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的確實不多,一方面確實沒太多市場的波動,對於投機來說,棉花這樣的市場當前看來基本上是不值得關注的,沒有太大的空間,自然也就沒有吸引力。之前提到的期現結構的越來越成熟,以及眾多的期現公司實質上就是在本年度的市場上扮演了抹平市場波動的角色。另一方面,有些東西花了漫長的時間去發現,然後去求證,去演繹。關注公眾號大宗內參,不錯過每篇市場解讀
這裡不得不去說一些關於方法論的東西。實際上技術面的信號也好,基本面的歷史節點統計或者先行指標的跟蹤也好,都屬於歸納法層面的東西,但這個東西,隨著你慢慢清楚其本質之後,就越發難以非常信服,因為歷史上的東西直接放到現在都缺乏嚴謹的邏輯支撐。原本之前也是做過PTA,甲醇等其他品種,雖然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基本面,但是大類上依然是按照技術派的東西去做的,也就是歸納法的東西,技術跟蹤趨勢來說,確實在不斷試錯之後,如果專注於做趨勢,那麼也能很好的追蹤到趨勢,並且能結合技術信號去總結出一些趨勢大概率改變的結構點,結合良好的資金管理,確確實實是能賺一些,但是這樣的做法,一方面心累,真是心累,不斷的砍倉並且關注市場的每次異動,都需要精力以及抗壓能力去應對暫時性的不利,另一方面還是心累,就是出趨勢了,跟蹤趨勢時心中各種不安的心累。
所以在換了工作之後,慢慢沉下心來,專注於另外一種方法,就是邏輯演繹法。關於這種基本面分析方法,其實貌似沒有看到過有書籍專門去講過該怎麼分析市場的現狀,區分市場的主次要矛盾,並且不斷關注新的發生要素,推演後續可能的發展。這是一個門檻,我之前的文章簡單的嘗試去寫這個問題,但依然還是有很多東西寫不清楚。另外還是那句話,市場中唯一的不變就是變,道德經第一句可能都熟悉,道可道,非常道,但是實際上從出土的竹簡看來,應該是道可道,非恆道,如果這麼理解,那就是道是可以說的,但是這個道並不是一層不變的。是不是也符合市場這個狀況?那麼既然這個市場是一直在變的,我們如果專注於這種方法,就必須跟蹤市場發生的每一個新的要素,然後去衡量這個要素對於市場的反饋作用,是否能在主要矛盾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如果是,又該怎麼評估這個因素在後續的變動中對市場是怎麼推動的,所以其實也很心累,但好歹一句話拯救了我:少則得,多則惑。所以慢慢商品研究其他品種都砍了,專注棉花。
這兩天又是一趟武漢之行,說實在,對於武漢這個城市無感,原因可能是各種各樣的,但是城市規劃城市結構的不合理是讓人印象最糟糕的,白白浪費了數條大江匯流以及星羅棋布的湖泊帶來的優良的自然環境。但是這個事情還是得不得不追溯到上一次3.8來到武漢,那時候與一些企業交流下來,意識到今年市場發生了一個深刻的變化。有企業談到一個事情,作為生產中低支紗線的企業來說,去年拿儲備棉,用起來很舒服,成本也就是低價的有13700附近,高的價格14500附近,儲備棉低顏色等級帶來的大幅貼水,使得儲備具備了巨大的紅利,但是隨著儲備去庫存到當前只有275萬噸附近,加上市場演變的問題,包括期初庫存大幅增加,滑準配額下發導致進口棉增量,另外去年四季度市場消費極差,所以今年當前市場的商業庫存依然消化乏力,2月份456萬噸的左右的商業庫存,大幅高於去年同期,所以這樣的市場狀況下,價格顯然很難出現大幅上漲,上一篇文章我也分析過這個問題,之前5月份衝擊15600一線那一次資金和市場結構的反饋分析的已經比較清楚,所以當前這樣的狀況下,很顯然不符合相關部門對於拋儲市場條件的界定,而事實也是,去年3.6開始拋儲,今年3.8到武漢開會,依然沒有儲備的消息。沒有儲備造成一個尷尬的狀況,那就是去年用14000附近的儲備棉,今年哪怕地產棉或者一些比較差的新疆棉,綜合成本也起碼再15000附近。這個事情就很尷尬了,因為儲備儲庫定價政策改變成內外價格聯動之後,連續大量消化的三年16-18年,中國的中低支紗線企業再儲備的紅利下,實際上活得很滋潤,但是隨著儲備紅利接近尾聲,這種質量雖然不是很好,但勝在價格低的儲備棉慢慢將徹底成為歷史,而今年儲備已經暫時缺失,一下子,中低端原料供給成了非常嚴重的問題。加好友dznc00進兔期妹粉絲群!~
而看一下我們當前階段國內棉花的供給,實際上可以看到的是隨著北疆機採棉技術的越來越成熟,各項指標都越來越好,除了短絨率偏高這個世界機採棉國家都難以避免的問題,其他的各項指標都說明,國內的棉花供給開始集中於中高等級棉花,並且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地產棉的收縮,這個問題短時間很難改變,畢竟人工成本一去不復返了,內地又很難機械化大規模操作,所以即使相對品質稍微差一點的地產棉供給這些年基本維持再50萬噸,杯水車薪。那麼就要考慮一個問題,就是原料替代,但這個是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下遊是否能接受我原料替代之後的產品,實際上中低支紗線一般的普梳轉成高配問題不大,但是這樣的市場也相對有限,不可能我下遊明明只需要一般品質的紗線,你一定賣給我特別好的紗線。這也是下遊的供需錯配。所以第二個選擇,那就是通過進口國外相對低價的棉花,特別這個年度多發了80萬噸滑準配額,實際使用的話,可能有60萬噸,後續還可以進口一些
印度棉,但問題是印度國內也缺棉花啊,按照之前的進度估計,本年度中國能進口的印度棉怎麼樣最多也就是35萬噸左右,這部分可以填補一些儲備缺失帶來的中低端棉花供給,而美棉雖然本年度顏色級差,很像儲備棉,但是美棉這25%關稅說明時候取消完全不知道,直接進口基本不可能。本年度接下來幾個月,高等級棉花倒是還有澳棉,但是中低等級的基本也就只有少量的西非棉。
但儲備缺少到底帶來了多大的缺口呢?如果按照2017年度新增的供給,包括儲備投放,整體來看,儲備棉,印度棉,地產棉,總體來看可能是30%-35%,這個需要說明一下,這只是粗略的歸類,因為其中也有少量中高等級棉,但同樣新疆棉新棉也有少量的中低等級棉花,所以大致就是這個比例,另外就是9月份拋儲屬於本年度,所以轉化成數量的話,也就是250萬噸附近。但其實結構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價格,因為結構數量上來看,增發的配額裡面巴西棉等資源填補了一部分數量缺口,地產棉數量差不多,印度棉比去年多20萬噸左右,這樣一算中低等級數量缺口可能也就是100-120萬噸,但是問題是巴西棉實際進口過來,也要再15000以上的價格,去年那樣的低價棉的數量窟窿是怎麼都填補不上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意味著中國真是用棉成本,整體上可能較去年提升500元/噸甚至更多。
所以前幾年中國的實際用棉成本可能是下面紅箭頭線標示的那個水平,但是今年真實的到了紅色曲線的水平。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國內外價差收斂這個邏輯實在是太正常了,所以近期外盤的強勢一點不奇怪。另外落實到產業上看,剛才也說了,既然棉花緩解依然很難滿足低價棉的需求,或者國外的低價棉也都被拉成了不低價,那麼傳導到下遊,紗廠環節和布廠環節的供需不匹配依然是存在,所以進口紗環節的替代也就是順利成章了,那麼現在最合適的就是正好因為中美貿易戰之前加徵了25%關稅,所以有大量差顏色級的美棉就是差不多全世界性價比最優的棉花了,因為中國不買轉而買其他國家的棉花,所以美棉的基差自然偏弱,所以一旦紗線訂單起來,美棉自然成為進口紗生產國最主要的訂貨源了,現在越南重新大量買買買美棉也就符合邏輯了。
同時又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南疆棉差不多成了全世界最高價的棉花,而且因為供需結構不匹配,缺的是價格低質量一般的棉花,但是國內最多生產的是價格高質量好的棉花,需求給不起這個定價,所以南疆棉的消化再儲備缺失之後依然很難加快太多,所以可以看到的是當前市場上雖然南疆棉走貨有所增加,但是依然消化進度偏慢,我之前說的上面的壓制市場的這層天花板變薄的速度依然不夠快,所以五月之前是很難有太大的期待的,今年的期現結構下,期現公司手握大把資金,軋花廠又依然又大量
現貨,只要價格合適兩者就會變成實盤的壓力,所以在這樣的時間點,投機資金如果想做突破,大概率都只是送菜行為。
現在的市場問題是,前期做多進去的投機資金實際成本可能都在15400附近,因為這個價格附近都是實盤,所以快到交割月了,投機資金因為沒有現貨,不像是期現公司,有現貨那就有了降稅稅點優惠,再5-9價差470附近就可以移倉,所以只能砍倉,所以暫時市場的壓力來自這個,但是不是就像第一張圖,技術上破位了就會一直跌呢?其實也並不是,一方面期現公司今年手頭的貨有限,並且市場給其收貨的機會很少,所以受力僅有的籌碼尤為珍貴,所以很多可能傾向於平5月套保空單,空9月移倉,要麼甚至覺得貨還比較少的,可能直接通過5-月接倉單,屆時一旦9月價格合適又可以套進去,另外就是之前說的,因為總共前後套進去也就是最多50萬噸北疆棉,這部分價格一旦等到5月下滑到15000附近甚至下方,那就是全市場性價比最高的疆棉,數量就這麼多,愛買不買,雖然生產中低支紗線的紡企缺棉花,但支撐不起高價疆棉消化,但是生產中高支數紗線的紡企只要還有需求,這點棉花只要性價比出來,馬上就會被消化,總比南疆棉合適吧。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依然很難大跌。何況當前的宏觀面也看不到再如去年四季度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A股的走好意味著市場融資環境融資信心都明顯的好轉,另外下遊的庫存結構也平順了,需求是釋放的出來的,既然能釋放出來,就意味著這部分套進去的棉花一旦有性價比完全不愁消化。另外市場整體融資環境的好轉以及南疆多數軋花廠已經堅持到現在這個時間點,一部分不穩定因素再突破15600的時候解決了一些,所以當前南疆棉大幅降價的可能性也很低,所以從這個狀況看,大概率其實還是區間震蕩。
其實可以反著想,如果沒有看似嚇人的東西出現,市場都符合預期,這倉單和點價單怎麼可能先出來一部分,市場大部分人莫名的恐慌情緒都有點奇怪,但這就是人性。現在可能最大的意外就是拋儲,已經傳言5月1日拋儲,但本身這個就有問題,因為。。。那時候放假,當然這個不重要,即使5月初拋儲,現在紡企已經明顯感覺到中低等級低價棉缺,下年度儲備更少了,在這種預期已經很明顯的情況下,實際上今年儲備和新棉的價差也會收斂,所以短期個人覺得對市場的打壓也沒往年那麼嚴重,相對有限,反而只要倉單性價比出來,剛才的邏輯還是沒錯的,市場中最便宜的新年度疆棉。另外就是儲備儲庫條件實際上還是不符合界定標準,實際這個事情還是得落實了才能去看。倒是反倒可以先推演一下一旦價格漲起來再拋儲可能會有怎麼樣的影響,不過這個事情先放放,畢竟要先漲起來再說,不見兔子不撒鷹得成為一種典型風格。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大宗內參。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陳姍 HF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