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弗頓之窗中的哲學:無用之大用

2021-01-15 前瞻網
奧弗頓之窗中的哲學:無用之大用
 Connor Feng • 2019-02-12 15:23:31 來源:前瞻網 E763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智庫麥克金納克公共政策中心(Mackinac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的研究員約瑟夫•奧弗頓(Joseph Overton)提出了在任何給定領域為社會可接受的政策打開「窗口」的想法,這被稱為奧弗頓政治可能性之窗。奧弗頓提出,智庫的工作不是直接倡導特定的政策,而是改變這個可能性的窗口,使那些在以前無法想像的政策想法(那些在當時觸動了人們敏感神經的想法)成為主流,成為辯論的一部分。

奧弗頓的觀點認為,直接倡導那些公眾並不接受的政策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幾乎)沒有政治家會支持這些政策,他認為,更好的做法應該是努力地改變討論,使此類政策看起來變得不那麼激進,這樣這些政策會更有可能獲得富有同情心的政界人士的支持。例如,努力提高人們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可能會讓「在未來限制柴油車使用」的提議比直接遊說禁止柴油車更容易使人們接受,最終也會更有效。

奧弗頓關注的是智庫的活動,但哲學家和實踐倫理學家可能會從思考奧弗頓窗口中得到一些收穫。從本質上講,實踐倫理學通常涉及到的是有爭議的、政治敏感的話題。而哲學家的工作是搞「概念清潔」,或者像已故英國哲學家瑪麗•米吉利(Mary Midgley)所描述的那樣,搞「哲學疏通」:澄清、精簡和診斷不合理的斷言,並指出循環。

因此,哲學家會渴望將他們的技能應用於新的學科,這可能會使在這些領域深耕的人出現沮喪。但有時,這是理所當然的:對於哲學家們來說,試圖把自己的思想貢獻複雜的領域可能是有點天真,因為他們對這些領域缺乏一種需要時間和投入的熟悉感。但這種外部視角也可能有它的作用。儘管這樣的貢獻很少能解決一切困難,但在存在巨大分歧和爭論的領域(如實踐倫理),這一標準要求確實過高了。相反,我們應該期待哲學家們對公認的智慧、既定的規範和教義偏見提供一種對應物。

倫理學家(至少在他們的學術工作中)一直被鼓勵對直覺和自然主義謬論(即價值可以簡單地從事實中獲得的觀點)持懷疑態度。哲學家們也熟悉諸如思維實驗這樣的工具:對事件的假設性描述和人為描述對于澄清特定的直覺或哲學主張的含義非常有用。這兩個因素使得哲學家們經常公開採取違反直覺的、非主流思想的立場(並且他們個人還可能並不贊同這種立場),這一點不足為奇。

這可以改變、或者擴大奧弗頓之窗,這是好事嗎?有時候,哲學家們爭論的結論遠遠超出了「受人尊敬的」立場範圍;這些結論可能會被那些狹隘的、種族歧視的、性別歧視的或原教旨主義信仰的人所劫持利用來支持他們的立場。可以理解,那些受到這種信念威脅的人自然希望任何可能支持他們的論點都不會出現在辯論中,並且消失在談判桌上,被人們所忽視。

然而,對於哲學實踐來說,能自由地檢驗論證和直覺的極限是至關重要的。歷史正統觀點被推翻的例子已經數不勝數——婦女的投票權;廢除奴隸制;同性關係的非罪化,這些觀點的推翻明確了一個信息:一個信念的力量和普遍性既不代表真理,也不是永恆不變的。

反覆討論女性在勞動中的角色、墮胎、動物感受痛苦的能力等問題可能的確是過於乏味,但是禁止人們討論這些話題所帶來的後果會嚴重得多。真正試圖解決道德困境的人必須認識到,理解,是通過犯錯、並指出錯誤所發展而來的。大多數(或者說「所有」,此處還有爭議)科學都不能準確地描述或預測世界是如何運轉的。但作為一項集體事業,它可以識別錯誤並逐漸接近「真理」。倫理真理是不會那麼容易就得到,在尋找令人滿意的近似值時我們需要一種不同的方法,但這種模式的一部分要求要有足夠的空間來出錯。

不幸的是,糟糕的想法有時會被糟糕的推理所破壞,而且有時那些支持激進且大部分是錯誤的觀點的人也能說出真實的事情,這是事實。例如,想想「生來如此」的論點,這個論點支持一個有缺陷的假設:同性戀的遺傳基礎表明同性關係是可以接受的。雖然這可能會贏得一些人的支持,但如果事實證明同性戀不是由基因決定的話,那它可能會帶來一些問題。有關「文化戰爭」的辯論在大學校園吸引了許多個人批評,這些批評開始懷疑作者的立場,並指出它們適合一種特定的人群(男性白人中產階級)或與一些邪惡的人物有一些相同的特質,因此不適合用作討論。哲學的目的就是要找出這些不合理的舉動,並使論證緊扣主題;而有時,這種需要會為壞主意或壞人辯護。

參與這一進程可能會令人望而生畏。為一個不受歡迎的立場辯護,可能會使一個人成為眾矢之的:既受到有針對性的、深思熟慮的批評,也會受到情緒化的、全面的攻擊。在有爭議的話題上採取有爭議的立場比抽象哲學對利基項目的貢獻更能吸引人們的關注。其實這意味著前者比後者更嚴格,前者需要預測並阻止更多潛在的濫用、曲解和誤解,同時還要繼續為一個跨學科的領域做出貢獻,這樣的貢獻不僅需要理解哲學理論,還可能需要了解醫學、法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政治和其他學科。

我並不是要為輕率、譁眾取寵的挑釁和容易引起爭議的觀點(無論是哲學家的觀點還是其他人的觀點)辯護,但這可能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我們應該看到,實踐倫理學家的一個重要社會功能是拓寬奧弗頓之窗,推動公眾和政治辯論走向理性思考和尊重分歧。擴大奧弗頓之窗可以為許多人認為冒犯性的、直覺上錯誤的想法提供機會,但同時也可以為辯護充分、邏輯合理的想法提供機會。可以理解,那些深入參與這些辯論的人往往想要縮小這個窗口,並把這個窗口推向他們認為不具威脅性的觀點的那一邊。但作為概念的疏通工人,哲學家有一種專業上的責任去讓整個系統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這取決於哲學貢獻者是否能堅持學術嚴謹性和學術誠實性的學科標準(這些標準對於倫理反思至關重要),並相信這將逐漸共同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中庸之道隨想(3):辯證法的定義及西方哲學為什麼很無用
    西方哲學之所以很「無用」就是因為它太複雜了,太不簡單了。哲學要有用就必須簡單化,就必須讓人看得明白、聽得懂。這個「簡單」化就包括把「哲學」定義的簡單化,比如辯證法的定義、真理的定義、自由的定義和民主的定義等。當然,「把複雜的事情變簡單」——「很複雜」,也很難做到——這就是當前西方哲學的現狀。
  • 趙敦華:哲學不是無用的,也不是萬能的
    在代際互懟中,我覺得老年人責任更大," 子不教,父之過 " 嘛,哲學教師責任更大,我講到的學術界封閉狹隘心態是變化,背後難道沒有利己主義在作祟嗎?馬克思說:" 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正人必先正己,履行哲學教化,老師要以身作則,時刻怵惕私心私利的誘惑。
  • 你還覺得哲學無用?在宇宙學中無法探討的問題 哲學竟能提供洞見
    你還覺得哲學無用?天體物理學界和宇宙學界中憎恨哲學的人到底是怎麼回事?從已故的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宣稱「哲學已死」,到史蒂芬·溫伯格(Steven Weinberg)在1992年出版的《終極理論之夢》(Dreams of a Final Theory)中對哲學的長篇悲觀論調《反對哲學》(Against Philosophy),許多物理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都認為哲學毫無用處,至少對科學毫無用處。
  • 哲學,真的無用嗎?
    例如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國文明,非洲大上的一些熱帶雨林文明,就可能會從養殖栽培文明直接跳到近現代的工業貿易文明。文明的臺階是人類演化的縱坐標維度,人類依據不同的文明形態區分為大群體,又構成了人類演化的橫坐標維度。
  • 「基礎科學研究」是無用之用!
    「基礎科學研究」是無用之用。
  • 數學家丘成桐中學開講座 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數學家丘成桐中學開講座 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2020年12月01日 14:51   來源:金羊網   參與互動
  • 「圓桌」基礎科學的無用之大用 | 甲子引力
    在當日下午舉行的「前沿科技」專場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蔡茂林、中科院心理所及香港中文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博士林思恩、中科院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常務副職人山世光、起源太空創始人、CEO蘇萌、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朱小燕等嘉賓參與了「基礎科學的無用之大用」主題圓桌。
  •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華附開講: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華附開講: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金羊網  作者:蔣雋;高焓  2020-12-01 11月30日,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來到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 會議|哲學之用:第一屆「哲學與管理」全國高峰論壇
    哲學有何用?這是一個始終伴隨著哲學思考者的老話題,在新時代新境域下,這個話題又總會時常泛起。思之惑起,欲罷不能。走出哲學象牙塔,各種答案紛沓而至,其中不乏異想天開與深刻的洞見。在管理領域,哲學被視為擒龍功,高瞻遠矚,抑或大而不當,或毀或譽,莫衷一是。
  • 復旦才女陳果:真正的朋友,是「無用」的
    作者:哲學君知乎上曾有一個提問:「為什麼年紀越大,越不願交朋友?」其中一個高贊回答為:「因為年紀越大,越能分辨出什麼是真朋友、什麼是假交情。」深有體會。年輕時,以為五湖四海皆兄弟,人人都是一片真心。待見過的人越多,經歷的事越多,才明白:朋友就像人民幣,有真有假。
  • 卡夫卡與中國:無用的文學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莊子的語段來自《外物》:惠子謂莊子曰:「子言無用。」莊子曰:「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天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則廁足而墊之致黃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無用。」莊子曰:「然則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
  • 中國哲學中的體用義
    摘要:體用論在中國哲學中運用甚廣,是儒、釋、道三家共同使用的思想範疇,然體用這對範疇在傳統的哲學文獻中仍有不同的指義。為了清楚地了解體用論的淵源及使用,現簡要梳理哲學史上重要學者對"體用"範疇的使用,並考察其中有何不同的強調與轉變。
  • 關於哲學的幾個普遍性誤解
    科學和哲學都會讓人昏厥二、哲學沒什麼用但是有兩個問題:首先,這是個沒有意義的說法,說哲學沒有用,就像說飛機不能潛水,潛水艇不能飛一樣,每一個事物的存在有它自己的意義,不能用同一種意義去衡量每一個不同的事物。在這裡,有用與否也只是眾多衡量意義的標準之一,而非唯一,甚至衡量意義的眾多標準還在哲學的討論之下。其次,無用之用乃是大用,哲學這門看似無用的學問給我們提供的恰恰是關於有用的知識的知識,我們稱之為智慧。
  • 在世界之窗「重返侏羅紀」
    這個夏季,除了酷暑,還有世界之窗為深圳市民帶來的精彩活動。從啤酒狂歡節到世界達人秀第二季,再到「重返侏羅紀」的盛大開幕,世界之窗始終以時尚動感的娛樂元素為遊客帶來最潮流、最豐富多彩的「世界之旅」。 「世界達人秀第二季」決出冠軍 8月6日,由深圳廣電集團移動電視頻道聯合深圳世界之窗推出的「世界達人秀第二季」冠亞季軍產生。
  • 博士蹲麥田被誤當反面教材:不是「無用」恰是「大用」|新京報快評
    畢竟,田裡的林文跟他們想像中的博士形象,實在是判若霄壤。但退一步講,若林文真的是讀了博士後務農,就是「沒用」嗎?這麼問並不是亂設標靶:從輿論場中部分人的反應看,他們覺得「農學博士下田做研究被當務農」很好笑,但卻不認為「務農=沒出息」的邏輯有不妥之處。可種地就是無用嗎?
  • 韓慶祥:以哲學之思傳遞時代之光
    原標題:韓慶祥:以哲學之思傳遞時代之光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在人類文明波瀾壯闊的前進大路上,思想家個人的「思之歷史性」與哲學史中「歷史性之思」的結合,使得哲學家及其研究成果變為整個時代變遷的重要縮影,成為時代發展的風向標和歷史演進的先驅者。
  •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華附開講: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丘成桐講座吸引大批師生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桂炎 攝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蔣雋、實習生高焓、通訊員李芸報導:11月30日,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來到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與中學生暢談「數學之美」,交流數學和基礎科學在應用科學中的重要性。
  •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華附開講: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丘成桐講座吸引大批師生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桂炎 攝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蔣雋、實習生高焓、通訊員李芸報導:11月30日,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來到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與中學生暢談「數學之美
  • 海洋之窗丨海洋中的「速度之星」
    來自海洋的速度之星,你怕了嗎?圖 / 強大網絡文 / 海洋之窗版 / 小豚阿雨如有侵權,請聯繫郵箱season2001@yeah.com
  • 你知道哲學嗎?那麼宇宙學需要哲學嗎?
    從霍金(Stephen Hawking)提出的「哲學已死」,到溫伯格(Steven Weinberg)在《終極理論之夢》(1992年)中的長篇聲討——「反對哲學」,許多物理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認為哲學是無用的,或者至少對科學是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