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年才能分解!已有15億個口罩遭廢棄,海洋生態系統恐遭破壞……

2021-01-18 每日經濟新聞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持續擴散,全球對口罩、手套等一次性防疫物資的使用量持續大增。而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多難以分解的垃圾,韓媒報導稱,一次性口罩分解需要450年時間,而即使分解也會破壞海洋生態系統。

據央視財經援引韓國MBC電視臺報導,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國大量生產口罩。同時,超過15億個一次性口罩被遺棄;此外,疫情下,食品用包裝也大大增加,這也增加了更多的塑料垃圾。

韓媒稱,一次性口罩分解需要450年時間,即使分解也會破壞海洋生態系統。為此,韓媒呼籲各國應該加快開發一次性口罩的替代材料。

據央視新聞今年6月報導,彼時法國一個環保組織就已在地中海發現廢棄口罩、手套。報導稱,該組織去年成立以來已撈出重達3噸的海洋垃圾。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財經、央視新聞等)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2020年估算至少15億個口罩汙染海洋,需450年才能分解
    (圖/翻攝自海洋保護組織OceansAsia臉書粉絲團,以下同)儘管2021年已到來,新冠疫情仍持續延燒,全球已有187萬人病逝,為避免被傳染,過去一整年大家把口罩戴好戴滿,口罩也成為每日外出的基本配備,但用完就丟的醫療級口罩對環境的傷害也逐漸湧現。
  • 2020年估算至少15億個口罩汙染海洋,需450年才能分解……
    (圖/翻攝自海洋保護組織OceansAsia臉書粉絲團,以下同)儘管2021年已到來,新冠疫情仍持續延燒,全球已有187萬人病逝,為避免被傳染,過去一整年大家把口罩戴好戴滿,口罩也成為每日外出的基本配備,但用完就丟的醫療級口罩對環境的傷害也逐漸湧現。
  • 去年有超15億廢棄口罩淪為野生動物殺手,需數百年才能分解……
    今年,全球的醫用口罩數量大幅度上升,而這些能夠挽救人命的口罩,有時候卻成為了野生動物的殺手。據最新數據統計,去年釋放到環境中的超15億隻口罩給陸地和水上的野生生物造成了負面壓力。數量龐大的口罩垃圾侵入動物棲息地,容易被其吞咽誤食,最終損害身體機能甚至造成生物死亡。雖然這種一次性口罩材質較薄,但亦需要好幾百年才能降解。
  • 口罩,18代人才能降解的材料,口罩對自然的破壞.
    據海洋保護組織Oceans Asia發表的最新報告,2020年全球總共生產了大約520億個口罩,其中至少有15.6億個口罩被亂丟流入海洋中,降解這些口罩需要超過450年。隨意的幹預影響自然將對自然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最終也將危害人類自己。無論處於什麼立場,為環境,為動植物,為了我們人類自己,都應愛護環境。秉持著自然平衡的思想,我們提倡:口罩不亂扔,自然我平衡垃圾不亂扔,環境少汙染
  • 2020年有數10億隻廢棄口罩流入生態系統,嚴重破壞環境
    據最新數據統計,去年釋放到環境中的數十億隻口罩給陸地和水上的野生生物造成了負面壓力。醫用口罩對人類有用,但對自然構成新的威脅。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從世界各地的街道,人行道到海灘,到處都能發現口罩垃圾。「醫用口罩不會很快消失。
  • 2020年15億隻口罩流入海洋 塑料垃圾汙染海洋生態
    巴黎12月31日電(任宛)非政府組織(ONG)表示,2020年,15億餘只口罩進入海洋。海洋保護組織「亞洲海洋」(Oceans Asia)警告說,被丟棄在大自然中的口罩會造成環境汙染。
  • 15億隻口罩流入海洋.....企鵝屍體胃內有口罩
    用量龐大的拋棄式口罩侵入動物棲地,傷害鳥類與水中動物的狀況時有所聞。圖/pixabay自從各國紛紛開始強制在公共場所戴口罩防疫後,全球各地就經常在人行道、水道與海灘發現用後即丟的一次性外科手術口罩,這種拋棄式口罩薄薄的防護材質,得要好幾百年才能分解。
  • 全球昆蟲數目減少 長此以往,昆蟲恐遭絕跡
    報告稱,過去30年來,全球昆蟲數目持續減少,若長此以往,昆蟲將於一個世紀內完全絕種,令自然生態系統出現「災難性崩潰」。資料圖:昆蟲。報告稱,過去30年內,全球昆蟲數目以每年2.5%的幅度持續減少,如今有超過40%昆蟲品種的數量正在下降,約1/3品種更處於瀕危狀況。長此以往,昆蟲恐遭絕跡。研究發現,全球昆蟲的絕種速度是哺乳類動物的8倍,其中蝴蝶、飛蛾及蜜蜂的減幅最大。
  • 疑因棄養釀禍 綠鬣蜥現身澎湖恐傷害人員破壞生態道路
    ­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近期澎湖縣府陸續接到投訴稱發現綠鬣蜥蹤跡,初步分析是民眾棄養寵物釀禍,恐傷害人員,破壞農作物和道路,危害生態環境,澎湖縣府正通報全縣戒備中。­  源自美洲的綠鬣蜥屬雜食性爬蟲類動物,幼蜥成長速度快,最大體型可長達2米多,臺灣民眾一度流行飼養當寵物。
  • 海珠區設立廢棄口罩專用桶近800個
    為確保廢棄口罩得到安全有效處理,減少病毒傳播途徑,海珠區城管部門在全區各物業小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場所及商圈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原有垃圾分類投放點,增設了近800個「廢棄口罩收集專用桶」,用於收集居民廢棄口罩。
  • 「環保」警惕:口罩汙染
    因而,口罩有可能成為我們常態化下的必需品。在口罩成為人們常用必需品的同時,大家也應該看到,口罩汙染,正嚴重威脅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2020年9月9日,海洋保護組織阿爾貢納塔研究所(Instituto Argonauta)的研究人員在巴西東南部聖保羅州的一處海灘發現了一具企鵝屍體。
  • 臺灣北部溼地遭小龍蝦入侵 破壞農田影響生態
    原標題:臺灣北部溼地遭小龍蝦入侵 破壞農田影響生態 新北市金山區最近遭外來種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入侵,繁殖數量很快(圖片來自臺媒)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新北市金山區最近遭外來種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入侵,因繁殖數量很快,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邱銘源說:「實在太可怕了。」   清水溼地位於清水溪、西勢溪、磺溪的出海口,佔地約100公頃,是臺灣最北的最大溼地,由生態工法基金會認養。
  • 知名抗疫醫生術後視網膜脫落 愛爾眼科股價恐遭「開年劫」
    原標題:知名抗疫醫生術後視網膜脫落 愛爾眼科股價恐遭「開年劫」 摘要 【知名抗疫醫生術後視網膜脫落 愛爾眼科股價恐遭「開年劫」】知名抗疫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稱
  • 降解需要450年!口罩成新型海洋汙染源 最終進入食物鏈
    海洋垃圾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環境問題,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口罩和手套等又成為了新的海洋汙染源。據媒體報導,近日法國「清潔海洋行動」組織發布的視頻顯示,在地中海的一次海洋清潔活動中,發現新型海洋垃圾,包括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護用品垃圾。該環保組織表示,這是一種新型汙染。
  • 官方機密文件警告:英國恐遭「系統性經濟危機」
    原標題:官方機密文件警告:英國恐遭「系統性經濟危機」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導英媒稱,英國政府私下承認,由於英國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第二波疫情期間完成脫歐,發生「系統性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增大。簡報警告說:「在(英國脫歐)過渡期結束這一背景下,2020年冬季可能會同時面臨嚴重洪水、流感大流行、新出現的傳染病和罷工等情況。」報導稱,這份簡報標有「官方敏感」字樣,日期為9月,為政府規劃者列出了英國脫歐最後階段可能造成的影響,詳述了從石油、醫療到出行和警察執法等20個國民生活領域「可能出現的最糟糕情形」。
  • 文化遺產遭「毒手」,丹霞地貌被破壞誰之過?
    文化遺產遭「毒手」,丹霞地貌被破壞誰之過? 2018年08月30日 16:5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景區工作人員證實稱,被破壞的地貌資源處於核心保護區,尚未開發。地貌形成要上億年,踩一腳至少需要60年才能恢復。(人民日報)景區環境被破壞的事件屢屢發生,除了這些自然風景保護區受到破壞外,還有許多文物遺產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毒手」。  景區被破壞,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遊客的素質低造成的。
  • ...19;鍾南山:疫情峰值或在二月中下旬出現;比亞迪回應口罩遭瘋搶
    其中提到,設立總額200億元、為期12個月的特別扶助貸款。商家在網商銀行申請貸款後,可享受8折貸款利率。其中100億針對湖北地區商家,前3個月只需要還本金,不需要1分錢利息。阿里巴巴發布「愛心助農」計劃36氪獲悉,近日,阿里巴巴大農業辦公室發布「愛心助農」計劃,為全國核心產區滯銷農產品打造緊急供應鏈。
  • 地球升溫海平面上升 全球6億人口恐遭水淹(圖)
    地球升溫海平面上升 全球6億人口恐遭水淹  英國27日出版的期刊《環境與都市化》刊文說,因全球升溫、海平面上升,全世界大約6.34億生活在海拔10米以下地區的居民有被洪水和風暴淹沒的危險。  若把高出海平面不足10米的區域稱為「低地」,則全球共有6.34億人生活在低地區域內,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上升。  海平面上升情況又如何?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2月公布的數字,截至本世紀末,海洋將上升18釐米至53釐米。這將使颶風、颱風等來勢更猛。不僅如此,隨著格陵蘭海域、北冰洋西部冰層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速度會越來越快,可能達到每個百年上升1米有餘。
  • 耶魯大學教授示警住宿生.俄中毒異議人士無法赴德治療.美國下周恐遭雙颶風夾擊.
    60年首見!美國下周恐遭雙颶風夾擊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疑似遭人下毒,陷入昏迷,送醫後尚未完全脫離險境。圖為2017年他的臉部被人丟擲作為消毒劑的綠色染料。(網絡圖片)   【綜合報導】俄羅斯知名反對派領袖納瓦尼20日疑似遭人下毒後陷入昏迷,被送到西伯利亞鄂木斯克的醫院搶救。德國一個非營利組織派一架醫療專機前往當地,準備載送納瓦尼到柏林治療,醫院和克裡姆林宮原本同意放行,但21日在醫療專機抵達前15分鐘,院方突然以納瓦尼病情嚴重為由,拒絕安排他離開,並宣稱他體內沒有毒物,相信他沒有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