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迅雷:2021年分化仍將持續,均值回歸可期】中泰經濟學家李迅雷...
來源:雪球App,作者: 7X24快訊,(https://xueqiu.com/5124430882/164466662) 【李迅雷:2021
-
管清友:2020是股市大年,2021是房市大年——2021年中國經濟十大展望
從力度上看,經濟好轉但難言反轉,持續性不強,只是短暫的弱復甦。2021年經濟下行壓力明顯緩解,基本面在好轉,GDP增速也會有顯著的抬升,預計全年增速超過7%,創下2014年以來新高。但這絕不是反轉,倒很像是快進版的2016年,復甦拐點在一季度末。待前期大規模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效果減弱、低基數效應消退後,蕭條性因素重回主導,脆弱性逐步顯現,問題根源還是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足。
-
在收縮與分化中尋找結構性新機遇|王軍專欄
對未來的經濟增長路徑,我們假設存在這樣一種基準情景:2020年是不同尋常的低,在2.0-2.2%之間;2021年則會不同尋常的高,可能會實現8-9%左右。兩年平均大致可實現年均5.0-5.6%左右的增速,這顯然是低於2019年6.1%的增速。2022-2025年完成均值回歸,「十四五」末降至5%附近,重回下降通道。
-
【年終大戲、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當然,市場的諸多一致預期與些許分歧在2021年可能會體現的更加明顯和分化,但預期會不會再次被打破、信用環境收緊力度有多大以及持續時間有多長、疫情影響會在何時有明顯緩和、市場風格如何轉化、下一個擾動事件為何等一系列問題均需要在後面給予持續關注。
-
中信證券2021年股市、經濟、全產業策略來了!
需要關注的是,海外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可能會因為疫苗的應用而得到明顯減輕,這種情形發生在2021年下半年的概率更高,因此2021年在三、四季度海外需求加快恢復的基礎上,有望帶動中國四季度的經濟增長出現環比小幅抬升。 我們認為,應以2020-2021兩年平均增速的視角審視明年的經濟運行,同時,更應該從全球的視角去積極評價中國經濟。
-
北京和聚投資展望2021:上半年經濟築底 下半年與全球...
展望2021年最確定的是疫情後的修復。隨著國內經濟回歸到潛在增長水平,通脹壓力和地產泡沫風險的回升,國內寬鬆政策將面臨收緊,對實體經濟的刺激作用或持續到21年上半年。綜合來看,和聚投資認為上半年經濟築底,下半年與全球共振恢復。 2020年宏觀回顧一、風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新冠疫情爆發1周年。
-
李迅雷:繁榮與分化——2021年中泰時鐘資產配置報告
展望2021年,註冊制和退市制度將加速推進,資管新規過渡期臨近到期,A股市場有望延續繁榮,主要股指將表現穩健,但分化將進一步加劇,沒有成長潛力的微小市值股票將面臨較大的估值下修壓力。 回顧2020,A股領漲全球。受益於我國率先控制住新冠疫情並重啟經濟,2020年全球主要股票指數中,A股指數漲幅居前。
-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房地產市場呈現結構分化趨勢
大家熟知的兩次樓市泡沫,如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樓市泡沫破滅,背後有產業政策和人口結構的因素,表面誘因是貨幣政策的調整,和國內對比參考意義不大。目前我國樓市基本面更接近於日本上世紀70年代的水平,彼時日本地價的大幅上漲伴隨著經濟增長得到化解;美國2007年出現的次貸危機,使房價在2011年跌至低點,到2013年房價又恢復至正常水平,2017年超過2006年的房價高點。
-
【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這裡面需要關注疫情、Biden時代下的中美關係、美聯儲所代表的全球貨幣政策走向以及地緣政治博弈(如英國脫歐、中歐投資協定等)。對於疫情不用過多討論,不過2020年全球經濟因疫情受到的衝擊還會延續到2021年,只不過相較於2020年,2021年的承受力會更強、修複方向更明確。因此這裡並不把疫情單獨作為一點進行分析。
-
疫情衝擊和大國博弈下,2021年中國經濟如何開局
但是,美國國會最終可能形成共和黨繼續控制參議院,民主黨控制眾議院的格局。這意味著,新一輪財政刺激法案需要充分體現兩黨的利益,從規模上看,此前共和黨提出的法案僅為5000億美元,民主黨的法案為最低2萬億美元,最終刺激法案的規模估計在1-2萬億美元之間。從落地時間上看,即使拜登成功當選,也要到2021年1月20日交接權利,因此刺激法案的最終通過和實施,可能要等到2021年1月末到2月初。
-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它不僅顯示了中國制度的顯著優勢,更為重要的是為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的啟動創造了最佳的戰略時機和宏觀基礎。我們必須全力把握新冠疫情下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不同步復甦、中國內循環與外循環不同步啟動所帶來戰略轉換契機。2021年是中國經濟持續復甦之年,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常態化的一年,是兩個百年目標交匯與轉換之年,更是中國開啟十四五規劃實施戰略轉換的第一年。
-
李迅雷:均值回歸能否持續存在不確定性 對周期復甦並不抱過高期望
中泰經濟學家李迅雷今日發文稱,2021年結構分化的格局應該還會持續,2021年存在均值回歸的可能。但是均值回歸能否持續存在不確定性,首先,疫苗的效果究竟怎樣存在疑問,畢竟新冠病毒肆虐時間不足一年,人類對它的認知水平有限;其次,全球經濟在沒有疫情的時候,已經出現諸多衰退跡象:高債務、貧富分化、貿易爭端等諸多長期累積的問題使得經濟增長動能減弱。
-
CMF發布「宏觀穩槓桿下的中國信用風險表現、趨勢及防範」 報告
第四,區域經濟發展和市場化水平的差異導致對轄區內企業支持能力和支持意願的分化,這也是當前信用風險加快釋放的重要原因。最後,報告對轉向穩槓桿中信用趨勢展望及風險防範進行了分析。中央經濟會議強調宏觀政策以穩槓桿為主。2020年下半年以來,多次會議表明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的化解和增量風險的防範,處理好恢復經濟增長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
2021年中國經濟應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陳昌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2020年,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攻堅克難、轉危為機、逆勢而上,推動經濟社會恢復取得戰略性成效。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需要進一步穩固經濟恢復態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實現「十四五」高質量開局。
-
2021分化繼續?獨家調查30+最佳私募,一致預期和分歧...
來源:新財富雜誌開工第一周,上證指數突破3588點,這是否意味春季躁動已然開啟?業績、政策真空期的一季度,該如何配置資產?當前股、債分別處於什麼階段,2021年投資邏輯會如何變化?上市公司分化是否還會繼續?有哪些風險點需要注意?投資者又該如何挑選金融產品?
-
2021分化繼續?獨家調查30+新財富最佳私募,一致預期...
開工第一周,上證指數突破3588點,這是否意味春季躁動已然開啟?業績、政策真空期的一季度,該如何配置資產?當前股、債分別處於什麼階段,2021年投資邏輯會如何變化?上市公司分化是否還會繼續?有哪些風險點需要注意?投資者又該如何挑選金融產品?作為金融領域最市場化的投資機構,私募基金對市場走勢有著敏銳的感知度,他們對市場的預判,有重要參考意義。
-
2021分化繼續?調查30+最佳私募 一致預期和分歧點都...
來源:新財富作者:何倬 開工第一周,上證指數突破3588點,這是否意味春季躁動已然開啟?業績、政策真空期的一季度,該如何配置資產?當前股、債分別處於什麼階段,2021年投資邏輯會如何變化?上市公司分化是否還會繼續?有哪些風險點需要注意?投資者又該如何挑選金融產品?
-
《中國經濟2021》:中國或成為人類史上第一個超級複式大國
作為國內知名的經濟學家,從2016年開始,王德培教授每年都會將自己對中國經濟的觀察和剖析集結成冊,並對次年的經濟走向和行業變化做出預測和判斷。 在今年出版的《中國經濟2021》中,他從形勢、經濟、金融、區域與城市、企業、社會等6個維度,對當下的中國經濟做了全方位盤點和剖析,涉及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
-
洪灝:2021價值王者歸來 結構分化比指數點位更重要
但他同時強調,此時已不必太在意指數點位變化,股市內部結構的分化重要得多。繼續看好價值資產直到明年一季度末對於2021年A股走勢,洪灝分析,如果全球股市表現不好,A股很難獨善其身。但他確信,A股將跑贏美股。從今年的經驗來看,美股等外圍市場紛紛大跌,但A股依然堅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