵行情也是弱勢運行。
  • 2020黑色金屬策略二季報:鐵合金回歸需求主導 高價難以長期維持
    鐵合金:回歸需求主導,高價難以長期維持。矽鐵、矽錳供給潛力較大,受到的供給擾動略有差異,需求側共同面臨終端需求走弱的壓力。矽鐵成本相對剛性,行業已進入盈虧附近,漲跌空間或不大。在3月份鋼招價格大幅下跌後,部分高成本地區的矽鐵廠已進入虧損狀態,負利潤也影響了矽鐵企業的開工意願,如內蒙包頭地區、寧夏地區,均有企業進入停爐狀態。3月25日,中國鐵合金協會也呼籲行業自救,主動減產限產。但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中,減產更多是市場行為,若非虧損至影響經營,企業減產的動力並不大。目前矽鐵行業整體庫存量較大,矽鐵企業接單情況並不理想。
  • 基準價附近試空--鐵合金期貨首日操作策略
    目前貴州豐水期電價比基準電價(平水期)下調10%,即0.46元/度×10%×4000度/噸=184元/噸。廣西自2014年7月起執行如下政策:7-9月份豐水期執行0.497元/度,10-12月份枯水期執行0.61元/度,11月比現在貴0.113元/度,按每噸矽錳消耗4000度電算,折合每噸約貴452元。
  • 有色金屬:重視鐵合金 薦5股
    [摘要]  鐵合金系列漲價明顯:近期鐵合金系列中的鉻鐵、矽鐵、錳鐵均出現一定幅度漲價,除鉻鐵外,錳鐵現貨也持續緊張。鉻鐵合金主要用於不鏽鋼生產,矽類鐵合金主要包括矽鐵合金、矽錳合金,是有色金屬冶煉和黑色金屬冶煉時的重要原材料,主要在金屬冶煉時作為脫氧劑,用於鋼廠和鎂金屬生產。
  • 鐵合金期貨大漲 矽鐵創3年多新高
    中證網訊(記者 張利靜)1月8日,鐵合金期貨大漲,矽鐵創3年多新高。文華財經數據顯示,截至15:00收盤,矽鐵期貨主力合約漲停,漲幅6.00%,收報7664元/噸,創2017年12月6日以來新高;矽錳期貨主力漲1.14%。
  • 矽鐵生產分析
    近期鋼廠對矽鐵的需求尚維持在高位,矽鐵工廠的出貨意願也較強烈,前期供給端的積壓成為了矽鐵價格上漲的重要阻力,同時供給擾動的增加也會帶來支持回升。因此,了解供給端的最主要來源——產量背後的形成邏輯,將有利於投資者更好的把握供需的平衡變化,更好的分析矽鐵後市。  鐵合金生產企業多為民營企業,生產相對靈活,廠商能依據利潤的變動及時調整生產計劃。
  • 變廢為寶 鐵合金渣原來還可以這樣再利用!
    鐵合金渣因含有鉻、錳、鉬、鎳、鈦等價值較高的金屬,故應優先考慮從中回收有價金屬;對於目前尚不能回收金屬的鐵合金渣,可用作建築材料和農業肥料。電爐金屬錳和中低碳錳鐵爐渣含錳較高,我國多數是通過各種途徑用於冶煉矽錳合金。例如,有些廠是將粉化後的中錳渣作為錳礦燒結原料;有些廠是在中錳渣中加入穩定劑防止爐渣粉化,以便回爐使用。矽鐵渣中含有價元素矽、碳化矽和錳,是冶煉矽錳合金的主要元素,可作為冶煉矽錳合金的爐料。採用矽鐵渣冶煉矽錳合金,不但減少了生產原料、矽石、焦炭,同時還節約了電力。
  • 供給側改革的核心需激活生產要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供給側改革是決策層對當前中國經濟開出的一劑新藥方,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來促進經濟發展。  何為供給側?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強調供給側經濟改革?這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如何放鬆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降低供給成本?
  • 鄧聿文:供給側改革也是制度改革
    正如會議所強調的,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對社會而言,供給側原是個很陌生和專業的經濟學術語。所謂供給側改革,簡單地說,就是強調通過提高生產能力來促進經濟增長。
  • 習近平: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
    供給側結構改革提出後,一些人馬上提出,改革的理論基礎來自於西方的供給學派。對此,習近平指出:「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們的解釋來宣揚『新自由主義』,藉機製造負面輿論。」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 「矽錳」消息滿天飛!矽錳:漲,瘋漲,錳價即將破「7000」大關?
    具體如下圖所示 :除廣西地區電價上調外,內蒙烏蘭察布「十四五」提出能耗「雙控」,而為響應該政策,烏蘭察布地區採取主要措施為:1、國家限制類25000千伏安及以下普通合金礦熱爐(矽錳類)取消用電負荷(就相關人員表示,倘若25000千伏安以下礦熱爐逐步關停,那麼該地區矽錳月產量或減少3萬噸左右);2、對25000千伏安以上半密閉合金礦熱爐(矽錳類),按2020年12月份實際用電量減少47%
  • 【矽錳】價格被打回原形?合金廠發聲:寧減停、不跟價!!!
    北方指導性鋼廠河北鋼鐵集團12月矽錳6517招標價格於昨日率先敲定,為進廠含稅承兌
  • 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成效突出 「三去一降一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破解重大結構性失衡、實現經濟良性運行的關鍵舉措。去年以來,在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去產能進展順利。
  • 增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耦合性
    原標題:增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耦合性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穩定經濟增長的治本之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改革,目標是通過改革發揮好市場和政府「兩隻手」的作用,從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使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相適應。   一方面,深化市場體制改革可以克服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障礙。
  • 貴州金元綏陽公司躋身2020年中國鐵合金矽錳行業產量前十企業
    近日,根據鐵合金在線網公布消息,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綏陽產業有限公司被評為2020年度中國鐵合金矽錳行業年度產量前十企業。 2020年,對鐵合金行業而言,是命途多舛,奮力前行的一年。年初,因國內疫情爆發,原材料價格上調,運輸價格上漲,工廠一度停工,生產和經營環境變得舉步維艱。
  • 什麼是供給側改革?這篇文章通俗易懂
    我們經常聽到媒體報導「供給側改革」,但確實又搞不懂是什麼意思,今天我為大家分享一個關於「供給側改革」的通俗易懂的解釋。首先從字面理解,「供給側」就是供給的一側,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需求的一側,有需求就有供給,舉例說明:我為什麼要開一家蘭州牛肉麵館(供給),因為你要吃飯(需求),就是這麼簡單。為什麼要供給側改革?
  • 張佔斌 杜慶昊:把「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202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需求側管理」被首次提及。供給和需求是構成市場的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得不到滿足。沒有需求側的消費需求牽引,供給也無法實現。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把「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是大勢所趨。
  • 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摘 要] 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科技創新。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過提高源頭創新能力,催生發展新動能,通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帶動「雙創」蓬勃發展,通過強化協同創新機制,打造區域創新高地,通過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提升創新產出績效,通過加強國際創新合作,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通過完善科技政策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環境,科技創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