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2021》:中國或成為人類史上第一個超級複式大國

2020-11-27 網易新聞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弗裡德裡希·恩格斯

  文 / 巴九靈

  站在2020的尾巴上回望,這一年沒那麼美妙。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城市尚有封鎖,中小企業還未擺脫困境。

  這一年也有新的希望誕生,在我們周圍,平均每天有20萬場直播賣貨正在上演,而大洋彼岸的美國即將告別川普,換上新總統。

  就在一星期前,談判了8年的RCEP協議也終於正式籤署,中國與14個亞太地區國家組成了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其影響力可以跟北美自由貿易區(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歐盟一較高下。

  

  接下來,美國會如何迎接挑戰?未來的世界格局將有哪些重大變化?疫情的後續影響會體現在社會的哪些方面?

  凱恩斯說,經濟學家們就像村口的貓頭鷹,替我們看每天的日升月落。當突然變天的時候,我們就要去問問村口的貓頭鷹,前方的路發生了什麼。

  作為國內知名的經濟學家,從2016年開始,王德培教授每年都會將自己對中國經濟的觀察和剖析集結成冊,並對次年的經濟走向和行業變化做出預測和判斷。

  在今年出版的《中國經濟2021》中,他從形勢、經濟、金融、區域與城市、企業、社會等6個維度,對當下的中國經濟做了全方位盤點和剖析,涉及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想對中國經濟有一個全面的系統認知,如果你想預知未來的政策動向,如果你無法把握自己的行業是否能成為下個風口,如果你想判斷自己所在城市未來的發展潛力,推薦你讀一讀這本書。

  在《中國經濟2021》中,王德培老師提出,未來世界將進入複式時代,中國可能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超級複式大國。什麼是複式時代?2021年,我們的生活還會有哪些變化?

  01

  複式時代:大政府+大市場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有一個被西方國家遺忘的角色發揮了很大作用,它的名字叫做「國家經濟」。

  現在,它被美國和歐盟,視為唯一能抵禦人類社會公共危機的超級大英雄,各國政府直接出手,採取發錢、救助、封鎖等一系列防疫舉措,「國家經濟」地位前所未有地上升。

  

  這意味著,300多年來形成的市場經濟信仰正在崩塌,大市場與大政府複式勾兌、雙向協同的複式時代全面開啟。

  而複式時代,對於中國來說,有著天然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計劃經濟的半道上拐彎到市場經濟,正是以「市場+政府」的二人轉模式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崛起。如今,以中國為代表的太平洋經濟中心率先走出疫情和經濟危機,並表現出強烈的經濟合作勢頭,RCEP的成立也印證了這一點,世界格局將由原先的西方主導,走向東西方平衡。

  由此,王德培老師認為,中國可能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超級複式大國。

  隨著複式時代的來臨,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規則都將開始重新調整,在《中國經濟2021》中,王德培教授做出了詳細的解讀和分析。

  02

  複式時代下我們的生活有哪些變化

  具體而言,在產業、股市和房市上,2021又將有哪些變化?

  1.產業:產業網際網路將在中國爆發

  雖然工業網際網路之風最早從美、德颳起,但中國卻是最有條件和實力實現產業網際網路落地、發揮產業網際網路威力的國家。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產業大洗牌,一方面,當下正處於全方位的過剩階段,依然遵循過剩必然出清的邏輯;另一方面,產業網際網路不是一種平緩的增量改進,而是一個「破壞性」過程,無疑將解構原有的產業格局,形成新的產業秩序。

  2.股市:新一輪的「改革牛」已經在路上

  王德培老師認為,今年這波行情呈現前所未有的複雜,既有經典規律的體現,也有非典型因素的攪動;既有「槓桿牛」的擔憂,也有「陰謀牛」的助推;既是市場上流動性之水洶湧而來所致,也離不開中國股市改革的底色,背後變量相互交織,構成了獨一無二、自成一格的「雜交牛」。

  不過,自2020下半年以來,一系列已經出臺或即將落實的改革舉措,極大地點燃了市場熱情,新一輪的「改革牛」已經在路上。

  

  3.房市:重回高位橫盤,房地產市場加速分化

  疫情之下,房地產市場「浪奔浪湧永不休」,演變成另一場房價上漲,以致前浪、後浪「分不清歡笑悲憂」。

  王德培老師認為,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行情,供需趨於平衡的中國房地產市場,依舊會重回高位橫盤的行情,即長期保持在高價,漲不上去,也跌不下來,在這個過程中,房地產市場也會加速分化。

  除了以上內容,在《中國經濟2021》中,王德培老師還從形勢、經濟、金融、區域與城市、企業、社會等6大維度中,剖析了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系統總結「魔幻」2020,大膽預測「未知」2021。

  2021年,學區房將走向何方?長租公寓的一地雞毛如何解決?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會怎麼實施?上海如何「由硬變軟」?江蘇走向「剛柔並濟」?城市經濟的下半場,什麼力量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答案都在《中國經濟2021》的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能否成為超級大國,中國離超級大國還有多少路要走?
    中國能否成為超級大國,中國離超級大國還有多少路要走?首先,什麼是超級大國呢,超級大國是指極端強大的國家,其特點是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能夠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到別的國家。從超級大國這個名詞出現以來全世界共出現過4個超級大國,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這4個超級大國的崛起之路。現今世界上只有美國一一個超級大國,曾出現的三個超級大國均在歐洲。世界上第一個被冠以超級大國稱號的就是西班牙帝國,第二個出現的超級大國就是英國,另外一個就是同美國一樣在二戰之後同時成為超級大國的前蘇聯。
  • 漫威大片《永恆族》由宋丹丹繼女執導 成為漫威史上第一個中國導演
    漫威大片《永恆族》由宋丹丹繼女執導 成為漫威史上第一個中國導演時間:2018-09-27 12: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漫威大片《永恆族》由宋丹丹繼女執導 成為漫威史上第一個中國導演 有著深厚粉絲基礎和觀眾群的漫威電影再次出招,確定開拍新片《永恆族》。
  • 管清友:2020是股市大年,2021是房市大年——2021年中國經濟十大展望
    2020年已經遠去,但這一年已然成為了歷史的分水嶺。2020年是經濟的「修復年」、政策的「寬鬆年」、改革的「加速年」、投資的「爆發年」。得益於有力的疫情防控和科學的逆周期調節,中國經受住新冠疫情和中美摩擦的雙重挑戰,經濟觸底後快速修復,政策寬鬆後適度克制,改革明顯提速加碼,各類資產全面開花。
  •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我們將從習近平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主要內容、中國在全球化方面的主張四個方面出發,深入解讀「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這一主題。  2017年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再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要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人類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已存」,「每個國家都有發展權利,也應該在更廣闊層面考慮自身利益,不能以損害其他國家利益為代價」。
  • 疫情衝擊和大國博弈下,2021年中國經濟如何開局
    10月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2035年遠景目標,作出了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更加明確了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方向,令人鼓舞。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的第二年。
  • 外界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
    分析人士表示,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從疫情後的經濟衰退中迅速反彈,可能有助於中國經濟在10年左右的時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是由於對中國創紀錄的債務水平感到擔憂,北京可能會取消一些經濟刺激措施。
  •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以下觀點節選自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0-2021)《邁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執筆人為劉元春、劉曉光、閆衍,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1、新冠疫情導致的大流行和大封鎖是超級黑天鵝事件,成為導致中國經濟急劇下滑的核心原因,中美貿易衝突並沒有按照年前預期的那樣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走勢的核心因素。2、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國疫情管控方案+適度刺激的經濟紓困方案,是2020年中國經濟走出疫情困局的關鍵。
  • 國際輿論高度評價中國改革開放成就 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
    原標題:「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國際論道) 西班牙埃菲社報導稱,「經濟改革改變了中國,史無前例的經濟發展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發展成就及世界意義,紛紛探尋其中蘊含的智慧和經驗。
  • 喆薦|首席經濟學家眼中的2021全球和中國經濟九大特徵
    而這位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平民首相」,不久前還因為抗疫不利,其支持率就從78%暴跌至38.6%,刷新了日本政壇支持率下跌最快幅度最大的記錄。然而,面對著世界的紛亂,美國卻在1月7日詭異出現大漲,三大股指齊創盤中與收盤新高,納指史上首次突破13000點關口,並帶動全球包括股市、原油以、期貨以及債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 全世界2021年將發生三件大事,都和中國息息相關?美國人都期待
    現在眼看2020年就要結束,不少美國媒體已經開始對明年的國際局勢進行預測,表示全世界在2021年將會有三件大事發生。讓不少人都感到興奮的是,這三件大事全都和中國有關,其中第三件就連美國人聽了都十分期待。第一件事就是中國將在2021年帶領全球經濟復甦。今年疫情海嘯般的衝擊對世界各國造成巨大影響,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成為負增長,就連美國這一超級大國都沒有例外。
  • 科學家發現「吃貨神經元」,中國將成為風力發電第一大國
    中國將成為風力發電第一大國目前,英國是風電發電量最多的國家中國從 2017 年達到了足以為 1 億隻家用 LED 燈供電的裡程碑之後,風電發展勢頭迅猛,如今中國擁有著超過 13.5 萬颱風電機,每年可生產 235 吉瓦以上的電力。同時,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出口商。到 2030 年預計能夠達到 52 吉瓦的裝機容量。到 2021 年,中國的離岸風電產業就會趕超英國市場。
  • 科技創新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二知識產出大國
    從新中國成立伊始的一窮二白轉變成為全球第二大研發投入和知識產出大國,創新產出已成為世界重要一極,多項指標世界領先。  科技創新格局發生歷史性轉變。創新能力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
  • 2021年中國宏觀展望
    考慮到美國2021年疫情嚴峻、經濟低迷,預計2021年仍將維持低利率貨幣寬鬆環境。當前是豬周期下行疊加經濟周期上行,豬周期下行抑制CPI上漲,經濟周期上行推動PPI環比正增長。從趨勢看,PPI恢復好於核心CPI,印證疫後中國經濟恢復工業生產好於終端需求。預計2021年伴隨經濟恢復,物價溫和上漲,經濟基本面和貨幣環境不足以支撐通脹大幅上漲。
  • 社科院: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約2.2% 2021年約7.8%
    原標題:【原創】社科院: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約2.2%,2021年約7.8%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2019「甲子引力」大會:20年後,中國會是世界經濟第一大國嗎?
    報告要點如下:1.中國經濟已從出口導向型轉向內需導向型,無人服務將興起,以T2B2C持續推動未來to C經濟的增長。2.20年後,中國如果要成為第一經濟大國,關鍵在於怎樣引導資源有效分配,尤其是對金融、人、能源和科技四大經濟動力要素的推動,以及科技化和市場化和各方(政府、科創、企業、投資)配合的力度。
  • 邢自強: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來源:《財經》雜誌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在消費和製造業投資等內生動力支持下,中國經濟增長率有望從今年的2.3%躍升至明年的9%,徹底走出疫情影響,拉動全球復甦。而2021年,將是經濟復甦的下半場,內生動力如私人消費和製造業投資將成為主要引擎,推動經濟活動回到疫情前的增長軌跡,完全彌補疫情對於經濟增長的短期衝擊。GDP增速將在2021年升至9%,伴隨政策刺激退出,2022年中國經濟則將回落至5.4%左右的潛在增速水平。消費重拾動力。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有哪三大特質
    成就卓著的中國外交實踐,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致力於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同。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彰顯理論先進在2014年11月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
  •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20-2021)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
    11月28日,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2020-2021)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劉元春代表論壇研究團隊發布了論壇主報告《邁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與會嘉賓就2020-2021年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交流。
  • 讀懂中國|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科技大國
    相聚廣州,讀懂中國。11月20日,2020 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在廣州開幕。在開幕式後的主旨演講環節中,來自不同國家的重量級知名政治家,通過「雲參會」的方式與來自我國政界、學界、企業界的代表一起,聚焦「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分享觀點、展開交流。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在即將過去的十三五時期,中國科技創新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 科技部:中國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
    央廣網北京2月27日消息(記者劉柏煊)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在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北京八分鐘」表演以高科技元素驚豔全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科技的力量。科技部昨天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正在加速產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