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網8月10日訊 中信建投在其最新研報中提出:均勝電子(600699)迎來管理、盈利、估值三重拐點,開啟上行周期。
中信建投表示,該公司吸收跨國管理體系,完成本土技術團隊搭建。公司通過三個階段併購,形成橫跨三大洲四大業務板塊,目前已進入整合深水區。08-12 年,併購中德合資企業華德塑料熟悉德企文化,後續順利併購普瑞,合作關係居多;13-15 年,通過持續併購細分領域龍頭,和普瑞管理層逐步融合;2016-2018 年,收購 KSS、TS、高田等標的,基於全球視角強化管理,強化對海外標的管控。同時已完成本土技術團隊搭建,獨立承擔國內各業務技術支持。
研報稱,均勝電子汽車安全業務新老訂單切換,整合尾聲費用下降。公司汽車安全業務全球龍頭,市佔率33%左右,佔公司收入75%左右,但因為併購高田時轉移而來的訂單處於盈利下行通道,疊加部分虧損合同盈利較差,19 年淨利率僅為 2%。今年下半年開始,18年併購後新接80億美金高毛利率訂單開始釋放,新老訂單結構切換帶來毛利率提升,20Q1 安全業務毛利率已從 15%提升至17 %。截止19年底,公司已完成對中國區、亞太區的整合,北美、歐洲分別於今明年整合完畢,18-19 年,整合費用分別為 7.94、5.98 億,逐步下降,後續將進一步減少。
該研報同時表示,汽車電子和智能車聯業務進入爆發期,收入快速增長帶來盈利彈性。均勝電子汽車電子與智能車聯業務均為全球頂級客戶,汽車電子業務中 BMS 業務全球領先,取得大眾 MEB、奔馳 MFA2 等訂單,隨著 20 年 10 月、21 年 1 月陸續投產,預計未來三年 BMS 業務收入複合增速將超 70%;智能車聯業務具備智能座艙、車聯、OTA、高精導航等方面軟硬體能力,獲得大眾、奧迪、福特全球訂單,19 年收入33億虧損 860萬處於盈虧平衡點,隨著 20 年開始國內智能座艙業務起量等,未來兩年收入端快速增長,同時軟體收入佔比提升,帶來盈利彈性。
均勝電子自 2017 年剝離自動機器人相關業務後,目前主業聚焦於汽車座艙,按照 2020 年公司最新事業部劃分,旗下共有四個事業部:
1、汽車安全事業部,主體為均勝安全(JSS),由 KSS 與高田資產組成。均勝汽車安全事業部主要由均勝安全系統有限公司(JSS)組成,在安全氣囊、安全帶、主動安全和方向盤等汽車安全系統處於全球領先水平, 產品用於全球 60 多個客戶的超過 300 種轎車車型。事業部的總部設在美國底特律的奧本山,全球有四個區域經營總部,中國區、亞太區、歐洲區和北美區,分別在中國、日本、德國和美國,其 98 個銷售、工程和生產分支機構遍布全球。
2、汽車電子信息事業部,包括 HMI、新能源控制業務,由德國普瑞組成。HMI 與新能源控制業務包括智能駕駛員控制系統、新能源汽車動力管理系統、空調控制系統、傳感器系統、電子控制單元及汽車軟體等,主體為德國普瑞公司。
3、汽車功能件事業部,主體為均勝群英,由德國 Quin、均勝汽車等傳統子公司組成。公司汽車功能件事業部在德國、中國設有產品開發中心。研發的領域包括產品先期模擬,產品設計開發、模具設計開發、工裝設備設計開發、工藝技術開發、軟硬體開發、電子信息開發等。具備與國內外客戶同步開發項目的能力。
4、智能車聯事業部,為公司 2019 年 12 月新成立的事業部,由 JPCC 構成。產品包括車載娛樂系統、車載導航系統、車聯網等,主體為 JPCC(國內業務)與 PCC(JPCC 子公司,負責海外業務)。
公司目前客戶涵蓋全球大部分一線車企與 TIER-1 供應商,已經形成了較好的客戶積澱。公司目前與全球大部分的一線主機廠以及 TIER-1 客戶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合作關係。其中,主機廠客戶涵蓋德系的大眾、寶馬、戴姆勒、奧迪;美系的通用、福特;日系的豐田、本田;自主的上汽、長安、廣汽、北汽、吉利等,主流的 OEM 都是公司的客戶。TIER-1 客戶涵蓋博世、大陸、採埃孚等全球巨頭。
從公司業務上來看:
1、在安全產品方面,主動安全作為公司發展方向之一,仍然在持續投入階段,目前主要供高端車型,產品價格較高。被動安全方面已經成為全球寡頭之一,主要客戶為通用、大眾、本田、福特、寶馬、戴姆勒、日產、特斯拉等主機廠。此外,2018 年 4 月收購高田後,日系客戶收入佔比快速提升。
2、普瑞的 HMI 業務主要客戶為寶馬、大眾/奧迪、戴姆勒、福特、通用;新能源業務主要客戶為寶馬、大眾、戴姆勒。
3、智能車聯主要客戶為德國大眾集團旗下的大眾、奧迪、斯柯達、福特等。
4、功能件業務截止 2018 年,前五大客戶分別為大眾、戴姆勒、延峰、通用、寶馬。